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房立晨 陈丕茂 +3 位作者 陈国宝 汤勇 袁华荣 冯雪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58-162,共5页
为了解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10年4月使用拖网和刺网对礁区和对比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使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和Pileou均匀度指数分析游泳生物多样性和... 为了解汕尾遮浪角东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变动情况,分别于2003年1月和2010年4月使用拖网和刺网对礁区和对比区进行了本底调查和跟踪调查,使用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ener多样性指数和Pileou均匀度指数分析游泳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变动情况,使用拖网调查资源密度指数和刺网调查渔获率指数分析渔业资源生物量的变动情况。拖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的3.078倍,种类数是投礁前的1.875倍,第一优势种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的资源密度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叫姑鱼(Johnius dussumieri)的4.372倍。刺网调查结果显示,投礁后礁区游泳生物渔获率是投礁前的12.043倍,渔获种数是投礁前的1.333倍,礁区海域优势类群鱼类的渔获率显著提高,第一优势种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aurita)的渔获率是投礁前第一优势种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13.035倍。拖网调查和刺网调查均表明,建礁后游泳生物的诱集效果明显,生物群落结构得到改善,资源量显著增加,表现出良好的资源聚集效果,形成了新的人工鱼礁增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游泳生物 汕尾遮浪 资源变动
下载PDF
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渔业资源本底声学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俊 陈丕茂 +2 位作者 房立晨 陈国宝 黎小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7-1198,共12页
为掌握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水域渔业资源本底情况,于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使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先后于不同月份对其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4月,21种评估鱼类总平均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2.68×104个/... 为掌握南海柘林湾—南澳岛海洋牧场水域渔业资源本底情况,于2011年4月到2012年2月,使用Simrad EY60科学探鱼仪先后于不同月份对其进行了4次调查。调查显示2011年4月,21种评估鱼类总平均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2.68×104个/km2和0.73 t/km2;2011年8月,38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6.49×104个/km2和0.71 t/km2;2011年11月,33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4.14×104个/km2和0.93 t/km2;2012年2月,15种评估鱼类总平均资源数量密度和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1.45×104个/km2和0.36 t/km2。结果表明,4个月资源量密度均不高;11月资源密度和资源量最高;2月资源密度和资源量最低,声学评估种类明显减少。4月积分值主要分布于4~8 m水层;8月积分值于4~14 m水层内分布比较均匀;11月积分值主要分布水层与4月相似,但10 m以深水体所占百分比高于4月;2月积分值主要分布于4~10 m水层,尤其是6~8 m水层。资源密度与水深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各月份调查站点资源密度与SST无明显线性关系。各月份平均丰度密度与SST呈明显线性关系(R2=0.997 4)。各月份平均资源量密度与SST呈一定线性关系(R2=0.287 2)。研究证实声学方法在海洋牧场渔业资源评估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声学技术在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研究领域的发展,为今后我国深入开展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提供了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海表温度 柘林湾—南澳岛
下载PDF
大型水母声学观测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彬 房立晨 +5 位作者 董婧 李玉龙 刘修泽 李轶平 孙明 王文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187-8196,共10页
20世纪末以来,世界多个海域频繁出现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沿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研究大型水母生态习性,进而揭示其暴发机理并进行灾害的预警防治,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采用网具... 20世纪末以来,世界多个海域频繁出现大型水母暴发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沿海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研究大型水母生态习性,进而揭示其暴发机理并进行灾害的预警防治,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采用网具、目视、水下摄像、声学技术、航空影像等多种手段的大型水母监测调查工作,其中使用声学技术对大型水母进行资源评估和行为跟踪目前在欧美、日本、韩国等渔业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相关应用,在资源评估、运动学规律等研究中展现出较好的观测效果和应用潜力。目前我国在大型水母声学观测研究应用领域鲜有文献报道,通过介绍国际上利用声学技术对大型水母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估、空间分布监测、运动规律等研究成果,为今后我国开展大型水母声学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可以借鉴国际上采用科学鱼探仪、高分辨率成像声呐、声学信标等方法对大型水母进行监测调查和资源评估的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将声学技术逐步研究并应用到我国大型水母资源调查与评估、自然生态习性研究、重点水域大型水母动态监测预警中去,完善我国大型水母监测调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母 声学观测 声学评估 空间分布 目标强度 超声遥测
下载PDF
Measurement of single-fish target strength in the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国宝 李永振 +3 位作者 陈丕茂 张俊 房立晨 李娜娜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4期554-562,共9页
We measured the target strength (TS) of three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whitespotted spinefoot (Siganus canaliculatus), black porgy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and creek red bream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 We measured the target strength (TS) of three commercial fish species: whitespotted spinefoot (Siganus canaliculatus), black porgy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and creek red bream (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TS of caged or tethered fish (n=76 total) was measured using a Simrad EY60 portable scientific echosounder at 120 kHz. We evalu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S and total length (TL, cm) for the three species. This is the first attempt to use split-beam acoustics to measure single-fish 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by Chinese researchers. Our results will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precision of acoustic abundance estimates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and fi.trth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water acoustic survey techniques in fisher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rget strength (TS) single-fish caging experiment tethering experiment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基于双频识别声呐的东港大鹿岛人工鱼礁调查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栋 董婧 +4 位作者 付杰 李轶平 房立晨 韩振华 陆阳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48,共8页
2016年6月,使用双频识别声呐Aris-1800对东港大鹿岛海域内的人工鱼礁进行调查研究,分别采用走航式和定点式观测方法对M型人工鱼礁进行多角度连续观测,对其水下形态特征,鱼类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 2016年6月,使用双频识别声呐Aris-1800对东港大鹿岛海域内的人工鱼礁进行调查研究,分别采用走航式和定点式观测方法对M型人工鱼礁进行多角度连续观测,对其水下形态特征,鱼类和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使用双频识别声呐对人工鱼礁的水下整体状态进行观测是可行的。声学方法和钓具采样方法相结合,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了礁区水域内生物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和生态行为变动情况,为今后声学方法在人工鱼礁海洋牧场规划建设和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双频识别声呐 大泷六线鱼 东港大鹿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