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产素增效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敖媛媛 杜健 +1 位作者 高堂雨 刘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究催产素增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共纳入13项RCT,涉及受试者... 目的:探究催产素增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d of Science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共纳入13项RCT,涉及受试者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催产素增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SMD=-0.42,95%CI:-0.66~-0.17,P=0.0010),但对总精神病理症状(SMD=-0.16,95%CI:-0.44~0.12,P=0.27)、阳性症状(SMD=-0.18,95%CI:-0.48~0.11,P=0.23)、一般病理症状(SMD=-0.28,95%CI:-0.61~0.05,P=0.10)的改善不明显。在对精神症状的剂量-效应分析中发现,更高剂量的催产素(≥48 IU/d)不仅能够改善阴性症状(SMD=-0.40,95%CI:-0.66~-0.14,P=0.003),对一般病理症状(SMD=-0.44,95%CI:-0.82~-0.06,P=0.02)也有缓解作用。对两组各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催产素的增效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更高剂量的催产素(≥48 IU/d)对一般病理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精神分裂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RNA干扰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原表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和姬苓 孙洪英 +4 位作者 杨国安 徐莹 敖媛媛 张佳 刘晶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2-366,共5页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技术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原(AGT)表达的抑制。方法构建携带AGT基因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与脂质体转染剂以最佳配比复合,转染传代3~5代的大鼠主动脉细胞,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在... 目的 研究RNA干扰技术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原(AGT)表达的抑制。方法构建携带AGT基因特异短发夹RNA(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与脂质体转染剂以最佳配比复合,转染传代3~5代的大鼠主动脉细胞,于转染后24 h、48 h、72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转染效率,采用RT-PCR法检测AGT 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来测定大鼠内皮细胞的蛋白浓度,应用W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前和转染后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GT的蛋白表达。结果 (1)当质粒与脂质体转染剂TMETAFECTENE EASY+以1∶4的最佳配比复合时,转染48 h时细胞转染效率最高为(67.25±2.49)%。(2)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与干扰组转染后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AGT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98.4%和24.3%,且干扰组的AGT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均P〈0.05)。(3)大鼠内皮细胞的蛋白浓度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4563x,所提取的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AGT的蛋白含量为0.0456~0.9126μg/μl。(4)转染p AGT-shRNA1、p AGT-shRNA2、p AGT-shRNA3、p AGT-shRNA4的AGT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11±0.02)、(0.12±0.03)、(0.14±0.01)、(0.14±0.08);与空白对照组(0.58±0.07)和阴性对照组(0.52±0.04)相比,干扰组的AGT蛋白表达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均P〈0.05),抑制率分别为81.1%、79.3%、75.8%和75.9%。4种不同靶位点的质粒载体所干扰的表达之间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携带AGT基因特异shRNA编码序列的质粒载体p AGT-shRNA可以通过RNA技术特异性抑制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AGT基因的表达,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基因沉默 内皮细胞 血管紧张素原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新生儿G-6PD酶缺陷致急性溶血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海英 张萍 +1 位作者 敖媛媛 任宇辉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135-137,共3页
目的:探讨G-6PD酶缺陷所致的急性溶血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进展。方法:对已诊断明确的1例G-6PD酶缺陷的急性溶血新生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并对2005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例为10 min新生儿,出生即... 目的:探讨G-6PD酶缺陷所致的急性溶血新生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进展。方法:对已诊断明确的1例G-6PD酶缺陷的急性溶血新生儿,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并对2005年以来国内外报道的病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病例为10 min新生儿,出生即皮肤黏膜青紫、呼吸困难、呻吟、对刺激反应差;体格检查,神清,囟门平软,皮肤浅黄染达四肢,进展快,无出血点、瘀斑及皮疹,呼吸略急,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双肺呼吸音粗,三凹征阳性,四肢原始反射引出欠完整,出现血红蛋白尿;出生后2 h辅助检查,总胆红素125.9μmol/L、直接胆红素8.9μmol/L、间接胆红素117.0μmol/L、白细胞220×109/L、血红蛋白84 g/L、红细胞压积20%、血小板205×109/L、血型RH(+);初步诊断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予以蓝光照射、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甲泼尼龙治疗,输注洗涤红细胞纠正贫血,患儿家长不同意换血治疗,经治疗2周后复查肝功能、血常规恢复正常。经患儿父母同意,抽取患儿及父母静脉血标本行特异性G-6PD基因PCR检测,父母、患儿均为G-6PD酶缺陷Ⅱ型阳性,追踪上一代,患儿、父亲、母亲、外祖母为G-6PD酶缺陷Ⅱ型阳性,外祖父G-6PD酶缺陷Ⅱ型阴性。结论:新生儿G-6PD酶缺陷导致急性溶血具有早发性进展性黄疸、血红蛋白尿、高胆红素血症、发热、肝肿大等临床特征,主要与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早产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可显著降低新生儿G-6PD酶缺陷导致急性溶血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G-6PD酶缺陷 急性溶血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神经病学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敖媛媛 孙洪英 +1 位作者 杨国安 和姬苓 《医学综述》 2014年第3期423-426,共4页
RNA干扰(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微RNA(miRNA)在哺乳动物的大脑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作用,并且RNAi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iRNA具有... RNA干扰(RNAi)是指一种分子生物学上由双链RNA诱发的基因沉默现象,其机制是通过阻碍特定基因的翻译或转录来抑制基因表达。微RNA(miRNA)在哺乳动物的大脑的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作用,并且RNAi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iRNA具有调控多种目的基因表达的功能。由于神经元一旦受到损害就很难恢复正常的特性,目前RNAi被认为是治疗和改善神经变性疾病最有潜力的的技术。目前治疗性RNAi已运用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体内和体外研究当中(如遗传肌张力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等),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微RNA 基因沉默 基因治疗
下载PDF
急性脑出血患者应激性溃疡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温杰 王晓霞 +3 位作者 司金丹 敖媛媛 李卉 许海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02期160-160,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危险因素,以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方法选择1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发生SU的病例组和未发生SU的对照组,分析其发生SU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96例,其中69例发...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SU)的危险因素,以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方法选择19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发生SU的病例组和未发生SU的对照组,分析其发生SU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96例,其中69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发病率为35.20%.心率增加、有昏迷、脑出血量增多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U的危险因素.结论心率加快、脑出血量增加、发生昏迷是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生SU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堂雨 杜健 +1 位作者 敖媛媛 刘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的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tDC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1...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的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维普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tDCS治疗精神分裂症幻听相关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1994年1月到2020年12月,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共43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DCS刺激组对精神分裂症幻听症状的疗效优于对照组(MD:-2.24,95%CI:-3.59~-0.89,P<0.01),并且每天两次tDCS刺激疗效更显著(MD:-2.41,95%CI:-3.78~-1.03,P<0.001);随访分析中tDCS刺激与空白刺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DCS刺激对改善精神分裂症的幻听症状有效,且安全性较高,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精神分裂症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