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模素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案例分析——以“恪守职业道德”的教学为例
1
作者 敖叶湘琼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劳动模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劳动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模范精神面貌的外在呈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宝贵精神资源。劳动模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劳动者。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模范精神面貌的外在呈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为了发挥其作用,思政课教师应自觉将劳模素材融入教学,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发挥精神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成长为勇担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该文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第五章第三节第二目“恪守职业道德”教学为例,通过建构线上线下混合交互式教学模式,基于教学内容、教学案例、学生参与、教学评价四方面的设计,以课前准备、课中学习、课后延展三环节实施,实现劳模素材融入教学。劳模素材融入教学,不只是在于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具化,以助学生理解,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全程参与教学,在实践中感悟价值真谛,达到思政课对青年学生价值形塑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模素材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职业道德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下载PDF
教育目的的偏离与复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敖叶湘琼 《现代教育论丛》 2014年第4期32-35,共4页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理应以培养留守儿童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为教育目的,其中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是关键。观照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存在城市文化专断、农村文化缺位及教师非理性关爱的现...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理应以培养留守儿童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为教育目的,其中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是关键。观照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存在城市文化专断、农村文化缺位及教师非理性关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主体意识被压抑,主体性难以正常建构,农村学校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加强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城乡文化力量,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 主体性
下载PDF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的偏离与重构 被引量:1
3
作者 敖叶湘琼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4年第11期10-12,共3页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其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能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其关键在于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农村学校教育中农村文化缺位及城市文化专断的状态,以及教师的非理性关爱,压抑了留守儿童的主体意识,...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其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能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其关键在于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农村学校教育中农村文化缺位及城市文化专断的状态,以及教师的非理性关爱,压抑了留守儿童的主体意识,不利于留守儿童主体性建构,导致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加强城乡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态度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 主体性
下载PDF
人性博弈场景中的客家文化精神探求——论谭元亨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价值底蕴
4
作者 敖叶湘琼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1-65,共5页
人性探讨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历久弥新、普遍关注的话题,客家学学者谭元亨教授的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审美意蕴中也不乏对此体现。然而小说并非是宽泛的就人性而描述人性,而是通过对当代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照,通过对知识分子品格的认识,讲... 人性探讨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历久弥新、普遍关注的话题,客家学学者谭元亨教授的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审美意蕴中也不乏对此体现。然而小说并非是宽泛的就人性而描述人性,而是通过对当代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照,通过对知识分子品格的认识,讲述人物间矛盾纠葛,表现客家人善良美好人性与社会上卑鄙丑恶人性的博弈场景,进而表现出客家文化优良的精神品质。作品探索人性更为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将客家山乡纯朴清新的风俗景物、圣洁传说与山外当代追逐物质利益的污浊社会风气形成鲜明比照,从侧面凸显美好人性可贵之处,深刻独到地挖掘了对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的、客家文化的优良精神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依然是你》 客家文化精神 现实意义
下载PDF
《恰同学少年》的近代湖湘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优势
5
作者 敖叶湘琼 《理论与创作》 2008年第4期107-110,共4页
关于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研究与评论。但研究者们大多从革命历史人物塑造的创新、大众文化多重优势的融合,以及大教育思考的现实意义等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总之,主要是从作品与现实联系的文本内涵方面进行发掘。
关键词 审美优势 文化内涵 少年 同学 湖湘 近代 历史人物塑造 大众文化
下载PDF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被引量:6
6
作者 敖叶湘琼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第47期99-103,共5页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现了“大思政”的视野与格局,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准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深刻理解思政课程与...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现了“大思政”的视野与格局,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入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需准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在关系,深刻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要求。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发挥二者的协同效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下载PDF
高校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再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敖叶湘琼 《科教文汇》 2018年第10期10-12,共3页
红色文化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为了促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增加正效应的产生,必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确立科学目的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的前提,开展有效实践是实现红色文化资... 红色文化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为了促使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增加正效应的产生,必须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合理运用。确立科学目的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的前提,开展有效实践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的关键,建构适宜环境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合理运用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文化资源 合理运用
下载PDF
海上丝绸之路上一部精彩的断代史——《十三行史稿》三卷本评介
8
作者 敖叶湘琼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十三行史稿》全方位展开了明清三百年间十三行历史的各个层面,经济的、制度的乃至文化精神的,从1557年世界贸易广州—澳门二元中心的确立到十三行被第二次鸦片战争炮火彻底焚毁,从帝王、封疆大吏海关到行商,从美英法荷葡等国官员到夷... 《十三行史稿》全方位展开了明清三百年间十三行历史的各个层面,经济的、制度的乃至文化精神的,从1557年世界贸易广州—澳门二元中心的确立到十三行被第二次鸦片战争炮火彻底焚毁,从帝王、封疆大吏海关到行商,从美英法荷葡等国官员到夷商、大班,从银元的流入到逆转等,均予以了钩沉、发掘、考证,有着前人未有的学术创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疆大吏 海上丝绸之路 十三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断代史 学术创见 三卷本 全方位展开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法治建设要求
9
作者 敖叶湘琼 《世纪桥》 2018年第6期45-47,共3页
法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当前怎样实现法治建设成为更为急切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只是从价值观... 法治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当前怎样实现法治建设成为更为急切解决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将"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不只是从价值观的高度揭示法治的重要性内涵,更是从实践层面规定了推进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建设 生活 整体性 中国道路
下载PDF
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与实现前提
10
作者 敖叶湘琼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下旬)》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12,共3页
文化自信是对主体的心理要求,主要包括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信心及树立对主体文化能力的信心两方面内容。主体的文化自信在具体实践中生成,对主体实践意识有所要求与规范是确保主体形成与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文化能力 主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