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刺激分子与炎症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操明 吕彩霞 +7 位作者 董璇 严凤琴 尚莎莎 吴晓芬 王冠 阮磊 全小庆 张存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ACS组21例,单纯ACS组30例... 目的探讨CD4^+CD28^nullT淋巴细胞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在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根据1999年WHO标准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ACS组21例,单纯ACS组3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测量外周血中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单纯ACS患者相比较,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多[(4.66±4.24)%VS(8.89±6.45)%,JP〈0.05],CRP浓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97±1.05)VS(2.22±1.14)mg/L,P〉0.05],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完全闭塞、弥漫病变比例较高(7w11,P〈0.05;6YS12,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累及范围广且程度重,共刺激分子可能与合并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免疫调节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冠脉综合征 T淋巴细胞 炎症
下载PDF
RNA干扰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操明 黄腊平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53-255,共3页
关键词 RNA干扰 抗乙型肝炎病毒 RNAI技术 抑制HBV 慢性乙型肝炎 RNA病毒 DNA病毒 基因转录
下载PDF
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阮磊 张存泰 +4 位作者 刘念 蔡少艾 肖幸 贺莉 操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0-263,共4页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方法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KN93组以及H89组。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模型,正常组灌流蒂罗德液,模型组灌流咖啡因和异丙肾... 目的研究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在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中的作用。方法日本长耳白兔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KN93组以及H89组。制备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灌流模型,正常组灌流蒂罗德液,模型组灌流咖啡因和异丙肾上腺素,KN93组在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加灌KN93,H89组同样在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的基础上加灌H89。观察通过程序性刺激后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情况。结果对照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诱发率为0。通过灌流咖啡因与异丙肾上腺素以后,QT间期明显缩短,模型组触发活动的诱发率为12/13,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8/13;而灌流KN93和H89后触发活动分别减少至4/9和6/11,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到1/9和2/11。钙调蛋白激酶Ⅱ抑制剂和蛋白激酶A抑制剂可以减少药物灌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模型的触发活动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跟钙调蛋白激酶Ⅱ和蛋白激酶A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该信号通路有望成为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 钙调蛋白激酶Ⅱ 蛋白激酶A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吕彩霞 王金丽 +3 位作者 杨艺 阮磊 操明 张存泰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50例EH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EH组(<50岁)、青年健康对照组、老... 目的探讨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方法 50例EH患者与30例健康志愿者依据年龄分为:青年EH组(<50岁)、青年健康对照组、老年EH组(>60岁)和老年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Treg的表达,ELISA检测致炎细胞因子IFN-γ,及Treg相关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_1的表达。结果青年EH组CD4^+CD25^(high)FoxP3^+Treg和IL-10水平较青年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而老年组未见明显差异;青年和老年EH组IFN-γ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 CD4^+CD25^(high)FoxP3^+Treg在EH中可能发挥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其在青年EH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可能较在老年EH患者中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调节性T细胞 炎症反应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受者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仑 操明 +3 位作者 徐仁德 涂玲 张存泰 陈实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肾移植术后3年以上无明显排斥反应受者以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数量。对21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阿托伐...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受者CD4+CD28nullT淋巴细胞的表达和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5例肾移植术后3年以上无明显排斥反应受者以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数量。对21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干预3月后再次检测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人相比,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通过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表达可以明显下降(P<0.01)。结论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CD28nullT淋巴细胞表达增加可能是移植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阿托伐他汀可以抑制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CD4+CD28nullT淋巴细胞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建立实验性大鼠不稳定粥样斑块模型的可行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芬 张存泰 +2 位作者 徐仁德 操明 阮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 探索一种建立实验性大鼠不稳定粥样斑块模型的可行方法.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大鼠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组(A1、A2、A3组),每组各10只.A1、A2模型组大鼠使用高脂饲料+维生素D3复合造模,A3组大鼠... 目的 探索一种建立实验性大鼠不稳定粥样斑块模型的可行方法.方法 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大鼠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组(A1、A2、A3组),每组各10只.A1、A2模型组大鼠使用高脂饲料+维生素D3复合造模,A3组大鼠使用高脂饲料+维生素D3+大鼠血管内皮球囊损伤复合造模.A1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1,A2和A3组大鼠喂食高脂饲料2,C组大鼠喂食普通标准饲料.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身长、体重及血脂水平,观察胸主动脉病理学变化,流式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 各模型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C组.A1组大鼠因造模过程中食欲严重低下,16周末死亡6只,剩余4只生长发育缓慢,A2、A3组大鼠体型肥胖,C组大鼠生长发育正常.主动脉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A3组大鼠胸主动脉形成了不稳定粥样斑块,A1、A2组大鼠胸主动脉只观察到动脉壁硬化,C组大鼠呈现正常形态的胸主动脉.C组、A1组和A2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显著低于A3组大鼠, A1、A2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较C组大鼠轻微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脂饲料的配方及大鼠动脉内膜的损伤对建立大鼠不稳定粥样斑块模型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利用特殊的高脂配方饲料加上维生素D和球囊损伤血管内膜,可以建立一种可行的实验性大鼠不稳定粥样斑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粥样斑块 大鼠模型 高脂配方饲料 球囊损伤
下载PDF
人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增龄性相关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操明 阮磊 +2 位作者 吴晓芬 张存泰 杨思思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分析人体成分与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8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其体脂率、体脂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去脂体质量、肌肉量等人体成分指标。采用美国HOLOGIC discovery系列骨密... 目的分析人体成分与不同年龄段人群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88例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应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并记录其体脂率、体脂含量、内脏脂肪面积、去脂体质量、肌肉量等人体成分指标。采用美国HOLOGIC discovery系列骨密度仪测量上述人群的BMD。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青年组(30~44岁,n=70)、中年组(45~59岁,n=105)和老年组(60~75岁,n=113),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描述不同年龄组人体成分与BMD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老年组的BMD值较青、中年组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人群的体质量、BMI、体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年组相比,中、老年组内脏脂肪面积显著增加,老年组去脂体质量、肌肉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BMD与3组人群的年龄呈负相关,且随着年龄增长,该相关性逐渐增强(中、青、老年组分别为r=-0.22、-0.28、-0.37,均P<0.01);中、老年组BMD与去脂体质量及肌肉量均呈正相关,且老年组的相关性更加显著(中年组r=0.27、0.27,老年组r=0.49、0.49,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是BMD的独立危险因素,去脂体质量、肌肉量均是BMD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人骨量减少与年龄及去脂体质量和肌肉量的增龄性改变相关。去脂体质量和肌肉量是BMD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成分 骨密度 体质量指数 去脂体质量 肌肉质量 增龄
下载PDF
浅析胸外科术后护理的对策和要点 被引量:2
8
作者 操明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年第4期14-14,102,共2页
目的:系统分析当前胸外科手术后临床护理的具体对策,为胸外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胸外手术病患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病患。对照组采用常规护里手段,研究组采用术... 目的:系统分析当前胸外科手术后临床护理的具体对策,为胸外术后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升病患的生存质量。方法:选取本院胸外手术病患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1例病患。对照组采用常规护里手段,研究组采用术后疼痛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护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方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患人均住院时间为15.02±0.23d,并发症率、术后三级疼痛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12.20%、14.63%、95.12%,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引入胸外术后临床护理中来,对于病患住院时间的缩短以及综合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外科 术后护理 疗效
下载PDF
仿真模拟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操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6年第9期126-126,58,共2页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校进行外科护理学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成每组各40名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结果:经过为期... 目的:探讨仿真模拟实训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校进行外科护理学习的80名护生,随机分成每组各40名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结果:经过为期三个月的学习,观察组护生经仿真模拟教学的护生结业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生的对教学效果评价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采用仿真模拟实训,能有效提高护生的结业考试成绩,有利于提高护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结实的基础,值得在外科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真模拟实训 外科护理教学 应用
下载PDF
Mitofusin2 Decreases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of Oxidized LDL-Induced Foam Cells from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超 陈颖 +3 位作者 刘纯 操明 范玉璟 郭小梅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3年第2期212-218,共7页
Mitofusin2 (Mfn2)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fn2 on the traffick- ing of intracell... Mitofusin2 (Mfn2)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the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fn2 on the traffick- ing of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in the foam ceils derived from rat VSMCs (rVSMCs) and also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fn2 on the expression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 member 1 (ABCA1),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1 (ABCG1) 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PPARy). The rVSMCs were co-cultured with oxi- 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80 ~tg/mL) to produce foam cells and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 in cells. Before oxidized LDL treatment, different titers (20, 40 and 60 pfu/cell)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containing Mfn2 gene (Adv-Mfn2) were added into the culture medium for 24 h to transfect the Mfn2 gene into the rVSMCs. Then the cells were harvested for analyses.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Mfn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Adv-Mfn2-transfected group than in untransfected group (P〈0.05), and the ex- pression level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titer of Adv-Mfn2 increased (P〈0.05). At 24 or 48 h af- ter oxidized LDL treatment, rVSMCs became irregular and their nuclei became larger, and their plasma abounded with red lipid droplets. However, the number of red lipid droplet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v-Mfn2-transfec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untransfected group. At 48 h after oxidized LDL treatment, th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in rVSMCs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but it was sig- 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v-Mfn2-transfec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untransfected group (P〈0.05), and it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when the titer of Adv-Mfn2 increased (P〈0.05). The mRNA and pro- 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ABCA1 and ABCG1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Adv-Mfn2-transfec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untransfected group (P〈0.05). Though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PPARy was no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the phosporylation levels of PPARy were signifi- cantly decreased in Adv-Mfn2-transfected group as compared with untransfected group (P〈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ransfection of Adv-Mfn2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intracellular cholesterol in oxidized LDL-induced rVSMCs possibly by decreasing PPAR'/phosporylation and then increasing pro- 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ABCAI and ABCG1, which may be helpful to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foam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fusin 2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A member 1 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member 1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ils 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ats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操明 周洪莲 +7 位作者 吕彩霞 董璇 吴晓芬 李珊珊 全小庆 阮磊 杨艺 张存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6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静脉血,按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老年对照组(25例)和老年高血压组(19例),另收集2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成年对照组),...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RA和CD45RO的表达及其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44例60岁以上老年人外周静脉血,按高血压诊断标准分为老年对照组(25例)和老年高血压组(19例),另收集20例健康成年人外周静脉血(成年对照组),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RA+和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分析CD45RA和CD45RO抗原表达的相对关系。结果:老年对照组外周血CD45RA+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成年对照组显著降低,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较成年对照组显著升高(均P<0.05);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高血压组外周血CD45RO+占CD4+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升高,45RA+/CD45RO+的比值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CD45的表达变化提示T淋巴细胞的过度激活分化,可能参与了老年高血压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淋巴细胞 衰老
原文传递
炎症、免疫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操明 张存泰 《医学新知》 CAS 2011年第6期442-445,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血管壁中有富含脂质的斑块形成,病变从血管内膜损伤开始,相继出现脂质和糖类的聚集、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最终造成血管狭窄甚至管腔闭塞继而引发临床症状。动脉粥样...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进行性病变,其病理特点是血管壁中有富含脂质的斑块形成,病变从血管内膜损伤开始,相继出现脂质和糖类的聚集、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质沉着,最终造成血管狭窄甚至管腔闭塞继而引发临床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除了既往已经提出过的脂质浸润学说、反应损伤学说、血栓源性学说等假说外,现已证实动脉粥样斑块中含在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及其作用介质,并提示炎症反应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天然免疫和获得免疫的相互作用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稳定性起调节作用。本文将近几年来炎症免疫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中的作用进行归纳,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免疫 CD4^+ CD28^-T淋巴细胞
原文传递
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不同起搏模式微伏级T波电交替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阮磊 姚济华 +5 位作者 张存泰 全小庆 吴晓芬 操明 程冕 杨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对T波电交替的影响。方法入选33例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通过12导长程心电监测记录24h心电图,通过时域分析法分析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结果33... 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分析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研究不同起搏模式对T波电交替的影响。方法入选33例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通过12导长程心电监测记录24h心电图,通过时域分析法分析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情况。结果33例患者中16例记录到微伏级T波电交替,其中心室起搏8例,心房起搏3例,心房心室同时起搏2例,未起搏3例。在心室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阳性率为44.4%,心房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阳性率为30.0%(P=0.033)。心室起搏模式和心房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的交替值分别为(132±85)“V和(25±8)”V(P=0.002),心室起搏模式和心房起搏模式下出现T波电交替的平均导联数为(5.54-2.9)个和(1.0±0.0)个(P=0.020)。结论植入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心室起搏模式下T波电交替发生率和交替值高于心房起搏模式,心室起搏可能增加老年人心肌细胞电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脏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CD45RA^+调节性T细胞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彩霞 操明 +3 位作者 严凤琴 王金丽 董璇 张存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CD45RA+调节性T细胞(CD45RA+Treg)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 目的:探讨CD45RA+调节性T细胞(CD45RA+Treg)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0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NSTEMI组),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STEMI组);另外入选20例老年对照者(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CD45RA+Treg的表达,ELISA检测Treg相关的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各组CD45RA+Treg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均P<0.05);UA组和STEMI组CD45RA+Treg的表达较SA组又进一步减少(P<0.05),而NSTEMI组较SA组未见明显减少。UA组、NSTEMI组和STEMI组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CD45RA+Treg对老年人群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尤其是对老年UA患者及STEMI的发生,其预测价值及临床意义可能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调节性T细胞 CD45RA 炎症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Kv1.3钾通道的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严凤琴 尚莎莎 +3 位作者 吕彩霞 操明 全小庆 张存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1.3)电流的变化。方法:收集24例高血压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别给予0、2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48h,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Kv1.3)电流的变化。方法:收集24例高血压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别给予0、2nmol/L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培养48h,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淋巴细胞Kv1.3钾通道电流,并用RT-PCR检测Kv1.3钾通道和血管紧张素受体(AT1)蛋白mRNA的表达,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IFN-γ浓度。结果:①高血压患者CD4+T细胞Kv1.3钾通道电流峰值(307±117)pA,明显高于正常人(233±95)pA(P<0.05)。②给予AngⅡ干预后,正常人CD4+T细胞Kv1.3钾通道电流峰值明显增高(325±99)pA(P<0.05);而高血压患者CD4+T细胞Kv1.3钾通道电流峰值增高不明显。正常加药组CD4+T细胞Kv1.3钾通道mRNA表达也增高。③淋巴细胞存在AT1受体,且高血压患者CD4+T细胞AT1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AngⅡ干预后高血压患者CD4+T细胞培养上清IFN-γ浓度较正常人增加更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淋巴细胞Kv1.3钾通道表达增多,AngⅡ能增加Kv1.3钾通道表达,AngⅡ促进CD4+T细胞活化和IFN-γ分泌的效应可能由AT1受体介导。本研究提示炎症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及其靶器官损害,而CD4+T细胞Kv1.3钾通道在高血压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淋巴细胞 KV1 3钾通道
原文传递
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增龄性变化对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杏芬 张存泰 +5 位作者 徐仁德 阮磊 全小庆 操明 童雪影 杨艺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7-430,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增龄性改变及增龄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方法随机取3~6月龄(幼年组)、9~12月龄(青年组)、18~21月龄(中年组)及24~26月龄(老年组)F344健康雄性大鼠,通过监测其肢体导... 目的研究大鼠心室肌缝隙连接蛋白(Cx43)增龄性改变及增龄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的原因。方法随机取3~6月龄(幼年组)、9~12月龄(青年组)、18~21月龄(中年组)及24~26月龄(老年组)F344健康雄性大鼠,通过监测其肢体导联心电图,记录其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各组心室肌分别用苏木素伊红、马森三色复合染色,运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技术,免疫印迹技术检测总Cx43(Total—Cx43)及去磷酸化Cx43(NP—Cx43)分布及量的改变。结果老年组16只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为75%(12只),高于其他3组(均P〈O.05),其心室肌细胞肥大,排列稀疏、错乱,结缔组织增生。Total—Cx43表达量随增龄依次减少,各组与幼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胞分布由端端整齐排列渐趋杂乱。中年组大鼠NP—Cx43表达较幼年及老年组明显减低(P〈0.05)。结论老年组大鼠易发室性心律失常可能与其心室肌重构,细胞及其端端缝隙连接蛋白排列紊乱,Total—Cx43表达量降低,NP—Cx43表达量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连接蛋白类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阮磊 吴晓芬 +2 位作者 全小庆 操明 张存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发生情况。方法随机入选30例ERS患者和30名体检人群,分为ERS组和对照组。给予动态十二导心电图监测24h,利用时域法分析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发生率,同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 目的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微伏级T波电交替发生情况。方法随机入选30例ERS患者和30名体检人群,分为ERS组和对照组。给予动态十二导心电图监测24h,利用时域法分析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发生率,同时记录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ERS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的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为13.3%(P<0.01)。ERS组和对照组微伏级T波电交替值分别为(49±21)μV和(27±10)μV。ERS组中,微伏级电交替阳性患者的室性早搏发生率高于微伏级电交替阴性患者(45%vs 10%,P<0.05)。结论微伏级T波电交替对ERS患者恶性度可能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早期复极综合征 T波电交替 心脏性猝死
原文传递
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操明 吴晓芬 +1 位作者 阮磊 张存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22-2024,共3页
目的探讨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及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根据1999年WH... 目的探讨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及炎性因子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合并糖尿病的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5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认的早发冠心病患者(男性≤55岁,女性≤65岁),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将入选者分为单纯早发冠心病组(28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早发冠心病组(22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FN-γ及TNF-α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炎性因子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外周血中CD4+CD28null T淋巴细胞的数量[(7.72±5.21)%]高于单纯PCHD组患者[(4.43±2.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6,P<0.05);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IFN-γ[(2.37±1.33) pg/ml]及TNF-α水平[(2.82±1.18) pg/ml]均高于单纯PCHD组患者[(1.00±0.23)、(1.79±0.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6、-4.255,P均<0.05)。单纯PCHD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2型糖尿病合并PCHD患者以多支病变为主(χ^(2)=6.411,P<0.05);多支病变的PCHD患者血清IFN-γ[(2.01±1.12) pg/ml]、TNF-α水平[(2.55±1.25) pg/ml]高于单支病变的PCHD患者[(1.22±1.00)、(1.96±0.5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8、-2.146,P均<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PCHD患者较单纯PCHD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增大,可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丢失及其导致的免疫性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早发冠心病 T淋巴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炎性因子表达的研究
19
作者 操明 阮磊 +4 位作者 吴晓芬 黄毅 张乐 张存泰 杨艺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探讨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法:收集36例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及3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RA;T淋巴细胞和... 目的:探讨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状态及炎性因子表达水平。方法:收集36例年龄小于60岁的高血压患者及36例同年龄段的健康成年人的外周血,对所有研究对象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5RA;T淋巴细胞和CD45RO;T淋巴细胞的比例,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分析CD45RA和CD45RO表达的相对关系,及炎性因子IL-6、TNF-α在年轻人群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年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5RA;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降低[(42.85±10.62)%∶(33.72±12.40)%,P<0.01],而CD45RO;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57.16±10.62)%∶(66.28±12.40)%,P<0.01];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96±0.92) pg/mL∶(3.90±1.26) pg/mL,P<0.01;(2.25±0.39) pg/mL∶(2.56±0.49) pg/mL,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过度活化及炎性因子高水平表达,可能参与了年轻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T淋巴细胞 炎症
原文传递
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Kv1.3钾通道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严凤琴 尚莎莎 +3 位作者 吕彩霞 操明 全小庆 张存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00-1100,共1页
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 potassium channel,Kv)1.3的变化。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24例和健康志愿者24人外周血,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别给予0、2nmol/L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 该文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上的电压门控性钾通道(voltage-gate potassium channel,Kv)1.3的变化。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24例和健康志愿者24人外周血,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别给予0、2nmol/L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Ang)Ⅱ培养。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淋巴细胞膜Kv1.3电流,并用RT-PCR检测Kv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性钾通道 高血压患者 人外周血 CD4+T淋巴细胞 T细胞 potassium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channe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