-
题名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法:渊源、作用与途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房晓琛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
出处
《池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38-141,共4页
-
基金
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YJC720064)
-
文摘
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理想信念都受到了外界的冲击和影响。随着主体意识的不断觉醒,对民主及个人利益的呼声不断高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已经不能完全解决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采用渗透式教育的方法,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方法的不足,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变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关键词
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法
渊源
作用
途径
实效性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基于校园电子商务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房晓琛
-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
出处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2-104,共3页
-
文摘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创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面对网络创业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难题,使很多大学生创业中途失败。针对目前的现状文章提出了基于校园电子商务的大学生网络创业的模式,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和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望能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帮助。
-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网络创业
大学生
-
分类号
F72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G647.3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论“微慈善”模式:技术、理念与现实困境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房晓琛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
出处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
文摘
"微慈善"是在传统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的时代背景下,由信息时代的"自组织"与"自媒体"技术平台整合而成的新型慈善模式。对于传统慈善而言,由新型信息技术支撑的微慈善模式带来了"慈善理念"的全新变革,这表现在慈善需求、慈善主体以及慈善方式等方面。同时,在现实世界中微慈善的存在还相当脆弱,面临着制度规范不足、法律保障缺失以及管理运营模式滞后等方面的困境。
-
关键词
慈善危机
微慈善
自组织
自媒体
-
Keywords
Charity crisis
Micro-charity
Self-organization
WE media
-
分类号
B824.5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房晓琛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24-126,共3页
-
文摘
大学时期的青年经历了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这一转变本身充满了困惑和矛盾.再加上近年来,时代的急转,社会的变迁,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态度行为、人生需求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可能会带来机遇,也可能会造成青年们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因此,正确疏导青年学生的内心困惑、优化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对于青年人的成长与成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培养方法等做了初步分析,指出了心理健康对于大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生发展
-
分类号
G448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
题名“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研究
- 5
-
-
作者
房晓琛
-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
-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1期217-218,共2页
-
文摘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推广与普及,促使网络经济趋于良好发展态势.受到就业压力和"互联网+"的双重影响,大学生网络创业逐渐成为热门话题.本文在分析大学生网络创业的现状与问题后,分类研究了网络创业的基本模式和特征.并且通过探究"互联网+"对大学生网络创业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以期推动大学生网上创业的顺利开展.
-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网络创业
基本模式
影响分析
-
分类号
G647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校园APP应用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建构
- 6
-
-
作者
房晓琛
唐慧慧
-
机构
阜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
出处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9年第8期18-19,71,共3页
-
基金
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项目“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以校园APP为平台”(编号:2018DJSZ04)的研究成果。
-
文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终端如手机等已经成为新的媒体形态。新的移动互联网终端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人们可以随时通过终端保持与互联网的交流和互动。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生产和获取海量信息等特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持续发展的校园APP也成了高校教育中教学沟通的关键手段和途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以此为参考进行创新。
-
关键词
校园APP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
分类号
G711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
-
题名伦理关系:当代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 7
-
-
作者
王强
房晓琛
-
机构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教研部
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12-117,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11CZX066)
-
文摘
道德文化是民族的全体生活的伦理关系,说到底就是对"伦理关系"的重建。现代中国道德生活中伦理关系问题有两个主要表现:其一,伦理生活的主体性与普遍性、整体性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造成道德应然性逻辑下"被规范"的伦理生活;其二,伦理生活境况的本真性与目的性(德福)关系,二者的矛盾造成道德本真性逻辑下"被幸福"的伦理生活。因而,克服道德文化的二元悖论,需要在更宏大的现代性生活世界背景中来对待,这包括三个层面的系统:道德主体间相互承认的伦理关系,以生活方式为中介的传统与现代间的伦理关系,伦理道德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形态。这样,才能在交互作用的社会"整体"生活中重构现代伦理文化。
-
关键词
伦理关系
道德文化建设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
Keywords
ethical relation
moral culture development
political system
economic system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基于校园APP载体的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 8
-
-
作者
房晓琛
班粲
-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出处
《郑州师范教育》
2020年第2期43-45,共3页
-
基金
阜阳师范学院人文社科一般项目(2018DJSZ04)
阜阳师范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探索互联网环境下《基础日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2017JYXM38)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更新迭代速度加快,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APP制作门槛降低又为自媒体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活动带来更多资源。将校园APP作为思政课程教学实践的有力载体,是探索高校思政教学活动创新的全新思路。本文基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提出以校园APP为载体推进思政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校园APP在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为高校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提供些许参考。
-
关键词
校园APP
载体
思政课程
教学实践
探索
-
分类号
G4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