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
被引量:
2
1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7,共5页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 ,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 ,统治者即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 ,从而使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 ,西...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 ,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 ,统治者即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 ,从而使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 ,西汉国力达到极盛 ,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 ,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 ,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 ,这不仅加强了皇权 ,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方略
大一统思想
黄老思想
儒学
西汉前期
董仲舒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6,共4页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根据实地考察,董永是生活在我国西汉后期河东民间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小淮村一带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董永传说,保存有董永墓、"董永故里"石匾、董公祠基...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根据实地考察,董永是生活在我国西汉后期河东民间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小淮村一带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董永传说,保存有董永墓、"董永故里"石匾、董公祠基址石狮底座等遗址遗迹.其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里,孝敬老人蔚然成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得到发扬;"合婚布"、摸石狮祈福、土地庙会等民俗事象产生并得到传承。董永传说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万荣
董永传说
董永故里
孝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西“史学之父”著史的共同特色
被引量:
1
3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9-41,共3页
司马迁的《史记》和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中西史学的奠基之作。奠基时期史著所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应该从史家所处的时代和史家的自我意识中去挖掘。两位史学大家成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著史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就是明确的目的,求实...
司马迁的《史记》和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中西史学的奠基之作。奠基时期史著所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应该从史家所处的时代和史家的自我意识中去挖掘。两位史学大家成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著史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就是明确的目的,求实的精神以及对当时先进文明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之父”
司马迁
《史记》
希罗多德
《历史》
自我意识
奠基时期
通古今之变
中西史学
中国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学研究大众化、平民化的有益实践——读周征松教授《家族史研究及其他》一书
4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家族史研究
史学研究
教授
山西人民出版社
大众化
平民化
实践
山西师范大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晋国内乱得失论
5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晋国立国六百余年间的多次内乱,可分作前后两个阶段考察,前期的内乱迫使文侯、献公、文公等君不断改革,使晋国成为北方的强国。后期的内乱,致使私家势力膨胀,最终导致了晋国的灭亡。
关键词
内乱
得失
公室
私家
发展模式
晋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丁宝桢创办近代企业诸问题浅析
6
作者
扆晓红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86-88,共3页
工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县(今织金县)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1854年至1856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授湖南岳州知府,后调长沙知府。1863年(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丁...
工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县(今织金县)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1854年至1856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授湖南岳州知府,后调长沙知府。1863年(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丁宝桢耿直忠厚,为官清廉,办事练达,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推崇。1867年(同治六年),阎敬铭因病退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局
山东
丁宝桢
四川
阎敬铭
创办
外国侵略者
军事工业
资本主义
徐建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战国前期魏国强大的原因
被引量:
1
7
作者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0-81,共2页
战国初期,在魏文侯、武侯和惠王当政的一百余年时间里,魏国把韩、赵两国系于自己的战车上,东拒齐,西抗秦,南凌楚,一时大振,成为诸侯的盟主,处于执牛耳地位。魏国此时为何如此强大,值得我们探讨。晋献公时,毕万为献公车右,随献公“伐霍...
战国初期,在魏文侯、武侯和惠王当政的一百余年时间里,魏国把韩、赵两国系于自己的战车上,东拒齐,西抗秦,南凌楚,一时大振,成为诸侯的盟主,处于执牛耳地位。魏国此时为何如此强大,值得我们探讨。晋献公时,毕万为献公车右,随献公“伐霍、耿、魏,灭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前期
魏国
魏文侯
晋献公
诸侯
兴修水利
领地
武卒
军队
吕氏春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与司马迁的变通思想
8
作者
扆晓红
淑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3-74,共2页
变通是司马迁最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其来源,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司马迁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的变通思想是很突出的。《系辞》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变通是司马迁最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其来源,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司马迁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的变通思想是很突出的。《系辞》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是治道上的“通”与“变”。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周易
史学思想
史记
天地自然
黄帝
社会历史发展
治道
天道
系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汉初史学的“资治”思想初探
9
作者
扆晓红
刘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汉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资治”思想是这一时期史学的集中体现。其表现形式是封建史家通过对以前各代,尤其是秦代的成败盛衰的总结,为汉统治者提供统治依据,从而达到史学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因此探讨这一思想,极有意义。...
汉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资治”思想是这一时期史学的集中体现。其表现形式是封建史家通过对以前各代,尤其是秦代的成败盛衰的总结,为汉统治者提供统治依据,从而达到史学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因此探讨这一思想,极有意义。汉代,我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熟。汉初史学领域“资治”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这一现实,表明了我国史学日趋发展。所以,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资治”思想的出现,和西汉统治集团关心历史盛衰的思想旨趣分不开。秦亡汉兴,楚败汉成。而对这一历史巨变,现实社会要求对它与现实的联系做出解释,新兴的西汉统治者更希望通过对秦汉更替的总结来阐释汉王朝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史学
汉初
统治者
资治
封建制度
史家
统治集团
西汉王朝
以史为鉴
统治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司马迁民族史观浅析
10
作者
扆晓红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42-45,共4页
文章通过对司马迁《史记》中创立的民族史传体例的分析,指出司马迁的民族史观是进步的民族史观,主要表现为:其一,认为在中国境内各族一体;其二,各民族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其三,同情弱小民族,反对民族掠夺。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民族史传
进步民族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史学思想浅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孟存
扆晓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5-39,共5页
《周易》是一部卜篮之书,旨在以卦交之辞来告人事的吉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唯心的部分剔除,把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善于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就不难看出,《周易》这部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学思想,尤其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
《周易》是一部卜篮之书,旨在以卦交之辞来告人事的吉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唯心的部分剔除,把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善于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就不难看出,《周易》这部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学思想,尤其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较为深刻,这就是,原始要终,彰往察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社会历史发展
史学思想
发展进程
作者
渔猎经济
历史知识
系辞
原始要终
认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郑光祖的历史剧看他的社会历史观
12
作者
扆晓红
《中华戏曲》
1996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他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据元末锺嗣成《录鬼簿》所载,郑光祖的杂剧共十七部,其中多为历史剧。这些历史剧,集中反映了他的社会历史观。
关键词
郑光祖
社会历史观
历史剧
周公摄政
杂剧作家
录鬼簿
元蒙统治
成王
元曲四大家
历史发展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
被引量:
2
1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3-87,共5页
文摘
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得到持续发展的统一王朝。“大一统”社会结构的确立 ,与西汉前期的治国方略的转变关系密切。建汉之初 ,统治者即以黄老思想代替了秦始皇的君主专制的法家思想 ,从而使经济恢复 ,社会稳定。到汉武帝时期 ,西汉国力达到极盛 ,所以武帝摈弃了黄老思想 ,确立儒术为治国方略 ,完成了治国方略的第二次转变 ,这不仅加强了皇权 ,而且使“大一统”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结构 。
关键词
治国方略
大一统思想
黄老思想
儒学
西汉前期
董仲舒
社会结构
Keywords
national general plan
unification
thought of Huangdi and Laotsu
Confucianism
分类号
K23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66,共4页
基金
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9041067-02)
文摘
董永传说是我国著名的民间传说,根据实地考察,董永是生活在我国西汉后期河东民间的一位真实人物。在山西省万荣县皇甫乡小淮村一带流传着原汁原味的、且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董永传说,保存有董永墓、"董永故里"石匾、董公祠基址石狮底座等遗址遗迹.其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这里,孝敬老人蔚然成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得到传承;夫妻恩爱、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得到发扬;"合婚布"、摸石狮祈福、土地庙会等民俗事象产生并得到传承。董永传说深刻地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活。
关键词
山西万荣
董永传说
董永故里
孝行
分类号
I276.3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西“史学之父”著史的共同特色
被引量:
1
3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9-41,共3页
文摘
司马迁的《史记》和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中西史学的奠基之作。奠基时期史著所应有的高度和深度,应该从史家所处的时代和史家的自我意识中去挖掘。两位史学大家成熟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著史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就是明确的目的,求实的精神以及对当时先进文明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
“史学之父”
司马迁
《史记》
希罗多德
《历史》
自我意识
奠基时期
通古今之变
中西史学
中国史学
分类号
K0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学研究大众化、平民化的有益实践——读周征松教授《家族史研究及其他》一书
4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关键词
家族史研究
史学研究
教授
山西人民出版社
大众化
平民化
实践
山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晋国内乱得失论
5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3-96,共4页
文摘
晋国立国六百余年间的多次内乱,可分作前后两个阶段考察,前期的内乱迫使文侯、献公、文公等君不断改革,使晋国成为北方的强国。后期的内乱,致使私家势力膨胀,最终导致了晋国的灭亡。
关键词
内乱
得失
公室
私家
发展模式
晋国
Keywords
civil strives
merits and faults
royal family
the individuals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丁宝桢创办近代企业诸问题浅析
6
作者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湖湘论坛》
1995年第4期86-88,共3页
文摘
工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县(今织金县)人。1853年(咸丰三年)考中进士。1854年至1856年,在平远、平越等地参与镇压教军和苗民起义。1860年授湖南岳州知府,后调长沙知府。1863年(同治二年)授山东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丁宝桢耿直忠厚,为官清廉,办事练达,深得山东巡抚阎敬铭的推崇。1867年(同治六年),阎敬铭因病退休。
关键词
机器局
山东
丁宝桢
四川
阎敬铭
创办
外国侵略者
军事工业
资本主义
徐建寅
分类号
F279.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战国前期魏国强大的原因
被引量:
1
7
作者
扆晓红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0-81,共2页
文摘
战国初期,在魏文侯、武侯和惠王当政的一百余年时间里,魏国把韩、赵两国系于自己的战车上,东拒齐,西抗秦,南凌楚,一时大振,成为诸侯的盟主,处于执牛耳地位。魏国此时为何如此强大,值得我们探讨。晋献公时,毕万为献公车右,随献公“伐霍、耿、魏,灭之”。
关键词
战国前期
魏国
魏文侯
晋献公
诸侯
兴修水利
领地
武卒
军队
吕氏春秋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与司马迁的变通思想
8
作者
扆晓红
淑风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73-74,共2页
文摘
变通是司马迁最具特色的史学思想。其来源,历代学者都有研究,但分歧较大。笔者认为,司马迁这种思想,主要来源于《周易》。《周易》的变通思想是很突出的。《系辞》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这是治道上的“通”与“变”。无平不坡,无往不复”,“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
关键词
司马迁
周易
史学思想
史记
天地自然
黄帝
社会历史发展
治道
天道
系辞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汉初史学的“资治”思想初探
9
作者
扆晓红
刘春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7-39,共3页
文摘
汉初是我国古代史学的一个大发展时期。“资治”思想是这一时期史学的集中体现。其表现形式是封建史家通过对以前各代,尤其是秦代的成败盛衰的总结,为汉统治者提供统治依据,从而达到史学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因此探讨这一思想,极有意义。汉代,我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成熟。汉初史学领域“资治”思想的出现,反映了这一现实,表明了我国史学日趋发展。所以,这种思想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第一、“资治”思想的出现,和西汉统治集团关心历史盛衰的思想旨趣分不开。秦亡汉兴,楚败汉成。而对这一历史巨变,现实社会要求对它与现实的联系做出解释,新兴的西汉统治者更希望通过对秦汉更替的总结来阐释汉王朝的合理性。
关键词
古代史学
汉初
统治者
资治
封建制度
史家
统治集团
西汉王朝
以史为鉴
统治思想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司马迁民族史观浅析
10
作者
扆晓红
出处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年第1期42-45,共4页
文摘
文章通过对司马迁《史记》中创立的民族史传体例的分析,指出司马迁的民族史观是进步的民族史观,主要表现为:其一,认为在中国境内各族一体;其二,各民族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统一;其三,同情弱小民族,反对民族掠夺。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民族史传
进步民族史观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史学思想浅析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孟存
扆晓红
机构
山西师大历史系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35-39,共5页
文摘
《周易》是一部卜篮之书,旨在以卦交之辞来告人事的吉凶,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如果我们能把这些唯心的部分剔除,把这层神秘的面纱揭开,善于从字缝里看出字来,就不难看出,《周易》这部书有着较为丰富的史学思想,尤其是作者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认识较为深刻,这就是,原始要终,彰往察来。
关键词
周易
社会历史发展
史学思想
发展进程
作者
渔猎经济
历史知识
系辞
原始要终
认识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郑光祖的历史剧看他的社会历史观
12
作者
扆晓红
出处
《中华戏曲》
1996年第2期306-315,共10页
文摘
郑光祖,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附近)人。他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据元末锺嗣成《录鬼簿》所载,郑光祖的杂剧共十七部,其中多为历史剧。这些历史剧,集中反映了他的社会历史观。
关键词
郑光祖
社会历史观
历史剧
周公摄政
杂剧作家
录鬼簿
元蒙统治
成王
元曲四大家
历史发展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万荣董永传说的实地考察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西“史学之父”著史的共同特色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史学研究大众化、平民化的有益实践——读周征松教授《家族史研究及其他》一书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晋国内乱得失论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丁宝桢创办近代企业诸问题浅析
扆晓红
《湖湘论坛》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战国前期魏国强大的原因
扆晓红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周易》与司马迁的变通思想
扆晓红
淑风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汉初史学的“资治”思想初探
扆晓红
刘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司马迁民族史观浅析
扆晓红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周易》史学思想浅析
李孟存
扆晓红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从郑光祖的历史剧看他的社会历史观
扆晓红
《中华戏曲》
199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