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曹逸 扈园园 支朝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6期2949-2952,共4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疲劳状况,分析影响疲劳的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0月收治的2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疼痛、疾病不确定感、疲劳程度、睡眠质量与负面情绪评分,...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疲劳状况,分析影响疲劳的因素。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10月收治的23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及疼痛、疾病不确定感、疲劳程度、睡眠质量与负面情绪评分,分析影响疲劳状况的因素。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疲劳总分为19~42(29.97±6.08)分。不同居住地、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患者疲劳状况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疲劳评分与视觉模拟量表(VAS)、疾病不确定感、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之间呈正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受教育程度、VA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疲劳评分的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疲劳水平较高,居住地、受教育程度、VAS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焦虑、抑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临床护理人员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患者的疲劳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疲劳程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LMI方法的具有混和时滞动力系统的指数稳定性判据
2
作者 曹九稳 钟守铭 扈园园 《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利用等价系统的方法,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给出了对具有混和时滞动力系统的指数稳定性条件,该判据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并在稳定性证明的过程中,利用分解时滞项的系数矩阵的方法得到更低保守性的条件.通过求解一个线... 利用等价系统的方法,通过构造适当的Lyapunov函数给出了对具有混和时滞动力系统的指数稳定性条件,该判据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形式给出,并在稳定性证明的过程中,利用分解时滞项的系数矩阵的方法得到更低保守性的条件.通过求解一个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可行性问题,求得与时滞相关的指数衰减率.最后给出的数值算例验证了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价系统 指数稳定性 指数衰减率 线性矩阵不等式
下载PDF
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对预防PICC置管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宋薇 扈园园 李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1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干预对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纳入的172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 目的探究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干预对预防PICC置管后深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医院纳入的172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失效模式的RPN值、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管内皮弹性和置管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失效模式的RPN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FMD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PICC置管患者实施基于FMEA理论的风险管控干预后,可降低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升患者血管内皮弹性,对改善患者置管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EA理论 风险管控 PICC置管 深静脉血栓 影响
下载PDF
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志新 扈园园 +2 位作者 刘春红 张军红 余瑞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278-328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FN-γ)、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微创穿刺介... 目的分析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降钙素原(PCT)、γ-干扰素(IFN-γ)、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微创穿刺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患者92例为感染组,招募同期神经介入治疗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8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类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对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联合诊断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敏感度为80.43%,特异度为88.24%;细菌性组PCT、IFN-γ、Tim-3及sICAM-1水平高于结核性组、病毒性组,结核性组上述指标高于病毒性组(P<0.05)。结论脑脊液PCT、IFN-γ、Tim-3及sICAM-1水平可作为神经介入治疗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且有助于鉴别颅内感染类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降钙素原 Γ-干扰素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颅内感染 脑脊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