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用头灯+放大镜在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微创拔牙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文革 任一雄 +3 位作者 拜薛鹏 张玲 胡建梅 邢荣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7期1076-1077,共2页
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解剖变异大、周围结构较复杂、操作视野狭小局限、显露困难,存在手术创伤大、操作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同时是牙槽外科的常见病,导致患者恐惧与不能配合手术,因此,是拔牙术中难度最大、出现严重并发症最多的... 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解剖变异大、周围结构较复杂、操作视野狭小局限、显露困难,存在手术创伤大、操作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同时是牙槽外科的常见病,导致患者恐惧与不能配合手术,因此,是拔牙术中难度最大、出现严重并发症最多的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拔牙技术应用于临床,下颌低位埋伏阻生智齿通常在牙科治疗椅的光照下完成拔除术,由于术野不能清晰显示亮度和精细度,手术操作的困难度很大。医用头灯+放大镜在低位埋伏阻生智齿微创拔牙术的结合,对于低位埋伏阻生智齿的深层狭窄部位的多角度并且合理放大倍数的精确术野显现,显著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效果,同时延伸了微创牙槽外科的技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阻生智齿 临床研究 拔牙术 放大镜 低位 微创 头灯 医用
下载PDF
笑气吸入镇静技术在牙科焦虑症患者微创拔除下颌阻生齿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一雄 陈文革 +3 位作者 拜薛鹏 张玲 胡建梅 邢荣琴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9年第9期1457-1458,共2页
牙科焦虑症亦称牙科畏惧症,指一组与牙科治疗过程相关的异常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状态,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中或对其中的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导致患者推迟、逃避甚至破坏必要... 牙科焦虑症亦称牙科畏惧症,指一组与牙科治疗过程相关的异常生理、心理以及行为状态,是指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中或对其中的某些环节怀有不同程度的恐慌,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存在紧张、焦虑心理,导致患者推迟、逃避甚至破坏必要的牙科治疗和口腔护理。如何使患者及时就诊,并在治疗过程中减轻疼痛,保持轻松、舒适,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美国牙科医生将氧化亚氮(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应用于临床拔牙镇痛,随着牙科技术不断发展,下颌第三磨牙的拔除越来越趋向微创技术,这样大大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及疼痛,是否需要笑气/氧气吸入镇静技术进一步减小患者的恐惧及疼痛成为现阶段的一个新临床问题,本研究将笑气吸入镇静法用于阻生齿微创拔除术,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笑气吸入镇静效果进行对比性研究,现将临床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症患者 牙科畏惧症 笑气吸入 镇静效果 下颌阻生齿 微创技术 拔除术 减轻疼痛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BALB/c近交系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拜薛鹏 南欣荣 +1 位作者 闫星泉 刘典伟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26-29,81,共5页
目的分析维甲酸(RA)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胎鼠的致畸作用,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动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将特定妊娠期BALB/c近交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一部分在妊娠8 d,10 d,12 d管饲RA50 mg/kg,一部分在妊娠10 d给予40 mg/kg... 目的分析维甲酸(RA)在胚胎发育期间对胎鼠的致畸作用,建立维甲酸诱导腭裂动物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将特定妊娠期BALB/c近交系小鼠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鼠一部分在妊娠8 d,10 d,12 d管饲RA50 mg/kg,一部分在妊娠10 d给予40 mg/kg、50 mg/kg和60 mg/kg三种不同剂量RA;对照组小鼠在妊娠8 d,10 d,12 d管饲等剂量玉米油。观察胎鼠腭裂比率,确定诱导腭裂形成的最佳作用条件。结果 RA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均可诱导腭裂,妊娠第10天50 mg/kg RA诱导腭裂的比率为93.75%(P<0.05),诱导腭裂形成的比率最高。结论 RA诱导BALB/c近交系小鼠腭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腭裂动物模型,其最佳剂量为妊娠第10天给予50 mg/kg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BALB c近交系小鼠 腭裂 动物模型
下载PDF
叶酸对小鼠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典伟 南欣荣 +1 位作者 闫星泉 拜薛鹏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10-214,共5页
目的:从细胞水平对维A酸致小鼠腭裂畸形作用和叶酸是否有拮抗维A酸的致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给予孕鼠过量维A酸,诱导胚胎腭裂模型,不完全消化法提取孕期第14天、17天(GD14、17)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EPMcells)进行培养并鉴定细... 目的:从细胞水平对维A酸致小鼠腭裂畸形作用和叶酸是否有拮抗维A酸的致畸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给予孕鼠过量维A酸,诱导胚胎腭裂模型,不完全消化法提取孕期第14天、17天(GD14、17)的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EPMcells)进行培养并鉴定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加入不同浓度叶酸与未加入叶酸细胞增殖的情况。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在GD10、GD12管饲孕鼠50mg/kg维A酸,可致胎鼠腭裂畸形;②不完全消化法提纯EPM细胞,纯度达到98%;③维A酸导致GD14的EPM细胞增殖受到抑制,20μg/mL、40μg/mL浓度叶酸可拮抗这种抑制作用。结论:①过量维A酸可致小鼠腭裂畸形,腭突间充质细胞增殖受抑制是其致畸机制之一;②叶酸可拮抗维A酸对小鼠GD14EPM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A酸 腭裂 胚胎腭突间充质细胞
下载PDF
局部化疗与手术治疗法配合定位放疗应用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拜薛鹏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23期40-40,42,共2页
目的探讨局部化疗、手术、定位放疗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60例,随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30例。常规组行手术治疗,研... 目的探讨局部化疗、手术、定位放疗治疗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效果。方法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05月~2018年05月收治的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60例,随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各有30例。常规组行手术治疗,研究组同时进行局部化疗和定位放疗配合治疗。结果研究组总体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93.33%VS 80.0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实施局部化疗与手术配合定位放疗的效果确切,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大范围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化疗 手术 定位放疗 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三种检测BALB/c小鼠受孕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闫星泉 南欣荣 +1 位作者 刘典伟 拜薛鹏 《实验动物科学》 2014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对三种不同的检测BALB/c小鼠是否受孕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只检测阴栓(方法一)、检测阴栓结合称量体质量(方法二)、只称量体质量(方法三),用3种方法检测同一组雌鼠的受孕情况并比较各方法的检测能力。结果方法一检测小鼠受孕的... 目的对三种不同的检测BALB/c小鼠是否受孕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只检测阴栓(方法一)、检测阴栓结合称量体质量(方法二)、只称量体质量(方法三),用3种方法检测同一组雌鼠的受孕情况并比较各方法的检测能力。结果方法一检测小鼠受孕的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47,方法二灵敏度为0.71、特异度为0.94,方法三灵敏度为0.96、特异度为0.94。结论在对受孕(gestation day,GD)10天及后期孕鼠的检测方法中,称量体质量较其它方法更为可靠和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 C小鼠 受孕 检测方法
下载PDF
维甲酸诱导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闫星泉 南欣荣 +1 位作者 刘典伟 拜薛鹏 《实验动物科学》 2014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诱导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的适宜给药时间和剂量。方法将明确孕期的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15只。在妊娠(gestation day,GD)10 d时对A、B、C组小鼠分别管饲维甲酸20 mg/kg、50 mg/kg... 目的研究维甲酸(retinoic acid RA)诱导建立昆明小鼠腭裂模型的适宜给药时间和剂量。方法将明确孕期的6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A、B、C、D),每组15只。在妊娠(gestation day,GD)10 d时对A、B、C组小鼠分别管饲维甲酸20 mg/kg、50 mg/kg和80 mg/kg,D组管饲玉米油0.20 mL,所有小鼠均任其妊娠足日生产,记录各组孕鼠死亡率、死胎率及活胎鼠中腭裂发生率。采用SPSS 16.0软件包,用χ2检验分析各组间差异。结果 B组活胎鼠中腭裂发生率为93.59%,C组活胎鼠中腭裂发生率为2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C组孕鼠死亡率及死胎率分别为40.00%和76.19%,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A组与D组中孕鼠未出现死亡,所产胎鼠无死胎亦无腭裂发生。结论给予GD 10 d昆明小鼠管饲50 mg/kg维甲酸是建立腭裂模型的合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昆明小鼠 腭裂模型
下载PDF
BALB/c近交系小鼠腭胚突间充质细胞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8
作者 拜薛鹏 南欣荣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小鼠腭胚突间充质(EPM)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寄生虫研究所进行。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消化法,简便、准确、快速地获得高成活率的BALB/c近... 目的建立BALB/c近交系小鼠腭胚突间充质(EPM)细胞体外培养模型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寄生虫研究所进行。采用机械分离及胰蛋白酶消化法,简便、准确、快速地获得高成活率的BALB/c近交系小鼠EPM细胞,采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并进行细胞增殖和形态学观察。结果 EPM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梭型,单层漩涡状排列,排列无序,细胞核大,核分裂像较多。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角蛋白标记为阴性,波形蛋白标记为阳性。EPM细胞呈指数生长,有较强的增殖能力。结论建立的BALB/c近交系小鼠EPM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模型可较好地保持EPM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B c近交系小鼠 细胞培养 腭胚突间充质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