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73
1
作者 文天林 孟浩 +2 位作者 王飞 张思萌 李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1-407,共7页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 目的 :比较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4月~2012年4月手术治疗的18~60岁、伤后2周内、单节段胸腰椎A1~A3型压缩或爆裂性骨折、椎弓根及小关节突完整、压缩程度小于椎体前缘高度50%的70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23例,女9例,年龄42.24±3.21岁;B组38例,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男28例,女10例,年龄41.23±3.18岁。术前、末次随访均进行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的疼痛评分(VAS)及OD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与后凸Cobb角、术后Cobb角恢复值与伤椎高度恢复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值与伤椎高度丢失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部位及术前的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VAS评分和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为48.38±2.24min,术中失血量为55.00±21.24ml,住院时间为5.03±0.78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14.64±6.32d,住院费用为5.21±0.78万元;B组手术时间为88.43±5.28min,术中失血量为153.00±33.24ml,住院时间为7.02±1.23d,恢复日常活动时间为30.25±6.14d,住院费用为3.33±1.23万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未出现术后并发症,B组1例术后手术切口浅表感染经简单清创换药处理后愈合,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70例获得18.3~34.3个月的随访,其中A组随访25.1±2.45个月,B组随访25.5±1.99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恢复值、伤椎高度恢复率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丢失值、伤椎高度丢失率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OD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近,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微创手术 经皮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Quadrant微创通道下单侧开窗减压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文天林 刘秀梅 +3 位作者 杜培 张天阳 王飞 李放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58-662,共5页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与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的8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2例,采用微创通道下单侧椎板开窗椎管减压术治疗,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6.31±4.31)岁;减压1个节段23例,2个节段9例.B组50例,采用开放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男1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7.53±4.28)岁;减压1个节段38例,2个节段12例.术前术后均采用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痛、腿痛和行走耐受性(行走距离和耐受程度).结果:8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2.8个月(10.9~43.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狭窄节段、术前腰腿痛VAS和ODI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手术时间比B组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比B组少.并发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单侧椎板开窗减压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在保留后方稳定结构的前提下使神经结构得到充分减压,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可在把握严格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作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特别是老年患者的主要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减压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8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文天林 李放 +1 位作者 孙天胜 胥少汀 《脊柱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335-338,共4页
目的总结8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导致的脊髓背侧压迫出现胸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4例OLF患者(男,6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岁)手术前后JOA评分、Nuric... 目的总结8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导致的脊髓背侧压迫出现胸脊髓病变患者手术减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资料完整的84例OLF患者(男,63例;女,21例,平均年龄为59岁)手术前后JOA评分、Nurick分级的变化和神经功能恢复率,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8个月(6—56个月),病程短、MRI没有脊髓高信号的患者经过胸椎椎板切除减压后运动无力和步态异常明显改善,全部病例的步态和痉挛状态均有改善。JOA评分:优28例,良32例,可15例,差9例。优良率为71.4%,有效率为89.3%。结论OLF导致的脊髓损害症状非手术治疗无效,病程短、脊髓髓内没有高信号改变的患者手术效果通常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椎板切除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文天林 张天阳 +1 位作者 王飞 杜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Mini-TLIF组(A...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ni-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退变性腰椎管狭窄94例,按手术方式分为Mini-TLIF组(A组)44例和开放减压内固定组(B组)50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短、住院费用高(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创伤小,住院时间和恢复日常生活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微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前路减压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0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文天林 银存举 +1 位作者 毛岩 郎国兴 《人民军医》 2006年第5期275-276,共2页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前路减压 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文天林 刘智 +2 位作者 孙天胜 刘树清 胥少汀 《华北国防医药》 2008年第4期40-42,F0003,共4页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78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文天林 李放 +1 位作者 孙天胜 关凯 《人民军医》 2007年第8期488-489,共2页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疗效
下载PDF
股骨恶性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文天林 银存举 冷咏梅 《人民军医》 2005年第12期745-745,共1页
关键词 股骨 恶性神经鞘瘤
下载PDF
闭合性腘动静脉损伤2例治疗分析
9
作者 文天林 张建政 +1 位作者 郭永智 刘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静脉钝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院近期收治闭合性腘动静脉钝性损伤2例,两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周围骨折,腘动静脉均系钝性损伤。结合受伤情况及临床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仔细修复损伤的血管,术中、术后... 目的探讨闭合性腘动静脉钝性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院近期收治闭合性腘动静脉钝性损伤2例,两例患者均有膝关节周围骨折,腘动静脉均系钝性损伤。结合受伤情况及临床检查以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诊断,早期仔细修复损伤的血管,术中、术后抗凝治疗,以及术中预防性筋膜切开减压、预防感染等综合治疗。结果1例截肢,1例发生缺血性肌坏死虽保住了肢体,但遗留有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结论闭合性腘动静脉钝性损伤应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手术等综合治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截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胭动脉 损伤 钝性 截肢术
下载PDF
先天性脊柱侧凸的分型及外科治疗进展
10
作者 文天林 李放 《人民军医》 2007年第9期556-557,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1
作者 文天林 刘秀梅 +2 位作者 张天阳 王飞 杜培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27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且良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 微创 减压术 外科
下载PDF
RF-Ⅱ系统与Cage+椎间植骨联合治疗腰椎滑脱症44例
12
作者 文天林 银存举 +1 位作者 毛岩 郎国兴 《华北国防医药》 2005年第3期192-193,F003,共3页
关键词 脊椎滑脱 腰椎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丹参酮IIA的药理作用及其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3
作者 刘春花 艾克拜尔江·艾赛提 +1 位作者 艾克热木江·木合热木 文天林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8期1625-1632,共8页
丹参酮IIA (Tanshinone IIA, TanII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脏保护及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丹参酮IIA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 丹参酮IIA (Tanshinone IIA, TanII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研究表明其在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心脏保护及神经系统保护方面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丹参酮IIA的研究进行分析,发现丹参酮IIA的研究是基于2000年至2024年间发表的13,681篇有关丹参酮IIA的文献的计量学分析;该领域发表研究论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而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为中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山大学。丹参酮IIA在心血管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文献占比最高,研究类型主要以应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技术开发为主,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为凋亡,表达,激活,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体现了其在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和临床应用价值。丹参酮IIA作为一种具有多重药理活性的中药成分,显示出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而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和挑战需要我们在未来的研究中予以重视,通过多学科合作和创新研究方法,共同推动丹参酮IIA在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Tanshinone IIA (TanIIA)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s extracted fro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anshen, and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t has signific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in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 anti-tumor, cardioprotective and nervous system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bibliometric method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tudies on tanshinone IIA at home and abroad, and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tanshinone IIA was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13,681 articles on tanshinone IIA published between 2000 and 2024. The countries with the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papers in this field are China, United States and Australia, while the institutions with the most published papers are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Sun Yat-sen University. Tanshinone IIA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research literature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and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and the research types are mainly applied basic research, clinical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the most frequent keywords are apoptosis, expression, activation,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ory response, etc., reflecting its research enthusia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se fields.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gredient with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anshinone IIA has shown a wide rang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prospects, but the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of current research need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future research, and jointly promote the furthe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anshinone IIA in disease treatment through multi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ve research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IA 药理作用 文献计量学 心血管疾病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46例临床评价
14
作者 文天林 顾永强 银存举 《华北国防医药》 2006年第3期192-194,共3页
关键词 颈椎病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阳 李放 +3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6-891,共6页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 目的:评估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0年5月采用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59例,其中腰椎管狭窄症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21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测量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ROM)、椎问高度及上位相邻节段ROM。评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和症状学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55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48-70个月,平均54个月。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ODl分别为(24.1±5.7)%和(15.9±6.3)%,均较术前的(56.3±16.4)%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分别为2.9±1.5和1.4±0.5,均较术前的6.7±2.7明显改善(P〈0.05)°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6±2.5)°保留至术后3个月的(4.5±2.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4.9±2.3)°(P〈O.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在术后3个月为13.4±2.6mm,较术前12.3±2.7mm明显升高(P〈0.05);末次随访时为12.1±3.2mm,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位相邻节段ROM由术前的(8.1±3.0)。增加至术后3个月的(9.3±3.2),至末次随访时达到(10.0±2.9)°(P〈0.05)。末次随访时,7例(12.7%)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影像学退变。1例患者出现上位相邻节段症状学退变而接受二次Dynesys内固定手术。结论:后路减压结合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获得良好的中期临床疗效。在中期随访时,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活动度,存在一定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退变性疾病 动态内固定 Dynesys系统 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张阳 李放 +4 位作者 单建林 关凯 赵广民 文天林 张志成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采用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腰椎退变患者46例(...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3月采用Dynesys 动态固定治疗且随访时间>2年的腰椎退变患者46例(Dynesys组),以同期行PLIF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PLIF组).记录2组手术前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评分,摄腰椎正侧位和前屈后伸位X线片,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近侧邻近节段的椎间ROM,评估2组影像学和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的ODI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ynesys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轻度升高(P>0.05),而PLIF组显著升高(P<0.05)且大于Dynesys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1°降至末次随访时的4.9°(P<0.05),而PLIF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的7.3°降至末次随访时的0°(P<0.05).2组近侧邻近节段椎间高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M在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所增加(P<0.05),且PLIF组大于Dynesys组(P<0.05).Dynesys组有6例患者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PLIF组患者有15例出现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PLIF组有1例出现症状学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治疗.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均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能够保留手术节段部分ROM,邻近节段椎间ROM的增幅及邻近节段退变发生数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活动范围 关节
下载PDF
血肿清除持续冲洗治疗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致马尾神经损伤2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关凯 李放 +1 位作者 张志成 文天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5-335,364,共2页
脊柱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临床常见,但硬膜外血肿压迫脊髓或马尾神经导致神经损伤并不常见。我们采用血肿清除、持续冲洗治疗腰椎术后硬膜外血肿导致马尾神经损伤2例患者,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马尾神经损伤 硬膜外血肿 腰椎术后 冲洗治疗 血肿清除 压迫脊髓 总结报告 手术后
下载PDF
后路减压有限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49例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飞 单建林 +1 位作者 文天林 李放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手术治疗49例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 目的探讨腰椎退变性侧凸行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行后路手术治疗49例的临床资料,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腰腿痛和神经功能情况。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能力改善及畸形矫正情况。结果平均随访3.8年,优良率为87.8%。手术后ODI、VAS、侧凸角、矢状面失衡比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腰椎后路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凸畸形疗效确实,充分减压及脊柱平衡尤其是矢状面平衡的恢复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退行性 减压术 外科 脊柱融合术
下载PDF
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改良胸膝卧位与常规俯卧位对L_5/S_1椎间孔高度及穿刺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大江 杜培 +3 位作者 张思萌 文天林 张志成 李放 《脊柱外科杂志》 2015年第6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不同体位下L_5/S_1椎间孔的高度变化及手术穿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及2013年6月-20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中不同体位下L_5/S_1椎间孔的高度变化及手术穿刺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及2013年6月-2014年4月采用常规俯卧位行PETD治疗的L_5/S_1椎间突出患者资料各30例。记录不同体位下穿刺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测量椎间孔高度;计算椎间孔开大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常规俯卧位患者出现术后感觉迟钝1例。2种体位穿刺时间、椎间孔高度比较,改良胸膝卧位穿刺时间更短、椎间孔高度更大。改良胸膝卧位椎间孔平均开大率为57.0%。结论 L_5/S_1节段行PETD常规采用改良胸膝卧位,可显著增加椎间孔高度,降低穿刺放置通道的难度并降低出口根损伤概率,同时可以提高患者体位耐受性并减少术中镜下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内窥镜检查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外科手术 微创性
下载PDF
关节镜下有限化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5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郎国兴 银存举 +5 位作者 武丽苹 毛岩 文天林 杨宝利 唐亮 陈刚 《人民军医》 2007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关节镜 有限化清理术 膝骨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