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桡骨骨折治疗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韩庆斌 刘国辉 +3 位作者 熊家伟 文宏为 曾勇 李新志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收治尺桡骨骨折58例,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评价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 目的探讨尺桡骨骨折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至2010年6月接诊收治尺桡骨骨折58例,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辅助石膏托外固定。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评价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构、骨折愈合及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45个月,平均15.7个月。前臂及肘腕关节功能按An-derson评分标准评定:优42例,良11例,可5例。结论儿童及成人闭合性尺桡骨折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法复位不理想则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采用穿针或外架固定,必要时用封闭负压吸引;积极处理关节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桡骨骨折 治疗 分析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术入路方式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2
2
作者 文宏为 刘芬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1802-1804,1805,共4页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前正中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5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侧入路组19例(A组)、前正中入路组18例(B组)和后正...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前正中入路及后正中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56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内侧入路组19例(A组)、前正中入路组18例(B组)和后正中入路组19例(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88.7±20.6)min]、术中出血量[(313.4±36.7)m L]、术后引流量[(169.7±21.9)m L]及骨折愈合时间[(14.5±2.1)周]明显多于B组[(63.5±18.4)min,(192.5±25.2)m L,(91.8±15.6)m L,(12.8±2.7)周]和C组[(65.4±13.2)min,(200.5±31.5)m L,(195.9±24.5)m L,(10.0±1.6)周];C组与B组相比,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略多于B组(P>0.05),但及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A组、B组和C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为4例、4例、2例,A组、B组和C组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系统,其优良例数分别为14例、15例和17例,A组显著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正中入路法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更好。但在具体治疗中手术入路的选择还应根据患者骨折分型及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具体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骨冠状突骨折 内固定术 内侧入路 前正中入路 后正中入路
下载PDF
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文宏为 刘芬 《中外医疗》 2016年第6期80-81,共2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均分的方法分成髓内钉组和外固定组两组,每组25例。髓内钉组采用自锁髓... 目的研究并分析应用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两种方法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胫腓骨骨折患者50例,采用随机均分的方法分成髓内钉组和外固定组两组,每组25例。髓内钉组采用自锁髓内钉法固定治疗:外固定组患者采用单臂外固定法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骨痂出现、骨折愈合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结果髓内钉组在术中出血量多但是骨痂出现的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个个方面要明显少于外固定组(P<0.05);外固定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68%显著低于髓内钉组(96%)(P<0.05);髓内钉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自锁髓内钉法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效果要优于外固定法,有骨痂出现早、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自锁髓内钉 单臂外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文宏为 刘芬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6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置换组30例患者...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双动头置换和Intertan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4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60例,根据其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置换组30例患者采用双动头置换治疗,内固定组30例患者采用Intertan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输血量等手术相关数据差异、完全负重时间,术后1、3、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及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等手术相关数据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患者完全负重时间为(4.2±1.3)周,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为(73.9±3.6)分,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82.6±4.3)分均较内固定组患者(9.8±2.5)周的完全负重时间、(53.1±3.7)分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及(78.8±4.1)分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置换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动头置换术与Intertan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具有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双动头置换术更利于患者的早期负重及髋关节功能恢复,利于患者的及早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动头置换 Intertan内固定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