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1
作者 李水康 招汉荣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6期2305-2308,共4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评分、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0.34±2.2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5±2.63)分,mRS评分为(72.64±11.4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1±10.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CBF、CBV分别为(21.43±2.18)mL/(10 g·min)、(2.19±0.23)mL/100 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75±1.85)mL/(10 g·min)、(2.01±0.27)mL/100 g,MTT为(6.34±0.68)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49±0.75)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为2.0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AIS患者的疗效显著,且有助于减少短期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阿替普酶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神经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招汉荣 《实用医药杂志》 2005年第6期484-486,共3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30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24例(95.4%),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1例(182块),...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改变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13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测。结果130例患者中,发现颈动脉有硬化病变124例(95.4%),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1例(182块),占77.7%,左侧多于右侧,CCA分叉处>CCA主干>ICA起始段>ECA起始段。发生颈动脉狭窄22例(16.9%),其中轻度狭窄13例,中度狭窄6例,重度狭窄3例,软斑与溃疡斑是脑梗死的主要的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测预测脑梗死的发生对临床预防脑梗死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 脑梗死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马尾松幼林化学除草试验
3
作者 招汉荣 谢尚荣 高启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4,共2页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乡土树种,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潜力大的特点.由于马尾松适生于海拔600~800 m以下至300~400 m的地带,而该地带正是杂草、杂灌的适生地.本场在适生地带每年种植大量的马尾松,且有133~266 hm2...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特有乡土树种,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潜力大的特点.由于马尾松适生于海拔600~800 m以下至300~400 m的地带,而该地带正是杂草、杂灌的适生地.本场在适生地带每年种植大量的马尾松,且有133~266 hm2马尾松(即造林后1~2 a)需要进行幼林抚育,但目前请民工难,费用高及难于有效地控制杂草、杂灌与马尾松竞争水、肥、光照.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场于2004年组织技术人员对马尾松幼林进行化学除草抚育试验,取得了好的效果,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除草试验 马尾松幼林 幼林抚育 乡土树种 经济潜力 生长速度 技术人员 适应性 地带
下载PDF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招汉荣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2期1352-1353,共2页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25-100 mg/d,治疗4-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 目的 观察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5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口服氯沙坦25-100 mg/d,治疗4-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争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总有效率94.5%。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LVDd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LVEF增加(P<0.05或0.01)。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确,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氯沙坦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临床疗效 LVEF 血压 心率 目的观 结论 水平
下载PDF
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与肢体功能异常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
5
作者 招汉荣 曾莹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21期147-149,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肢体功能异常(HSSS)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 目的:探讨早期卒中风险预测工具(ABCD2)评分、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ESRS)+肢体功能异常(HSSS)评分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吴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观察<1周进展情况,根据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进行危险性分级(高、中、低危),观察高、中、低危患者<1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使用CT灌注扫描检查患者的脑缺血情况,评估ABCD2评分和ESRS+HSSS评分预测TIA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效能。结果:ABCD2评分高危组TIA后<1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RS+HSSS评分高危组<1周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2评分预测TIA后<1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为0.691,ESRS+HSSS评分为0.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ESRS+HSSS评分预测可TIA患者短期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对于提高TIA患者生存质量和TIA的分级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Essen卒中风险评估量表 ESRS+HSSS评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活脑灵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的疗效观察
6
作者 招汉荣 覃木秀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 目的:观察活脑灵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 2例,对照组4 0例。治疗组以活脑灵0 .2 g加入5 %葡萄糖2 5 0 m L 中静脉点滴,每日2次,共14 d;对照组以低分子右旋糖酐5 0 0 m L 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4 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5 ) ;治疗组有效率为85 .7% ,对照组有效率为5 5 .0 % ,两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c=10 .35 0 2 ,P<0 .0 5 )。结论:活脑灵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 脑梗塞/药物疗法 吡咯烷类/治疗应用
下载PDF
肉桂幼林化学除草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谢尚荣 招汉荣 高启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化学除草试验 肉桂 幼林 2003-2004年 生长习性 杂草种类 亚热带地区 化学除草剂 优良性状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治疗伤寒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康华 招汉荣 江杨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4年第8期578-579,共2页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 :将 82例确诊的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和对照组 (40例 )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 0 .2g ,对照组用氧氟沙星 0 .2g ,均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7d或体温正常后 4d停药...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伤寒的疗效。方法 :将 82例确诊的伤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2例 )和对照组 (40例 )进行比较观察。治疗组用左氧氟沙星 0 .2g ,对照组用氧氟沙星 0 .2g ,均静脉滴注 ,每日 2次 ,7d或体温正常后 4d停药。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 92 .8% ,总有效率 10 0 % ,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较快地缓解发热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7.1% ,治愈患者随访无复发。结论 :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治疗伤寒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可作为临床非耐药和耐药伤寒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 伤寒 药物疗法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脂改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康华 招汉荣 江杨平 《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9期799-800,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血脂 脂蛋白 载脂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