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哲学课程的整体性评价策略
1
作者 操睿 《教育视界》 2022年第25期42-45,共4页
基于儿童哲学发掘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的目标,以及儿童哲学课程“不确定性”的重要特征,儿童哲学教师在进行整体性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策略:关注对话中的团体协作,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以此确认儿童哲学课程的进程顺利、内容有效,保证... 基于儿童哲学发掘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人格的目标,以及儿童哲学课程“不确定性”的重要特征,儿童哲学教师在进行整体性评价时,有两个重要的策略:关注对话中的团体协作,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以此确认儿童哲学课程的进程顺利、内容有效,保证课程整体上的有效实施。保证儿童哲学课程对话中的团体协作,最重要的是教师应把控“对话”。而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既能让学生增进对他(她)自己的认识,又能让教师认识不同学生的个性,有助于达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课程 课程评价 不确定性 对话 情感倾向
下载PDF
语言学转向:库恩“不可通约性”论题的嬗变
2
作者 操睿 《西部学刊》 2020年第20期157-160,共4页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提出的语言学重要论题之一,然而,这个论题在库恩后来的理论体系中由“局部不可通约性”转变为“不可翻译性”。将库恩前后期的“不可通约性”论题进行比较,发现前期的“不可通约性”论题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在... “不可通约性”是库恩提出的语言学重要论题之一,然而,这个论题在库恩后来的理论体系中由“局部不可通约性”转变为“不可翻译性”。将库恩前后期的“不可通约性”论题进行比较,发现前期的“不可通约性”论题与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语言封闭观、能指与所指的概念上有所重合,但存在指称范围的不同;后期的“不可通约性”论题受到奎因的影响,转化成“局部不可通约性”,本质是“不可翻译性”。提出“不可翻译性”正是库恩为消除范式之间“不可通约性”作出的努力,表示与奎因的相对主义不同。最后,经过改良的后期“不可通约性”论题仍然存在瑕疵,“不融贯性”是后期“不可通约性”论题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通约性 范式 语言学 不可翻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