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发生过程中Langerhans细胞立体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文小岗 张云汉 +3 位作者 晏梅 许平 马长路 曹风雨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42-544,F003,共4页
目的 :观察食管癌发生过程中Langerhans细胞 (Langerhanscell,LC)的三维立体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 2 2例正常食管粘膜、2 0例癌旁组织和 2 3例癌组织中LC进行标记 ,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LC进行断层扫描和三维立体... 目的 :观察食管癌发生过程中Langerhans细胞 (Langerhanscell,LC)的三维立体结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对 2 2例正常食管粘膜、2 0例癌旁组织和 2 3例癌组织中LC进行标记 ,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对LC进行断层扫描和三维立体结构重建。结果 :断层扫描和图象分析显示正常食管粘膜中LC相对面积大 ,形状因子相对值小。癌旁粘膜和癌组织中LC相比面积明显缩小 ,形状因子相对值大 ,正常食管粘膜、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LC数量减少 ,胞浆突起逐渐减少 ,立体结构趋向圆形。结论 :食管癌发生过程中LC体积缩小 ,数量减少 ,胞浆突起逐渐减少 ,提示其抗原递呈的功能减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LANGERHANS细胞 肿瘤免疫 立体结构
下载PDF
食管癌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文小岗 金岩 +2 位作者 张云汉 晏梅 许平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70-71,共2页
食管癌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比较文小岗1)金岩2)张云汉1)晏梅1)许平1)1)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设备科郑州450052关键词胰蛋白酶;胶原酶;食... 食管癌单细胞悬液制备方法比较文小岗1)金岩2)张云汉1)晏梅1)许平1)1)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河南省肿瘤病理学重点实验室郑州4500522)河南医科大学设备科郑州450052关键词胰蛋白酶;胶原酶;食管癌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制备是进行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胶原酶 食管肿瘤
下载PDF
梯度离心法分离食管Langerhans细胞方法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文小岗 张云汉 +1 位作者 晏梅 付保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3-15,共3页
以甲基泛影酸钠和聚蔗糖配制不连续的密度梯度离心液,分离纯化食管粘膜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cel,LC),并以CD1a抗原阳性表达作为LC判断标准。结果显示:此法可将正常食管粘膜LC的浓度平均... 以甲基泛影酸钠和聚蔗糖配制不连续的密度梯度离心液,分离纯化食管粘膜Langerhans细胞(Langerhanscel,LC),并以CD1a抗原阳性表达作为LC判断标准。结果显示:此法可将正常食管粘膜LC的浓度平均由分离前的1.2%提高至分离后的21%。提示:该法能从食管粘膜中分离出一定纯度的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ERHANS细胞 离心 食管肿瘤
下载PDF
绿茶抗突变有效成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文小岗 张瑶 马长路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绿茶对香烟烟雾凝结物的致突变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观察绿茶对香烟烟雾凝结物诱导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小鼠骨髓细胞和大鼠肺上皮细胞突变的抑制作用。结果绿茶能在细菌和动物等不... 目的 探讨绿茶对香烟烟雾凝结物的致突变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观察绿茶对香烟烟雾凝结物诱导的鼠伤寒沙门氏杆菌、小鼠骨髓细胞和大鼠肺上皮细胞突变的抑制作用。结果绿茶能在细菌和动物等不同水平的突变试验中,表现出对香烟烟雾凝结物质突变性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与绿茶成分中的多酚类有关。结论 绿茶抗突变主要作用成分———多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成分 绿茶 抗突变 香烟烟雾凝结物 多酚
下载PDF
血源性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抗恶性黑色素瘤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书峰 蔡婷 +2 位作者 马长路 文小岗 董子明 《中国医刊》 CAS 2004年第5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本校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中心建立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培养法 ,并在体外经灭活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刺激后直接作为疫苗 ,应用... 目的 探讨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抗恶性黑色素瘤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本校肿瘤免疫与生物治疗中心建立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分离与细胞因子体外扩增培养法 ,并在体外经灭活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及其裂解产物刺激后直接作为疫苗 ,应用于恶性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结果  15例中 ,2例完全消退 ,8例部分消退 ,5例无效 ,未观察到明显过敏及其他毒副反应。结论 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对恶性黑色素瘤具有较明显的免疫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树突状细胞融合疫苗 黑色素瘤 临床应用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减轻体重联合百塞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徐芸 文小岗 +1 位作者 王振豫 李继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05-907,共3页
目的:探讨减轻体重联合百赛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120例NAFLD患者,体重指数(BMI)均大于24 kg/m2,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慢速减肥组(A组),每月体重减轻3~5 kg;快速减肥组(B组),每月体重减轻大于5 kg;百赛诺组(C... 目的:探讨减轻体重联合百赛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120例NAFLD患者,体重指数(BMI)均大于24 kg/m2,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慢速减肥组(A组),每月体重减轻3~5 kg;快速减肥组(B组),每月体重减轻大于5 kg;百赛诺组(C组),口服百赛诺25 mg每d 3次;慢速减肥组+百赛诺组(D组),具体方法同A、C组.均治疗半年.治疗前后用图像定量测量软件测定面罩式覆盖的CT图像,得到肝脏脂肪浸润指数(MIFI),并同时检测多项肝功能指标,BMI和腰围臀围比值(W/H).结果:B组治疗后虽有BMI、W/H、ChE和MIFI的改善,但ALT和AST治疗前后没有差别.C组治疗前后BMI、W/H和MIFI没有变化,转氨酶降低.A、D组治疗后指标均有改善,D组效果最好.结论:减轻体重联合百塞诺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CT图像 形态测量学 百赛诺 体重减轻
下载PDF
双环醇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徐芸 文小岗 +1 位作者 王振豫 李继昌 《肝脏》 2006年第5期339-341,共3页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基础治疗 疗效分析 双环醇片 肝脏脂肪浸润 NAFLD 面罩式覆盖法 肥胖症患者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食管癌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晏梅 高冬玲 +2 位作者 文小岗 付淑莉 张云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63-666,共4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s)在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对4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DCs(CD1a)、T细胞亚群(CD3、CD4、CD8、CD25)及共刺激因子B7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的...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DCs)在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的方法,对4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DCs(CD1a)、T细胞亚群(CD3、CD4、CD8、CD25)及共刺激因子B7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的DCs与CD3+、CD4+T细胞有相关性,与CD8+、CD25+T细胞无明显关系,且B7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食管癌中DCs不一定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其中B7基因表达受抑制,可能是不能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树突状细胞 抗肿瘤免疫 T细胞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BGC-823细胞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表达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晓芳 柴雅玫 +4 位作者 文小岗 周强 王志勇 崔黎 陈奎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胃癌BGC-823细胞中凋亡相关基因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PDCD5)表达的影响,并观察白藜芦醇诱导BGC-823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分别用25、50、100和200μmol/L的白藜芦醇处理BGC-823细胞24、48和72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PDCD5表达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另设空白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结果:同一时间点,6组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蛋白=211.881、242.438和184.866,P均<0.001;FmRNA=207.366、148.411和158.661,P均<0.001);同一浓度,24、48和72h时点各组比较,PDCD5蛋白及mRNA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蛋白=0.950、1.870、2.218和2.232,P均>0.05;FmRNA=1.267、2.376、1.221和2.292,P均>0.05)。各组BGC-823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069,P<0.001)。结论:凋亡相关基因PDCD5可能在白藜芦醇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程序化死亡分子5 白藜芦醇 BGC-823细胞 凋亡
下载PDF
食管癌细胞涂片中癌细胞核改变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红新 郭克民 +1 位作者 文小岗 赵阿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3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为探索形态计量学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的、参数指标,并比较分形维数与传统的体视学参数中形状因子在定量描述肿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程度的敏感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FAS”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MPIAS-... 目的:为探索形态计量学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有效的、参数指标,并比较分形维数与传统的体视学参数中形状因子在定量描述肿瘤细胞核形态不规则程度的敏感性。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分形分析系统,FAS”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MPIAS-500”,收集34例经纤维胃镜活检的人食管癌细胞学涂片,分别观察其正常食管粘膜鳞状上皮细胞核和食管癌细胞核的分形维数与形状因子的改变情况。结果:发现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核和食管癌细胞核边界的分形维数均大于其拓扑维数,即它们都具有分形特征,分别为1.0426?.0167和1.2147?.0428,并且相互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形状因子分别为1.053?.104和1.372?.131,相互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分形维数与形状因子均可定量地描述细胞核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分形维数可能较为敏感。分形分析为肿瘤细胞的病理学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定量指标,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计量学 食管癌 细胞核 分形维数 形状因子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在食管癌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晏梅 高冬玲 +2 位作者 文小岗 付淑莉 张云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93-495,498,共4页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在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RT PCR的方法 ,检测 4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DCs(CD1a)、T细胞亚群 (CD3、CD4、CD8、CD2 5 )及共刺激因子B7。结果 :癌组织中的DCs与CD3(+)...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Cs)在肿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和RT PCR的方法 ,检测 4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DCs(CD1a)、T细胞亚群 (CD3、CD4、CD8、CD2 5 )及共刺激因子B7。结果 :癌组织中的DCs与CD3(+)、CD4(+)T细胞有相关性 ,与CD8(+)、CD2 5 (+)T细胞无明显关系 ,且B7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 :食管癌中DCs不一定能有效地激活T细胞 ,其中B7基因表达受抑制 ,可能是不能有效激活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 免疫耐受
下载PDF
食管鳞癌组织中ICE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晏梅 张云汉 +1 位作者 文小岗 高冬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37-39,共3页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39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的ICE(P20)蛋白进行标记。结果发现:随着食管正常上皮向不典型增生上皮转变,ICE弥漫性细胞阳性逐渐减少以至消失,4例不典型增生上皮出现散在细胞阳性;74.3...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39例食管鳞癌手术标本的ICE(P20)蛋白进行标记。结果发现:随着食管正常上皮向不典型增生上皮转变,ICE弥漫性细胞阳性逐渐减少以至消失,4例不典型增生上皮出现散在细胞阳性;74.36%(29/39)的癌组织中有ICE散在表达,且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ICE的表达率也逐渐减少。提示:细胞的凋亡程度与癌细胞的分化有关,癌组织分化越好,其凋亡的发生率也越高;ICE蛋白分布状态的变化可以作为食管癌早期癌变的一个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细胞凋亡 白细胞介素 ICE蛋白
下载PDF
绿茶对香烟烟雾凝结物致突变性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志坚 文小岗 +2 位作者 徐友梅 郑其岚 王秀林 《河南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5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绿茶 香烟烟雾凝结物 致突变性 抑制作用
下载PDF
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myc基因表达的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保进 张云汉 +5 位作者 王成裕 文小岗 王尧河 高冬玲 付淑莉 王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34-36,共3页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 ,研究 2 1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粘膜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原位癌的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4 4 4... 目的 :探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c myc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原位杂交方法 ,研究 2 1例食管鳞癌和相应癌旁粘膜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食管正常粘膜、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和原位癌的杂交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4 4 4 % ,5 2 9% ,5 3 8% ,5 8 3 %和 61 1% ,鳞癌Ⅰ、Ⅱ级分别为 5 0 0 %和 4 0 0 % ,其中单纯增生、不典型增生Ⅰ、Ⅱ、Ⅲ级、原位癌和鳞癌Ⅱ级的杂交阳性率较正常粘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粘膜阳性杂交信号低于单纯增生至原位癌各病理组织类型 ,癌组织的杂交信号多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粘膜。结论 :c myc基因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单纯增生阶段激活 ,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C-MYC 原位杂交 癌变
下载PDF
食管癌中ICE、Fas、FasL的表达及其意义
15
作者 张红 晏梅 +3 位作者 文小岗 高冬玲 牛韵韵 张云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6期344-345,355,共3页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中的促凋亡状况及其与抗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对 4 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白细胞介素 1β转化酶 (IL- 1β converting enzyme,ICE)、Fas、Fas L 蛋白进行标记 ,并对其中 13例进行 Td T介导d ... 目的了解食管癌组织中的促凋亡状况及其与抗肿瘤免疫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 SAB法对 4 6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的白细胞介素 1β转化酶 (IL- 1β converting enzyme,ICE)、Fas、Fas L 蛋白进行标记 ,并对其中 13例进行 Td T介导d UTP缺口末端标记。结果 ICE、Fas、Fas L蛋白在癌巢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78.2 6 %、6 0 .87%和 4 7.83% ,ICE蛋白的表达程度与癌组织学分级有相关性。结论癌组织表达 Fas、Fas L,可能参与癌细胞的免疫逃避 ;ICE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食管癌 凋亡相关蛋白
下载PDF
存活素基因表达与膀胱癌细胞增殖活性的关系
16
作者 武玉东 魏金星 文小岗 《伤残医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存活素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存活素基因表达与癌线胞的凋亡和增值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检测存活素蛋白在128例膀胱移行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 目的:探讨存活素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存活素基因表达与癌线胞的凋亡和增值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检测存活素蛋白在128例膀胱移行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原位DNA片段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l),Ki-67单克隆抗体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Ki-67LI)。结果:W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在肿瘤组织中可检测到存活素的高表达,而正常膀胱组织中无存活素蛋白的表达。存活素蛋白的表达水平在肿瘤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Spearman秩和相关检验提示存活素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增值活性呈正相关(P<0.001),而与肿瘤细胞的AI无明显的相关性(P>0.005).结论:存活素蛋白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评估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活素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活性 膀胱移行细胞癌 DNA片段末端标记法 膀胱癌 Western 单克隆抗体检测 肿瘤细胞 blot Ki-67 分析检测 凋亡指数 肿瘤组织 分析结果 膀胱组织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相关检验 恶性进展 蛋白表达
下载PDF
食管鳞癌中Langerhans细胞和浸润T淋巴细胞的关系
17
作者 晏梅 张云汉 +1 位作者 文小岗 高冬玲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10-13,共4页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41例食管鳞癌中CD1a阳性Langerhans细胞(LC)和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结果:60.98%(25/41)癌组织中可见CD1a阳性LC,63.41%(26/41... 采用LSAB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41例食管鳞癌中CD1a阳性Langerhans细胞(LC)和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进行标记。结果:60.98%(25/41)癌组织中可见CD1a阳性LC,63.41%(26/41)有CD4+淋巴细胞,39.02%(15/41)有CD8+T淋巴细胞浸润,经统计学处理发现CD1a+LC与CD4+T淋巴细胞浸润有相关性,与CD8+T淋巴细胞无明显关系。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CD1a+LC可能与CD4+淋巴细胞的激活有关,但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可能存在信号传递的异常,不能有效地激活CD8+T淋巴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LANGERHANS细胞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阴道出血849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瑶 宋一民 文小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06-306,共1页
目的 探讨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98-2001年849例临床诊断"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 引起阴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功能性疾病;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增殖... 目的 探讨妇女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98-2001年849例临床诊断"不明原因阴道出血"的患者,进行了病理学分析。结果 引起阴道出血的最常见原因是功能性疾病;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是子宫内膜增殖症,40-50年龄组发生率最高。炎症性疾病多见于30-40年龄组(22%),以及50岁以上年龄组(14.3%)。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结论 妇女阴道出血原因多种,功能性出血最为常见,围绝经期妇女应排除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出血 病因诊断 子宫内膜增生 生殖道炎症 生殖器肿瘤
下载PDF
郑棉四厂已婚妇女宫颈糜烂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瑶 文小岗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51-152,共2页
目的 了解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 ,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45 76名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 ,并了解年龄、感染情况等相关因素。结果 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 13.8%,其中 2 0~ 35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同一年龄段的妇女感染性阴道炎... 目的 了解已婚妇女宫颈糜烂的发病情况 ,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 45 76名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检查 ,并了解年龄、感染情况等相关因素。结果 宫颈糜烂的发病率为 13.8%,其中 2 0~ 35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同一年龄段的妇女感染性阴道炎者宫颈糜烂发病率高 ;曾患宫颈糜烂并单纯接受冷冻治疗者再发率高。结论 结果提示宫颈糜烂和内分泌和感染因素关系密切 ;而单纯冷冻治疗不能完全治愈宫颈糜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糜烂 阴道炎 宫颈癌
下载PDF
粘蛋白MUC5AC和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
作者 王永峰 文小岗 +1 位作者 陈奎生 高冬玲 《中原医刊》 2007年第2期4-6,共3页
目的 探讨粘蛋白MUC5AC和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依据2000年WHO分类标准,将68例胃印戒细胞癌分成5种类型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印戒细胞癌中MUC5AC和MUC6的... 目的 探讨粘蛋白MUC5AC和MUC6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型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依据2000年WHO分类标准,将68例胃印戒细胞癌分成5种类型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印戒细胞癌中MUC5AC和MUC6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部分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胃印戒细胞癌中MUC5AC和MUC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7%和39.7%。MUC5AC蛋白在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UC6蛋白在性别和发病部位中表达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5AC粘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的肿瘤大小与浸润深度有关;MUC6粘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胃印戒细胞癌性别和发生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C5AC MUC6 胃印戒细胞癌 粘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