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石油集团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43
1
作者 撒利明 甘利灯 +2 位作者 黄旭日 陈小宏 李凌高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11-626,420,共16页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 在回顾油藏地球物理技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变迁的基础上,从油藏类型和开采方式出发分析了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任务与需求,对照当今世界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最新进展,结合国内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历程,从岩石物理分析、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地震资料定量解释、井筒地震、多波多分量地震、时移地震、井震藏联合动态分析、微地震监测和应力场模拟等9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石油集团的技术现状与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 发展历程 技术需求 技术现状 技术挑战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地震偏移成像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2
2
作者 撒利明 杨午阳 +3 位作者 杜启振 王成祥 周辉 张厚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6-1036,808,共21页
在简要回顾地震成像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按照介质参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对仅需纵波速度场的常规声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的弹性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和三个各向异性参数的各向异性偏移,以及除弹性参数场之外还增加黏滞性参数场... 在简要回顾地震成像技术发展史的基础上,按照介质参数由少到多的顺序,分别对仅需纵波速度场的常规声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的弹性波偏移,需纵、横波速度场和三个各向异性参数的各向异性偏移,以及除弹性参数场之外还增加黏滞性参数场的黏弹性波偏移等四类偏移方法及其相关的速度建模技术和计算机硬件技术进行了梳理,进而总结地震成像技术在构造解释、物性反演、振幅属性提取、井地联合属性分析以及采集参数设计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展望,随着大数据时代和"云"时代的到来,地震成像将向基于弹性介质、各向异性介质、黏弹性介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成像 声波偏移 弹性偏移 各向异性偏移 黏弹性偏移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油田开发中后期岩相单元的细分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撒利明 王天琦 +2 位作者 师永民 鲁明春 杜文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95-599,共5页
油田开发中后期建立在原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适应调整挖潜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要求 ,需要在小层划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分到岩相单元。本文以大庆长垣南部葡北油田葡I组油层为例提出岩相单元的概念 ,通过现代... 油田开发中后期建立在原小层对比和沉积微相基础上的储层地质模型已不能适应调整挖潜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要求 ,需要在小层划分的基础上 ,进一步细分到岩相单元。本文以大庆长垣南部葡北油田葡I组油层为例提出岩相单元的概念 ,通过现代沉积研究论证岩相单元细分的可行性 ,结合密井网测井曲线分析旋回性、隔夹层分布的稳定性及目前经济技术和采油工艺等 ,探讨细分单元的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 岩相单元 剩余油 沉积微相 储层 测井曲线 采油工艺
下载PDF
中国石油物探新技术研究及展望 被引量:25
4
作者 撒利明 董世泰 李向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4-1023,844,共10页
中国石油隶属的物探队伍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陆上综合勘探能力居世界第一。在物探技术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物探公司均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技术,以确保其市场竞争地位。为增强中国石油集团... 中国石油隶属的物探队伍已成为国际油气勘探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陆上综合勘探能力居世界第一。在物探技术全球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物探公司均发展自身独有的特色技术,以确保其市场竞争地位。为增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物探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前陆、岩性、叠合盆地、深层、非常规等领域油气藏勘探的技术水平和勘探成功率,需要加强九个方面的物探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大幅度提高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整体研发能力,形成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关键技术,提高集团公司核心技术竞争力及主营业务长远发展潜力,为打造技术领先的中国石油物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新方法 技术领先 中国石油物探
下载PDF
缝洞型储层地震响应特征与识别方法 被引量:23
5
作者 撒利明 姚逢昌 +1 位作者 狄帮让 姚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1期23-28,73,共7页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的难点和技术现状,文中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缝洞型储层的识别问题,简单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缝洞型储层识别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各种类型缝洞型储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波场... 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识别的难点和技术现状,文中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探讨了缝洞型储层的识别问题,简单综述了作者近年来完成的若干有关缝洞型储层识别研究项目的成果,包括各种类型缝洞型储层模型的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地震波场分析结果、缝洞型储层的识别方法以及中国西部地区成功识别缝洞型油气藏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储层 碳酸盐岩 正演模拟 储层预测
下载PDF
中国石油“十二·五”物探技术重大进展及“十三·五”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撒利明 张玮 +2 位作者 张少华 董世泰 宋建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4-419,210,共16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持续加强物探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核心装备与软件、适用配套技术呈跨越式发展,5项技术成为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利器,5项技术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使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水平整体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十二·五"期间,中国石油持续加强物探技术攻关和应用研究,核心装备与软件、适用配套技术呈跨越式发展,5项技术成为中国石油工程技术利器,5项技术入选中国石油十大科技进展,使中国石油物探技术水平整体跨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了业务链完整的物探技术产学研和应用能力,为复杂前陆构造、非均质碳酸盐岩、复杂岩性、火山岩等领域勘探及老油区深化挖潜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柴西南英雄岭、川中龙王庙、新疆环玛湖、塔北等一批优质规模储量的落实奠定了基础,为"储量增长高峰期工程"和中国石油国际化战略做出了突出贡献。"十三·五"期间,国际油气行业发展环境急剧变化,在低油价背景下和勘探转型期,物探业务面临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支撑中国石油稳健发展和"十三·五"业务发展,物探技术发展将从创新驱动向创新驱动与价值驱动并重转移,"十三·五"期间将持续开展装备、软件和新技术新方法攻关,集成配套经济适用技术,为保障中国石油效益勘探、寻找优质规模储量提供技术支撑。本文阐述了"十二·五"期间的物探科技重大成果,分析了"十三·五"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十三·五"物探科技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十二·五 物探 科技成果 十三·五 发展方向 展望
下载PDF
提高储层预测精度技术思路与对策 被引量:12
7
作者 撒利明 曹正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7,35,共3页
采用地质、地震、测井人员协同一体化作业 ,对地下地质目标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 ,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降低预测结果的多解性。主要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区块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对策 ,首先从单井储层划分对比入手 ,建立储层沉积模式 ,同时对... 采用地质、地震、测井人员协同一体化作业 ,对地下地质目标进行综合预测与评价 ,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降低预测结果的多解性。主要方法是针对不同的区块 ,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对策 ,首先从单井储层划分对比入手 ,建立储层沉积模式 ,同时对地震数据目的层段进行精细解释 ,建立地层构造模式 ,用沉积、构造等地质规律来指导和约束反演 ;利用测井资料对地震资料进行精细标定 ,建立各井的单井波阻抗模型 ,建立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沟通的桥梁 ;在严格的测井约束、地质模型约束、层位控制下进行储层反演 ;充分利用地质、地震反演结果、地震参数提取及分析结果、测井、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储层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该方法应用于长庆、大庆、准噶尔等实际区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预测 参数敏感性 模型约束 综合分析评价
下载PDF
贺西地区板块构造分区及晚古生代盆地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撒利明 邸世琪 陈广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70-378,共9页
贺西地区以阿拉善陆块为主体,太古界裸露地表、花岗岩发育,在南北缝合带之间还有六条形成期早、演化时期长的深大断裂,对早古生代壳块分区,晚古生代盆地形成、分布起着控制和分割作用。晚古生代在前陆盆地率先接受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 贺西地区以阿拉善陆块为主体,太古界裸露地表、花岗岩发育,在南北缝合带之间还有六条形成期早、演化时期长的深大断裂,对早古生代壳块分区,晚古生代盆地形成、分布起着控制和分割作用。晚古生代在前陆盆地率先接受了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沉积;步入晚石炭世、沉积范围继续扩大至碰撞裂谷盆地后,又扩大到鄂尔多斯西缘并与华北海(陆表海)连为一体。进入海西旋回中晚期,受蒙兴海槽、秦祁海槽会聚、收缩、对接碰撞构造背景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使曾经是石炭纪南海北陆的古构造格架、古地理面貌,被全面海退后二叠纪的陆相沉积所代替。晚海西—早印支运动,使上古生界全面发生挤压变形,形成多种类型断裂、褶皱构造与圈闭,并受到了普遍的隆起剥蚀和缺失。晚印支期断裂活动,构造将晚古生代形成的两类盆地解体为八个断陷和五个隆起区,又使新的盆岭构造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发育和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构造背景 壳块分区 盆地形成 构造特征
下载PDF
中国石油集团物探技术“十一五”(2006~2010年)发展计划解读 被引量:2
9
作者 撒利明 李建军 +1 位作者 宋建军 张颖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5-250,共6页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通过“十五”(2000~2005年)科技攻关,使我国的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集团公司的油气勘探重点向岩性油气藏、前陆盆地、叠合盆地、老区精细勘探等四个新领域转移与延伸...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通过“十五”(2000~2005年)科技攻关,使我国的物探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集团公司的油气勘探重点向岩性油气藏、前陆盆地、叠合盆地、老区精细勘探等四个新领域转移与延伸,对物探技术提出了新的需求。为了支撑集团公司新的业务发展目标,中国石油集团科技发展部组织制定了中国石油集团“十一五”物探技术发展计划。本文对“十一五”物探技术发展计划的要点进行阐述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集团 十一五 业务发展目标 物探 核心技术 发展计划
下载PDF
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在油藏监测中的应用及展望 被引量:2
10
作者 撒利明 杨午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2-410,共9页
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本文结合时移测井数据,进一步将地震反演技术推广应用于油藏监测。首先给出了高精度波阻抗外推反演和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的原理与方法;然后以实际应用为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声波... 地震反演技术广泛应用于储层预测及流体检测。本文结合时移测井数据,进一步将地震反演技术推广应用于油藏监测。首先给出了高精度波阻抗外推反演和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的原理与方法;然后以实际应用为例,利用三维地震数据和声波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反演得到高精度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再将三维波阻抗数据体和时移测井数据作为输入,应用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得到不同时期的拟自然电位和拟电阻率的三维数据体;进而利用该时移拟测井三维数据体,预测剩余油分布、实现油藏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联合高精度波阻抗外推反演和Seimpar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提供的二维、三维拟测井数据体,用于剩余油分布预测和油藏监测,识别出2m以上单层砂岩符合率达80%以上,依据这一成果部署了32口加密井,全部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拟测井曲线反演 时移拟测井三维数据体 剩余油分布预测 油藏监测
下载PDF
一种基于多相介质理论的油气检测方法 被引量:23
11
作者 撒利明 梁秀文 刘全新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年第6期32-35,共4页
目前采用的油气检测方法和技术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基于单相介质理论的 ,而含油气储层是多相介质的 ,因此 ,造成了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以Biot理论和实验室数据为依据 ,研究出一种快捷的油气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十几个工... 目前采用的油气检测方法和技术严格意义上讲都是基于单相介质理论的 ,而含油气储层是多相介质的 ,因此 ,造成了油气检测结果存在多解性和不确定性。以Biot理论和实验室数据为依据 ,研究出一种快捷的油气检测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十几个工区 ,检测油气的符合率高于现有的其他烃类检测技术。该方法在勘探阶段的油气检测方面和开发阶段油气藏动态监控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检测方法 多相介质 单相介质 BIOT理论 油气勘探
下载PDF
用样点加密和补零充位提高频谱分辨率 被引量:4
12
作者 撒利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频谱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PE—3284机TRAFO模块是采用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的。由于频谱的分辨率与被处理的时窗长度成正比,当时窗长度小于2000ms时,分辨率很低,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本文提出用样点加密和补零充位... 在地震数据处理中,频谱分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PE—3284机TRAFO模块是采用FFT算法进行频谱分析的。由于频谱的分辨率与被处理的时窗长度成正比,当时窗长度小于2000ms时,分辨率很低,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本文提出用样点加密和补零充位的方法提高频谱分辨率,效果明显,方法简单,对时窗长度大于75ms的谱分析,完全能满足实际处理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频谱分析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 被引量:5
13
作者 撒利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3,共4页
通过对地震、测井等地学信息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变差函数模型。针对中国陆相复杂油储地质特点 ,提出了有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 ,获取了一系列波阻抗实现。采用信息融合方... 通过对地震、测井等地学信息的空间结构进行研究 ,为三维地质建模提供变差函数模型。针对中国陆相复杂油储地质特点 ,提出了有效的随机建模方法。实现了基于波动方程的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 ,获取了一系列波阻抗实现。采用信息融合方法 ,挖掘所有实现中的确定性信息。采用概率统计方法 ,研究反演结果的置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信息融合理论和波动方程的地震地质统计学反演
下载PDF
中国石油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议 被引量:50
14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张昕 董世泰 甘利灯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11-716,721,共7页
开发地震技术是勘探地震技术向油田开发阶段的延伸。开发阶段地震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分辨率、提高储层描述和烃类检测精度、建立精细三维油气藏模型。其难点是目前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开发需要,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精度较低,... 开发地震技术是勘探地震技术向油田开发阶段的延伸。开发阶段地震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分辨率、提高储层描述和烃类检测精度、建立精细三维油气藏模型。其难点是目前的地震分辨率难以满足开发需要,利用常规地震资料进行流体预测的精度较低,基础研究有待加强,地球物理和油藏工程的一体化尚处于探索阶段。针对油田开发开展了高精度三维、高密度、储层精细描述等技术研究与应用,但应用效果与地质需求仍有差距,地震预测精度亟待提高。为此,对未来开发地震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立相对稳定的研究团队,推动地震—油藏一体化平台建设以及人员和软件平台的整合;强调生产时效性和技术创新性并重,在着力推广成熟技术的同时,组织力量攻关瓶颈技术;以试验区项目运作带动技术系列、技术流程和技术规范的形成及推广,为开发阶段大面积应用地震技术奠定基础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地震 油藏描述 预测剩余油 地震预测精度 地震—油藏一体化
下载PDF
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38
15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董世泰 邓志文 徐光成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石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力量,陆上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8项特色物探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高密度地震、全数字地震、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 中国石油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支强大的物探力量,陆上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形成了8项特色物探技术,其中复杂山地、黄土塬等地震勘探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高端技术研发方面,高密度地震、全数字地震、多波等技术在复杂油气藏描述方面初见实效,并建立了较完备的技术流程。中国石油物探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软件和装备研发方面,自主研发了物探一体化核心软件,大型地震仪器已通过2 000道野外试生产,在不久的将来将规模生产。为适应新形势下勘探开发需求,中国石油将继续在未来几年技术发展蓝图指导下,开展物探核心装备与软件研制和物探新方法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以迎接"四大工程"对物探技术提出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物探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 高密度地震 发展方向
下载PDF
多波地震技术在中国部分气田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张明 董世泰 甘利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68-672,608+742,共7页
多波地震技术可同时采集地下地质体反射的纵、横波信息,通过处理提取反射纵、横波各项物性参数,并利用其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反射特征差异,进行综合对比和解释,以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含油气性。自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 多波地震技术可同时采集地下地质体反射的纵、横波信息,通过处理提取反射纵、横波各项物性参数,并利用其在不同地质体中的反射特征差异,进行综合对比和解释,以预测储层的横向变化和含油气性。自2002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四川广安气田、柴达木三湖地区、松辽徐深气田开展了二维、三维多波地震勘探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外多波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分析了当前国内多波地震勘探应用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推进国内多波地震技术应用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地震勘探 转换波 含气层识别 纵横波速度比 转换波各向异性动校正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勘探开发现状及物探技术需求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张研 董世泰 王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渤海湾盆地等的天然气勘探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初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资源优... 2000年以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松辽盆地、柴达木盆地、渤海湾盆地等的天然气勘探中不断获得新的发现,初步形成了东部、中部、西部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现阶段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我国天然气主要储集层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三大岩石类型。碎屑岩储层特征表现为我国中部丘陵地区的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以及西部复杂高陡构造的孔隙砂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储层普遍埋藏较深,非均质性强,缝洞单元难以刻画。因此,必须采用有针对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技术,优先发展碎屑岩气藏检测勘探技术,强化地震岩石物理等基础研究,加快碳酸盐岩、火山岩气藏检测技术攻关。同时开展高密度、多波地震勘探等前沿技术研究,为定量评价和产能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勘探 开发 地球物理勘探 技术 需求
下载PDF
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8
18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2 位作者 巫芙蓉 董世泰 李彦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43-853,676+854,共11页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 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是致密储层改造的重要手段,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山岩、页岩、煤层等储层连通性改造中广泛使用。对压裂效果的评估以及对裂隙的空间描述,是编制开发方案、提高产能的关键环节。微地震监测技术是目前比较有效、可靠性高的一种压裂裂缝监测及储集体空间描述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压裂裂缝的空间展布,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压裂裂缝监测和油藏动态监测。本文分析了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需求、国内外(包括中国石油集团)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微地震监测技术面临的挑战,指出了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领域微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微地震 监测技术 现状 发展方向 中国石油集团
下载PDF
逆时偏移关键问题探讨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午阳 张厚柱 +2 位作者 撒利明 周春雷 魏新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1-1262,1054,共12页
逆时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偏移成像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中逆时偏移算法的进展、物理模拟、数据预处理、速度及各向异性参数建模、偏移噪声处理及保幅、全波形反演与逆时偏移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对逆时偏移... 逆时偏移是目前最精确的偏移成像方法。为此,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各向异性介质中逆时偏移算法的进展、物理模拟、数据预处理、速度及各向异性参数建模、偏移噪声处理及保幅、全波形反演与逆时偏移的关系等六个方面对逆时偏移技术的发展策略、影响逆时偏移效果的关键问题、解决方案等进行了详细分析,阐明了逆时偏移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提出了从全波形反演角度理解和研究逆时偏移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时偏移 各向异性 速度建模 去噪 保幅 全波形反演
下载PDF
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的实践与未来 被引量:77
20
作者 刘振武 撒利明 +1 位作者 董世泰 唐东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5,共7页
自2003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西部、东部开展了高密度二维地震试验。2006年以来在塔中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哈盆地丘陵油田、松辽盆地、辽河油田欢喜岭、冀东油田滩海等重点地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试验,满覆盖面... 自2003年开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中国西部、东部开展了高密度二维地震试验。2006年以来在塔中地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吐哈盆地丘陵油田、松辽盆地、辽河油田欢喜岭、冀东油田滩海等重点地区开展了高密度三维地震试验,满覆盖面积共计654 km2,其中全数字高密度三分量三维地震覆盖面积100 km2,在高覆盖次数、新地震解释处理技术等保障下取得了良好效果。技术发展使得高密度地震大规模应用已成为可能。用成像道密度来衡量观测系统是否为高密度地震采样更符合叠前成像技术要求,在满足空间采样"充分、均匀、对称、连续"的原则下,结合地质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开展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等工作是中国石油高密度地震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石油 高密度地震 地震技术 技术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