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xymoron:矛盾修饰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文海霖 车俊思 《当代外语研究》 2005年第2期57-59,共3页
英语中的oxymoron( )在汉语中译为矛盾修饰法,它是一种将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的词语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修辞方法。矛盾修饰法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些词语似乎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其实这只是它们表面上给人的印象而已。其实英语oxymoron这个... 英语中的oxymoron( )在汉语中译为矛盾修饰法,它是一种将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的词语结合在一起使用的修辞方法。矛盾修饰法之所以得名,是因为这些词语似乎互相矛盾或互不调和,其实这只是它们表面上给人的印象而已。其实英语oxymoron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组合体,它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希腊词根oxys"sharp,keen(精明,敏锐)"和moros"foolish(愚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修饰法 OXYMORON OXYMORON 英语语言 不调和 基督教原教旨主义 似非而是的隽语 修辞方法 矛盾修辞法 组合体
原文传递
《美国犹太文学与犹太特性》
2
作者 文海霖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犹太文学 美国 特性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家作品 情感纠葛 理性思维 哲学精神
原文传递
Spoonerism:首音互换
3
作者 文海霖 《当代外语研究》 2005年第1期54-56,共3页
首音互换(Spoonerism)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修辞现象。这种修辞手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的首字母位置互换,这种置换可能是有意的,但也可能是无意的(因此也可称其为"首音互换"或"首音误置"),其结果都将颠覆原句的意... 首音互换(Spoonerism)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修辞现象。这种修辞手法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的首字母位置互换,这种置换可能是有意的,但也可能是无意的(因此也可称其为"首音互换"或"首音误置"),其结果都将颠覆原句的意思,并造成谐趣现象。英语中最有名的首音互换莫过于将well-oiled bicycle(上油良好的自行车)换为well-boiled icicle(煮得很好的冰柱)了,冰柱拿开水煮会化为水,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这里由于首音误置竟然硬生生地"煮"出一根冰柱,令人哑然失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音互换 英语修辞学 修辞手法 英语语言 修辞现象 首字母 位置互换 莱德勒 第一次世界大战 冰柱
原文传递
英语中的首语重复
4
作者 文海霖 《当代外语研究》 2004年第7期45-47,共3页
首语重复(anaphora)是英语修辞的一种,它是指一个词、词组甚至一个从句在一段话中每句起首进行重复,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深刻印象,从而起到强调或加重语气的作用。这种方法是演讲或报告中的重要技巧之一。美国当代历史上的著名演讲中,两个... 首语重复(anaphora)是英语修辞的一种,它是指一个词、词组甚至一个从句在一段话中每句起首进行重复,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深刻印象,从而起到强调或加重语气的作用。这种方法是演讲或报告中的重要技巧之一。美国当代历史上的著名演讲中,两个广为人知的“首语重复”范例是二战爆发时罗斯福总统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在国会的讲话和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黑人 马丁·路德·金 英语修辞 珍珠港事件 种族歧视 民权运动 罗斯福总统 二战爆发 《解放宣言》 麦卡锡
原文传递
Antithesis:对偶
5
作者 文海霖 《当代外语研究》 2004年第12期33-36,共4页
正如Holman和Harmon所说:"True antithetical structure demands notonly that there be an opposition of ideas,but that the opposition in differentparts be manifested through similar grammatical structures(真正的对偶... 正如Holman和Harmon所说:"True antithetical structure demands notonly that there be an opposition of ideas,but that the opposition in differentparts be manifested through similar grammatical structures(真正的对偶结构不仅要求意义上的对立,而且要求通过相似的语法结构在不同的部分显示对立)",对偶(Antithesis)这一修辞手法是把两个在意义上形成鲜明对照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THESIS 对偶 修辞手法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对照手法 《罗米欧与朱丽叶》 语法结构 ADDRESS 求意义
原文传递
语言全息成像法
6
作者 文海霖 《当代外语研究》 2004年第8期40-43,共4页
初到上海工作时,我发现上海话里的一些词语形象地折射了上海本土文化的某些特色。如北方人在调侃一个人个头很高的时候,会说他像“电线杆儿”一样,上海人则不同,他们用“晾衣竿子”来形容,因为从窗台伸出的细长晾衣竿是上海人家的常见... 初到上海工作时,我发现上海话里的一些词语形象地折射了上海本土文化的某些特色。如北方人在调侃一个人个头很高的时候,会说他像“电线杆儿”一样,上海人则不同,他们用“晾衣竿子”来形容,因为从窗台伸出的细长晾衣竿是上海人家的常见“镜头”;当一个人不把钱当回事儿的时候,北方人会很平淡地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成像 心脏病 社会语言学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文化涵义 上海话 女性主义 语言与文化 本土文化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