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着斑激酶与纤维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敦志娜 张晓岚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黏着斑激酶(FAK)是一种非受体胞质酪氨酸蛋白激酶,处于细胞内多条信号传导通路的交汇点,活化后可调节多种细胞生物学行为。研究发现,FAK在多种纤维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纤维化疾病治疗的新途径。
关键词 黏着斑激酶 纤维化
下载PDF
回盲部神经内分泌癌1例
2
作者 敦志娜 郑力搏 +3 位作者 刘小娟 张晓岚 房澍名 秦玉彩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546-1547,共2页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体征和症状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丹参单体IH764-3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房澍名 李春生 +4 位作者 安君艳 敦志娜 姚冬梅 刘蕾 张晓岚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6,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等细胞行为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s增殖;透射... 目的:探讨丹参单体IH764-3对H2O2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增殖、凋亡等细胞行为的影响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采用直接细胞计数法、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s增殖;透射电镜、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测定HSCs凋亡;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ERK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①H2O2具有刺激HSCs增殖的作用;②丹参单体IH764-3剂量依赖性抑制H2O2刺激的HSCs增殖;③Annexin-V/PI检测显示,10 mg/L,20 mg/L,30 mg/L及40 mg/L IH764-3干预48 h后各组凋亡率分别为6.35%、9.28%、15.10%、19.69%,而H2O2组为2.30%;30 mg/L IH764-3干预HSCs不同时间(12 h、24 h、48 h)的凋亡率分别是6.73%、10.34%、15.10%,呈时间依赖性;④丹参单体IH764-3干预组,HSCs的ERK1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结论:丹参单体IH764-3可以抑制HSCs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与其抑制ERK1蛋白和ERK1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凋亡 丹参单体 IH764-3 过氧化氢
下载PDF
FRNK质粒转染抑制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 被引量:3
4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2 位作者 申建刚 霍晓霞 敦志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FRNK蛋白在HSCs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3H]-...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s)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FRNK蛋白在HSCs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3H]-Pro掺入法检测HSCs总胶原和Ⅰ型胶原的合成能力。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HSCs,于转染48 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5);在FRNK转染HSCs 48 h后总胶原合成能力(498.17±73.20)较空质粒组(748.33±61.30)显著下降(P<0.01);在FRNK转染HSCs 48 h后Ⅰ型胶原合成能力(163.17±23.80)较空质粒组(371.58±15.44)亦显著下降(P<0.01)。结论:FRNK可以使HSCs总胶原和Ⅰ型胶原合成能力降低,提示其对肝星状细胞胶原合成功能具有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胶原 胶原Ⅰ型
下载PDF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调控肝星状细胞胶原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4 位作者 敦志娜 赵春洪 申建刚 霍晓霞 安君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55-2158,共4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FN)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T1-MMP)表达的影响并探讨MT1-MMP在FRNK调控HSC胶原代谢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FRNK蛋白在瞬时转染时相应的表达,鉴定转染效果;分别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RT-PCR方法测定MT1-MMP在HSC中的相应表达。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HSC,于转染48h时,FRNK蛋白表达最强,P<0·05;FRNK转染后在基因水平上:MT1-MMP mRNA表达明显增加;翻译蛋白水平上:FRNK质粒转染HSC48h后,MT1-MMP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脂质体介导下FRNK质粒转染,可使外源性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FRNK可能通过上调MT1-MMP值来抑制HSC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胶原 肝硬化
下载PDF
FAK基因的RNA干扰对肝星状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安君艳 张晓岚 +3 位作者 姚冬梅 敦志娜 解淑蕊 郝礼森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44-1049,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活化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2对有小发卡结构的DNA序列及1对非特异对照序列,构建重组质粒载体,经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转染HSC-T6细胞。通过real-timePCR... 目的探讨靶向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短发卡状RNA(shRNA)对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活化与增殖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2对有小发卡结构的DNA序列及1对非特异对照序列,构建重组质粒载体,经阳离子聚合物介导转染HSC-T6细胞。通过real-timePCR与Western blot进行筛选鉴定,改良MTT法观察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HSC活化的标志物α-SMA的表达。结果shRNA1、shRNA2均能抑制FAKmRNA和蛋白表达(P<0.05),其中shRNA2对FAK基因抑制率达76.82%,且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α-SMA的表达及细胞增殖。结论靶向FAK基因的shRNA可以抑制HSC-T6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 黏着斑激酶 肝星状细胞
下载PDF
面色苍白、乏力17年,间断腹胀、双下肢水肿8年,腹泻1年
7
作者 敦志娜 严雪敏 +1 位作者 张宁 孙钢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63-1366,共4页
1病例摘要患者,女,21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7年,间断腹胀、双下肢水肿8年,腹泻近1年”入院。17年前患者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面部浮肿,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最低34g/L,当地诊断“缺铁性贫血”,予口服硫酸亚铁近1个月后复查Hb... 1病例摘要患者,女,21岁。因“面色苍白、乏力17年,间断腹胀、双下肢水肿8年,腹泻近1年”入院。17年前患者家人发现其面色苍白、面部浮肿,查血常规血红蛋白(Hb)最低34g/L,当地诊断“缺铁性贫血”,予口服硫酸亚铁近1个月后复查Hb128g/L;反复发作,未引起重视。13年前家人发现其身高增长缓慢,至今无青春期第二性征发育及月经来潮。10年前起患者牙齿呈片状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肢水肿 面色苍白 乏力 腹胀 腹泻 口服硫酸亚铁 第二性征发育 缺铁性贫血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伴肾功能不全 被引量:1
8
作者 严雪敏 敦志娜 +1 位作者 李景南 陆星华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患者,男,74岁,因"上腹不适1月余,皮肤黄染22 d"入院。入院前1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上腹不适伴纳差、厌油、恶心及乏力,否认明显发热、反酸、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量减少,未诊治。10 d后服用小诊所配制的含大黄成分的中药制... 患者,男,74岁,因"上腹不适1月余,皮肤黄染22 d"入院。入院前1月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上腹不适伴纳差、厌油、恶心及乏力,否认明显发热、反酸、呕吐、腹痛、腹泻及尿量减少,未诊治。10 d后服用小诊所配制的含大黄成分的中药制剂后出现水样便1次,约500 ml,之后突发全身皮肤黄染伴瘙痒,可见陶土便及深色尿,否认发热、腰痛、腹痛、尿量减少、心悸等不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肾功能不全 IGG4相关性疾病
下载PDF
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观察
9
作者 敦志娜 侯静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6期16-18,共3页
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方法:本次共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作为样本量,研究时间2020年4月~2022年3月,分组方式选择抛硬币分组,设置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及药物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影响。方法:本次共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作为样本量,研究时间2020年4月~2022年3月,分组方式选择抛硬币分组,设置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联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比两组肠道激素水平、症状评分。结果: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对比,观察组较高,为96%(48例),组间对比P0.05,有意义;观察两组胃肠激素水平,观察组治疗后GAS、MTL、VIP处于较高水平,指标数据分别是(111.57±6.46)ng/L、(148.46±8.63)ng/L、(142.56±11.73)ng/L,组间对比P0.05,有意义;对比两组的症状评分,观察组治疗后数值均处于较低水平,患者腹胀、反酸、疼痛评分值分别是(0.56±0.11)分、(0.61±0.23)分、(0.59±0.15)分,组间对比P0.05,有意义。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联合药物治疗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病症有效改善,但胃肠道激素水平有一定变化,建议在临床推广这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除幽门螺杆菌 药物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症状评分 胃肠道激素
下载PDF
论摩罗丹联合泮托拉唑在消化性溃疡中的应用
10
作者 敦志娜 侯静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94-98,共5页
探讨采用摩罗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和药物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 探讨采用摩罗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和药物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6例,依据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摩罗丹+泮托拉唑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4周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Ⅱ的变化;对比两组停药6周后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TNF-α、IL-6、IL-8水平及PGI、PG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6周后两组HP阳性率均低于治疗前,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摩罗丹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可降低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胃蛋白酶原群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摩罗丹 泮托拉唑 炎症因子 胃蛋白酶原群
下载PDF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11
作者 敦志娜 侯静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92-94,共3页
针对反流性食管炎(RE)治疗过程当中,通过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泮托拉唑的治疗手段,探究其存在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基本疗效。方法 随机收录我院治疗的RE患者,总计数量是有一百名,收录患者的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泮... 针对反流性食管炎(RE)治疗过程当中,通过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泮托拉唑的治疗手段,探究其存在的临床治疗价值和基本疗效。方法 随机收录我院治疗的RE患者,总计数量是有一百名,收录患者的时间是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均分两组,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泮托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的期限是为二十八天,治疗完毕之后,对比两种患者其炎性反应的具体改善情况[采用白细胞介素(IL)-4、IL-17、IL-23]。结果 为期二十八天的之后完毕之后,对比IL-4、IL-17、IL-23水平,两组患者都是实现了治疗指标的降低,而且观察组优秀,P<0.05。结论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泮托拉唑治疗RE,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食性食管炎 气滞胃痛颗粒 泮托拉唑 炎症反应
下载PDF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CFSC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其抑制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魏娟 张晓岚 +3 位作者 姚冬梅 霍晓霞 申建刚 敦志娜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CFSC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FRNK蛋白表达,鉴定转染效果;用^3H Pr...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CFSC胶原代谢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脂质体介导法进行FRNK质粒瞬时转染;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FRNK蛋白表达,鉴定转染效果;用^3H Pro掺入技术测定CFSCI型胶原的合成;用RTPCR方法测定FRNK转染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因子(TIMP2)基因在CFSC中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FRNK质粒成功转染CFSC,Ⅰ型胶原合成下降;MMP2基因表达上升,TIMP2基因表达下降,MMP2/TIMP2比值明显上升。结论外源性FRNK在CFSC内大量表达后,CFSC胶原表达减少;FRNK可能通过调节MMP2/TIMP2比值来促进CFSC的胶原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胶原Ⅰ型 明胶酶A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
原文传递
体外RNA干扰下调黏着斑激酶表达对HSC—T6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安君艳 张晓岚 +3 位作者 姚冬梅 敦志娜 解淑蕊 郝礼森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9-514,共6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阻断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T6)黏附与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FAK的RNA干扰重组体,在阳离子聚合物介导下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筛选出可高效抑制FAK表达的重组质粒;荧光... 目的探讨特异性阻断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T6)黏附与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靶向FAK的RNA干扰重组体,在阳离子聚合物介导下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筛选出可高效抑制FAK表达的重组质粒;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AK基因敲除效果;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细胞黏附;划痕修复实验和改良的Boyden双腔系统检测细胞迁移。多组间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可高效抑制FAK的质粒表达载体。质粒转染后,FAK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76.82%和72.53%,同时,PFAK(Tyr^397)蛋白表达下降了62.71%;FAK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黏附,抑制率约58.69%;FAK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纤维连接蛋白诱导的HSC迁移,使细胞迁移距离降低了58.27%,跨膜迁移细胞数减少了83.70%。结论RNA干扰技术可选择性下调HSC中FAK的表达,并可显著抑制HSCT6的黏附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星状细胞 黏着斑激酶 RNA干扰 黏附 迁移
原文传递
Hennekam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宁 沈文彬 +7 位作者 蔡华聪 严雪敏 刘姝林 吴东 孙钢 钱家鸣 敦志娜 赵永强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分析Henneka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联合诊断的国内首例Hennekam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迄今国内尚无Hennekam综合征报道,国外共报... 目的分析Hennekam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北京协和医院及北京世纪坛医院联合诊断的国内首例Hennekam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迄今国内尚无Hennekam综合征报道,国外共报道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0-40岁,多数患者于幼年起病。特征性临床表现包括淋巴管扩张(以小肠淋巴管扩张为主)、淋巴水肿、颜面部形态异常(眼距宽、鼻梁扁平、面部平坦)及生长发育迟缓。CCBEl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该综合征的发病。本例患者除以上临床特征外,还表现为长期中一重度缺铁性贫血。淋巴管造影提示小肠、下肢淋巴管扩张及胸导管出口梗阻。经胸导管末端粘连松解+反流支结扎术,术后贫血一度完全纠正,血白蛋白水平上升,身高增长2cm。但患者连续进食油腻饮食后再次出现贫血及严重低白蛋白血症。结论Hennekam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淋巴系统发育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对临床难以解释的生长发育延迟、低白蛋白血症的患者,需警惕先天性淋巴管发育异常疾病。同时应认识到消化道出血可能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少见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管扩张 发育障碍 贫血 缺铁性 Hennekam综合征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144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梁文燕 任树冬 +1 位作者 敦志娜 刘艺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24、48、72、96、120、144周时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 目的评估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4例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的慢性HBV携带者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24、48、72、96、120、144周时检测肝功能、HBV-DNA(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乙肝五项、肝纤维化四项、腹部彩超,观察治疗组患者达到血清学应答的比例、ALT变化比例、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比例、肝纤维化值、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指标差异,同时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安全性。计数资料采用r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各时间点比较,在0、24、48、72、96、120、144周时,ALT变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低于检测值下限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HBeAg阳性患者中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为0。14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PCIII、HA、CIV值与对照组比较,0周与14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层黏连蛋白(LN)t=0.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部彩超结果显示,治疗组在96周检测到有门静脉、脾静脉增宽、脾厚大于正常值表现1例,对照组有2例出现。治疗组至144周有肝硬化1例,对照组有肝硬化2例,两组均未发现肝癌。结论恩替卡韦治疗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的病毒学和肝纤维化指标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可进行抗病毒治疗,以减轻病毒对肝细胞损伤,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病毒载量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者 HBV-DNA 恩替卡韦 肝纤维化 肝硬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