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亟等改善
1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今日农村(江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X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民收入
外部环境
农村改革
宏观调控
农业财政金融政策
农民利益保护
农村工业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系统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壬午
郭兴祥
文坤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34,共4页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是在一个人工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进行的。如何在一个县级范围内有效地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建立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系统调控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农业生态
农业系统
调控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
3
作者
黄志堂
文坤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3-56,共4页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快速转移之后,近两年转移速度已明显减慢。如何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目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与我国农...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快速转移之后,近两年转移速度已明显减慢。如何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目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选择的双重分析中,寻找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出路,以期诸界同仁共研。1.自一九八八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放慢、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生态农业建设
途径选择
改革以来
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传统农业
现实出路
乡镇企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4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6-100,共5页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应由...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应由明晰的产权制度、有效的实现方式、灵活的组织经营形式、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几部分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积累
发展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础·支撑·大梁 对我省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学习月刊》
1996年第8期34-35,共2页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教育农民,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出水平高、产业化程度高、装...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教育农民,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出水平高、产业化程度高、装备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外向度高和农民素质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要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我省农业比重大,农业要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强基础、作支撑、扛大梁的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尤为紧迫。(一)农业物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现代化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问题
技术装备
现代科技知识
土地产出率
现代化过程
湖北省
装备水平
教育农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湖北经济》
1996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产业布局
规模经营
对外开放
保障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思路创新推动结构创新
7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吴锦
《农村工作通讯》
1999年第8期7-9,共3页
市场变化的永续性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永续性。如何在市场的千变万化中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使其始终与市场相适应,这是农业调整的一大难题。湖北省当阳市在实践中,就力图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近几年他们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先导,以解放思想...
市场变化的永续性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永续性。如何在市场的千变万化中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使其始终与市场相适应,这是农业调整的一大难题。湖北省当阳市在实践中,就力图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近几年他们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先导,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已走出了一条以无形调整促进有形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当阳市
农民
劳动者
示范园
结构创新
慈化镇
思路创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正确选择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8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农村经济与科技》
1997年第2期4-5,共2页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更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从国外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劳力不足...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更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从国外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劳力不足,大都从农业机械化起步,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高,如美国、加拿大;一类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
建设途径
方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9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计划与市场》
1995年第11期18-19,共2页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如今,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势仍不容十分乐观,还有大量“贫困村”、“空壳村”。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如今,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势仍不容十分乐观,还有大量“贫困村”、“空壳村”。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与发展,没有随着旧体制的终结而建构起新的机制。看来,缕清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的思路,明确当前的工作重点,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积累机制
发展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引量:
3
10
作者
文坤斗
张静
《中国地方志》
2015年第12期4-6,共3页
文化历史性存在是地方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文化地域性存在则是地方志作为地域文化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联...
文化历史性存在是地方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文化地域性存在则是地方志作为地域文化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探讨地方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路径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志
原文传递
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11
作者
文坤斗
《中国地方志》
2014年第6期12-14,3,共3页
政治部类因其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及与其他部类极大的关联度,增加了编纂难度,所以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好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散的关系,以此来明确政治部类在...
政治部类因其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及与其他部类极大的关联度,增加了编纂难度,所以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好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散的关系,以此来明确政治部类在志书中的定位、记述对象、上下限内容的取舍、记述方式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部类
记述对象
内容取舍
记述方式
原文传递
关于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文坤斗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2年第1期35-38,4,共4页
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和转型时期,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实现由编纂地方志书的一点支撑到多维度发展转变。价值维度是生存之基,空间维度是力量之源,时间维度是活力所系。在发展的路径上必须坚持继承与创...
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和转型时期,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实现由编纂地方志书的一点支撑到多维度发展转变。价值维度是生存之基,空间维度是力量之源,时间维度是活力所系。在发展的路径上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不断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调整发展方式,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可持续发展
维度
路径
原文传递
抒写新史诗 再攀新高峰——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上的发言
13
作者
文坤斗
《黄河》
2020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各位领导、各位作家编辑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抒写新史诗、再攀新高峰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开幕式,首先,我谨代表湖北省作家协会,对本次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山西的作家、以及媒...
各位领导、各位作家编辑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抒写新史诗、再攀新高峰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开幕式,首先,我谨代表湖北省作家协会,对本次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山西的作家、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问候!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文明的母亲河、文学的母亲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作家协会
媒体界
母亲河
长江
史诗
对话
抒写
黄河
原文传递
题名
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亟等改善
1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机构
中共湖北省委农办
出处
《今日农村(江西)》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X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中国
农民收入
外部环境
农村改革
宏观调控
农业财政金融政策
农民利益保护
农村工业化
分类号
S-9 [农业科学]
F323.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系统调控机制探讨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壬午
郭兴祥
文坤斗
机构
农业部环保所
湖北省京山县农工部
出处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1-34,共4页
文摘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是在一个人工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中进行的。如何在一个县级范围内有效地组织、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讨论了建立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的系统调控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关键词
农业生态
农业系统
调控机制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
3
作者
黄志堂
文坤斗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7期53-56,共4页
文摘
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快速转移之后,近两年转移速度已明显减慢。如何有效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目前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与我国农业生产模式选择的双重分析中,寻找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出路,以期诸界同仁共研。1.自一九八八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出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放慢、受阻。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生态农业建设
途径选择
改革以来
农业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传统农业
现实出路
乡镇企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4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出处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6-100,共5页
文摘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新时期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完善双层经营体制的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的基本框架,应由明晰的产权制度、有效的实现方式、灵活的组织经营形式、健全的管理制度、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几部分构成。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积累
发展机制
分类号
F323.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础·支撑·大梁 对我省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出处
《学习月刊》
1996年第8期34-35,共2页
文摘
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教育农民,大幅度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其主要标志是农业产出水平高、产业化程度高、装备水平高、科技含量高、环境质量高、外向度高和农民素质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今后,要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我省农业比重大,农业要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强基础、作支撑、扛大梁的作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尤为紧迫。(一)农业物资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使现代化建设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一是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建设
农业现代化问题
技术装备
现代科技知识
土地产出率
现代化过程
湖北省
装备水平
教育农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6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机构
湖北省农业委员会
出处
《湖北经济》
1996年第6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现代化
产业布局
规模经营
对外开放
保障体系
分类号
F32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思路创新推动结构创新
7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吴锦
出处
《农村工作通讯》
1999年第8期7-9,共3页
文摘
市场变化的永续性决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永续性。如何在市场的千变万化中不断调整农业结构,使其始终与市场相适应,这是农业调整的一大难题。湖北省当阳市在实践中,就力图找到这道难题的答案。近几年他们以转变干部作风为先导,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已走出了一条以无形调整促进有形调整。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当阳市
农民
劳动者
示范园
结构创新
慈化镇
思路创新
分类号
F32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确选择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8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机构
湖北省农业委员会
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1997年第2期4-5,共2页
文摘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借鉴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更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从国外已经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类是地广人稀,工业发达,劳力不足,大都从农业机械化起步,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高,如美国、加拿大;一类是人多地少,资源相对贫乏,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
建设途径
方式
分类号
F32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9
作者
李新水
文坤斗
出处
《计划与市场》
1995年第11期18-19,共2页
文摘
农村集体经济历经政策、体制的种种变化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如今,正由停滞、萎缩逐步转向回升、复苏和发展。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形势仍不容十分乐观,还有大量“贫困村”、“空壳村”。其原因在于农村集体经济的积累与发展,没有随着旧体制的终结而建构起新的机制。看来,缕清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的思路,明确当前的工作重点,很有必要。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积累机制
发展机制
分类号
F321.3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被引量:
3
10
作者
文坤斗
张静
机构
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
出处
《中国地方志》
2015年第12期4-6,共3页
文摘
文化历史性存在是地方志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文化地域性存在则是地方志作为地域文化范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解析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之间的联系,并以此为基础,对探讨地方志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有效路径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方志
分类号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11
作者
文坤斗
机构
湖北省地方志办公室
出处
《中国地方志》
2014年第6期12-14,3,共3页
文摘
政治部类因其很强的敏感性、政策性及与其他部类极大的关联度,增加了编纂难度,所以需要从宏观层面把握好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政治理论与政治实践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整体与个体、综合与分散的关系,以此来明确政治部类在志书中的定位、记述对象、上下限内容的取舍、记述方式的选择。
关键词
政治部类
记述对象
内容取舍
记述方式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
1
12
作者
文坤斗
机构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洪山路
出处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2年第1期35-38,4,共4页
文摘
我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正处于关键和转型时期,实现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发展思路上实现由编纂地方志书的一点支撑到多维度发展转变。价值维度是生存之基,空间维度是力量之源,时间维度是活力所系。在发展的路径上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不断完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调整发展方式,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
关键词
地方志
可持续发展
维度
路径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抒写新史诗 再攀新高峰——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上的发言
13
作者
文坤斗
机构
不详
出处
《黄河》
2020年第1期123-124,共2页
文摘
各位领导、各位作家编辑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抒写新史诗、再攀新高峰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开幕式,首先,我谨代表湖北省作家协会,对本次活动的隆重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山西的作家、以及媒体界的朋友们致以诚挚问候!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文明的母亲河、文学的母亲河。
关键词
湖北省作家协会
媒体界
母亲河
长江
史诗
对话
抒写
黄河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亟等改善
李新水
文坤斗
《今日农村(江西)》
北大核心
200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县域生态农业建设系统调控机制探讨
张壬午
郭兴祥
文坤斗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
黄志堂
文坤斗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李新水
文坤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础·支撑·大梁 对我省农业现代化问题的探讨
李新水
文坤斗
《学习月刊》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李新水
文坤斗
《湖北经济》
199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用思路创新推动结构创新
李新水
文坤斗
吴锦
《农村工作通讯》
199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正确选择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途径和方式
李新水
文坤斗
《农村经济与科技》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重构农村集体经济积累与发展机制
李新水
文坤斗
《计划与市场》
199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地方志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文坤斗
张静
《中国地方志》
2015
3
原文传递
11
第二轮志书政治部类编纂应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文坤斗
《中国地方志》
2014
0
原文传递
12
关于社会主义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文坤斗
《中国地方志》
CSSCI
2012
1
原文传递
13
抒写新史诗 再攀新高峰——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上的发言
文坤斗
《黄河》
2020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