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思路探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萌 石记凯 +3 位作者 陈玉兰 朱正萍 操海玲 杨玉琳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9期74-77,共4页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研究从中西医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选穴规律,分析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 颈源性头痛是由于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本研究从中西医理论角度出发,分析颈源性头痛的发病机制,结合针灸选穴规律,分析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思路,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头痛 选穴规律 拨针疗法
下载PDF
穴位贴敷后出现的水疱与接触性皮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兰英 操海玲 +7 位作者 王和生 姜鹏君 张聪 刘成勇 耿涛 王会 彭博 罗志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6-68,I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患者贴敷处出现的水疱特点,探讨水疱与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水疱并同意行皮损处皮肤活检的15例患者,观察其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学特点。结果: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为...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后患者贴敷处出现的水疱特点,探讨水疱与接触性皮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水疱并同意行皮损处皮肤活检的15例患者,观察其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学特点。结果:贴敷处水疱的临床表现为:接触药贴局部皮肤感觉以瘙痒为主,或伴刺痛感;可见单个大水疱或成簇小水疱,基底部可见红斑、丘疹。水疱内液体光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水疱液瑞氏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NEU)、嗜酸性粒细胞以及单核、淋巴细胞等。水疱处皮肤病理学特点为:表皮层缺失,部分组织细胞变性坏死,表皮层及真皮层可见NEU浸润;真皮层小血管周围可见单核、淋巴细胞浸润。结论:穴位贴敷后患者贴敷处出现的水疱为接触性皮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 水疱 接触性皮炎 皮肤反应 炎细胞浸润
下载PDF
咳喘停药贴对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IFN-γ/IL-4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彭博 刘兰英 +6 位作者 王和生 吴文忠 张聪 周小梅 董杰 操海玲 王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343-345,共3页
目的:研究咳喘停药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夏季"三伏天"哮喘患者,按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23例及单纯哮喘患者19... 目的:研究咳喘停药贴治疗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FN-γ/IL-4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夏季"三伏天"哮喘患者,按有无合并过敏性鼻炎,分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23例及单纯哮喘患者19例,进行咳喘停药贴穴位贴敷治疗,电话随访两组患者哮喘ACT评分,并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含量,计算比值。结果:(1)与治疗前同期比较,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哮喘患者同期的AC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咳喘停药贴可改善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的远期症状,其疗效维持时间低于单纯哮喘患者,考虑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咳喘停药贴可使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Th1/Th2向Th1偏移,抑制Th2的促炎作用,与单纯哮喘机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喘停药贴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 IFN-Γ/IL-4
下载PDF
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树突状细胞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操海玲 刘兰英 +5 位作者 王和生 张聪 刘成勇 贺亚敏 王会 彭博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8-630,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相关性,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5例,通过观察其...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相关性,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5例,通过观察其正常皮肤与皮炎局部皮肤组织中TSLP及DCs特异性标志CD11c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皮肤中TSLP、CD11c表达数量均较少,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真皮层。皮炎处TSLP、CD11c表达数量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坏死组织内及真皮层,其中以真皮层血管周围表达为主。结论 TSLP与DCs共同参与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两者密切相关,表达数量同向升高,分布部位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LP DCS 接触性皮炎 穴位贴敷 相关性
原文传递
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及血清IFN-γ/IL-4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王会 王和生 +6 位作者 刘兰英 秦铎 张聪 刘成勇 董杰 操海玲 彭博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三伏天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1例,根据穴位贴敷治疗后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组、无接触性皮炎组。观察患...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三伏天接受穴位贴敷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1例,根据穴位贴敷治疗后是否出现接触性皮炎分为接触性皮炎组、无接触性皮炎组。观察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2016年11月)、6个月(2017年2月)时及前1年同时期(2015年11月及2016年2月)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计算IFN-γ/IL-4。结果与本组2015年11月比较,两组患者2016年11月时ACT评分升高(P<0.05);接触性皮炎组2017年2月ACT评分较本组2016年2月亦升高(P<0.05)。接触性皮炎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IL-4含量下降(P<0.05),而IFN-γ含量及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接触性皮炎组治疗前后IL-4、IFN-γ含量及IFN-γ/IL-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后出现接触性皮炎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优于无接触性皮炎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性皮炎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