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AR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张金铎 林延延 +3 位作者 赵盛 把永江 孟文勃 李汛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3期415-418,共4页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可溶形式,其除作为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外,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suPAR在早期肿瘤的分子诊断、治疗效果... 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是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的可溶形式,其除作为一种炎性反应标志物外,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也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suPAR在早期肿瘤的分子诊断、治疗效果的监测及进一步生物靶向药物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 恶性肿瘤 预后 标志物
下载PDF
莪术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和调控细胞周期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金铎 苏刚 +6 位作者 逯娅雯 周昕玥 赵盛 把永江 唐增伟 孟文勃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莪术醇对人肝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BE细胞,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12.5、25、50、75、100μg/m L)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对RBE细...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观察莪术醇对人肝胆管癌RBE细胞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BE细胞,二甲氧唑黄(X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莪术醇(12.5、25、50、75、100μg/m L)在不同时间段(24、48、72 h)对RBE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系统检测50、75、100μg/m L莪术醇处理后RBE细胞Caspase-3/7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75、100μg/m L莪术醇48 h作用后RBE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率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100μg/m L莪术醇处理RBE细胞48 h后细胞周期蛋白D1、核因子-κB(NF-κB)、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莪术醇能显著抑制RBE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在50—100μg/m L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0μg/m L的莪术醇作用48 h其抑制率可达56%;莪术醇处理RBE细胞48 h后Caspase-3/7荧光强度增加,酶活性增强,并能诱导RBE细胞发生G1期阻滞,伴随细胞周期蛋白D1、NF-κB、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莪术醇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使肝胆管癌RBE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其增殖并通过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胆管癌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晚期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减黄引流术的选择 被引量:3
3
作者 把永江 岳平 +5 位作者 白冰 林延延 赵盛 张金铎 孟文勃 李汛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62-67,共6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位的恶性肿瘤。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是按Bismuth-Corlette分型中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且向肝内侵犯至左右一级或二级胆管分支的胆管癌。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就诊时...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来源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位的恶性肿瘤。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是按Bismuth-Corlette分型中发生在胆囊管开口以上且向肝内侵犯至左右一级或二级胆管分支的胆管癌。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已处晚期,同时解剖位置特殊,手术难度大,R0切除率低。因此,大部分患者只能行姑息性减黄引流治疗,为进一步加深对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姑息性减黄引流治疗的了解,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内镜 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 支架
下载PDF
利伐沙班在临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文灿 法艳梅 +5 位作者 吕亚青 傅朝春 徐安书 刘煜 把永江 蒋丽芳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期18-19,共2页
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之一。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利伐沙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临床应用中的药学监护作一综述,以提高该药在临床治疗中... 利伐沙班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物之一。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利伐沙班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药效学和药动学特点、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评价、临床应用中的药学监护作一综述,以提高该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临床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miR-483-5p在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林延延 张舟径 +4 位作者 曹洁 白冰 岳平 把永江 孟文勃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89-694,共6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血清中miR-483-5p水平并探讨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肝癌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0 d以及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和56例健康...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简称肝癌)患者血清中miR-483-5p水平并探讨其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12例肝癌患者术前1 d及术后30 d以及85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人群的清晨空腹血清样本。应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血清中miR-483-5p和miR-500a水平,按常规电化学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水平,应用操作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miR-483-5p、miR-500a及AFP水平用于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iR-483-5p和miR-500a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乙肝患者(P<0.000 1)和健康对照人群(P<0.000 1),但是其在慢性乙肝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患者术后30 d时血清中miR-483-5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0 1)。miR-483-5p、miR-500a、AFP及miR-483-5p与AFP联合诊断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4、0.66、0.81及0.92,当miR-483-5p临界值为2.842时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和66%,当miR-500a的临界值为1.830时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4%和51%,当AFP的临界值为20μg/L时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8%和70%,当miR-483-5p与AFP联合使用的临界值为3.78时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和83%。miR-483-5p诊断AFP阳性(AFP>20μg/L)和AFP阴性(0~20μg/L)肝癌患者的AUC值分别为0.78和0.83,二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0.68和0.79、0.72。结论 miR-483-5p在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呈高水平,其诊断肝癌有一定准确性,与AFP联合可以提高其诊断价值,并且其对AFP阴性肝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 标志物 肝细胞肝癌 miR-483-5p 甲胎蛋白
原文传递
内镜引流术在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中的选择 被引量:3
6
作者 把永江 岳平 +6 位作者 张勇 白冰 林延延 赵盛 张金铎 孟文勃 李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引流术在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中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74例经内镜置入胆管双根塑料支架、单根塑料支架或鼻胆管3种引流术治疗合并慢性呼... 目的探讨不同内镜引流术在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中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74例经内镜置入胆管双根塑料支架、单根塑料支架或鼻胆管3种引流术治疗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高龄AC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组患者引流术后48 h的血白细胞、直接胆红素、体温和腹痛NR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淀粉酶血症、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发生率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胆管引流组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及近期二次处理患者的比例较另外2组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中共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76%,但3组间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原因主要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中4例为呼吸系统感染所致呼吸衰竭。结论胆管双根塑料支架内引流能迅速缓解胆管炎,还能降低误吸所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炎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肺部感染 内镜 老年
原文传递
胆管恶性梗阻术前减黄的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岳平 张金铎 +4 位作者 把永江 白冰 林延延 孟文勃 李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644-648,共5页
目的对目前存在争议的胆管恶性梗阻术前是否减黄以及减黄方式的现状做综述性介绍及探讨。方法复习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术前减黄的依据、减黄的利弊、减黄方式的选择、当前存在的争议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研究的进展,胆... 目的对目前存在争议的胆管恶性梗阻术前是否减黄以及减黄方式的现状做综述性介绍及探讨。方法复习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术前减黄的依据、减黄的利弊、减黄方式的选择、当前存在的争议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随着研究的进展,胆管恶性梗阻术前减黄的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目前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否需要术前减黄、何时减黄、减黄的方式、对应的减黄后手术时机等方面。若不恰当地选择病例,盲目追求减黄将使胆管恶性梗阻的治疗事与愿违。结论就目前的趋势而言,一般不建议减黄而直接进行手术,但对于具有减黄指征的病例,合理地选择减黄方式有助于患者平稳地度过围手术期,但未来仍需要更大样本的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研究来探讨术前减黄的各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恶性梗阻 术前减黄 减黄指征
原文传递
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把永江 赵永勋 +6 位作者 岳平 张勇 白冰 林延延 张金铎 孟文勃 李汛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87-590,共4页
目的探讨C02联合造影剂造影在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行内镜引流术治疗的43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造影剂选用分为研究组(CO2联合造影剂... 目的探讨C02联合造影剂造影在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间行内镜引流术治疗的43例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造影剂选用分为研究组(CO2联合造影剂造影)和对照组(单纯造影剂造影)。研究组23例,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术后总胆红素、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43例患者内镜操作时间50-70min,术后研究组48h和72h的总胆红素、白细胞、降钙素原均低于对照组[48h总胆红素:(173.42±66.78)μmol/L比(210.81±78.34)μmol/L,P=0.025;72h总胆红素:(104.64±56.35)μmol/L比(159.33±59.59)μmol/L,P=0.023;48h白细胞:(11,51±7.78)x10^9/L比(15.83±6.67)x10^9/L,P=0.026,72h白细胞:(10.92±5.64)x10^9/L比(14.72±4.97)x10^9/L,P=0.026;48h降钙素原:(0.56±0.18)ng/mL比(1.24±0.73)ng/mL,P=0.003;72h降钙素原:(0.42±0.27)ng/mL比(0.90±0.20)ng/mL,P=0.001]o术后胆管炎的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0%(3/23)比40.0%(8/20),P=0.043];两组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1/23)比10.0%(2/20)/=0.090]。结论不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内镜引流中采用CO2联合造影剂造影是安全有效的,并且可降低术后胆管炎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造影剂 二氧化碳 内镜引流术
原文传递
纳米银涂层胆道支架的临床应用前景
9
作者 唐增伟 杨园 +6 位作者 张金铎 把永江 林延延 岳平 白冰 孟文勃 李讯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0-833,共4页
胆道支架类型的不断革新延长了支架植入术后的非梗阻期,提高了支架的作用效力。然而时至今日,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再堵塞、移位、需频繁更换等仍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研究表明细菌生物膜形成是胆道支架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细菌感染则是细菌... 胆道支架类型的不断革新延长了支架植入术后的非梗阻期,提高了支架的作用效力。然而时至今日,胆道支架植入术后再堵塞、移位、需频繁更换等仍是我们面临的难题。研究表明细菌生物膜形成是胆道支架再狭窄的主要原因,细菌感染则是细菌生物形成的关键始动因素。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AgNPs)涂层胆道支架通过缓慢释放银离子抑制细菌生物膜形成,继而延长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非梗阻期。本研究就目前有关AgNPs材料的抗菌、抗炎及抗肿瘤特性的相关临床前期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支架 纳米银 临床应用 涂层 生物膜形成 植入术后 细菌感染 支架再狭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