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NS与THA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1
作者 魏冬冬 扈延龄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030-2036,共7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01至2023-06期间采用FNS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和THA组。比较两组手...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22-01至2023-06期间采用FNS内固定与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的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NS组和TH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FNS组的THA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N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FNS系统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在手术时长、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FNS内固定术中出血量较少,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
下载PDF
PDLLA可吸收螺钉和金属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扈延龄 袁万青 +2 位作者 王兰凤 刘海飞 金丹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60-2362,共3页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及评价聚-DL-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和钛合金金属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4月~2008年6月58例伴有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或可疑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的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例纳入本项研究,术前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根据术前X线测量和术中牵拉实验最终确诊47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应用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22例,金属螺钉治疗25例,金属螺钉在术后10~12周取出。在术后6个月,对手术侧踝关节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X线正位片TFCS和TFO宽度和异物反应发生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间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和X线片测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分离效果可靠有效,并且免除二次手术取钉,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分离 踝关节骨折 聚-DL-乳酸 可吸收螺钉 钛合金金属螺钉
下载PDF
三维CT重建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扈延龄 裴国献 +2 位作者 李旭 王辉 王成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68-57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分别使用胫骨平台和髋臼骨折的三维CT和二维CT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来评价三维CT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影响。[方法]4名骨科主治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胫骨平台骨折和19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二维CT和三维C... [目的]对比分析分别使用胫骨平台和髋臼骨折的三维CT和二维CT影像资料所得骨折分型结果,来评价三维CT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的影响。[方法]4名骨科主治医生回顾性分析本院28例胫骨平台骨折和19例髋臼骨折病例,分别使用二维CT和三维CT影像资料,对骨折分型做出判断,使用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关于骨折术前分型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观察者自身信度。[结果]使用三维CT影像时,对骨折分型判断的观察者间信度和自身信度均提高为极度一致,Kappa系数分别0.945和0.981(胫骨平台骨折)、0.934和0.979(髋臼骨折)。[结论]使用三维CT成像能够提高对胫骨平台骨折和髋臼骨折术前分型的可靠性,三维CT对关节内骨折分型术前评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髋臼骨折 三维CT 二维CT 信度
下载PDF
自制双腔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体外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扈延龄 王爱荣 +3 位作者 宫海峰 刘海飞 陈峰 乔光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489-2493,共5页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往往并发软骨下骨损伤形成骨软骨复合缺损,其治疗仍为骨科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组织工程学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为治疗该类疾患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骨软骨复... 背景:关节软骨损伤往往并发软骨下骨损伤形成骨软骨复合缺损,其治疗仍为骨科急待解决的问题,利用组织工程学构建骨软骨复合体为治疗该类疾患提供了新思路。目的:探讨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构建一体化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可行性。方法: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支架材料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并根据施加剪切应力分为动态培养组和静态培养组。利用MTT试验、RT-PCR和扫描电镜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和诱导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MTT试验和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良好。成骨和成软骨相关基因RT-PCR检测结果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良好,动态培养组要优于静态培养组。提示利用自行设计制作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进行骨软骨复合体的体外构建是可行的,力学刺激环境下的构建效果要优于静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增殖 生物材料 软骨生物材料 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软骨 Β-磷酸三钙
下载PDF
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综合治疗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8
5
作者 扈延龄 王成琪 唐胜建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3期235-237,共3页
膝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疾病,它严重危害老年人群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随着对OA发病机理的认识和研究不断加深,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观点不断出现,本文就目前该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治疗
下载PDF
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缺损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扈延龄 李春燕 +3 位作者 张成栋 刘海飞 陶昊 李海燕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05-208,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构建骨软骨复... 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的效果。方法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内,对复合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材料上的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构建骨软骨复合体。模仿马赛克骨软骨移植术用构建的复合体修复实验组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对照组使用单纯β-TCP支架修复缺损。术后12周对修复关节进行大体、X线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X线检查显示实验组植入物降解快速,与周围骨质融合好;大体观察见实验组修复软骨颜色和质地与周围正常软骨相似,关节面平整,而对照组修复区可见明显凹陷,有部分软骨样组织;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检查显示实验组修复区软骨染色强,胶原纤维整齐。结论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体外构建的骨软骨复合体可有效修复羊膝关节骨软骨复合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缺损 生物反应器 组织工程 支架(骨科)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透明质酸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兔膝关节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扈延龄 王成琪 唐胜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透明质酸(HA)关节腔内注射对关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夹闭兔股血管8h的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HA治...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与透明质酸(HA)关节腔内注射对关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退行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夹闭兔股血管8h的方法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 HA治疗组(B组) 和FGF/HA治疗组(C组), 在关节腔内注射相应的药物。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关节滑膜和软骨的病理改变, 观察并半定量计算软骨蛋白多糖(PGs) 的变化, 检测滑膜丙二醛(MDA) 的含量。结果: C组的软骨和滑膜病理改变明显轻于A组和B组,在C组中, 滑膜MDA的含量明显低于其它两组, 而PGs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 联合应用bFGF和HA能明显减轻兔膝关节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退行性改变, 其作用要明显优于单用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碱性 透明质酸 缺血再灌注损伤 软骨 滑膜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 被引量:2
8
作者 扈延龄 王向阳 +3 位作者 王开 陈峰 张升波 金丹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6年第2期165-169,共5页
背景: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凝胶样物质作为接种介质的双相接种法可优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但PRP的促成骨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自体PRP凝胶用于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及其促成骨性能。方法:实验组利用自体PR... 背景:使用富血小板血浆(PRP)等凝胶样物质作为接种介质的双相接种法可优化组织工程骨构建,但PRP的促成骨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进一步探讨自体PRP凝胶用于双相接种法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及其促成骨性能。方法:实验组利用自体PRP凝胶接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对照组采用常规的DMEM静态接种法构建。体外实验:通过MTT实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骨钙素(OC)放免测定,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影响。体内实验:将构建材料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通过组织学观察、X线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检查比较两种方法构建材料的成骨性能。结果:体外实验表明PRP组MSCs显示良好的增殖和成骨分化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体内实验表明PRP组修复大段骨缺损的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自体PRP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可有效构建组织工程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接种 双相接种
下载PDF
拇指外伤性缺损后再造术的现状
9
作者 扈延龄 唐胜建 王成琪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62-164,共3页
关键词 缺损 拇指再造术 拇指缺失 外伤性 掌骨 显微外科手术 残疾
下载PDF
基于标记点使用Photoshop和Matlab软件实现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的自动配准 被引量:11
10
作者 苏秀云 裴国献 +5 位作者 余斌 扈延龄 李谨 黄谦 李旭 张元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84-1887,1891,共5页
使用Photoshop和Matlab软件,基于标记点自动配准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中国数字人标本在包埋时加入了4根定位杆,在整个冰冻标本内呈直线状态,且均与标本垂直轴平行。4个定位杆在每一断层切面上的相对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照相... 使用Photoshop和Matlab软件,基于标记点自动配准中国数字人连续断层图像。中国数字人标本在包埋时加入了4根定位杆,在整个冰冻标本内呈直线状态,且均与标本垂直轴平行。4个定位杆在每一断层切面上的相对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照相机与断层切面相对位置的改变,导致图像产生射影失真,从而使得在每一断层图像上4个定位杆的相对空间位置发生改变。首先在Photoshop中处理原始断层图像,获取每一层的4个定位杆图像,在Matlab中计算4个定位杆图像的质心坐标值作为定位杆坐标值,取所有断层图像定位杆坐标值的平均值为基准坐标。其次依据每一层定位杆的坐标值确定二维射影变换参数,对断层图像进行射影变换,消除其射影失真。纠正失真后的断层图像再在Photoshop中处理,获取其4个定位杆中第一个定位杆图像,同样在Matlab中计算其坐标值,基于定位杆坐标值将断层图像裁剪成大小一致的断层图像。使用Photoshop和Matlab进行连续断层图像配准,具有配准精度高、运算量小、易于编程实现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SHOP MATLAB 中国数字人 连续图像 图像配准 射影失真 射影变换
下载PDF
骨与关节损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5
11
作者 裴国献 扈延龄 《创伤外科杂志》 2007年第6期481-484,共4页
尽管骨关节损伤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对骨折治疗理念转变和微创外科概念的错误理解,对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忽视骨折分类方法和功能评定标准。正确的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会进一步促进创伤骨科临床实践和... 尽管骨关节损伤治疗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对骨折治疗理念转变和微创外科概念的错误理解,对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正确使用,忽视骨折分类方法和功能评定标准。正确的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会进一步促进创伤骨科临床实践和科研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 损伤 微创外科
下载PDF
掌侧MIPPO入路与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广杰 张成栋 +1 位作者 钱源 扈延龄 《创伤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比较掌侧MIPPO入路与Henry入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0~75岁,平均61.8岁。其中采用掌侧MIPPO入路患者为MIPP... 目的比较掌侧MIPPO入路与Henry入路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17年5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行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患者30例,男性8例,女性22例;年龄40~75岁,平均61.8岁。其中采用掌侧MIPPO入路患者为MIPPO组(16例),采用Henry入路患者为Henry组(14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活动范围以及上肢功能评定标准(DASH)评分。结果MIPPO组手术时间(40.4±1.5)min短于Henry组(60.8±1.9)min(P<0.05),术中出血量MIPPO组(20.3±14.5)mL少于Henry组(65.5±12.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腕关节活动范围及DASH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入路相比较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经皮逆行前后柱螺钉固定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
13
作者 扈延龄 刘巧聪 +4 位作者 张成栋 宫海峰 刘国明 梁承志 陶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2,共4页
[目的]介绍经皮逆行前后柱螺钉固定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19例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行逆行经皮前后柱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虚拟手术设计,获得个体化置钉参数,结合术前... [目的]介绍经皮逆行前后柱螺钉固定无明显移位的髋臼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对19例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患者行逆行经皮前后柱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利用相关计算机软件技术进行虚拟手术设计,获得个体化置钉参数,结合术前规划及术中透视确定入针点,钝性分离至骨面,于入针点置入导针,C形臂X线机透视确定导针走向,确保安全无误后置入螺钉。[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置入逆行髋臼前后柱螺钉,无神经血管损伤和穿入髋关节腔。手术时间平均(99.7±18.8)min,术中透视次数平均(97.6±16.6)次,术后复查X线和CT示螺钉位置及长度满意。末次随访时Merle d’Aubigne和Postel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9.4%。均未发生螺钉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及再移位等并发症。[结论]经皮逆行髋臼前后柱螺钉内固定结合术前计算机进行个体规划治疗无明显移位髋臼骨折是一种微创可行的技术,可短期内取得良好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经皮螺钉 髋臼前柱 髋臼后柱 微创手术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个体化钉道设计在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螺钉经皮置入中的应用
14
作者 祝相如 陈新 +5 位作者 张成栋 刘巧聪 刘国明 李绪文 王天瑞 扈延龄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辅助个体化钉道设计在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螺钉经皮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40例(共45侧)使用通道螺钉技术进行治疗的髋臼前柱或耻骨上支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计... 目的探讨术前计算机辅助个体化钉道设计在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螺钉经皮置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40例(共45侧)使用通道螺钉技术进行治疗的髋臼前柱或耻骨上支骨折患者。根据术前是否使用计算机进行个体化钉道设计分为计算机辅助组(A组)和常规手法组(B组),A组患者术前均使用Mimics软件进行螺钉预置入,确定螺钉入钉点、螺钉方向和螺钉长度。B组按照手术操作者经验及以往解剖学研究得出的螺钉角度进行螺钉置入,不进行个体化设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每枚螺钉的置入时间(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次数)、螺钉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髋关节Merle D′Aubignéand Postel评分与骨盆Majeed功能评分。结果A组患者置钉成功率高于B组(χ^(2)=8.666,P<0.05),A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较B组明显减少(t=5.910、8.138,P<0.05),A组螺钉长度较B组明显缩短(t=18.863,P<0.05),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6个月时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使用计算机对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螺钉位置进行个体化设计,能够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前提下缩短螺钉长度,从而降低拉力螺钉置入难度,能够为无或轻度移位的髋臼前柱和耻骨上支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且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耻骨 骨折 闭合性 骨折固定术 骨螺丝 拉力螺钉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下载PDF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比较
15
作者 张成栋 王开 +5 位作者 李绪文 王天瑞 刘国明 杜现法 叶发刚 扈延龄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8-233,共6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9例65~75岁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与空心螺钉(CC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收治的39例65~75岁年龄段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FNS组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71.1±2.8)岁;采用FNS固定治疗。CCS组21例,男7例,女14例;年龄(70.1±2.9)岁;采用CCS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失败情况,以及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颈干角变化、股骨颈短缩程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FNS组患者的术中透视次数[(15.1±2.3)次]显著少于CCS组患者[(19.5±3.5)次]、手术时间[(49.2±5.2) min]显著短于CCS组患者[(62.4±11.2)min],术中出血量[(74.2±15.6) mL]、住院费用[(39 928.7±1 438.3)元]显著多于CCS组患者[(53.1±17.3)mL、(23 527.9±2 126.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患者术后1年颈干角减小角度(2.65°±1.66°)、股骨颈短缩程度[(3.9±1.3)mm]均显著小于CCS组患者[4.18°±2.13°、(6.3±2.5)mm],髋关节Harris评分[(82.2±7.2)分]显著高于CCS组患者[(76.4±5.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和CCS组分别有1、4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CS比较,FNS固定治疗65~75岁年龄段患者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更好,但也要考虑内固定失败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跗骨窦入路和外侧“L”型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研究
16
作者 扈延龄 刘巧聪 +3 位作者 陈晓辉 张成栋 梁承志 李海燕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38-144,共7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和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微创组或切开组,其中微创组17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组15例采用外侧扩大...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和外侧扩大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微创组或切开组,其中微创组17例采用跗骨窦入路,切开组15例采用外侧扩大“L”型入路,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受伤后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Böhler角、Gissane角等指标,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纳入患者均获得随访,微创组与切开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8.3±2.6)个月和(19.6±3.3)个月。末次随访时微创组AOFAS评分为(88.2±8.5)分,切开组为(87.4±11.2)分(P>0.05),微创组1例、切开组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距下关节炎(P>0.05)。Böhler角的切开组与微创组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010,P=0.921),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201,P=0.000),组别与时间点间无交互作用(F=0.166,P=0.848)。Gissane角的切开组与微创组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不同组别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012,P=0.912),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800,P=0.000),组别与时间点间无交互作用(F=0.500,P=0.060)。微创组和切开组的术后1 d、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的Böhler角、Gissane角相比较得到明显改善(P<0.05)。术后引流量微创组为(30.5±19.3.)ml,少于切开组(150.4±41.2)ml(P<0.05),微创组有1例患者因复位难由外踝尖下向后下弧形延长2~3 cm,微创组术后未见切口坏死感染病例,切开组有3例出现切缘坏死,1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与外侧扩大L型切口入路相比较在影像学恢复及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可以明显降低术后早期切口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 跟骨骨折 微创
原文传递
复杂髋臼骨折经腹直肌旁入路复位固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承志 陈进利 +2 位作者 李春燕 宫海峰 扈延龄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髋臼骨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16位... [目的]探讨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腹直肌旁入路置入内髂坐钢板治疗累及后柱的髋臼骨折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16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腹腔脏器及血管、神经损伤。手术时间平均(195.3±43.7)min,出血量平均(710.4±232.8)ml。随访时间平均(16.9±3.9)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患者Merle d’Aubigné评分、Harris评分、髋内-外旋ROM及屈伸ROM均明显增加(P<0.05)。影像方面,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Tonnis分级有所恶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结论]对于累及后柱的复杂髋臼骨折,经腹直肌旁入路内髂坐钢板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骨折 腹直肌旁入路 内髂坐钢板
原文传递
双反牵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殷祥志 李启才 +5 位作者 王荃 赵倩 刘国明 扈延龄 于腾波 王天瑞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485-1492,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微创复位内固定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53.0±7.9)岁(范... 目的探讨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微创复位内固定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男23例、女25例,年龄(53.0±7.9)岁(范围35~68岁).按照Schatzker分型:Ⅲ型9例、Ⅳ型23例、Ⅴ型11例、Ⅵ型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创组: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微创内固定治疗,24例;开放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时间及术后负重下地活动时间等指标,术后X线片根据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纽约特种外科医院(Special Surgery Hospital,HSS)评分标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s,IKDC)评分标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4.3)个月(范围9.5~24.0个月).微创组手术时间(88.96±19.04)min、术中出血量(65±32)ml、住院时间(11.8±3.9)d,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时间(8.96±2.84)d,较开放组的(178.63±67.75)min、(114.16±65.05)ml、(15.3±4.8)d、(16.83±4.09)d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个月HSS评分为(82.16±6.15)分、IKDC功能评分为(82.12±5.40)分,较开放组的(75.38±7.07)分、(76.80±6.34)分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负重下地活动时间(12.6±3.8)周、开放组(13.21±4.9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Rasmussen影像学评价标准,微创组优21例、良3例,开放组优19例、良5例,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3.2±0.8)个月(范围2.5~6.0个月).3个月内骨性愈合者微创组占79%(19/24),开放组占75%(18/24).开放组1例术前发生浅表皮肤感染、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组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其余患者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双反牵引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少、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势,尤其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更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闭合复位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19
作者 李厚熹 梁承志 +3 位作者 苏轶楣 刘国明 杜现法 扈延龄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8-244,共7页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髂骨植骨与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65~75岁[(69.5±8.5)岁]。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26例,四部分骨折16例。18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植骨组),24例行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非植骨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两组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和外旋)和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Nee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18.5±3.8)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骨折愈合时间为(3.1±0.7)个月,短于非植骨组的(4.2±0.9)个月(P<0.05)。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各项活动度及肱骨头高度丢失程度明显增加(P均<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前屈为(136.2±7.4)°、(139.3±6.9)°、(146.6±6.1)°、(148.4±4.7)°,大于非植骨组的(134.5±6.7)°、(136.5±7.0)°、(137.9±9.2)°、(138.3±7.9)°;植骨组后伸为(37.1±6.3)°、(40.5±4.4)°、(43.1±3.1)°、(46.6±4.2)°,大于非植骨组的(35.5±4.6)°、(37.9±5.1)°、(41.3±2.5)°、(43.9±3.1)°;植骨组内旋为(50.5±3.2)°、(54.1±5.6)°、(56.6±4.2)°、(58.9±3.6)°,大于非植骨组的(46.9±5.1)°、(50.3±4.2)°、(53.5±2.7)°、(55.4±5.1)°;植骨组外旋为(52.2±3.6)°、(55.6±4.3)°、(58.7±4.4)°、(60.2±5.6)°,大于非植骨组的(50.1±4.7)°、(52.6±5.7)°、(55.3±3.2)°、(57.3±4.1)°(P<0.05或0.01)。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肱骨头高度丢失为(0.8±0.1)mm、(1.1±0.2)mm、(1.4±0.3)mm、(1.6±0.3)mm,低于非植骨组的(1.1±0.2)mm、(1.4±0.3)mm、(1.7±0.6)mm、(2.0±0.5)mm(P<0.05或0.01)。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显著增加,VAS显著降低(P均<0.01)。术前两组肩关节Ne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植骨组肩关节Neer评分为(80.2±5.4)分、(82.1±5.0)分、(85.4±5.8)分、(90.3±4.6)分,高于非植骨组的(75.6±5.1)分、(80.4±5.5)分、(83.5±2.2)分、(87.4±4.8)分(P<0.05或0.01)。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植骨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2/18),非植骨组为20.8%(5/24)(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较单纯锁定钢板内固定可加速骨折愈合,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双反牵引复位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 被引量:26
20
作者 扈延龄 徐凤磊 +4 位作者 李春燕 周广杰 张成栋 宫海峰 季爱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40-1142,共3页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复位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病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将病例分为牵引复位组和常... [目的]探讨双反牵引复位在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MIPPO技术治疗闭合性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病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双反牵引复位器,将病例分为牵引复位组和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有限切开复位比率、骨折愈合时间和肢体功能优良率。[结果]两组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牵引组手术时间(61.53±13.21)min短于常规手术组(79.47±17.48)min,且有限切开比率(15.8%)低于常规手术组(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和功能优良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无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并发症。[结论]双反牵引复位器可有效应用于MIPPO技术治疗胫骨中远段粉碎性骨折,具有临床使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反牵引 内固定术 胫骨骨折 微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