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营养风险指数与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研究分析
1
作者 牛闻宇 康金科 +2 位作者 支永发 张义 马明杰 《手术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与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术住院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计算NRI...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指数(NRI)与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22年12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胃肠外科经病理确诊为胃癌并行根治术住院患者21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的检查结果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并计算NRI值.NRI是通过人体血清白蛋白(Alb,g/L)、现有体重(cBW,kg)与平日体重(uBW,kg)比值的计算公式(NRI=1.519×Alb+41.7 cBW/uBW)得出.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NRI对胃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结果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较轻度营养不良及正常营养状况患者低(45.3%vs.64.0%,P=0.024).术前NRI是胃癌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1);术前NRI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是胃癌患者术后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1、=0.01).结论术前NRI对胃癌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可作为一项便捷的指标对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对其预后进行初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指数 进展期胃癌 预后
下载PDF
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石兵强 支永发 +2 位作者 牛闻宇 岳乐 周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08-0112,共5页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 明确青海地区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胆囊相关疾病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患者临床诊疗和愈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肝细粒棘球蚴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明确患者细粒棘球蚴病和胆囊相关并发症的特征,行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194例肝细粒球蚴病患者,194例肝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术前有胆道系统临床症状的占35.05%(68/194),有胆囊相关并发症的占48.97% (95/194),其中慢性胆囊炎占18.04%(35/194)、胆囊结石占11.86%(23/194)。行手术者占76.29%(148/194),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合并切除胆囊者占64.19%(95/148)。患者术后有并发症者占51.35%(76/148),其中营养性并发症18.92%(28/148)、肝功能不全17.57%(26/148)、残腔感染占12.16%(18/148)、胆汁瘘占7.50%(2/148)、术后胆管狭窄0.68%(1/148)、残腔钙化0.68%(1/148)。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肝脏左右叶位置、病灶分布、大小、数量等是肝囊性包虫病合并胆囊相关疾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 本研究证实青海地区肝囊性包虫病患者中胆囊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对术前患者的评估、手术方法、术后的发生并发症及生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肝细粒棘球蚴病 胆囊相关并发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D2)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支永发 高军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3835-3838,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02/2014-02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2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均为36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02/2014-02青海红十字医院收治的72例远端胃癌D2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每组均为36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开腹组患者采用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病理检查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术口长度、注射止痛药物次数、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130.84 mL±51.73 mL vs 335.96 mL±85.86mL,5.84 cm±0.34 cm vs 21.83 cm±2.67 cm,1.75次±1.32次vs 4.96次±1.45次,3.87 d±1.73 d vs 6.75 d±1.24 d,3.95 d±1.11 d vs 5.86d±1.94 d,11.73 d±4.67 d vs 15.93 d±7.95 d),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289.94 min±30.84min vs 235.85 min±29.11 min),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上切缘长度以及肿瘤下切缘长度方面(30.72枚±10.64枚vs 31.24枚±11.73枚,7.73 cm±2.44cm vs 7.82 cm±1.73 cm,7.96 cm±2.84 cm vs7.21 cm±2.01 cm),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开腹组的22.22%,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D2根治术具有明显的安全性,见效快,创伤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彻底清除病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远端胃癌 D2根治术
下载PDF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支永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445-4446,共2页
胰管结石发生率不高,但常引起严重的后果,特别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一般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经影像学检查后可以确诊,但对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患者是否合并胰头癌不易鉴别。甚至穿刺活检也会出现假阴性,
关键词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 胰管结石 外科治疗 结石患者 穿刺活检 发生率 检查后 影像学
下载PDF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支永发 《青海医药杂志》 2008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7年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8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1m in,术后(6~10)小时病人下床活动,平均5天出院。术... 目的:总结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3月—2007年6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8例腹股沟疝病人的临资料。结果:手术平均时间41m in,术后(6~10)小时病人下床活动,平均5天出院。术后发生尿潴留8例,腹股沟部异物感2例,局部疼痛3例。随访(4~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符合人体生理解剖的手术方法,有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但因手术方法、技巧及修补材料的原因可发生一些并发症,值得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张力 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下载PDF
肝胆管术后T管造影阴性患者常规胆道镜检查56例分析
6
作者 支永发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7年第12期65-65,共1页
我院于2003年5月~2006年10月,对56例肝胆管术后T管造影阴性患者行常规胆道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胆道镜检查 阴性患者 T管造影 胆管术后
下载PDF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金凤 支永发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针对68例HAPC行LC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3例并发DVT,发病率为4.4%。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针对68例HAPC行LC手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3例并发DVT,发病率为4.4%。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结论对HAPC行LC手术患者术前宣教、术中及术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预防了术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増多症 腹腔镜 胆囊切除 深静脉血栓 护理
下载PDF
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绥邦 支永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0期89-90,共2页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6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41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65例(无肝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 目的探讨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6例行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转移41例(肝转移组),未发生肝转移65例(无肝转移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术前肝功能分级、合并脂肪肝、脉管癌栓、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术后化疗与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有关(χ2分别为11.668、8.350、6.702、7.663、13.058、8.861、14.469,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1.142,95%CI:1.123~1.798)、BMI≥23 kg/m2(OR=3.012,95%CI:1.301~6.973)、术前肝功能分级B级(OR=3.150,95%CI:1.702~5.829)、未合并脂肪肝(OR=0.539,95%CI:0.354~0.821)、有脉管癌栓(OR=4.212,95%:1.531~11.588)、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OR=3.012,95%CI:1.301~6.973)、术后未化疗(OR=1.957,95%CI:1.331~2.877)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胰腺癌术后发生肝转移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干预,预防肝转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肝转移 胰腺癌根治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木霉菌醇对胃癌大鼠肿瘤抑制作用及对MrP4、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马明杰 支永发 +2 位作者 周庆 张义 牛闻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537-543,共7页
目的探讨木霉菌醇对胃癌大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MrP4、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胃癌组、木霉菌醇组(给予木霉菌醇40 mg/kg灌胃)、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每组10只,采用生存状态积分评定各... 目的探讨木霉菌醇对胃癌大鼠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对MrP4、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胃癌组、木霉菌醇组(给予木霉菌醇40 mg/kg灌胃)、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50 mg/kg灌胃),每组10只,采用生存状态积分评定各组大鼠生存状态;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检测各组大鼠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抑制率;HE染色检测大鼠胃癌组织形态;TUNEL法检测大鼠胃癌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MrP4表达。结果与健康组大鼠相比,在药物干预5 d、10 d、15 d及21 d各个时间点胃癌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和胃泌素的水平均降低,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上升(P<0.05);与胃癌组相比,在药物干预后各时间点木霉菌醇组和白藜芦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及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大鼠瘤体体积及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降低(P<0.05);白藜芦组大鼠生存状态分数、血清中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及胃癌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木霉菌醇组,大鼠瘤体体积及胃癌组织中MrP4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木霉菌醇组(P<0.05)。结论木霉菌醇可以抑制胃癌大鼠肿瘤的生长,下调MrP4的水平,调节胃肠激素的水平,升高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来改善胃癌大鼠胃功能,对胃癌大鼠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菌醇 胃癌 MrP4 胃肠道功能
下载PDF
PET-CT在诊断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
10
作者 周庆 康金科 +6 位作者 支永发 张义 牛闻宇 马明杰 任晓德 赵春芳 韩德龙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2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我院及其他医院从2001年6月—2018年6月在接受P E T‑C T扫描后行腹股沟区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术的外阴癌患者共68例。通过对比PET...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和分析了我院及其他医院从2001年6月—2018年6月在接受P E T‑C T扫描后行腹股沟区淋巴结活检或淋巴结清扫术的外阴癌患者共68例。通过对比PET‑CT诊断结果与病检结果以分析PET‑CT在诊断外阴癌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结果:68例患者中共有42例证实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阳性,PET‑CT检查出有37例腹股沟区淋巴结阳性(88.1%),其准确性与病检结果无差异性。另外,进一步比较分析发现PET‑CT在浸润深度为T1与Ⅰ期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与病检结果具有差异性,而对浸润深度为T2、T3与Ⅱ期、Ⅲ期、Ⅳ期患者腹股沟区转移阳性率与病检结果相似。结论:P E T‑C T在发现外阴癌患者腹股沟区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在中晚期患者中其作用更加突出,可以作为外阴癌患者术前分期的重要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外阴癌 腹股沟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PPH治疗Ⅲ、Ⅳ度痔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任勇刚 支永发 《青海医药杂志》 2011年第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治疗Ⅲ、Ⅳ度痔的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8例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脱出的内痔完全消失,手术时间(20~30)分钟,术中出血(5~20)mL,术后住院时间(2~5)...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治疗Ⅲ、Ⅳ度痔的治疗的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结果:18例均1次手术成功,术后患者脱出的内痔完全消失,手术时间(20~30)分钟,术中出血(5~20)mL,术后住院时间(2~5)天,术后Ⅰ级疼痛者14例,Ⅱ级疼痛者4例,疼痛均在(1~2)天后缓解,尿潴留4例。随访(1~14)个月无出血、感染及直肠阴道瘘,无复发、肛管狭窄及大便失禁发生。结论:PPH术治疗Ⅲ、Ⅳ度痔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对肛管、直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提高了Ⅲ、Ⅳ度痔的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腹腔粘连8例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支永发 张宽 任勇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3196-3197,3208,共3页
目的探讨气腹造影CT扫描在腹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腹部手术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怀疑为腹腔粘连)。采用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并行腹腔镜探查证实。结果 7例CT诊断为腹腔粘连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粘... 目的探讨气腹造影CT扫描在腹腔粘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腹部手术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患者(怀疑为腹腔粘连)。采用气腹造影CT扫描诊断,并行腹腔镜探查证实。结果 7例CT诊断为腹腔粘连患者行腹腔镜探查联合粘连松解术,1例因气腹造影CT扫描未见明显异常行保守治疗。CT诊断结果与腹腔镜探查结果完全吻合。术后随访1~32个月,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明显缓解,无1例再发生机械性肠梗阻。结论气腹造影CT扫描检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对腹腔脏器与腹壁之间的粘连可提供清晰的影像图像,并且有可重复性,可对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客观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气腹造影 CT扫描 腹腔粘连
下载PDF
结肠镜辅助手套通路经肛微创手术治疗早期直肠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闻宇 康金科 支永发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结肠镜辅助手套通路经肛微创手术(CA-TAMIS-GP)治疗早期直肠肿瘤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4例早期直肠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 目的研究结肠镜辅助手套通路经肛微创手术(CA-TAMIS-GP)治疗早期直肠肿瘤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青海省红十字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入院的64例早期直肠肿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选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研究组选用CA-TAMIS-GP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与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耗材费用及并发症(低热、肛门疼痛、便血)发生率。结果术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耗材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13±1.58)mL、(1576.58±203.71)元、6.25%,明显低于对照组[(6.32±2.04)mL、(7701.27±1118.54)元、28.13%],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9.41±14.54)min、(4.82±0.93)d,明显短于对照组[(65.97±17.52)min、(5.77±1.1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TAMIS-GP应用于治疗早期直肠肿瘤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直肠肿瘤 结肠镜 经肛手套通路 微创手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被引量:2
14
作者 支永发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分析128例患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在我科行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胆囊结石患者128例,均行L...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方法:分析128例患高原红细胞增多并在我科行LC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收治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胆囊结石患者128例,均行LC手术,其中3例并发DVC,发病率为2.3%。无一例发生肺栓塞及其他部位栓塞。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呈高凝状态及静脉血管壁易损伤。而这些因素是导致DVT的主要原因。故对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在LC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术后DVT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原文传递
复杂胆囊疾病的腹腔镜治疗
15
作者 支永发 高军林 李连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8年第9期61-62,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复杂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行Lc治疗复杂胆囊疾病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者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2例,LC手术成功率98.9%,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在复杂胆囊疾病治疗中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10月行Lc治疗复杂胆囊疾病1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4例患者完成LC,中转开腹手术2例,LC手术成功率98.9%,其中行胆囊大部切除术21例。术后发生胆漏2例(1.1%),胆总管残留结石1例(0.5%),胆囊腺癌2例(1.1%),无胃肠道损伤、术后出血、切口感染、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LC手术适应证可放宽,复杂胆囊疾病已不再是LC的禁忌证,但要求手术医师应熟悉肝外胆道解剖及其变异,要有丰富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常规LC手术经验,并且具有一定处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原文传递
Notch配体DLL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庆 康金科 +1 位作者 支永发 张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9年第6期626-630,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Notch配体DLL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选用PCR扩增人全长DLL3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Tgh4中,根据转染pCMV-Tag4质粒和无转染HEK293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进一步检测人全... 目的研究分析Notch配体DLL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胃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方法通过选用PCR扩增人全长DLL3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Tgh4中,根据转染pCMV-Tag4质粒和无转染HEK293T细胞分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进一步检测人全长DLL3基因在人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和AGS等3株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检测DLL3过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以及DLL3下调后胃癌细胞的增殖。结果全长人DLL3/pCMV-Tag4为模板,PCR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后结果表示特异性目的条带可于1 800 bp左右可见,重组质粒能够得到4 300 bp与1 800 bp的片段,将其进一步进行DNA测序,测序结果比对后将该阳性克隆命为DLL3/pCMV-Tag4。无转染质粒HEK293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DLL3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且于78 000 bp处存在一条特异性目的条带,对照组尚未检测出。人DLL3mRNA于AGS等胃癌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人DLL3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ES-1。转染DLL3/pCMV-Tag4后于68 000 bp以及78 000 bp处存在两条特异性目的条带,而对照组只有1条目的条带,DLL3在胃癌细胞中过表达成功,且DLL3的过表达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转染24 h,DLL3-siRNA转染组中DLL3表达明显少于Control siRNA组,说明特异性人DLL3-siRNA在胃癌细胞中成功转移DLL3表达,且转移DLL3抑制了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人全长DLL3/pCMV-Tgh4真核表达质粒能够成功建立,Notch配体中的DLL3与胃癌细胞增殖具有相关性,下调DLL3的表达水平能够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配体 DLL3 胃癌细胞 表达 增殖 转移
原文传递
“腹腔游离气体”——胃穿孔合并小肠气囊肿一例报告
17
作者 周庆 支永发 任孝德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1例胃穿孔合并小肠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难点以及空腔脏器穿孔和肠气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24日我科收住的1例胃穿孔合并小肠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入院... 目的:分析1例胃穿孔合并小肠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诊断难点以及空腔脏器穿孔和肠气囊肿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21年1月24日我科收住的1例胃穿孔合并小肠气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并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入院后在全麻下行“幽门成形术+溃疡组织活检+肠气囊肿刺破治疗+鼻空肠营养管置管术+腹腔冲洗引流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抑酸、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复查上消化道造影、CT及血液检查均未见异常,住院10天后痊愈出院,院外随访3个月无腹部不适及复发征象。结论: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胃穿孔病情掩盖了小肠气囊肿症的症状及诊断,当两个疾病同时存在时,临床症状重者先进行处置。对腹腔游离气体的临床处理原则与处理急腹症相同,要“稳、准、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游离气体 胃穿孔 小肠气囊肿
原文传递
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牛闻宇 康金科 +2 位作者 支永发 周庆 马明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2-73,共2页
目的:观察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青海红十字医院2018-05-2019-05收治的6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全胃切除术组(对照组)33例和胃部分切除手术组33例(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 目的:观察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青海红十字医院2018-05-2019-05收治的66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全胃切除术组(对照组)33例和胃部分切除手术组33例(实验组),比较2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征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48h相关免疫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胃部分切除手术明显优于全胃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部分切除手术 全胃切除术 早期胃癌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肝细胞凋亡在多囊肝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米富海 支永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84-1384,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细胞凋亡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多囊肝病(PC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细胞凋亡 临床意义 多囊肝病 发病机制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预后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牛闻宇 支永发 +2 位作者 张义 马明杰 周庆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行TLPD术的5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上检验;计... 目的探讨影响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行TLPD术的57例壶腹周围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上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行χ^(2) 检验。采用K-M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TLPD术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7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K-M生存曲线分析显示术后累积生存率为47.4%。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因素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影响TLPD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T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是影响TLPD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进行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