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时间序列及其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 被引量:19
1
作者 敬少群 吴云 +2 位作者 乔学军 周硕愚 施顺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401,466,共8页
采用GIPSY软件解算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对我国25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经向坐标与纬向坐标的趋势变化反映了各站点在全球板块中的运动;垂直方向的趋势变化揭示的可能是大尺度的构造信... 采用GIPSY软件解算的站点坐标时间序列,对我国25个GPS基准站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趋势变化,经向坐标与纬向坐标的趋势变化反映了各站点在全球板块中的运动;垂直方向的趋势变化揭示的可能是大尺度的构造信息,也可能是站点周围局部运动的反映.分析还表明,该时间序列存在明显的近乎1年的年变周期,但具体原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后,就该时间序列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GPS时间序列对该地震的孕育过程反映明显,并根据时间进程及异常特点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的孕育过程分为3个阶段:块体受力状态的变化、应力积累和能量的快速积累与缓慢释放.在8.1级地震孕育的初始阶段和临震、同震及震后恢复阶段,垂直方向的异常占据主导地位,初始阶段垂直方向的异常运动导致断层间闭锁;而在地震孕育的中期,各块体间水平方向的差异运动则占主导地位,它是引起能量在断层闭锁段积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时间序列 趋势变化 周期变化 地震孕育 断层间闭锁 能量积累
下载PDF
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块体的现时运动、变形及其动力学解释 被引量:9
2
作者 敬少群 吴云 殷志山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1年第4期8-16,共9页
运用块体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对利用GPS测量数据解算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块体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除块体 2、10、13为近东西方向的运动 ,块体 15为近北东向的运动外 ,其余块体均朝南东或南东东方向运动。同时 ,各块体还以各自的角... 运用块体不连续变形分析方法 ,对利用GPS测量数据解算中国大陆及其周边块体的位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除块体 2、10、13为近东西方向的运动 ,块体 15为近北东向的运动外 ,其余块体均朝南东或南东东方向运动。同时 ,各块体还以各自的角速度绕其重心旋转。整个研究区在南北方向是压缩的 ,所得的最大主应力方向与利用震源机制解与原地应力测量的结果总的来说大体一致。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不连续变形 GPS观测结果 变形 震源机制解 原地应力测量 中国大陆 动力源
下载PDF
基于边界元的非连续(块体系统)形变反分析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云 申重阳 +1 位作者 周硕愚 敬少群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5-350,共6页
以边界元法按位移解平面应力问题方法为基础 ,取边界单元的位移和表面力为未知参量 ,区域上的位移方程为观测方程 ,区域上测得的位移为观测值 ,按最小二乘原理 ,先解出未知参量 ,然后按位移方程计算区域内的位移 ,按应力方程计算区域内... 以边界元法按位移解平面应力问题方法为基础 ,取边界单元的位移和表面力为未知参量 ,区域上的位移方程为观测方程 ,区域上测得的位移为观测值 ,按最小二乘原理 ,先解出未知参量 ,然后按位移方程计算区域内的位移 ,按应力方程计算区域内的应力场。在此基础上 ,应用非连续形变分析的基本原理 ,讨论了保证非连续块体系统运动的合理性应附加的应力和运动学约束条件及其表达形式 ,以及判定块体间相互接触关系状况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 非连续形变 地壳形变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用GPS时间序列获取中国大陆微动态应变场 被引量:6
4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2 位作者 吴云 周硕愚 施顺英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78-484,共7页
基于中国大陆GPS观测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获得的站点位置,由三角形法通过反演逐年推算中国大陆年微动态应变场.结果显示,研究区年微动态应变场大致以南北地震带为界.西部地区存在方向大体一致的年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方... 基于中国大陆GPS观测在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获得的站点位置,由三角形法通过反演逐年推算中国大陆年微动态应变场.结果显示,研究区年微动态应变场大致以南北地震带为界.西部地区存在方向大体一致的年主压应变优势分布方向,方向自西向东、由近南北向转为北东向,与近代应变场的方向一致,表明西部地区变形主要是由印度板块向北推进和西伯利亚地块相对南推形成的,且整体上仍是新构造运动的继承;东部大部分地区不存在年主应变的优势分布方向.年最大剪应变在不同地区差别很大,变化范围从4.13×10^-8~7.0×10^-10,总体上西部大于东部.同一区域年最大剪应变的多年变化表明,西部变化大,东部变化平缓.年面膨胀显示,研究区大部分为压缩区,且同一区域的多年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时间序列 微动态应变场 年应变场
下载PDF
地震相关的声音现象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丁丹 倪四道 +1 位作者 田晓峰 敬少群 《华南地震》 2010年第2期46-53,共8页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声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地声和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地震波频谱、场地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阐述了声音作为特殊震源判定场地特性的可行性;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利用合成地震图技术... 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地声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总结了地声和震源深度、震源机制、地震波频谱、场地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然后阐述了声音作为特殊震源判定场地特性的可行性;最后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利用合成地震图技术对地声进行精确的量化研究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地震图 地声 地震预警 场地特性
下载PDF
大震前地下水位异常与应力异常区 被引量:10
6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9-86,共8页
利用井口水位对潮汐应力的响应 ,分析了含水层对强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 ,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大于临界值时 ,水位的异常图像为阶变形态 ;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小于临界值 ,但某一时段的累计值大于临界值时 ,... 利用井口水位对潮汐应力的响应 ,分析了含水层对强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 ,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大于临界值时 ,水位的异常图像为阶变形态 ;当含水层的瞬时应力变化值小于临界值 ,但某一时段的累计值大于临界值时 ,水位的异常图像为缓变形态。而水位异常图像出现的上升或下降形态 ,取决于井孔含水层系统在大震孕育过程的应力调整再积累阶段所处的构造部位。水位震前异常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异常区 异常机理 地震前兆 地下水位异常 井口水位 含水层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深井水位异常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敬少群 刘春平 +2 位作者 王佳卫 车伟 张子广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176,295,共6页
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小波谱识别出所研究时间序列的主尺度,然后采用正弦拟合对主尺度的主频信息进行消除,以达到识别被主频信息掩盖的异常信息的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安乡井水位日均值序列和河北省浅牛6井水位日均值序列的... 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小波谱识别出所研究时间序列的主尺度,然后采用正弦拟合对主尺度的主频信息进行消除,以达到识别被主频信息掩盖的异常信息的目的。通过对湖南省安乡井水位日均值序列和河北省浅牛6井水位日均值序列的分析处理实验,获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水位 小波变换 主尺度 主频率
下载PDF
长沙井动水位对台湾集集7.6级地震的震时效应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华南地震》 2001年第1期32-37,共6页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发生 7 6级地震群 ,震时长沙井水位记录到了水震波和水位阶图象。本文分析了水震波及水位阶产生的机理 ,认为 :震时地震应力波作用于含水层 ,使含水层的流体压力及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周期作用的应力波是井口水位产... 1999年 9月 2 1日台湾发生 7 6级地震群 ,震时长沙井水位记录到了水震波和水位阶图象。本文分析了水震波及水位阶产生的机理 ,认为 :震时地震应力波作用于含水层 ,使含水层的流体压力及有效应力发生变化 ,周期作用的应力波是井口水位产生震荡变化的原因 ;而有效应力变化导致岩石骨架胀缩及岩石颗粒重排 ,岩石骨架胀缩的不可逆及塑性变形部分和岩石颗粒重排是造成震时水位阶的原因 ,其中 ,岩石骨架压缩引起的水位阶在震后可以部分缓慢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水震波 水位阶 台湾地震 应力波 地震前兆 含水层 地下水
下载PDF
中国大陆现时地壳水平运动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2
9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吴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0-24,31,共6页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大陆及邻区在ITRF2007参考框架下的1 068个GPS观测成果,以地统计分析为基础,应用运动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表层速度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印度、欧亚、菲律宾、太平洋4大板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中国大... 利用1999—2007年中国大陆及邻区在ITRF2007参考框架下的1 068个GPS观测成果,以地统计分析为基础,应用运动学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表层速度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印度、欧亚、菲律宾、太平洋4大板块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对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地壳表层运动与变形分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速度场 中国大陆及邻区 岩石圈 地壳表层 地统计分析
下载PDF
湖南及邻区历史有感地震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高孟潭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3,共7页
对湖南及其邻区7°×7°范围内的历史有感地震进行了分析,按照G-R关系推测,研究区自1509年起M≥321地震目录基本完整。研究区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弱,而破坏性地震不仅发生的周期较长,且频次较低,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很难将现... 对湖南及其邻区7°×7°范围内的历史有感地震进行了分析,按照G-R关系推测,研究区自1509年起M≥321地震目录基本完整。研究区现代地震活动水平较弱,而破坏性地震不仅发生的周期较长,且频次较低,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很难将现代小震与历史破坏性地震合理地结合起来。考虑了较为完整的有感地震目录后,地震活动性参数统计样本量显著增加,b值拟和的相关系数提高了,拟和方差降低了,拟和结果也更加合理,年发生率ν4的计算也变得更为合理。同时发现,较强历史有感地震的空间分布与深部构造有密切关系。该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地震区划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历史有感地震 完整地震目录 B值 年发生率 深部构造
下载PDF
小波变换在少震、弱震区地下水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童迎世 《华南地震》 2002年第2期9-15,共7页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 ,对位于少震弱震区的湖南的具有不同变化形态的 6口典型井 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通过多尺度分析可以很方便地将水位日均值序列中的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分开 ,而且对不同井孔的含水层... 利用小波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 ,对位于少震弱震区的湖南的具有不同变化形态的 6口典型井 4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通过多尺度分析可以很方便地将水位日均值序列中的高频部分与低频部分分开 ,而且对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而言 ,分离出去的频率成分的主模是不同的 ,这反应出不同井孔的含水层系统对同一频率的响应存在差异 ,主模的频率反映了正常背景下井孔———含水层系统的优势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位 优势频率 小波变换 多尺度分析 水位日均值 周期结构 时间序列
下载PDF
小波分解与重构在地震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6-52,共7页
利用小波变换具有的多分辨率特点,将时域信号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分解到不同的频带上。分解步长的确定,采用不同尺度近似信号标准差变化平缓段的最小尺度值,从而避免了人为选择分解阶数可能造成的不完全分解或过度分解。分解后的信号不... 利用小波变换具有的多分辨率特点,将时域信号通过小波分解与重构,分解到不同的频带上。分解步长的确定,采用不同尺度近似信号标准差变化平缓段的最小尺度值,从而避免了人为选择分解阶数可能造成的不完全分解或过度分解。分解后的信号不仅在频率成分上较单一,且平稳性较好。然后对小波分解重构后不同尺度的信号分别采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进行预测,再合成原始信号的预测值。对半年尺度的最大震级序列和地震总释放能量序列的一步预测,结果表明这样做有效地提高了预测精度,一步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不仅相关性高,而且两者的残差曲线离散性小,以此对未来地震形势的判断较目前常用的方法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ARMA模型 地震活动性 最大震级 预测
下载PDF
常德及邻区小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 被引量:3
13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华南地震》 2016年第2期13-19,共7页
为了解常德及邻区的深部构造环境,探讨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利用常德及邻区1987—2013年有观测报告以来的地震资料,采用震源位置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在先确定研究区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 为了解常德及邻区的深部构造环境,探讨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特点,利用常德及邻区1987—2013年有观测报告以来的地震资料,采用震源位置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方法,在先确定研究区速度结构的基础上,对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地震约90%发生在地下10 km之内,为发生在中上地壳的浅源地震。常德石门地区的地震,虽然发生在矿区,但这里的深部地震活动均发生在高速体与低速体交界区,偏向高速体一侧,表现出与深部构造与断裂活动有关。洞庭湖坳陷内,地下10~15km深度,存在低速高导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定位 常德及邻区 速度结构 联合反演 深部构造
下载PDF
长沙台前兆数字化与模拟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龙丽君 《华南地震》 2005年第3期8-15,共8页
长沙地震台为国家基准台,目前由模拟观测项目改造为数字化观测项目的有FSQ浮子水管倾斜仪、LN-3水位仪、DN-3气氡仪。通过对长沙台地倾斜、水位固体潮观测的一致性、内在质量的对比研究,认为数字化地倾斜观测提高了观测质量的精度和稳定... 长沙地震台为国家基准台,目前由模拟观测项目改造为数字化观测项目的有FSQ浮子水管倾斜仪、LN-3水位仪、DN-3气氡仪。通过对长沙台地倾斜、水位固体潮观测的一致性、内在质量的对比研究,认为数字化地倾斜观测提高了观测质量的精度和稳定性,但与模拟观测之间存在较大的系统偏差;而水位的数字化与模拟观测,因其观测的原理存在差异,虽然二者的趋势变化一致、内在质量相当,但其精度和稳定性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潮 长沙台 数字化观测 模拟观测 内在质量 一致性
下载PDF
基于DEM的少震、弱震区构造地貌特征及演化分析——以湖南省茶陵—永兴盆地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本夫 肖和平 +2 位作者 祁玉萍 敬少群 李凤 《华南地震》 2019年第2期147-155,共9页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解译,结合野外地质调查、遥感影像及前人研究成果,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特征及断裂的制约关系做出初步研究,并探讨了少震、弱震区域盆地的演化历史。研究表明:茶陵—永兴盆地边界坡度和地貌差异显著,高坡度区域分别位于盆地的南东侧和北西侧,坡度陡立区域呈线性分布,与区内断裂空间展布一致,显示出断裂对茶陵—永兴盆地构造地貌的发育有较强制约作用。另外,盆地内部及周边不同时代沉积层厚度的分布情况及规模与数字地形剖面分析结果存在较好一致性,反映了构造地貌特征与多期次地质构造运动的相关性,以及盆地演化和地貌生长模式的阶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构造地貌 少震、弱震区 构造演化 茶陵-永兴盆地
下载PDF
GPS time-series and its response to M_S=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16
作者 敬少群 吴云 +2 位作者 乔学军 周硕愚 施顺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5年第4期419-426,499,共9页
In this paper, observation data in 25 GPS reference stations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GPS position coordinate time-series with GIPSY. Result shows there is an obvious trend variation in such time-ser... In this paper, observation data in 25 GPS reference stations of China have been analyzed by calculating GPS position coordinate time-series with GIPSY. Result shows there is an obvious trend variation in such time-series. The trend variations of time series along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coordinate reflect the motion of each position in the global-plate, in which the trend variation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reveals some large-scale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or reflects the local movement around the position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such time-series have a variation cycle of nearly 1.02 a, but the reason still remains to be further studied.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response of the time-series to MS=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was analyzed, and the seismogenic process of MS=8.1 Kunlunshan earthquake, according to the time proceeding and the feature of anomaly, was divided into 3 phases-changes in blocks with forces, strain accumulation, quick accumulation and slow release of energy.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seismogenic process of MS=8.1 earthquake and at the imminent earthquake, coseismic process as well as during the post earthquake recovery, anomaly in vertical direction is always in a majority. The anomalous movement in vertical direction at the initial stage resulted in a blocking between faults, while at the middle stage of seismogenic process,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 between blocks are in a majority, which is the major reason causing energy accumulating at the blocking stage of fa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ime-series trend variation periodic variation seismogenic process blocking between faults energy accumulat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GPS time se-ries
17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2 位作者 吴云 周硕愚 施顺英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EI CSCD 2006年第5期514-521,共8页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of GPS station coordin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eference frame (ITRF), we evaluat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triangl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of GPS station coordinate in the international Earth reference frame (ITRF), we evaluat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n Chinese mainland with the triangl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the north-south earthquake belt in the research region. The prevailing direction of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is nearly consist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From west to east, the direction varies from NS to NE.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modem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This suggests that geologic deformation in western region was mainly caused by that India tectonic plate pushes the research region northward and the Siberia plate pushes it southward relatively. It is an inheritance of new tectonic motion. The prevailing direction of the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does not exist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annual biggest shear strain is different greatly in every grid-cell. The values varies from 4.13×10^-8 to 7.0×10^-10. By and large the annual biggest shear strain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bigg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region. And so is the variation between any two consecutive biggest annual shear strains in the same grid-cell. The annual surface dilatation show that in most grid-cells of the research region the surface dilatation is in compressibility, and the variation between any two consecutive annual surface dilatation in the same grid-cell is sm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time series micro-behavior of strain field annual strain field
下载PDF
从速度场空间分布看汶川地震所在区域的地震活动特征
18
作者 敬少群 王佳卫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6期230-230,共1页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揭示出诸多的新现象,向地震科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地震不仅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型8级强震,还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低滑动速率断裂上的逆冲...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特大地震,揭示出诸多的新现象,向地震科学界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地震不仅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的高角度逆冲型8级强震,还是有地震历史记载以来首次发生在大陆内部低滑动速率断裂上的逆冲型8级强震。此次地震前GPS观测的低位移与同震时的大位移运动同样让人们记忆深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特征 空间分布 汶川 速度场 大陆内部 历史记载 GPS观测 特大地震
下载PDF
长沙井数字化水位观测资料典型干扰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沈平 田优平 +1 位作者 敬少群 康承旭 《防灾减灾学报》 2021年第3期30-35,41,共7页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和地球物理事件等方面总结长沙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长沙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归纳其干扰特征。结果表明,长沙井水位受到的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有气压、降雨... 从自然环境、人为因素、观测技术系统和地球物理事件等方面总结长沙井水位在日常观测中可能遇到的干扰因素,分析不同干扰因素对长沙井水位观测数据产生的影响,归纳其干扰特征。结果表明,长沙井水位受到的自然环境干扰主要有气压、降雨和雷电等;人为干扰主要包括更换仪器、井房改造、清理排水管路和调节气氡进水量等;观测系统干扰主要为排水管堵塞和供电故障;地球物理事件干扰主要为同震响应。不同干扰因素引起的干扰特征各不相同。本次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对非地震前兆异常的识别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对地震前兆异常信息的有效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水位 动态特征 干扰分析 长沙井
下载PDF
湖南省地震烈度特征浅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和平 敬少群 胡奉湘 《国际地震动态》 2005年第3期13-18,共6页
本文从湖南构造地震具有震源浅、矿山和水库等诱发地震易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低和具备高烈度的地貌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我省地震烈度值大于经验值,即湖南一般烈度与震级对应关系为:Ⅳ度:2.0~3.5级;Ⅴ度:2.5~3.5级;Ⅵ度:... 本文从湖南构造地震具有震源浅、矿山和水库等诱发地震易造成地表破坏、建筑物抗震性能普遍低和具备高烈度的地貌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我省地震烈度值大于经验值,即湖南一般烈度与震级对应关系为:Ⅳ度:2.0~3.5级;Ⅴ度:2.5~3.5级;Ⅵ度:3.5~4.0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烈度 湖南省 建筑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