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统的现代面相:青苗会传统社会功能的现代转型讨论 |
陈婷
文忠祥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土族“纳顿”舞蹈的文化解读 |
文忠祥
范静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7
|
|
3
|
土族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土族的空间观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15
|
|
4
|
论时间制度——以青海民和土族为例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5
|
撒拉族教育文化与人口现代化 |
文忠祥
辛海明
|
《西北人口》
|
2004 |
2
|
|
6
|
神话与现实——由精卫填海神话谈中国人的海洋观 |
文忠祥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2 |
5
|
|
7
|
当前称谓语的演变及其社会意义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3 |
9
|
|
8
|
信仰民俗与区域社会秩序——以青海土族纳顿、醮仪、六月会为例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1 |
5
|
|
9
|
民族文化与江河源地区生态策略选择 |
文忠祥
|
《青海社会科学》
|
2004 |
3
|
|
10
|
土族民间信仰中的洁净观念初探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6
|
|
11
|
浅析地理因素对蒙古族传统文化形成的影响 |
文忠祥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7
|
|
12
|
村庙在土族村落社会中的文化意义——以民和土族为例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3
|
论土族民间信仰象征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8 |
3
|
|
14
|
过渡·边缘·多元:河湟文化特质辨析 |
文忠祥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15
|
“非常态”的民间消解——土族求雨仪式解析 |
文忠祥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1
|
|
16
|
论河湟地区时空设置 |
文忠祥
|
《青藏高原论坛》
|
2013 |
2
|
|
17
|
仪式的整合与升华——民和三川土族“纳顿”的前期准备活动 |
文忠祥
辛海明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4 |
1
|
|
18
|
民和三川土族“纳顿”体系的农事色彩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5 |
7
|
|
19
|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一)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4
|
|
20
|
土族纳顿面具舞解读(二) |
文忠祥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