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焦历史建筑再利用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
作者 所萌 《城乡建设》 2024年第10期96-97,共2页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历史建筑,对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 历史建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好历史建筑,对传承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2024年4月出版的《求是》杂志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发表署名文章《扎实做好新时代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其中特别指出,“要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继续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创新技术标准、实施路径,积极探索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方式”,明确新时期创新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的工作要求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街区 古建筑 历史建筑保护 活化利用 实施路径 文化保护传承 《求是》杂志 文化遗产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理论基础与规划特征 被引量:26
2
作者 周建明 所萌 岳凤珍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2期49-54,共6页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首先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就与文化... 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我国近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区域整体保护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类型,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的编制方法与技术尚不成熟。本文首先对文化生态整体保护理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就与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相关的包括文化生态学、文化地理学、城乡与区域规划、景观生态学等学科进行了全面论述,在对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特征剖析与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针对文化生态系统特征,将空间规划与文化生态保护规划有机结合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区 概念 理论基础 规划特征
下载PDF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宋增文 周建明 +1 位作者 所萌 王茜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28-131,共4页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国家文化部落实民族文化保护精神,整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批准设立的文化生态保护地域。基于文化生态、生态旅游等理论的研究,探索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文化生态旅游的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以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为例,探索了热贡文化生态旅游的资源条件与市场潜力,提出了文化生态旅游发展的模式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文化生态旅游 热贡 非物质文化
下载PDF
切实可行和富于远见的地下空间规划 被引量:4
4
作者 Harvey W.Parker 所萌 《国际城市规划》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当今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规划师和决策者要保证他们规划的隧道或地下空间在建成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这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地下空间的规划期间以及其后,新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这对项目的可行性必然会... 当今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规划师和决策者要保证他们规划的隧道或地下空间在建成后可以达到甚至超越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这对他们而言是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在地下空间的规划期间以及其后,新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这对项目的可行性必然会产生影响。因此,隧道规划师不但要果敢而且还要富有远见。地下空间规划师面临着同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将对相关规划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规划 技术发展水平 规划师 规划问题 决策者 隧道
下载PDF
富人与穷人: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的三个传统 被引量:1
5
作者 伯纳德.萨奇尼 所萌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3,共6页
作为一个神奇的地方,城市是产生各种技术与科学创新、文化与制度革新,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场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社会融合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城市也是一架强大的机器.造成了种族和... 作为一个神奇的地方,城市是产生各种技术与科学创新、文化与制度革新,特别是各种形式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场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一直将城市看作是一个社会融合的空间。但另一方面,城市也是一架强大的机器.造成了种族和宗教团体、社会活动和宗教信仰、不同阶层的个人和社会群体之间的割裂、疏离与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西方国家 传统 社会活动 宗教信仰 科学创新 场所 空间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新格局下苏沪关系内涵的大数据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凌峰 所萌 《综合运输》 2020年第7期57-62,96,共7页
构建新时期的苏沪同城化协调发展关系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苏州的城市视角,以手机用户的完整城市活动链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通勤联系、商旅交流、航空门户三张苏沪关系数据画像,解析其中的内涵特... 构建新时期的苏沪同城化协调发展关系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从苏州的城市视角,以手机用户的完整城市活动链数据为基础,构建了通勤联系、商旅交流、航空门户三张苏沪关系数据画像,解析其中的内涵特征和空间关联,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研究提供素材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上海都市圈 空间结构 跨城功能联系 大数据
原文传递
莱芜市莱城生态水系景观规划
7
作者 洪治中 所萌 《城市规划通讯》 2013年第4期15-16,共2页
一、规划编制背景莱芜,地处山东腹地,扼齐鲁要冲,居济南都市圈南缘,矿脉富集,自古即为全国冶炼中心,是山东省工业重镇。莱芜市三面环山、河流众多,"叶脉"状的自然水系与城市形态高度融合,是北方不可多得的"水网型城市&qu... 一、规划编制背景莱芜,地处山东腹地,扼齐鲁要冲,居济南都市圈南缘,矿脉富集,自古即为全国冶炼中心,是山东省工业重镇。莱芜市三面环山、河流众多,"叶脉"状的自然水系与城市形态高度融合,是北方不可多得的"水网型城市"。二、规划目标本次规划的总体目标,即为构筑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规划 编制背景 城市形态 莱城 山水园林城市 网型 通脉 滨水区 景观特色 景观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