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项目驱动的高职院校土建类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1
作者 张建新 刘秉岳 敖芃 《重庆建筑》 2024年第11期97-99,共3页
开放性实验室项目是高职院校土建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以开放性实验室项目为驱动,探索培养土建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以开放性实验室项目为驱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可行性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效果。通... 开放性实验室项目是高职院校土建类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以开放性实验室项目为驱动,探索培养土建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以开放性实验室项目为驱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可行性的,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效果。通过开放性实验室与学科竞赛的结合,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提出了以“以赛促学、科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路径,提升土建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思路、模式和培养过程,为应用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思路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性实验项目 实践教学 以赛促学 校企合作
下载PDF
基于压力拱的隧道开挖施工方法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敖芃 宋宏伟 +2 位作者 赵斌 艾永珍 齐高林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88-191,共4页
为保证大断面隧道的稳定性和快速掘进,常采用台阶法施工。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正台阶法与反台阶法隧道开挖,并以压力拱的参数变化为依据,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适用条件下采用正台阶法开挖更利于隧道的稳定性。
关键词 压力拱 隧道台阶法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埋深下小净距隧道最优净距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斌 敖芃 李文涛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8-71,共4页
采用ANSYS对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埋深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隧道中夹岩柱应力集中系数及竖向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小净距隧道最优净距;对隧道中夹岩柱采用锚杆加固计算得到了不同埋深的最优净距。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埋深10,30... 采用ANSYS对小净距隧道在不同埋深下的拱顶沉降、水平收敛位移、隧道中夹岩柱应力集中系数及竖向位移进行计算分析,得到小净距隧道最优净距;对隧道中夹岩柱采用锚杆加固计算得到了不同埋深的最优净距。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埋深10,30,50 m时的最优净距分别为隧道宽度的1.0,0.8,0.8倍;中夹岩柱稳定性对小净距隧道最优净距有着重要影响,对中夹岩柱用锚杆加固后,埋深10,30,50 m时的最优净距分别为隧道宽度的0.6,0.4,0.5倍。可以采用锚杆加固中夹岩柱的方法来有效缩短小净距隧道的净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净距隧道 埋深 最优净距 中夹岩柱 锚杆加固
下载PDF
隧道火灾衬砌混凝土破坏形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熊珍珍 宋宏伟 敖芃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2014-2018,共5页
隧道火灾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高温、浓烟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而且表现在隧道衬砌结构的破损以及倒塌。基于前人对混凝土温度损伤形式的总结,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高温火灾下的隧道进行分析研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衬砌结构混凝土的破... 隧道火灾的危害不仅仅表现在高温、浓烟对人身安全造成的伤害,而且表现在隧道衬砌结构的破损以及倒塌。基于前人对混凝土温度损伤形式的总结,利用数值分析手段对高温火灾下的隧道进行分析研究,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得出衬砌结构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研究结果表明:火灾会导致大部分衬砌应力值降低;火灾会对衬砌表面距受火中心6m范围内及隧道顶部衬砌内部0.4 m范围内有较大影响;隧道顶部衬砌表面混凝土较容易发生片状劈裂,内部混凝土较易发生斜剪破坏,为隧道防火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衬砌 破坏形态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基于建筑防渗漏施工的新技术以及新措施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敖芃 扶金萍 石红玉 《居业》 2022年第5期22-24,共3页
建筑本身就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防渗漏是其主要性能要求,具有较好防渗性能的建筑可以给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然而在建筑工程中,渗漏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渗漏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建筑质量与寿命,还会增加建筑的安全风险。为... 建筑本身就具有遮风挡雨的作用,防渗漏是其主要性能要求,具有较好防渗性能的建筑可以给居住者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然而在建筑工程中,渗漏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渗漏问题的产生不仅会影响建筑质量与寿命,还会增加建筑的安全风险。为避免渗漏问题的产生,施工单位应改进防渗漏施工的技术和措施。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建筑工程渗漏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常见的建筑渗漏位置,并探究建筑防渗漏施工的新技术和新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防渗漏施工 新技术 新措施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探析
6
作者 刘秉岳 张建新 敖芃 《IT经理世界》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使得行业对于高素质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建筑工程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实践需求。作为以实践为主的建筑工程专业,其领域知识点的学习离不开实训与模拟。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 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全面发展使得行业对于高素质建筑工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传统的建筑工程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复杂多变的建筑工程实践需求。作为以实践为主的建筑工程专业,其领域知识点的学习离不开实训与模拟。在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构建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可以全面解决建筑工程教育质量问题,缓解建筑工程实训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以BIM技术为框架,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全面整合,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集成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信息的数字化空间,通过建立建筑模型,实现了不同阶段的信息共享与传递,提高了项目管理的效率。本文围绕建筑工程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的建设要求与具体实施策略展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建筑工程 VR/AR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