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氮负荷森林生态系统对大气氮沉降降低的响应研究进展
1
作者 沈芳芳 王彬宇 +7 位作者 姚必达 莫明敏 廖迎春 房焕英 邹显花 刘文飞 袁颖红 樊后保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1-222,共12页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 大气氮沉降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严重威胁。过去50多年,由于减排措施的实施,欧美国家率先出现大面积区域的氮沉降降低,中国从2010年开始趋于稳定,氮沉降的未来变化趋势可能因全球各地而异。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方法和综合分析方法,综述了国内外氮沉降恢复的方法,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酸化和溶液化学)、结构(植被-微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生产力和碳吸存)对氮沉降降低的响应。随着氮沉降的降低,植被物种组成、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土壤过程可能恢复缓慢,而一些土壤参数(如pH、硝酸盐和铵浓度等)对氮输入减少的响应相对较快。当氮沉降降低时,可在某种程度上减轻土壤酸化,促进树木生长,但也可能因环境氮沉降速率依然很高并保持土壤酸化,林木的活力仍在恶化。植被多样性的恢复可能存在恢复障碍并在短期内难以维持富营养化的恢复,但促进了贫营养型物种的增加。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响应对减排政策存在延迟,且氮沉降增加存在遗留效应,致恢复相当缓慢,但恢复只是时间问题。因此,高氮负荷生态系统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减排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降低 高氮负荷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恢复 土壤酸化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不同品种脐橙根际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2
作者 姬绍晖 丁美萍 +6 位作者 陈彦芳 房焕英 朱丽琴 邹显花 黄荣珍 李燕燕 王金平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1-58,共8页
以赣南早脐橙、红肉脐橙和纽荷尔脐橙3个品种脐橙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品种脐橙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脐橙品种显著影响根际土壤中AM真菌群落α多样性,纽荷尔脐橙... 以赣南早脐橙、红肉脐橙和纽荷尔脐橙3个品种脐橙的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品种脐橙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真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脐橙品种显著影响根际土壤中AM真菌群落α多样性,纽荷尔脐橙根际土壤中的OTU数和ACE指数均显著低于赣南早脐橙和红肉脐橙(P<0.05);在各个菌属中,赣南早脐橙根际土壤中类球囊霉(Paraglomu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红肉脐橙和纽荷尔脐橙(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土壤因子中,碱解氮显著影响脐橙根际土壤中AM真菌群落α多样性(F=7.8,P=0.034),速效钾显著影响脐橙根际土壤中AM真菌群落结构(F=2.7,P=0.0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AM真菌群落 品种差异 高通量测序 土壤化学性质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凋落量及气候因子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房焕英 刘文飞 +3 位作者 吴建平 樊后保 欧阳勋志 袁颖红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3-278,共6页
为研究凋落量、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对福建沙县杉木人工林进行了连续7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005-2011年杉木凋落量变化范围为1 051.83-2 407.80 kg.hm-2,年平均值为1 493.14 kg.hm-2,凋落量2005-2006年显著降低(P&... 为研究凋落量、组成和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对福建沙县杉木人工林进行了连续7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2005-2011年杉木凋落量变化范围为1 051.83-2 407.80 kg.hm-2,年平均值为1 493.14 kg.hm-2,凋落量2005-2006年显著降低(P<0.05),随后6 a间呈先增加再降低又增加的趋势,但变化幅度较为缓和。凋落物中落叶、落枝、落果、树皮及碎屑所占比例分别为62.9%、16.6%、7.63%、3.16%和9.73%。杉木凋落量季节动态总体表现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2月(全年最大值)和7月,且2-7月凋落量占全年的62.3%,是杉木全年凋落量的主要贡献期。对凋落物的逐月观测数据与相应气象因子进行相关分析(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n=84),结果显示,杉木凋落量对降水量和风速最为敏感(P<0.05),其次是气温和日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凋落量 动态变化 气候因素
下载PDF
杉木第3代种子园母树和土壤营养元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房焕英 刘文飞 +6 位作者 袁颖红 吴建平 胡良 郭虎波 许鲁平 孟庆银 张子文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0-74,共5页
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为对象,对母树叶片、枝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母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N>K>Ca>Mg>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Mn>Fe>Zn>Cu,叶片中N/P、N/K、N/Mg、N/Ca... 以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第3代杉木种子园为对象,对母树叶片、枝和土壤养分含量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母树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N>K>Ca>Mg>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Mn>Fe>Zn>Cu,叶片中N/P、N/K、N/Mg、N/Ca分别为9.75、1.57、9.72、1.87;枝中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Ca>K>N>Mg>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Fe>Mn>Zn>Cu,枝中N/P、N/K、N/Mg、N/Ca分别为4.80、0.91、3.46、0.89;0~60 cm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为25.92 g.kg-1,大量元素含量大小为K>Mg>N>Ca>P,微量元素含量大小为Fe>Zn>Mn>Cu,0~20、20~40、40~60 cm土层中C/N比值分别为12.06、11.32、8.68。综合分析表明,N、P和Mn元素含量偏低,建议在经营过程中加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种子园 母树养分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湿地松人工林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房焕英 肖胜生 +3 位作者 余小芳 熊永 欧阳勋志 秦晓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31,共12页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酸雨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R_(s))及其组分(微生物异养呼吸速率R_(h)和根系自养呼吸速率R_(a))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了解森林土壤呼吸过程,为酸沉降胁迫下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湿地松人... 【目的】分析不同强度酸雨对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总呼吸速率(R_(s))及其组分(微生物异养呼吸速率R_(h)和根系自养呼吸速率R_(a))的影响规律,进一步了解森林土壤呼吸过程,为酸沉降胁迫下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壕沟法分离土壤呼吸组分,设置3种酸沉降水平(CK:pH 6.5、低酸LA:pH 4.5,强酸HA:pH 2.5),参照研究区降雨比例分次喷洒,运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原位测定土壤呼吸速率,同时测定土壤温湿度和土壤生化性质等指标。【结果】不同酸处理下,R_(s)、R_(a)和R_(h)均呈夏季高、冬季低的单峰模式,土壤温度是导致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酸雨可显著降低R_(s)(P<0.05),LA和HA处理后分别降低25.83%和30.95%,其中,R_(h)分别降低29.60%和35.20%,R_(a)分别降低19.15%和23.40%,但这种抑制效应仅体现在生长季,非生长季LA可显著促进R_(a)(P<0.05);CK样地R_(h)在R_(s)中占比63.94%,LA和HA处理后该比例显著降低(P<0.05),同时R_(a)响应强度随酸雨增强而增加;R_(s)、R_(h)、R_(a)与土壤温度均呈极显著指数关系(P<0.01),酸处理后其温度敏感系数(Q10)均降低;土壤湿度与R_(s)、R_(h)、R_(a)在HA处理下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温湿度的协同作用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P<0.01);R_(h)变异主要与土壤脲酶、蔗糖酶、表层土壤总有机碳(TOC)含量和土壤pH有关,而R_(a)变异则主要与土壤脲酶、土壤温度和TOC有关,以上因素可共同解释R_(s)变异的83.9%。【结论】土壤总呼吸速率及各组分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主要受土壤温度控制;酸雨造成土壤酸化,引发土壤酶、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变化或呈一定变化趋势,其共同作用导致R_(h)和R_(a)被抑制,进而显著降低R_(s),土壤水热因子促使这种抑制效应在生长季更显著;R_(h)在R_(s)中的占比随酸雨强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但短期内R_(h)仍是R_(s)的主导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模拟酸雨 影响机制 呼吸组分 湿地松人工林
下载PDF
湿地松林土壤生化特性和酶活性对模拟硫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6
作者 房焕英 肖胜生 +2 位作者 潘萍 欧阳勋志 熊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8-325,共8页
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水平(对照CK:pH 6.5;低硫LS:pH 4.5;高硫HS:pH 2.5)的模拟硫沉降控制试验,分析土壤生化特性及酶活性对硫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硫输入促进了土壤酸化,0—5 cm土层土壤pH在HS处理下显著降低,5... 以亚热带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3种水平(对照CK:pH 6.5;低硫LS:pH 4.5;高硫HS:pH 2.5)的模拟硫沉降控制试验,分析土壤生化特性及酶活性对硫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1)硫输入促进了土壤酸化,0—5 cm土层土壤pH在HS处理下显著降低,5—10 cm土层土壤pH在LS和HS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2)硫输入对土壤有机碳库存在一定影响,土壤总有机碳(TOC)对硫输入无显著响应,但土层间的差异性显著增加(P<0.05),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受影响有限,5—1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MBC)LS显著降低(P<0.05);(3)硫输入对土壤有效氮库影响存在差异,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尚未表现出显著变化,土壤硝态氮(NO3^-—N)、土壤微生物量氮(MBN)均在HS处理下显著降低,且硫输入加剧土层间的差异性(P<0.05);(4)硫输入抑制了酶活性,土壤脲酶活性在HS处理下显著降低(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无显著变化,但硫输入均弱化了土层间酶活性的差异性。综合分析所有处理下的土壤生化性质和酶活性等指标发现,对硫添加响应敏感的是土壤pH和酶,土层是另外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硫添加和土层的交互作用则影响有限。采用Pearson分析得出,硫输入改变了土壤生化特性、酶活性等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可见,酸雨对土壤酸化的影响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外源性硫添加对土壤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可为硫沉降环境胁迫下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添加 土壤生化特性 酶活性 湿地松林
下载PDF
红壤恢复林地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7
作者 黄荣珍 朱丽琴 +6 位作者 邹显花 房焕英 王金平 黄国敏 李燕燕 廖迎春 沈芳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2,共9页
微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较大团聚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形成与稳定对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吸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关于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的研究多专注于农业土壤,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分布... 微团聚体是土壤团粒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较大团聚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形成与稳定对于土壤有机碳的长期吸存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关于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性的研究多专注于农业土壤,红壤侵蚀地植被恢复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有机碳分布及微生物群落特征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大团聚体上,而土壤微团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尚不明确,对于其内在机制更缺乏了解。通过总结土壤微团聚体的形成过程及稳定性,综述了凋落物、根系和菌根对土壤微团聚体形成与稳定的影响,阐述了土壤微团聚体内微生物群落、化学结合态有机碳及有机碳结构是土壤有机碳稳定的重要机制,并提出了未来微团聚体研究方向,以期揭示红壤侵蚀退化地森林恢复过程中微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生物化学机制,从而为深入阐明有机质—土壤团聚结构—微生物—化学耦合作用和森林土壤碳吸存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凋落物 根系 菌根 微生物群落 化学结合态有机碳 有机碳结构 红壤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以江西安福县明月山林场为例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邦文 郑世跃 +3 位作者 欧阳勋志 韩天一 房焕英 赵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5-1159,共5页
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提供依据。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评价依据,分别为商品林和公益林构建了林场级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 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有助于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提供依据。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评价依据,分别为商品林和公益林构建了林场级的森林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安福县明月山林场的森林资源质量进行实例评价。结果表明:林场商品林资源质量为中等水平,商品林主要限制因子是林分蓄积生长量和年龄结构;公益林资源质量为优等,同时也存在幼龄林比重过大等问题;对林场森林资源总体而言,其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但整体上向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二类调查 质量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法
下载PDF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郭虎波 袁颖红 +4 位作者 吴建平 樊后保 刘文飞 黄荣珍 房焕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8-272,共5页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实验,设计N0(对照)、N1(60kg/hm2)、N2(120kg/hm2)和N3(240kg/hm2)4种氮沉降水平,通过对杉木人工林进行8年模拟氮沉降试验后,研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响应。结果表明:1~0.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 在杉木人工林中开展模拟氮沉降实验,设计N0(对照)、N1(60kg/hm2)、N2(120kg/hm2)和N3(240kg/hm2)4种氮沉降水平,通过对杉木人工林进行8年模拟氮沉降试验后,研究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响应。结果表明:1~0.5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在各氮沉降处理占总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均最大,<0.053mm粒径的含量最小。各级团聚体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1~0.5mm,>2mm,2~1mm,0.5~0.25mm,0.25~0.053mm,<0.053mm。与对照(N0)相比,中低氮处理(N1、N2)提高了水稳性大团聚体(>0.25mm)的含量以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而高氮处理(N3)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各氮沉降处理中,>2mm粒径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最高,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在氮沉降处理下有所增加,以低氮处理(N1)最高,说明氮沉降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沉降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 碳储量 杉木人工林
下载PDF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碳库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文飞 吴建平 +7 位作者 樊后保 李燕燕 袁颖红 廖迎春 黄荣珍 胡良 房焕英 郭虎波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7,共6页
随着桉树人工林栽培面积的扩大,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过程的影响,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更值得关注是的短论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对森林碳汇增加的贡献缺乏定量化的评估。因此,要合理评价桉树人工林对于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开展... 随着桉树人工林栽培面积的扩大,桉树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与土壤过程的影响,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更值得关注是的短论轮伐期桉树人工林对森林碳汇增加的贡献缺乏定量化的评估。因此,要合理评价桉树人工林对于生态系统碳吸存的影响,开展野外定位研究十分必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项目组对闽南山区连续年龄序列(2a、3a、4a、5a、6a)的尾巨桉人工林碳库进行了分析,以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讨了桉树人工林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碳库动态,以期对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库总量分别为152.88、199.97、241.67、221.94和210.95t·hm-2,表现为先期随年龄增加而增加,4年生后则出现下降趋势。其中乔木层C储量次为20.49、32.57、41.86、49.84和83.16 t·hm-2,占总贮量的13.54%~30.09%;林下植被C贮量分别为2.24、2.97、2.46、1.76和4.01 t·hm-2,占3.39%~9.74%;地被物C贮量分别为1.76、2.49、1.44、2.19和6.43 t·hm-2,占0.60%~3.05%;土壤C贮量所占比例最大(56.96%~84.17%),且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各年龄段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22.86、26.07、32.64、32.71和46.69 t·hm-2.a-1,年固C量分别为10.37、11.72、14.98、15.02和21.51 t·hm-2.a-1,表现为固碳能力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由此可见,大力发展集约经营的桉树人工林,是解决大气中CO2浓度升高,缓解温室效应潜在的重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巨桉人工林 年龄序列 碳库 碳汇 碳吸存
下载PDF
土壤砷污染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艺惠 胡良 +4 位作者 卢隆 邓邦骏 吴泽隆 黄学平 房焕英 《江西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7-11,共5页
土壤砷污染问题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砷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土壤砷污染是面向全球化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土壤砷污染状况的调查不容乐观。砷是一种危害性大、高毒性的类重金属污染物,... 土壤砷污染问题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热门研究问题,随着自然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壤砷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土壤砷污染是面向全球化的问题,国内外关于土壤砷污染状况的调查不容乐观。砷是一种危害性大、高毒性的类重金属污染物,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能以多种价态化合物存在。砷元素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以食物链为渠道进入人体,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我国土壤深受砷污染危害,土壤砷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就土壤砷污染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土壤砷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阐明了目前国内外土壤砷污染的现状,分别从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3个方面介绍了土壤砷污染问题的主要修复技术,旨在为有效治理土壤砷污染问题提供参考和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并对未来土壤砷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修复技术 污染
下载PDF
赣南红肉脐橙根际丛枝菌根真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12
作者 杨梦佳 邹丛荣 +5 位作者 王金平 黄荣珍 姬绍晖 谢荣秀 房焕英 黄国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0-1530,共11页
【目的】脐橙的养分与水分吸收对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依赖度非常高,而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和脐橙产量。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江西省赣州市,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但关于赣南脐橙根际土AM真菌的分子多样... 【目的】脐橙的养分与水分吸收对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的依赖度非常高,而AM真菌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决定着生态系统功能和脐橙产量。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江西省赣州市,被誉为“中国脐橙之乡”。但关于赣南脐橙根际土AM真菌的分子多样性研究较为欠缺,且是否存在地域差异尚需明确。研究野外红肉脐橙根际AM真菌群落特征,探究其地域差异,为研制脐橙高效促生AM真菌菌肥,促进脐橙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在章贡区、会昌县和信丰县3个赣南脐橙主栽培区,采集红肉脐橙根际土样,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DADA2算法调查3个地域红肉脐橙根际土AM真菌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其区域差异,并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土壤化学性质,利用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因子与AM真菌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3个地域红肉脐橙根际土壤化学性质除碱解氮含量外,差异均较小;红肉脐橙根际土共得到90437条AM真菌基因序列,186种AM真菌ASVs,属于1门、3纲、3目、4科、4属、16种,其中,球囊霉属Glomus(相对丰度97.70%)为绝对优势属,Glomus_sp(相对丰度18.52%)为优势种;红肉脐橙根际土AM真菌群落α多样性(ASV数量、Shannon指数和Pielous指数)具有显著地域差异,信丰县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章贡区和会昌县(P<0.05),ASV数量显著高于会昌县(P<0.05),Pielous指数显著高于章贡区(P<0.05),而AM真菌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3个地域红肉脐橙根际土中优势菌属Glomus相对丰度排序为章贡区>会昌县>信丰县,而优势菌种Glomus_sp排序为会昌县>章贡区>信丰县;菌属相对丰度地域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菌种Glomus_Toljander08-Unk1_VTX00222在信丰县红肉脐橙根际土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地域(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红肉脐橙根际土AM真菌多样性的最主要土壤因子,贡献率达66%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会降低AM真菌多样性;而AM真菌群落结构则主要受土壤有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影响。【结论】地域主要影响红肉脐橙根际AM真菌群落α多样性,而非群落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不利于维持红肉脐橙根际AM真菌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橙 AM真菌 群落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土壤因子
下载PDF
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可溶性有机碳的迁移特征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小芳 肖胜生 +2 位作者 徐铭泽 张杰 房焕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2,共7页
为了阐明南方红壤区坡耕地坡面产流产沙及DOC随地表径流和不同层次壤中流的迁移特征,探讨壤中流和地表径流对碳素运移损失的贡献比,以红壤坡耕地野外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DOC随地表径... 为了阐明南方红壤区坡耕地坡面产流产沙及DOC随地表径流和不同层次壤中流的迁移特征,探讨壤中流和地表径流对碳素运移损失的贡献比,以红壤坡耕地野外径流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次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DOC随地表径流和不同层次壤中流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1)产流产沙方面,径流以地表径流为主,占到总径流量的(95.86%);壤中流占径流比例较小(4.14%),且以深层壤中流输出形式为主,即60 cm壤中流(3.71%)>30 cm壤中流(0.43%);次降雨过程中产沙量先随径流量增加而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减小。(2)尽管壤中流中DOC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地表径流,DOC迁移总量还是以地表径流为主,大小关系为地表径流(98.16%)>60 cm壤中流(1.64%)>30 cm壤中流(0.30%)。相关结果将有助于加深碳循环与土壤侵蚀相互关系的认识,对从源头控制红壤坡耕地土壤碳素流失、维持土壤质量也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有机碳 红壤坡耕地 壤中流 地表径流
下载PDF
城市化进程中撂荒地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静 吴建平 +4 位作者 熊永 高丽琴 欧阳慧 樊后保 房焕英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4年第5期90-96,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撂荒后,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2种方式下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结构。结果表明:1)在撂荒地共发现42种植物,隶属22科42属,其中自然更新群落样地有10科20属,人工更新群落样地有19... 通过野外调查,研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化进程中农田生态系统撂荒后,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2种方式下的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结构。结果表明:1)在撂荒地共发现42种植物,隶属22科42属,其中自然更新群落样地有10科20属,人工更新群落样地有19科34属;2)2个群落的科、属、种数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只表现出人工更新群落稍高于自然更新群落,植物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统计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呈上升趋势;3)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2个群落间的植物种相似系数为0.44,自然更新和人工更新2个群落中的共有植物种类为12种,以一年生草本居多;4)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方法(DCA)分析表明,2个群落结构间已形成梯度,在人工更新群落增加了多年生草本、多年生草质藤本和小灌木,人工更新减缓了植物多样性丧失的速度。在城市化圈地过程中,建议在撂荒期栽植乔木树种,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撂荒地 生物多样性 物种相似性 植物恢复 城市化
下载PDF
不同肥力提升措施对马尾松侵蚀林地表层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荣珍 席永新 +6 位作者 朱丽琴 王金平 管鸿智 林丽靖 李燕燕 廖迎春 房焕英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12-17,共6页
提高侵蚀林地土壤肥力,是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减少林下水土流失的关键。以江西省严重侵蚀地恢复形成的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评估有机肥、生物炭和石灰+微生物肥等三种肥力提升措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措施均能提高土... 提高侵蚀林地土壤肥力,是增加林下植被覆盖,减少林下水土流失的关键。以江西省严重侵蚀地恢复形成的马尾松林地为研究对象,评估有机肥、生物炭和石灰+微生物肥等三种肥力提升措施对林地土壤质量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各种措施均能提高土层(0~2 cm和2~5 cm)pH值,且对2~5 cm土层pH值提高作用更明显,提高效果为生物碳>石灰+微生物肥>有机肥;各种措施均能提高0~2 cm和2~5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依次为有机肥>生物炭>石灰+微生物肥,但不同肥力提升措施主要提高的营养元素种类不同;各肥力提升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提高主要显现在0~2 cm土层,具体为有机肥>石灰+微生物肥>生物炭,不同提升措施主要提高的土壤酶种类也不同;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三种肥力提升措施均能大幅度提高林地表层土壤质量,表现为有机肥>石灰+微生物肥>生物炭。本研究结果能为劣质林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林地 肥力提升 表层土壤质量 隶属函数
下载PDF
有机碳输入的改变对红壤恢复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丽琴 黄荣珍 +5 位作者 王金平 黄国敏 管鸿智 房焕英 姬绍辉 林丽靖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34-40,共7页
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纯林、马尾松纯林和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保留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L+R+M,对照)、凋落物加倍+保留根系+保留菌根(2L+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保留菌根(NL+NR+M)、去除凋落物+去... 以亚热带红壤退化地恢复形成的木荷纯林、马尾松纯林和木荷与马尾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保留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L+R+M,对照)、凋落物加倍+保留根系+保留菌根(2L+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保留菌根(NL+NR+M)、去除凋落物+去除根系+去除菌根(NL+NR+NM)和去除凋落物+保留根系+保留菌根(NL+R+M)5种处理,探讨改变有机碳输入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和全氮含量受林分类型影响(P<0.05),其中混交林最高;土壤pH和养分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亦受林分类型影响(P<0.05),其中木荷林最大;木荷林NL+NR+M和NL+NR+NM处理使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95.31%和95.16%(P<0.05),而脲酶、酸性磷酸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对林分类型和有机碳输入改变的响应均不敏感。土壤蔗糖酶、酸性转化酶活性与土壤pH负相关,蔗糖酶、脲酶活性与有机质、速效磷含量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养分 酶活性 恢复林地 红壤
下载PDF
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土壤侵蚀定量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房焕英 谢颂华 +1 位作者 黄鹏飞 刘英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7,共7页
[目的]对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土壤侵蚀状况进行研究,为定量研究该区自然降雨条件下弃土弃渣土壤侵蚀规律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K均值分类法,将研究区降雨划分为A(极大雨量、较长降雨历时、中... [目的]对江西省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弃渣土壤侵蚀状况进行研究,为定量研究该区自然降雨条件下弃土弃渣土壤侵蚀规律和生产建设项目土壤侵蚀预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于K均值分类法,将研究区降雨划分为A(极大雨量、较长降雨历时、中雨强、低频次)、B(中雨量、中等降雨历时、小雨强、高频次)、C(大雨量、长降雨历时、大雨强、低频次)、D(中雨量、短降雨历时、极大雨强、高频次)4种类型,并依托江西省德安县国家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内的8种弃土弃渣径流试验小区,开展弃土弃渣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结果]通过1 a内43场侵蚀降雨小区观测,结果表明:①A,D雨型是导致弃土弃渣产流输沙的主要类型,B雨型影响最小,C雨型则介于A,D雨型之间。②红砂岩红壤(HSY),第四纪红黏土(SJHT),紫色土(ZSYY),煤矸石(MGS),房渣土(FZT),其产流输沙间呈显著相关性;稀土尾矿(XYWK),花岗岩红壤(HGY),电厂灰渣(DCHZ),则不具有显著的水沙关系;③不同弃土弃渣次降雨产沙量以大雨量以上雨型占比最高,均60%以上,最高达97%以上。[结论]建议生产实践中预测或监测裸露弃土弃渣时,宜根据实际需求选取不同类型降雨开展,最主要预测或观测50 mm以上大雨量侵蚀量,以提高预测准确度,大幅减少监测成本,提高监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弃土弃渣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南方红壤区药用水土保持草本植物初选 被引量:3
18
作者 房焕英 葛佩琳 +1 位作者 高丽琴 熊永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6年第3期28-31,共4页
为扩大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范围,也为促进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服务生态修复、提升经济效益等目的,本文基于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选定地被植物中的药用草本植物,充分利用其优势特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具有水土保持性... 为扩大水土保持植物的选择范围,也为促进药用植物产业的发展,从而达到服务生态修复、提升经济效益等目的,本文基于我国丰富的植物资源,选定地被植物中的药用草本植物,充分利用其优势特征,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具有水土保持性能的物种,为下一步实地观测、评价做铺垫,也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 植物 水土保持 药用
下载PDF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实践 被引量:3
19
作者 房焕英 熊永 +1 位作者 龚来红 张春杰 《中国水土保持》 2016年第2期44-46,共3页
结合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设实践经验,论述了科技园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及其注意事项,并围绕项目管理重点,从管理体制、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监督、建设进度控制、建设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能为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结合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建设实践经验,论述了科技园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及其注意事项,并围绕项目管理重点,从管理体制、工程质量控制与安全生产监督、建设进度控制、建设投资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以期能为我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最大限度地控制工程投资,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以顺利进入运行状态尽早发挥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园 工程建设 江西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侵蚀型红壤碳吸存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肖胜生 房焕英 +2 位作者 段剑 董云社 杨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8-735,共8页
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研究了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恢复为百喜草地、柑橘果园和湿地松林后,0~10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70和〉70~100 cm)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以及表层(0~40 cm)土壤中活... 依托江西水土保持生态科技园,研究了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恢复为百喜草地、柑橘果园和湿地松林后,0~100 cm深度范围内不同土层(0~10、〉10~20、〉20~40、〉40~70和〉70~100 cm)中w(TOC)(TOC为总有机碳)以及表层(0~40 cm)土壤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退化裸地土壤中w(TOC)和有机碳库储量分别仅为4.73 gkg和48.41 thm2,均处于较低水平,w(TOC)的垂直分布特征也不明显;恢复为百喜草地和柑橘园后,w(TOC)分别增至7.08和7.69 gkg,有机碳库储量分别增至55.09和70.78 thm2,并且植被恢复对表层土壤中w(TOC)影响显著,而对深层(〉40 cm)土壤影响有限.2以退化裸地为对照,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量分别为6.68和22.36 thm2,平均碳吸存速率分别为0.51和1.72 t(hm2·a);以保存较好的湿地松林为参照,退化裸地、百喜草地和柑橘果园土壤碳吸存潜力分别为23.71、17.03和1.34 thm2,说明严重侵蚀地的碳吸存潜力巨大.3侵蚀型红壤退化裸地的植被恢复可积极促进表层土壤中DOC(水溶性有机碳)、MBC(微生物生物量碳)和POC(颗粒有机碳)的积累,同时该影响存在表聚效应,即植被恢复后土壤表层中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在w(TOC)中所占比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植被恢复 碳吸存 南方红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