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操礼琼 张家杰 +2 位作者 黄敬 许继艳 齐江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253-2255,共3页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90例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 目的:探讨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的疗效观察。方法:90例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6.67%高于对照组的与对照组的77.78%,结果比较,P>0.05,但观察组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比较,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β、IL-6、IL-8、IL-10、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患者出院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是4.4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金片联合左氧氟沙星对治疗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具有显著的疗效,临床体征症状消失的时间快,治疗后的可以减少复发率,增强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合并泌尿系感染 三金片 左氧氟沙星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用于脑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程文文 傅佳 +1 位作者 赵焕 操礼琼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70-673,共4页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方法筛选25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口服依叶片或依那普利片1年。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同...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简称依叶)对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否优于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方法筛选250例伴有"H型高血压"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予以口服依叶片或依那普利片1年。试验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治疗期间连续随访记录不良反应。随访结束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死亡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依叶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后均可显著降低血压(P<0.05),两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81%和7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降低HCY水平分别为47%、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C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CIMT呈正相关(r=0.365,P<0.05)。终点事件比较两组脑卒中再发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叶降压和降HCY水平效果显著,同时可以有效减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稳定CIMT。依叶可以进一步降低脑卒中再发率及死亡率。依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作用显著优于依那普利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叶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对急性脑梗死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1 位作者 余尧红 何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 目的探讨血栓通络汤联合曲克芦丁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反应介质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血栓通络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HISS和mR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Vp、Vm,SF-36量表评分和治疗疗效。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的75.00%(30/4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Vp、Vm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络汤,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脑动脉供血和血流动力学,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络汤 曲克芦丁脑蛋白水解物 急性脑梗死 炎性反应 影响
下载PDF
迷迭香精油吸嗅对C57BL/6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传颂 操礼琼 +1 位作者 李光武 傅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36-738,共3页
目的观察迷迭香精油对C57BL/6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Ach E)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神经行为学筛选及制备嗅上皮毁损模型,用Lashley-Ⅲ水迷宫测定迷迭香精油吸嗅对C57BL/6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C57... 目的观察迷迭香精油对C57BL/6鼠学习记忆及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Ach E)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神经行为学筛选及制备嗅上皮毁损模型,用Lashley-Ⅲ水迷宫测定迷迭香精油吸嗅对C57BL/6鼠的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C57BL/6鼠海马CA1区Ach E表达。结果水迷宫试验中,在吸嗅第7、14天嗅上皮完整+迷迭香精油组潜伏期缩短,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海马CA1区,与对照组比较,嗅上皮完整+迷迭香精油组Ach E阳性细胞数和平均吸光度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迷迭香精油吸嗅通过嗅觉通路提高C57BL/6鼠学习记忆能力,机制可能为抑制海马CA1区Ach E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精油 学习记忆 海马CA1 乙酰胆碱酯酶(Ach E)
下载PDF
血清hs-CRP和IL-6浓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敬 操礼琼 +3 位作者 张良兵 何玮 刘李军 余尧红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头晕患者378例,其中确诊脑白质病变(WML)166例。根据...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神经内科住院的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和头晕患者378例,其中确诊脑白质病变(WML)166例。根据头颅磁共振(MRI)所见,按Fazekas分级标准将166例患者分为WML0级组72例、WML1级组55例、WML2级组39例,比较三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hs-CRP及IL-6的差异。结果与WML0级组比较,WML2级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hs-CRP和IL-6明显增高(P〈0.05);与WML1级组比较,WML2级组患者的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hs-CRP和IL-6明显增高(P〈0.05),提示年龄、冠心病史、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均为WML的相关危险因素。进一步剔除年龄、冠心病史、血压等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WML程度相关(OR=1.480,95%CI为1.030~1.850,P=0.032),IL-6与WML程度相关(OR=1.395,95%CI为1.002~1.607,P=0.040)。结论 hs-CRP和IL-6水平与WML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变 高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毛细血管指数评分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何玮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44-49,共6页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CIS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5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 目的探讨毛细血管指数评分(CIS)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情况,评价CIS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8年12月就诊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治疗的52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患者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完成CIS,分为充盈良好(fCIS组)27例和充盈不良(pCIS组)25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良好预后组24例(≤2分)和不良预后组28例(>3分)。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IS对预后结局的影响。结果fCIS组与pCIS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T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扩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DWI-ASPECTS)、改良脑梗死溶栓实验分级(mTICI)≥Ⅱb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收缩压、心房颤动、高脂血症、NIHSS评分、TT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WI-ASPECTS评分、≥Ⅱb及fCI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ICI[O^R=5.603(95%CI:2.035,21.447)]和DWI-ASPECTS评分[O^R=0.625(95%CI:0.472,0.826)]是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危险因素,而CIS[O^R=8.474(95%CI:2.478,32.51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CIS可用于评价脑组织灌注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在EVT时增加CIS和DWI-ASPECT评分评价,对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侧支循环 预后
下载PDF
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侧枝循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良兵 黄敬 +1 位作者 操礼琼 余尧红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年第7期968-970,共3页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消栓肠溶胶囊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化治疗,消栓肠溶胶囊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肠... 目的:观察消栓肠溶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枝循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消栓肠溶胶囊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予以标准化治疗,消栓肠溶胶囊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连用14d后,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观察治疗后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并结合NIHSS评分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消栓肠溶胶囊组供血动脉的血流改善例数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消栓肠溶胶囊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梗死区及缺血区域血流情况而达到改善其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 脑梗死 侧枝循环
下载PDF
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cAMP/PKA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董巍 《陕西中医》 CAS 2021年第7期827-830,835,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有氧运动组、电针+有氧运动组,各18只,电针组于造模24 h后对大鼠进行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有氧运动组、电针+有氧运动组,各18只,电针组于造模24 h后对大鼠进行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有氧运动组造模24 h后予匀速跑台训练;电针+有氧运动组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后再予跑台训练,各组均干预7 d。观察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脑梗死体积、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同时检测脑组织cAMP、PKA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神经行为学显示电针+有氧运动组可明显下调脑梗死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缺血半暗带内神经元细胞超微结构损伤、上调cAMP、PKA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电针组、有氧运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有氧运动可促进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MP/PKA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电针 有氧运动 cAMP/PKA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脑桥旁正中梗死急性期运动障碍进展的影响因素
9
作者 余尧红 操礼琼 +1 位作者 张良兵 何玮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9年第3期215-21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急性期运动障碍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发病48h内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确诊的310例PP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急性期运动障碍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发病48h内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确诊的310例PP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6h^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增加≥2分或运动障碍评分增加≥1分定为PMD,出现PMD为进展组,未出现为未进展组,分析两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10例PPI患者中发生急性期PMD 96例(30. 97%),未进展者214例(69. 0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年龄[(74. 14±11. 50)岁vs (66. 85±8. 27)岁]、吸烟[15(15. 63%) vs 20(9. 35%)]、收缩压[(171. 62±22. 64) mm Hg vs (158. 19±23. 15) mm Hg]、住院天数[(23. 15±5. 16) d vs (15. 82±4. 78) d]、短期临床预后不良比例[68 (70. 83%) vs 65(30. 37%)]、基底动脉狭窄[63(65. 63%) vs 68(31. 78%)]、下部脑桥梗死发生率[46(47. 92%) vs 57(26. 64%)]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底动脉狭窄和下部梗死是急性期PP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98,95%CI (1. 04,3. 72),P=0. 02];[OR=1. 82,95%CI(0. 97,2. 05),P=0. 04]。结论基底动脉狭窄和下部梗死可作为PPI急性期PMD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桥旁正中梗死 运动障碍进展 基底动脉狭窄 弥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及杏仁核c-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操礼琼 杨莹 +2 位作者 程文文 李光武 傅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32-2434,共3页
目的: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生物活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薰衣草精油组、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c-fos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灰度半定... 目的:观察薰衣草精油对大鼠下丘脑、杏仁核即早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发挥生物活性的中枢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薰衣草精油组、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杏仁核c-fos表达并对结果进行灰度半定量分析。结果:c-fos阳性细胞呈棕黄色染色,薰衣草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杏仁核、下丘脑处,其它脑组织有散在分布,蒸馏水组和空白组大鼠c-fos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各处脑组织。与蒸馏水组和空白组比较,薰衣草组下丘脑、杏仁核c-fos灰度值降低(P<0.05)。结论:大鼠吸入薰衣草精油后可能通过下丘脑及杏仁核发挥各种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薰衣草精油 下丘脑 杏仁核 C-FOS基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赵焕 操礼琼 +3 位作者 石瑜瑜 杨莹 程文文 傅佳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发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9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及2周末... 目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炎症因子在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CI)发病中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9月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9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8例,观察脑梗死患者发病24 h内及2周末次日清晨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同时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性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IL-6及hs-CRP水平均增高(均有P<0.001),治疗2周后ACI患者IL-6较前降低(t=3.847,P=0.001)、hs-CRP较前降低(t=3.403,P=0.002);ACI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A组)IL-6、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均有P<0.001),B组及C组IL-6、hs-CRP水平高于A组(均有P=0.009)、B组较C组IL-6、hs-CRP水平升高(均有P=0.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层增厚、低回声斑块及强回声斑块均明显增多(均有P<0.001),且中灶脑梗组较腔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IL-6、hs-CRP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疾病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原文传递
迷迭香精油通过嗅觉通路改善小鼠学习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石瑜瑜 傅佳 +2 位作者 操礼琼 赵焕 李光武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6期562-565,共4页
目的探讨迷迭香精油通过嗅觉通路改善C57BL/6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鼻吸入迷迭香精油的方法 ,以毁损嗅上皮模型作对照,分组进行Lashley-III水迷宫和嗅觉辨识记忆实验,并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 目的探讨迷迭香精油通过嗅觉通路改善C57BL/6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鼻吸入迷迭香精油的方法 ,以毁损嗅上皮模型作对照,分组进行Lashley-III水迷宫和嗅觉辨识记忆实验,并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小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谷氨酸的表达情况。结果迷迭香精油组小鼠的水迷宫实验和嗅觉辨别记忆实验潜伏期低于其他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该组小鼠海马CA1区乙酰胆碱酯酶、谷氨酸的表达增强。结论迷迭香精油能够通过嗅觉通路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嗅觉通路中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精油 嗅觉通路 学习记忆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敬 何玮 +1 位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介入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例,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介入治疗均获成功,血管狭窄部位恢复正常血管直径和形态,残余狭窄率<10%.2例患者颈动脉支架于球囊扩张后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7例患者使用保护伞收集到多枚淡黄色粥样硬化斑块,1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于手术中使用球扩支架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患者术后NIHS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 充分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准备工作,合理利用血管内支架介入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血管内支架介入 脑缺血
下载PDF
成人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三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良兵 操礼琼 +1 位作者 余尧红 何玮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2期117-120,共4页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属临床罕见病,以神经元、内脏器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主要病理特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NIID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皮肤活检发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可确诊为NIID。本...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IID)属临床罕见病,以神经元、内脏器官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透明包涵体为主要病理特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NIID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皮肤活检发现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可确诊为NIID。本文报道了3例NIID患者并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对NIID的认识和关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变性疾病 核内包涵体 病例报告 历史文献
下载PDF
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影像学、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焕 操礼琼 傅佳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被认为是小动脉硬化性小血管病的表现,与高龄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已被公认为脑小血管病的表现之一,是老年人认知损害和... 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age—related white matter changes,ARWMC)被认为是小动脉硬化性小血管病的表现,与高龄和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脑白质改变(white matter changes,WMC)已被公认为脑小血管病的表现之一,是老年人认知损害和功能丧失的病理学基础。研究表明,但WMC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许多临床症状,包括认知损害、痴呆、抑郁、步态障碍、尿失禁,并与卒中和死亡风险增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脑白质疏松 年龄因素 磁共振成像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强化降脂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脂异常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尧红 张良兵 +1 位作者 操礼琼 何玮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脂异常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脂异常伴高血压患者病情控制效果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8年5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分别在常规对症干预基础上加用他汀常规剂量和他汀强化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相关指标、DBP、SBP、TC、TG、HDL-C、LDL-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疗效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血脂异常伴高血压患者采用强化降脂方案更有助于提高病情控制效果,改善生存质量,调节动态血压和血脂代谢,且安全性值得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异常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