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咽恶性肿瘤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分析
1
作者 敖枫华 曾琳 +5 位作者 姚景亮 熊文敏 涂子为 叶新芊 李国庆 洪明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1期1840-1845,共6页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CVD死亡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至2020年间鼻咽癌患者数据。根据一般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计算相对标准死... 目的分析鼻咽癌患者CVD死亡的风险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预防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从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中收集2000年至2020年间鼻咽癌患者数据。根据一般人群流行病学数据计算相对标准死亡风险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SMR)。建立Nelson-Aalen独立累积风险曲线模型,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从SEER数据库中获得11395例鼻咽癌患者,在统一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后,其中380例患者发生CVD相关死亡;与一般人群相比,鼻咽癌患者CVD相关死亡风险较高。确诊时年龄0~49岁、种族为亚裔或太平洋岛民、离婚、鳞状细胞癌、远处转移肿瘤、未放疗、未化疗的患者有更高的死亡风险。动脉粥样硬化,其他动脉、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疾病相关死亡风险更高。心脏病是导致死亡数目最多的CVD疾病。男性和女性患者群体CVD相关死亡风险基本持平。患者死亡数目最多的年龄段为55~64岁。Nelson-Aalen独立累积风险曲线显示CVD相关死亡风险随着诊断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竞争风险预测因素研究中,年龄为危险因素,80岁以上风险比最高。黑人、男性、离婚、丧偶群体与CVD相关死亡的高风险独立相关。接受化疗群体与CVD相关死亡的低风险独立相关。结论与普通人群相比,鼻咽癌患者发生CVD相关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预先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心血管保护干预措施对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心血管死亡率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第八版AJCC分期的早期鼻咽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曾雷 +6 位作者 龚晓昌 蒋春灵 黄玉玲 汤轶强 敖枫华 李金高 谢洪辉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7年第12期1-3,10,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的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调强放疗的90例早期(T1—2N0—1M0期,第八版AJCC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 目的分析基于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癌症分期的Ⅰ—Ⅱ期鼻咽癌患者的调强放射治疗(放疗)的长期疗效及不同T与N分期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调强放疗的90例早期(T1—2N0—1M0期,第八版AJCC分期)鼻咽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中位随访50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为94.1%,肿瘤相关生存率为96.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6.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4.2%,无瘤生存率为89.6%。T1、T2期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7.5%和95.8%(χ2=0.341,P=0.559)。T1N0、T2N0、T1N1和T2N1期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100.0%和88.5%(χ2=4.536,P=0.20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T分期、N分期、化疗均与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以及肿瘤相关生存率无关。结论 IMRT治疗早期鼻咽癌疗效好,但T2N1期患者远处转移风险偏高,化疗能否获益需要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射治疗 早期
下载PDF
第七版和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T4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曾雷 龚晓昌 +5 位作者 汤轶强 谢洪辉 敖枫华 陈淑兰 李金高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8期1252-1256,共5页
目的比较第七版和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T4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探讨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合理性和T4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155例初治无远处转移T4期(第七版AJCC分期)鼻咽癌患者根据第八版AJCC/UICC分期标准重新分期,T4... 目的比较第七版和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T4期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探讨第八版AJCC/UICC分期的合理性和T4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155例初治无远处转移T4期(第七版AJCC分期)鼻咽癌患者根据第八版AJCC/UICC分期标准重新分期,T4期患者为123例,比较两组的远期疗效。结果 155例T4期(第七版分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2.6%,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77.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69.8%,无病生存率为51.0%。根据第八版AJCC/UICC分期,4例由T4期降为T2期,28例由T4期降为T3期,T4期共123例,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00%,92.6%、72.9%。123例T4期(第八版分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68.9%,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73.1%,无病生存率为49.5%。第七版AJCC分期为T4期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颅神经是否受侵以及化疗对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有影响,N分期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影响,性别对总生存率有影响。对第八版AJCC分期为T4期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对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有影响,N分期对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有影响,性别对总生存率有影响。结论第八版AJCC/UICC将原发灶侵犯范围超过翼外肌外缘归为T4期,而单纯翼内肌和(或)翼外肌受侵降期为T2期,较第七版AJCC分期更加合理。颅神经是否受侵与第八版AJCC分期的T4期患者预后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放疗 T4期
下载PDF
利用生物信息技术分析iASPP与P53靶基因在肝癌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敖枫华 邱杨 +5 位作者 熊文敏 姚景亮 涂子为 叶新芊 李国庆 彭世义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12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iASP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挖掘iASPP对P53靶基因的调控,进而预测iASPP与其他基因共同调控HCC发生发展的关系。筛选影响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与潜在靶点。方法通过数据库数据分析...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iASP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挖掘iASPP对P53靶基因的调控,进而预测iASPP与其他基因共同调控HCC发生发展的关系。筛选影响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与潜在靶点。方法通过数据库数据分析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iASPP表达差异。选取HCC中iASPP的基因表达谱及相关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iASPP的表达水平将HCC患者分为iASPP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运用SPSS进行生存分析及P53靶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进一步分析P53靶基因表达水平对HCC生存的影响。结果对TCGA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和Oncomine数据库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iASPP基因表达较正常肝组织明显升高(P=0.001)。肝癌患者中,iASPP高表达患者整体生存较低表达患者更差(P<0.05),无病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差异但不显著。iASPP高表达患者P53代表性靶基因PMAIP1、RAP2B、BBC3、HES2表达水平较低表达患者显著升高;通过对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数据研究PMAIP1、RAP2B、BBC3、HES2表达量与HCC的生存关系,发现PMAIP1(P=0.0020)、RAP2B(P=0.00016)、HES2(P=0.00026)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结论iASPP在HCC组织中高表达,并影响HCC患者的预后。iASPP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P53靶基因PMAIP1、RAP2B、BBC3、HES2的表达水平,进而发挥促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iASPP、PMAIP1、RAP2B、HES2表达量与总体生存有关,有望成为判断HCC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iASPP凋亡刺激蛋白抑制因子 P53靶基因 TCG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