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安比”变性机制及其对内蒙古大暴雨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林弘杰 文小航 +1 位作者 黄晓璐 李瑞青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588-597,共10页
台风“安比”是首个进入内蒙古的热带气旋,引发了该地区中东部的罕见致灾性大暴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WRF)输出的模拟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 台风“安比”是首个进入内蒙古的热带气旋,引发了该地区中东部的罕见致灾性大暴雨。本文利用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WRF)输出的模拟结果、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台风路径数据及常规观测资料等,对“安比”北上过程中的变性机制及其对内蒙古大暴雨天气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是台风与中高纬西风带高空槽的相互作用,西风槽提供的冷空气与台风的暖湿气流交汇引发了此次大暴雨;在西风槽并入台风的过程中,冷空气自西向东楔入并向下扩散东移,产生强烈的冷平流,推动暖湿空气抬升,破坏了台风的正压暖心结构,并形成“东暖西冷”的不对称温度结构,导致台风变性为温带气旋;主要的降水区域位于MPV1正值区与MPV2负值区的重叠区,区域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能量积聚,促进强降水的发展;冷暖空气的交汇区出现强锋生作用,形成明显锋区,为大暴雨提供动力条件,锋生带附近有明显次级环流圈形成,锋前为上升气流,锋后为下沉气流,强降水区域对应上升气流最强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安比” 大暴雨 变性 数值模拟 内蒙古
下载PDF
1961—2000年中国太阳辐射区域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7
2
作者 文小航 尚可政 +2 位作者 王式功 杨德保 樊文雁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54-561,共8页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 利用中国122个辐射观测站1961—2000年的逐日地面辐射资料,同期729个气象站的逐日云量资料,分析了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代际距平分布和变化。按照中国地理气候区域的特征并考虑年总辐射,将中国划分为5个不同的辐射区域。分析了各区近40a来总辐射、直接辐射、散射辐射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①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在1961—1990年之间呈下降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低值,以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降幅最明显;在1991—2000年总辐射和直接辐射年曝辐量有回升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回升最显著,但均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5区总辐射近40a来下降率为:-1.24%/10a,-1.66%/10a,-1.60%/10a,-1.89%/10a和-1.93%/10a。②近40a来散射辐射年曝辐量除东北无明显变化外,南疆和青藏高原有降低趋势,而南方有略微增加趋势;通过对云量的分析发现西北地区低云量略增加,而其他地区低云量和总云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5区总云量近40a来下降率为:-2.99%/10a,-1.68%/10a,-3.10%/10a,-1.17%/10a和-1.01%/10a,低云量变化率为:-1.51%/10a,4.46%/10a,-1.47%/10a,-0.89%/10a和-0.75%/10a。最后对造成辐射长期变化的原因作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辐射 直接辐射 散射辐射 云量 中国
下载PDF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3
作者 文小航 吕世华 +3 位作者 孟宪红 文莉娟 李万莉 马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3-1173,共11页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 利用美国NCAR中心的天气研究与预报模式WRF,对金塔绿洲的温度场、环流场、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模拟研究。结果表明,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非均匀下垫面上绿洲和戈壁的近地面温度、风场、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较为完整地呈现出绿洲"冷岛效应",模拟的近地面风向和观测值吻合较好。通过对能量场的时空分析,发现下垫面的植被类型、土壤类型和土壤湿度对绿洲白天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等有很大影响,绿洲白天净辐射峰值比戈壁大,潜热通量比感热通量大;白天大气向地面传输热量,绿洲地表获得的热通量大;而夜间地表向上传递热量,绿洲释放的热通量比戈壁大。更加细致地研究这些现象对深入了解绿洲气候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冷岛效应 金塔绿洲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下载PDF
WRF模式对金塔绿洲-戈壁辐射收支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文小航 吕世华 +3 位作者 尚伦宇 奥银焕 鲍艳 李万莉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6-353,共8页
利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结合卫星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对夏季金塔绿洲辐射和能量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并用2008年"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加强期外场试验所取得观测资料进行... 利用WRF中尺度气象模式结合卫星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对夏季金塔绿洲辐射和能量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并用2008年"绿洲系统非均匀下垫面能量水分交换和边界层过程观测与理论研究"加强期外场试验所取得观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晴天状况下WRF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辐射各分量和热流密度的变化,阴天和雨天次之;向下长波辐射以外的各辐射分量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均方根偏差在86.6W.m-2以下,平均绝对误差都在24%以下;绿洲能量传输主要为潜热输送,戈壁为感热输送;绿洲潜热、感热和地表热流密度分别占净全辐射的87.1%、9.1%和11.1%,研究结果可为合理配置绿洲太阳辐射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塔绿洲 WRF模式 辐射收支 能量平衡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绿洲—戈壁资料同化数据集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文小航 吕世华 +1 位作者 董文杰 奥银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6-79,共14页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共同开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式3.1版本,结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并同化2008年夏季金塔绿洲野外观测试验... 利用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共同开发的天气研究和预报系统WRF模式3.1版本,结合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反演的下垫面土地利用/植被类型资料,并同化2008年夏季金塔绿洲野外观测试验所取得的气象资料,对绿洲系统陆—气水热交换过程进行模拟,最终生成金塔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再分析数据集。此数据集包括黑河流域金塔绿洲2008年6-8月逐时水平分辨率1 km的土地利用类型、19层风温湿压、4层土壤温湿度以及地表植被覆盖、辐射分量、热通量等资料。同时,利用金塔绿洲观测期内的地表气压、地面气温和相对湿度实测值对该数据集进行初步验证,并分析了绿洲—戈壁系统的"冷湿岛效应"、平均大气环流特征和空气温湿度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和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差异明显,绿洲和戈壁平均地表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相差21℃和3℃;10 cm土壤温度白天最大相差17℃,并且绿洲比戈壁滞后3 h达到峰值;戈壁相对湿度比绿洲平均约低11%;白天绿洲的"冷岛效应"和"湿岛效应"影响高度平均可达2000 m和1500 m;夜间绿洲的近地层500 m以下则表现出弱的"冷岛效应";夜间绿洲上空的平均垂直气流为上升气流,白天出现大范围下沉气流,平均最大下沉气流速度可达-0.3 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戈壁系统 WRF模式 小气候效应 金塔高分辨率资料同化再分析数据集
下载PDF
WRF模式对东北半干旱区夏季辐射收支与能量平衡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文小航 董文杰 廖小罕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196-2203,共8页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气象模式结合MODIS资料反演的植被覆盖度,并同化东北半干旱区近地面气象要素,对夏季东北半干旱区的辐射和能量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并用2009年通榆站6-8月份的通量观测资料进行验证... 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中尺度气象模式结合MODIS资料反演的植被覆盖度,并同化东北半干旱区近地面气象要素,对夏季东北半干旱区的辐射和能量传输过程进行模拟,并用2009年通榆站6-8月份的通量观测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榆站模拟的向上/向下短波、向上/向下长波辐射与观测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85、0.73和0.88,偏差Bias均在36.7w/m^2以下,潜热、感热和地表热通量密度观测日积分值分别占净辐射的28.8%、53.4%和3.4%。WRF模式也能较好地模拟出东北半干旱区夏季地表辐射与能量分量的区域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半干旱区 WRF模式 辐射收支 能量平衡
下载PDF
新时期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设计与实现--评《农业气象》 被引量:4
7
作者 文小航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11-711,共1页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其农业发展水平与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保障息息相关,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已然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在高新信息科技的支持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帮助农民群众... 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之一,其农业发展水平与全体人民的社会生活保障息息相关,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已然成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在高新信息科技的支持下,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帮助农民群众及时掌握相关气象信息,有效降低未知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农作物损毁及农业经济损失,同时为农业发展建设提供更多专业的气象服务指导,使其充分运用气象资源,从而实现农业健康发展与高效生产。本文结合《农业气象》一书的相关理论内容,深入探究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的整体设计流程,进一步分析气象服务系统在农业发展中的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健康发展 农业发展水平 农业气象 农业大国 气象服务 气象灾害 气象资源 有效应用
下载PDF
中国北方水汽与云和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23
8
作者 封彩云 王式功 +2 位作者 尚可政 杨德保 文小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6,共7页
利用中国35°N以北地区196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8个探空站逐日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的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资料,分析了42a来中国北方各区水汽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以及降水量的年际变... 利用中国35°N以北地区1961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58个探空站逐日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地面观测的逐日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资料,分析了42a来中国北方各区水汽质量分数的变化特征,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以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逐区讨论了水汽质量分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北方地区42a水汽质量分数有微弱的增加;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水汽质量分数与云量、降水量的相关中,平均水汽质量分数与低云量、降水量的正相关最显著;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中,低云量与降水量的相关最显著.这三种相关的季节变化特征均为春季最显著,秋、夏季次之,冬季最弱.沙区的各相关系数均低于非沙区的,说明荒漠化对空中水资源也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沙尘暴多发的春季,这一影响就更显著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质量分数 云量 降水量 相关 荒漠化
下载PDF
全球气候增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9
作者 邓振镛 张强 +5 位作者 徐金芳 黄蕾诺 文小航 王润元 王小燕 奚立宗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70-1078,共9页
系统总结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等3个课题的主要成果和研究进展。在揭示甘肃省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综述了越冬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喜凉作物... 系统总结了甘肃省科技攻关重大项目"甘肃干旱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研究"等3个课题的主要成果和研究进展。在揭示甘肃省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综述了越冬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喜凉作物(春小麦、马铃薯、胡麻)和喜温作物(玉米、棉花、酿酒葡萄)等8种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适生种植区高度和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等对现代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现代气候变化对甘肃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非常突出,已对农作物安全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其研究结果为建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旱作农业生产机制,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农作物 气候变化 响应
下载PDF
干旱与高温热浪的区别与联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邓振镛 文小航 +4 位作者 黄涛 张鸿 奚立宗 徐金芳 董安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2-709,共8页
该文较系统地评述了干旱与高温热浪在定义、标准与类型、地理分布、时间和强度变化特征、危害性质和程度及其影响、形成机制和产生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表现形式和程度、监测和预测与预警方法与技术、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和防御措... 该文较系统地评述了干旱与高温热浪在定义、标准与类型、地理分布、时间和强度变化特征、危害性质和程度及其影响、形成机制和产生原因、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表现形式和程度、监测和预测与预警方法与技术、减灾技术及应对策略和防御措施等8个方面,既对比了两者间在以上8方面的明显的差异,也指出两者间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当高温天气频繁发生,大气降水量就会明显减少。高温加快了土壤的蒸散速度,加大了土壤水分和植株水分的散失,这种关系在夏季尤其显著。从而造成干旱的发生或加重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干旱 高温热浪 降水
下载PDF
珠海凤凰山陆气相互作用与碳通量观测塔的基本观测及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1
作者 韦志刚 胡嘉骢 +8 位作者 董文杰 陈光巨 吴忠魁 魏信 郑志远 文小航 石文 邢飞 张治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3-436,共14页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 珠海凤凰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植被类型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是岭南地区典型的城市或村庄周边的再生森林,我们选择在凤凰山麓森林冠层较为平缓的低矮坡地建立了陆—气相互作用和碳通量的观测铁塔塔站。本文详细介绍了观测塔的地理环境、初步的仪器布设和基本观测,并利用已获得的资料分析了旱季典型晴天主要观测量的日变化特征。太阳总辐射及其分光辐射和反射辐射的日变化都是比较常规的中午最高的对称结构;冠层接收到的长波辐射比向上长波辐射低;气温日变化的峰值比太阳辐射滞后,白天达到最高值前的气温是低层高于高层,达到最高值后到落日前气温陡然下降,夜晚的气温是低层低于高层。相对湿度凌晨最大,下午最小,夜晚是低层相对偏湿,白天正好相反;11月份,珠海地区盛行旱季的偏北季风,有明显的海陆风的作用,白天的海风较强,夜晚的陆风较弱;森林冠层向大气释放的感热和潜热的量值基本相当,潜热基本为正;感热白天为正,夜晚基本为负;森林冠层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最高值出现在午后,此时空气中水汽浓度达到最低,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在日出后的清晨最大,此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最大,同时空气密度也最大;由于森林冠层高、密度大,土壤湿度基本没有日变化;表层土壤温度日变化的振幅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变小,土壤热流的变化是下午高,清晨低。本文还发现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需要以后根据充沛的资料分析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通量 陆气相互作用 南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日变化
下载PDF
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模拟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和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得勤 段云霞 +1 位作者 张述文 文小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1010,共20页
使用一种复杂洗牌算法(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对Noah陆面模式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其中水文参数采取直接优化和优化土壤成份的形式,侧重于研究两种水文参数给出方法对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模拟的敏感性... 使用一种复杂洗牌算法(SCE-UA,Shuffled Complex Evolution Algorithm)对Noah陆面模式中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其中水文参数采取直接优化和优化土壤成份的形式,侧重于研究两种水文参数给出方法对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模拟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将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作为判据,模式中水文参数敏感性最高,水文参数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要高于对土壤温度的敏感性。表层土壤湿度作为判据对土壤水文参数优化后,可以改善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模拟,加入深层土壤湿度同时作为判据后,优化使土壤温度的模拟变差。当土壤成份作为优化的参数,表层和深层土壤湿度作为判据,优化能够同时改善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模拟。单独使用土壤温度作为判据不能达到优化水文参数的目的。将土壤成份作为优化的参数后,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的多判据优化效果最好,且减少不敏感参数的个数后对优化结果的影响总体不大。基于以上结果,将土壤成份作为优化水文参数的方法能够更好的考虑不同水文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优化后的水文参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优化效果较直接优化水文参数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参数优化 敏感性分析 陆面过程
下载PDF
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唐恬 王磊 文小航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62-1473,共12页
利用2010年6-7月鄂陵湖野外试验的近地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分量、地表能量分量、土壤温度和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和地表能量各分量日变化差异较大,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地表... 利用2010年6-7月鄂陵湖野外试验的近地层观测数据,分析了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分量、地表能量分量、土壤温度和反照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辐射和地表能量各分量日变化差异较大,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地表反照率依次递减,平均反照率约为0.21;观测期内,平均辐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向上长波、向下长波、向下短波、向上短波,日积分值分别为31.4MJ·m-2、25.6MJ·m-2、22.4MJ·m-2、4.2MJ·m-2,净辐射(12.5MJ·m-2)占向下短波辐射的55.7%;平均地表能量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幅度较晴天小,感热、潜热、0cm土壤热通量的平均日积分值分别占净辐射的21.2%、43.1%、8.2%;平均土壤温度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浅层土壤温度峰值较晴天低2℃,深层土壤温度相差不大.云和降水的扰动削弱了向下短波辐射,导致平均感热通量和0cm土壤热通量的峰值比晴天小,而平均潜热通量的峰值大于晴天.由于湖泊水体巨大的热容量和水分供应,鄂陵湖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地表温度变化幅度变小,附近地表温度升高缓慢.鄂陵湖区的地表能量平衡中,潜热通量占主导,感热和地表土壤热通量次之.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河源区湖泊的能量水分循环过程,为促进该地区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鄂陵湖 辐射收支 地表能量平衡 土壤温度
下载PDF
中国西北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地表宽波段发射率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志远 韦志刚 +2 位作者 李振朝 文小航 陈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7-1241,共15页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 利用2013年我国西北戈壁、沙漠和黄土塬区三类典型裸土下垫面野外观测试验资料,探究了上述地区地表向下、向上长波辐射(DLR&ULR)、地表温度(LST)和地表宽波段发射率(LSB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站地表ULR和LST明显比戈壁和沙漠站偏低;戈壁宽波段发射率(GbBE)、沙漠宽波段发射率(De BE)和黄土宽波段发射率(LoBE)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尤其是日变化特征;观测期内GbBE、DeBE和Lo BE平均值分别约为0.926±0.0452、0.916±0.0419和0.881±0.049。三站点地表宽波段发射率的数值大小和变化特征与陆面模式中所指定的参数化情况不符。地表发射率会受站点周围环境和当时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表层土壤湿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子,将来的野外观测试验中需加强相关影响要素的观测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区 野外观测试验 地表宽波段发射率 典型下垫面
下载PDF
MODIS产品反演与WRF模式默认植被覆盖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得勤 文小航 +2 位作者 段云霞 周小珊 杨森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年第4期26-34,共9页
WRF模式气候态植被覆盖度GVF数据集的制作源于卫星遥感资料,由于制作时间较早代表性逐渐变差,最新的MODIS遥感产品可用于WRF模式下垫面数据集的更新。本文利用2013年MODIS卫星遥感产品反演的植被覆盖度更新WRF模式默认的气候态数据集,... WRF模式气候态植被覆盖度GVF数据集的制作源于卫星遥感资料,由于制作时间较早代表性逐渐变差,最新的MODIS遥感产品可用于WRF模式下垫面数据集的更新。本文利用2013年MODIS卫星遥感产品反演的植被覆盖度更新WRF模式默认的气候态数据集,进一步利用WRF模式计算与GVF相关的地表参数,并与WRF模式默认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MODIS更新后的GVF在2013年不同季节均较WRF模式默认的气候态GVF偏高,尤其是中国南方和东北地区表现的"更绿";MODIS制作GVF的原数据空间分辨率为1 km,较WRF模式默认数据集的分辨率更高,适合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下垫面数据集的更新,更新后的GVF数据更细致,尤其是夏季城市下垫面GVF较周围偏低非常明显;通过分析GVF变化引起的叶面积指数、地表反照率和地表发射率的变化可知,农作物植被类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森林覆盖虽较广,但由于森林的叶面积指数年季变化相对较小,叶面积指数增量并没有农作物的明显。地表反照率和地表发射率也与WRF模式默认值有一定的差异。通过对比可见,更新后的GVF对WRF模式下垫面描述有一定的影响,需进一步开展季节尺度的模拟试验,对比植被覆盖度的变化对WRF模式模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产品 WRF模式 植被覆盖度 叶面积指数 地表反照率 地表发射率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变化对湖泊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照国 吕世华 +1 位作者 奥银焕 文小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91-1600,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设计了陆地生态环境好转、维持现状和退化3种情境下的模拟试验,分析了夏季黄河上游鄂陵湖湖泊效应的特征和生态环境变化对该湖泊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晴天中午至傍晚,鄂陵湖有显著的湖风环流;白天湖面感热和潜热较小,昼(夜)表现出明显的冷(暖)湖效应;湖区低层全天呈现出"湿岛"效应;受湖风作用影响,环湖陆上白天形成"湿墙"和感热高值区;随着陆地生态环境由好转到退化,湖风环流加强,环湖"湿墙"增高,湖陆边界层高度差增大,陆面感热和潜热变化显著大于湖面;陆面边界层中下部的气温和比湿主要受下垫面影响,环境退化后分别升高和减小,而在边界层顶部由于受湖风环流的作用,两者变化趋势与中下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效应 湖风环流 WRF模式 鄂陵湖
下载PDF
阵风锋差异及强迫作用对雷暴触发影响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文东 杨侃 +1 位作者 文小航 张莹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73-788,共16页
为加深了解强对流的机制和特点,弥补雷达探测能力的不足,针对一次由3条阵风锋共同触发强对流过程,利用业务中尺度模式WRF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经本地化改进的指数探索触发关键因素,并与雷达探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业务模式... 为加深了解强对流的机制和特点,弥补雷达探测能力的不足,针对一次由3条阵风锋共同触发强对流过程,利用业务中尺度模式WRF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经本地化改进的指数探索触发关键因素,并与雷达探测资料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本地业务模式对此次过程天气背景与关键系统具有一定的模拟效果,但把握对流单体的能力十分有限,需辅以其他参数方可揭示新生雷暴触发机制。(2)本地化改进Micro Burst Index(MBI)与Turbulent Kinetic Energy(TKE)相互印证,体现了对流与阵风锋的重要特征。MBI高值区的范围、强度与原生对流特征相符,外缘与阵风锋位置吻合,强内核面积与各阵风锋强度一致,反映出各阵风锋及其触发能力存在差异。(3)3条阵风锋及MBI强度、850 hPa风场和下垫面特征的不同,决定了阵风锋各个交汇点是否触发新生对流,以及新生对流的强度与传播方式的不同。(4)强迫上升由3部分组成,其中阵风锋沿地形强迫上升贡献占垂直运动的1.1%,围拢挤压占40.9%,阵风锋的直接强迫最强占58.0%。上述共同作用导致强烈的上升运动,促使地表空气上升到海拔4300 m远超出LFC,并与局地水汽条件相配合,是触发异常强烈新生对流的关键。大气低层自东向西传播的重力波也有利于新生对流的触发。(5)MBI计算简单方便,可揭示模式难以直接反映的重要特征,经不断完善可望为无缝隙网格预报提供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风锋 强迫 触发 对流 模拟 Micro Burst Index
下载PDF
平定高速公路沿线近40年气候特征分析
18
作者 奥银焕 王毅 +4 位作者 张得文 罗斯琼 文小航 毛云程 王小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2-1608,共7页
利用过去近40年平定高速公路沿线(下称平定沿线)6个测站的地面气温和雨量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平定沿线气象条件对公路边坡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平定沿线区域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土壤冻结厚度变浅... 利用过去近40年平定高速公路沿线(下称平定沿线)6个测站的地面气温和雨量等实测资料,分析了平定沿线气象条件对公路边坡病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平定沿线区域的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呈减少趋势,土壤冻结厚度变浅。但公路东、西段的小区域气候仍存在一定差异。可将公路沿线6个测站划分为东段半湿润区(泾川至平凉段)和西段半干旱区(定西至会宁段)。半干旱区的定西路段降雨量少、强度大;气温低,气温变率大,年气温倾向率(增温)较大;土壤冻结早,解冻晚,厚度深,表层冻融过程发生频繁。半湿润区的平凉路段,降雨量大,大雨及暴雨发生频次多,降水强度大;气温高,年增温率较高;土壤冻结晚,解冻早,冻结厚度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气温倾向率 降雨强度 冻结厚度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作物下垫面陆气水热交换的模拟研究
19
作者 晋伟 奥银焕 +7 位作者 文小航 李照国 孟宪红 李江林 赵刚 邓明珊 谢丽君 陈自航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71-686,共16页
黄土高原农田种植结构的改变对陆面能量和水分交换、区域蒸散发等产生影响,不同作物下垫面复杂的水热耦合机制在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陇东黄土高原2019-2021年共计34个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耦合了作物模块的通用... 黄土高原农田种植结构的改变对陆面能量和水分交换、区域蒸散发等产生影响,不同作物下垫面复杂的水热耦合机制在黄土高原陆-气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陇东黄土高原2019-2021年共计34个月的观测数据,结合耦合了作物模块的通用陆面模式(Community Land Model with BGC Biogeochemistry and prognostic crop,CLM5.0-BGCCROP)对黄土高原不同作物下垫面(冬小麦、玉米、苹果林地)的陆面特征进行离线单点模拟,以验证CLM5.0陆面过程模式在黄土高原农田地区的模拟能力,对比分析不同作物下垫面土壤温湿度和地表能量通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CLM5.0对土壤温湿度特征的模拟效果较好,平均均方根误差分别小于2.5℃和0.1 m^(3)·m^(-3),小麦地土壤温度模拟值偏高,玉米地和苹果林地土壤温度模拟存在冷偏差。生长期在旱期的冬小麦造成土壤干燥的程度大于玉米,苹果林地因根系丰富,吸收了更多的土壤水,使土壤整体更加干燥。(2)模拟偏差一部分是由于在模式中将作物下垫面设置为单一作物类型(冬小麦、玉米和苹果林地)时,高估(低估)了(非)生长期作物的叶面积指数,低估(高估)了地表反照率,高估(低估)了净辐射通量,更多(少)的能量转化为感热潜热。(3)另一部分偏差来自于农田不同的作物管理方式,如实际上作物收割后并不完全翻耕为裸土,模式高估了小麦地和玉米地收割后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液态水含量;模式中没有地膜覆盖选项,导致玉米地土壤温度、土壤液态水含量模拟偏低,模拟平均偏差约-1.84℃和-0.058 m^(3)·m^(-3)。(4)冬小麦-玉米混合下垫面模拟试验能较好地模拟地表能量通量,净辐射、感热通量、潜热通量的模拟平均偏差分别为-6.13 W·m^(-2)、11.46 W·m^(-2)、-1.97 W·m^(-2)。在生长期内,冠层蒸腾作用占主导,随着作物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感热通量减少,土壤温度降低,潜热通量增加,土壤液态水含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M5.0陆面模式 不同作物下垫面 蒸渗仪 土壤温湿度 地表能量通量
下载PDF
华北“7.20”特大暴雨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璇 赵磊 +5 位作者 李得勤 古珊 牛骋 陈薇 文小航 王思慧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利用华北地区248个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FY-2G黑体亮温TBB、邢台站探空资料、华北地区多普勒雷达资料、欧洲中心(ECMWF)0.25°×0.25°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19—21日一场特大暴雨进行... 利用华北地区248个加密气象观测站资料、FY-2G黑体亮温TBB、邢台站探空资料、华北地区多普勒雷达资料、欧洲中心(ECMWF)0.25°×0.25°和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7月19—21日一场特大暴雨进行多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南亚高压系统呈东西带状分布,500 hPa为“东高西低”环流背景,鄂霍茨克海附近闭合高压下游阻挡效应使上游系统移速缓慢,华北长时间处于深槽之中,环流形势利于产生稳定经向型暴雨;通过高低层流场对比发现,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出口区左侧重叠区为最强降水区域,降水大值区均位于太行山及燕山山脉迎风坡;垂直方向上,垂直上升运动中心介于散度辐合中心与辐散中心之间,剧烈的抽吸效应将水汽输送至高层,冷暖气流交汇及水汽上升过程凝结潜热释放导致对流系统迅速发展。河北地区稳定的深厚气旋是本次暴雨的关键系统,19日石家庄地区强对流单体(>45 dBz)存在时间超过20 h。MCS影响范围广、特殊山脉地形作用、系统停留时间较长等原因造成累积降水量增大,是本次暴雨与“7.21”北京特大暴雨相比的突出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多尺度 特殊地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