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
作者 舒铁梅 支伟伟 +1 位作者 黄新勇 章家平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析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线性回归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 目的:探析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医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90例,线性回归分析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平均(100.50±8.85)分;患儿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功能以及照顾者自我效能方面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功能以及照顾者自我效能是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水平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家庭功能以及照顾者自我效能是支气管肺炎患儿主要照顾者健康素养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炎 照顾者 健康素养水平 自我效能 家庭功能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付思佳 赵新 支伟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2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OPCAB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OPCAB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分别评价患者伴发抑郁症状现状、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利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HAMD-24评分1~30分,可能有抑郁症33例(22.00%),轻度或中度抑郁症24例(16.00%),抑郁症状伴发率为38.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发抑郁症状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离异/丧偶/未婚患者占比和神经质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善性、严谨自律性、外向性、开放性和社会支持评分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水平、神经质是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向性、社会支持是OPCAB患者术后伴发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OPCAB患者术后存在较高的抑郁症状伴发风险,NYHA心功能分级、文化水平、外向性、神经质、社会支持是影响抑郁症状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 抑郁症状 人格特征 社会支持
下载PDF
术前左前降支靶血管狭窄程度对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刘辉 刘学智 +4 位作者 陈鹏操 支伟伟 李艳梅 郝星星 张凡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左前降支(LAD)靶血管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CABG术后患者286例,根据桥血管狭窄程度情况分为狭窄组(n=47)和非狭窄组(n=239),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术前左前降支(LAD)靶血管狭窄程度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方法选取临汾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CABG术后患者286例,根据桥血管狭窄程度情况分为狭窄组(n=47)和非狭窄组(n=239),分析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资料;术前LAD靶血管狭窄程度对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狭窄组患者术前LAD狭窄程度和左乳内动脉血流低于非狭窄组患者,冠脉造影弥漫性病变率高于非狭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LAD狭窄程度≤85%和术前左乳内动脉血流≥15 ml/min是CABG术后桥血管通畅的保护因素,冠脉造影弥漫性病变是CABG术后桥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LAD靶血管狭窄程情况对行CABG患者术后桥血管通畅存在影响,CABG术前应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前降支 血管狭窄 桥血管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体外循环肺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支伟伟 郭光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急性肺损伤 体外循环后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全身炎症反应 MMP-9 肺部表现 病理变化
下载PDF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猝死家族史患者心肌中Cx43表达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武 梁宏亮 +4 位作者 支伟伟 苏洁 卢林鹤 张金洲 俞世强 《心脏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552-55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中Cx43和TGFβ-1表达的改变,初步研究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FHSD组,n=5),非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NFHSD组,n=5)和非... 目的通过观察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中Cx43和TGFβ-1表达的改变,初步研究肥厚型心肌病猝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选取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FHSD组,n=5),非猝死家族史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NFHSD组,n=5)和非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组织(NHCM组,n=5)作为研究样本(均获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心肌组织Cx43和TGFβ-1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HSD组、NFHSD组心肌组织Cx43表达与NHCM组患者相比均显著性增高(P<0.01),NFHSD组Cx43表达明显高于FHSD组(P<0.05);FHSD组、NFHSD组心肌组织TGF-β1表达与NHCM相比均显著性降低(P<0.01);NFHSD组TGF-β1表达与FHSD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Western blot相同。结论肥厚型心肌患者猝死的机制是否与心肌细胞Cx43表达在代偿期突然降低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梗阻型 心肌病 猝死 家族史 连接蛋白43
下载PDF
左西孟旦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支伟伟 苏哲 +2 位作者 王红兵 雷鸣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9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R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HE-PEF住院患者78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利尿剂...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对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E-R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HE-PEF住院患者78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两组均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硝酸酯类+利尿剂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左西孟旦治疗,初始给予静脉注射负荷量12μg/kg,注射时间10 min;随即以0.1μg/(kg·min)的维持量持续静脉微量泵入,50 min后酌情调整剂量至0.2μg/(kg·min),持续用药24 h。两组治疗前检测静息心肺功能状态,记录峰值氧摄取量(VO_2peak)、无氧阈值(AT)、峰值氧脉搏(O_2Pulse)、二氧化碳排出量(VCO_2)、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_2)斜率。用药72 h后两组行心肺运动试验,再次检查心肺运动状态。结果治疗前两组原发病、合并症、用药史、心率、血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用药前VO_2peak、AT、O_2Pulse、VCO_2、VE/V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用药72 h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VO_2peak、AT、O_2Pulse、VCO_2升高,VE/VCO_2斜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西孟旦能有效改善LHE-PEF患者心肺运动试验指标,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左室射血分数保留性 左西孟旦 心肺运动试验
下载PDF
心脏手术后血管麻痹综合征的临床诊治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支伟伟 王红兵 +2 位作者 张金洲 赵璧君 金振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3期190-192,共3页
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液动力... 血管麻痹综合征(vasoplegic syndrome,VS)是指患者在术中或术后早期出现低血压并伴随正常或增高的心输出量,全身血管阻力、右心充盈压、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补充液体后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需要大剂量的缩血管药物来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的一组综合征,又称血管扩张性休克[1]。VS预后差,死亡率可达24%~25%[2],倍受人们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麻痹综合征 心脏血管外科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大鼠颈动脉迂曲形成中的发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支伟伟 苏哲 殷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大鼠颈动脉迂曲形成中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大鼠颈动脉自体移植建立动脉迂曲模型,检测迂曲指数、迂曲动脉细胞增殖、血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初步探讨颈动脉迂曲的...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9在大鼠颈动脉迂曲形成中的发生机制。方法:应用大鼠颈动脉自体移植建立动脉迂曲模型,检测迂曲指数、迂曲动脉细胞增殖、血管壁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初步探讨颈动脉迂曲的发生机制。结果:移植后的颈动脉出现明显屈曲;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增殖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显著增加;移植动脉的弯曲程度在术后1周也有明显增加,而管壁厚度/管腔直径比、血压和血流速度均未见明显变化。MMP-9在屈曲动脉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与大鼠颈动脉迂曲形成中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为进一步研究颈动脉迂曲形成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动脉迂曲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支伟伟 舒铁梅 +1 位作者 胡美凤 付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29-30,共2页
目的探寻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测评,统计不同临床特征患... 目的探寻入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可能影响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出院准备度量表(RHDS)测评,统计不同临床特征患者RHDS评分情况,并分析可能影响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的因素。结果入组100例COPD患者经RHDS量表评估后,平均RHDS得分(74.25±5.68)分,各维度平均得分:适应能力平均(25.36±4.85)分、个人能力平均(15.68±6.85)分、预期性支持平均(33.21±6.75)分。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住院次数(≥3次)、病程(<3年)、社会支持(低水平)患者RHDS评分均低于年龄(<60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住院次数(<3次)、病程(≥3年)、社会支持(中高水平)患者(P<0.05),不同性别患者之间RHDS评分对比(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方程:Y=-22.081+0.295X_(1)+0.269X_(2)+0.302X_(3)+0.388X_(4)+0.475X_(5);结果显示,年龄(≥60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住院次数(≥3次)、病程(<3年)、社会支持(低水平)均是影响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的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住院次数、社会支持现状均是影响COPD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的因素,临床针对高龄、病程长、住院频率高、文化程度低、缺乏社会支持的COPD患者,应警惕性开展针对性干预手段,旨在提高患者出院准备度,改善患者院外自我管理水平,促进良性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出院准备度 社会支持 文化程度 年龄
下载PDF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辉 陈鹏操 +4 位作者 支伟伟 李艳梅 郝星星 张凡 刘学智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7期2972-2974,共3页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心脏外科手术,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加,肺部感染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危重并发症,起病急且病情凶险,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3]。分析冠状动脉旁...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心脏外科手术,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的上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也随之增加,肺部感染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的危重并发症,起病急且病情凶险,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3]。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而对护理方式和侵入性检查方式等进行改进,可进一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对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目前相关研究较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4-6]。本研究旨在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 并发肺部感染 侵入性检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发病风险 护理方式 相关危险因素
下载PDF
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慧 张涛元 +2 位作者 王淼 支伟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 目的研究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后急性肾损伤(AKI)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心外科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行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术患者400例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回归方法筛选出该类手术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AKI诊断标准为48 h内血清肌酐水平(Scr)上升≥26.4μmol/L,或较基础值增加≥50%,和(或)尿量<0.5 ml/(kg·h)达6 h。结果 400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术后AKI发病率为76%,其中11例(2.75%)需要肾脏替代疗法。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舒张末容积、基础肾小球滤过率(eGFR)、术前合并高血压、手术时间以及体外循环时间在AKI组和非AKI组具有明显差异。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增加、男性、体重指数增加、基础eGFR<60 ml/(min·1.73 m^2)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66、2.38、1.15、2.12和2.65。结论 AKI是联合瓣膜置换手术后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高龄、男性、体重指数增加、基础eGFR<60ml/(min·1.73 m^2)以及术前合并高血压是联合瓣膜置换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AKI及其不良效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联合瓣膜置换术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磊 支伟伟 +1 位作者 闫晓丽 贺清 《贵州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1953-1954,共2页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140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对照组(70例,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在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140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利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对照组(70例,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试验组(70例,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2.86%)显著较对照组(81.43%)高,试验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5.72%)显著较对照组(17.1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7.14%)与对照组(5.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NSTE-ACS患者治疗中,替格瑞洛联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患者心绞痛情况,临床治疗效果理想,且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阿托伐他汀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慧 张涛元 +4 位作者 王淼 雷翀 侯丽宏 支伟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7年第2期86-91,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冠心病拟在全麻下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手术结...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例ASAⅡ-Ⅲ级冠心病拟在全麻下行OP-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患者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手术结束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C组患者泵注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所有患者记录术前基本信息、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诱导期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麻醉期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的用量、术中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再通血管数量、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患者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 min(T2)、手术开始时(T3)、劈开胸骨时(T4)、取完乳内动脉后(T5),吻合回旋支或对角支时(T6)、吻合完血管远端时(T7)、吻合完血管近端后5 min(T8)、及手术结束时(T9)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T3~T9的心排量(CO)、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及肺循环阻力(PVR);在T3~T4及T6~T9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和肺动脉血1 ml,计算心肌氧供(DO_2)和氧耗量(VO_2);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D组患者麻醉期丙泊酚用量(P=0.01)、舒芬太尼用量(P=0.04)明显低于C组,麻醉维持期去甲肾上腺素用量(P=0.032)明显高于C组;D组T0~T9 HR、MAP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3~T9 SVR、PVR明显低于C组(P<0.05);D组T3~T4、T6~T9 VO_2明显低于C组(P<0.05);一般情况比较、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诱导期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术中正性肌力药物评分、再通血管数量、机械通气时间、C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麻醉期各时点BIS值、手术期各时点CO、CI及D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P-CABG患者中从麻醉诱导前10 min至手术结束使用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并可维持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显著降低患者的心肌氧耗,可能会减少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氧供需平衡
下载PDF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术期节约用血策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苏洁 支伟伟 +2 位作者 陈涛 雷兰萍 金振晓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异体输血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是,婴幼儿心脏手术过程中大量异体输血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输注库血除了可能导致血液传染病的传播,还会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术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风险,
关键词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围术期 节血措施
下载PDF
TTM模式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的应用与研究
15
作者 胡美凤 吴小燕 +2 位作者 包丽辉 支伟伟 熊苗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探讨TTM模式(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的应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300例护理人员及52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我院自制的《输血护理质控考核表》对2017年1月至6月期间临床输血操作进行评估,给予TTM培训后,记录2... 目的探讨TTM模式(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规范临床输血操作的应用与研究。方法抽取我院300例护理人员及520例输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我院自制的《输血护理质控考核表》对2017年1月至6月期间临床输血操作进行评估,给予TTM培训后,记录2018年1月至6月临床输血操作评估情况,比较培训前后临床输血操作评估结果。结果培训后理论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临床输血操作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输血病历书写及输血操作常规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M模式可显著规范临床输血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M模式 规范 临床输血操作
下载PDF
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16
作者 付帆 胡美凤 +3 位作者 艾丽 支伟伟 万永红 舒吕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伤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连... 目的探讨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伤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4、7 d后的患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大腿周径,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的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估],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肢VAS评分、大腿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7 d后,观察组患肢VAS评分、大腿周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HHS各部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HHS中的疼痛、畸形、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贴敷联合穴位按摩可缓解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患肢疼痛和肿胀,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中药贴敷 穴位按摩 关节功能
下载PDF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17
作者 刘辉 刘学智 +2 位作者 陈鹏操 支伟伟 郝星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5期305-305,307,共2页
比较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系统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B组采取体外循环,A组给予非体外循环。探究A组、B组相... 比较冠心病不同治疗方式临床效果。方法:将200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计算机系统随机分为A组(n=35)、B组(n=35)。两组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B组采取体外循环,A组给予非体外循环。探究A组、B组相关指标、心肌损伤情况、并发症率。结果:A组临床指标均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心肌损伤指标低于B组(P<0.05)。A组感染、胃肠道反应、心律失常率低于B组(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冠心病效果更好,手术指标良好,有利于改善心肌损伤程度。而且该种治疗方法安全,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冠心病 手术指标 心肌损伤 并发症
下载PDF
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闫晓丽 贺清 +2 位作者 刘洋 支伟伟 田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3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试验组(n=51,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03例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2,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和试验组(n=51,布地奈德+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气喘及排痰情况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及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布地奈德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肺功能
下载PDF
中-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瓣膜置换与成形手术近远期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苏洁 程蕊 +4 位作者 张金洲 刘金成 王红兵 程亮 支伟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2期7066-7069,共4页
目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常见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但是何种术式疗效更好,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比较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常见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但是何种术式疗效更好,目前还不清楚。本研究回顾性比较三尖瓣置换和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共68例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5例接受了三尖瓣成形手术,23例接受了三尖瓣置换手术。结果三尖瓣置换组平均年龄小于三尖瓣成形组[(43.7±22.3)岁vs.(45.9±21.3)岁,P=0.035],三尖瓣置换组术前平均三尖瓣反流量明显大于三尖瓣成形组[(21.9±35.4)mlvs.(19.8±24.5)ml,P<0.001]。三尖瓣置换组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三尖瓣成形组[(152.0±52.0)minvs.(122.6±57.6)min,(86.6±20.6)minvs.(81.5±33.5)min,均P<0.001],三尖瓣置换组术后早期正性肌力药物用量也明显高于成形组(P<0.001)。三尖瓣置换组I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三尖瓣成形组[(97.2±75.3)hvs.(83.7±47.5)h,P<0.001]。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30.4%vs.17.8%,P=0.234),但是三尖瓣置换组死亡率明显高于三尖瓣成形组(30.4%vs.11.1%,P=0.048)。术后随访时间为17个月至10年,三尖瓣置换组随访率93.8%,三尖瓣成形组随访率97.5%(P<0.001)。三尖瓣成形组三尖瓣反流复发率明显高于三尖瓣置换组(64.1%vs.20.0%,P<0.001),但两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复发率没有差异。术后1年、3年、5年、7年和10年实际生存率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结论三尖瓣成形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早期效果优于三尖瓣置换术,主要包括正性肌力药用量小、呼吸机辅助时间短、ICU停留时间短和死亡率较低。但三尖瓣置换患者远期复发率明显低于三尖瓣成形患者,两组之间的10年实际生存率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瓣闭锁不全 心脏瓣膜 人工 气囊扩张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MFN1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支伟伟 陈丽娜 +2 位作者 李凯 雷鸣 梁宏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9期1654-1657,共4页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关键蛋白MFN1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i RNA降低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中MFN1的表达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及其下游凋亡效应分子Caspase9与Caspase3活... 目的:探讨线粒体融合关键蛋白MFN1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在调控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i RNA降低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中MFN1的表达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色素c(Cyto c)释放及其下游凋亡效应分子Caspase9与Caspase3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干扰MFN1可显著促进H9C2心肌细胞内细胞色素c由线粒体释放至胞浆,促进Caspase9与Caspase3的激活,增加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并提高细胞凋亡率(均P<0.05)。结论:MFN1介导的线粒体融合可保护心肌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OS产生与细胞色素C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N1 线粒体融合 心肌细胞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