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认识论中女性主义视角的进一步反思 被引量:4
1
作者 文洁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主要涉及到知识与表述的问题、知识与理性的中立性、男权的影响和客观性的概念。女性主义对知识构成和认识论的看法,关联着两个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立场,即女性主义经验论和女性主义立场论。对这些女性... 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认识论的批评,主要涉及到知识与表述的问题、知识与理性的中立性、男权的影响和客观性的概念。女性主义对知识构成和认识论的看法,关联着两个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立场,即女性主义经验论和女性主义立场论。对这些女性主义观点所遇到的问题、困难和批评的进一步反思,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所谓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的中立性 客观性 女性主艾经验论 身体知识 女性主义立场理论
下载PDF
芭特勒对萨特身体观的阅读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文洁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91,共7页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 美国哲学家茱迪恩.芭特勒认为连串理所当然地跟性相关的论述,同时存有化了及固定化了物质性的身体。芭特勒阅读波伏娃的《第二性》,认为这并非就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于女性问题或处境上的应用。波伏娃曾说意识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并且在文化的脉胳里,参与形成一个人的性别。芭特勒认为对萨特身体哲学的理解,在很多方面都能提高我们对波伏娃思想的欣赏,并认定她是一个具原创性的思想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笛卡儿主义 心物二元论 超越 性别表演 为己存有 堕落的信念 他者 为他存有
下载PDF
身体的回归:弗朗西斯·培根隐晦的身体与儒家身体美学
3
作者 文洁华 胡笳 《民族艺术研究》 2004年第3期23-29,共7页
本文分析了现代画家弗朗西斯·培根笔下难以捉摸的身体的表现及所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同时分析了顾恺之的中国肖像画与儒家身体观的关系 ,并就中西不同的身体观作了对比和反思。
关键词 身体 身体美学
下载PDF
“充餘之美”——唐君毅先生論中國藝術精神
4
作者 文潔華 《人文中国学报》 2013年第1期433-456,共24页
本文主要以唐君毅先生《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中的豐富論點,闡釋其謂藝術爲人生之'餘事'或'充餘之美'的概念。本文首先指出唐君毅先生的美學觀,離不開其黑格爾模態的'客體化'觀點,以及其結合儒家心性論的... 本文主要以唐君毅先生《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一書中的豐富論點,闡釋其謂藝術爲人生之'餘事'或'充餘之美'的概念。本文首先指出唐君毅先生的美學觀,離不開其黑格爾模態的'客體化'觀點,以及其結合儒家心性論的特殊性,并先從唐君毅先生論美感經驗的根源處開始探討。本文揭示了唐先生的心性觀如何使他論審美經驗時,强調一種'内在化的模式',也就是主體'統體的覺攝'活動。此覺攝展示了客體相,其後心意活動才對客體作出'選擇與剖判'。本文指出,如此唐先生談審美經驗并非否定了主客關係,而是更上一層,先從形上的超越心體抽離覺攝的内容,并使其客體化之後開始欣賞客體,此乃唐先生所説的内心情調之客觀化。本文依此進一步理解其如何説中國藝術乃表現整個人之性情胸襟這一觀點,以及藝術如何根植於個人生命及精神活動之興趣,而對其所嚮往之形式有特定之要求。本文并由此超越心覺的活動理解中國藝術的'藏、修、息、游',以及'充餘之美'的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經驗 超越心體 統體的覺攝 藏、修、息、游 移情 充餘之美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发展与批评 被引量:9
5
作者 文洁华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6-143,共8页
近年来西方出版了大量有关女性主义美学著作,国际美学会议特设了女性主义艺术与美学的讲座及研讨小组,性别与艺术已成了美学界研讨的热门课题。本文评介了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及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该学说如何批判... 近年来西方出版了大量有关女性主义美学著作,国际美学会议特设了女性主义艺术与美学的讲座及研讨小组,性别与艺术已成了美学界研讨的热门课题。本文评介了西方女性主义美学兴起的背景、发展过程及研究的重点内容,分析该学说如何批判传统美学中的父权因素,阐述了该学说的任务,包括其在批评实践上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美学 父权艺术 女性本质 反美学
原文传递
美感经验的完结?——当代英美美学的基源问题与儒学的诠释 被引量:3
6
作者 文洁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93,共5页
美国当代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论文《美感经验的完结》剖析了曾对于西方传统美学举足轻重的"美感经验"概念的现代命运,展示了该概念的发展由西方美学的中心脉络滑落到边缘的情况。在重申美感经验的价值时,美国美学家常举... 美国当代美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的论文《美感经验的完结》剖析了曾对于西方传统美学举足轻重的"美感经验"概念的现代命运,展示了该概念的发展由西方美学的中心脉络滑落到边缘的情况。在重申美感经验的价值时,美国美学家常举杜威对这个概念的分析,强调主体在艺术欣赏中与对象相遇后的一份圆满感觉,并透露了对价值的体会。当代英美美学家不单再度思考了美感经验的功能,还对"美与善同"以及美善同出一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在康德所标榜的孤立主义传统中,杜威式的脉络主义确属难能可贵,并受到当代英美美学界的重新注意。新儒学所提供的关于美感经验的诠释,对英美美学界关心美感经验的完结是一份饶有意思的参考,也同时使关心当代美学发展和出路者对心性的功能与可能进行一次反思与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感经验 传统美学 新儒学 英美 诠释 源问题 西方美学 孤立主义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儒家知识论之当代意蕴 被引量:2
7
作者 文洁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0-106,共7页
西方当代批评学派(包括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之知识论提出了质疑,反思的问题指向了当代批评学派构思中的新知识论,甚至伦理。新知识论强调主体的价值取向(善)与知识(真)的关系,以及重新厘订“客观性”的涵义;同时关注知识主体(人)与知识... 西方当代批评学派(包括女性主义)对西方传统之知识论提出了质疑,反思的问题指向了当代批评学派构思中的新知识论,甚至伦理。新知识论强调主体的价值取向(善)与知识(真)的关系,以及重新厘订“客观性”的涵义;同时关注知识主体(人)与知识客体(自然与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然而中国传统的理性之知(真)及德性之知(善),被视为相通及相辅相成的,“穷理格物”、“格物致知”比西方传统知识论有丰富的涵义;人与自然同出一源,“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超越性思考打破了西方式认知中“主体—客体”的二元格局;儒家“道德理性”中知识主体同时超然同时受场境影响的特殊活动,有别于西方传统知识论中强调的“客观性”。中国哲学关于知识的思考涉及“前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体性存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论 西方传统 新儒家 当代批判
原文传递
柏拉图,还是快乐药?
8
作者 文洁华 《书城》 1998年第5期14-14,共1页
哲学家如何担当起辅导人心的工作呢?他们怎样把顾客从心理分析师、心理治疗师、婚姻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手上抢去?方法听来很简单,他们会跟你讨论哲学及人生问题,包括"上帝是否存在?"、"我应不应该进行政治活动?"、&... 哲学家如何担当起辅导人心的工作呢?他们怎样把顾客从心理分析师、心理治疗师、婚姻辅导员和社会工作者手上抢去?方法听来很简单,他们会跟你讨论哲学及人生问题,包括"上帝是否存在?"、"我应不应该进行政治活动?"、"死后有没有生命?"、"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等等。这种新行业的信念是:人们的精神或心理困扰主要是因为思考混乱而引发,包括价值问题的性质弄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治疗师 柏拉图 辅导员 哲学家 心理困扰 社会工作者 新行业 哲学辅导 婚姻 价值问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