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稻抗寒育秧方法初步探讨
1
作者 文知谦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70-72,共3页
历年来早春育秧气候变化无常,气温低、降雨多,低温常出现在育秧期间的任何阶段。近年来江陵县柏马、新桥、松源等村,早稻早播的早熟增产作用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温育秧方法,稳定早播抗寒育秧及早熟增产效果,从大田生产来看,早春塑料... 历年来早春育秧气候变化无常,气温低、降雨多,低温常出现在育秧期间的任何阶段。近年来江陵县柏马、新桥、松源等村,早稻早播的早熟增产作用较大,为了进一步研究保温育秧方法,稳定早播抗寒育秧及早熟增产效果,从大田生产来看,早春塑料薄膜育秧稳定,育秧是比较顺利的。江陵县柏马村农科所根据生产实践的要求,积累群众的经验,利用不同复盖物在早春育秧试验,进行抗寒性能的观察,利用不同芽期及秧苗不同生育阶段等抗寒性能的观察,共分有物理、生物及秧苗不同生育阶段抗寒性能等三个不同处理,现将我们试验结果综合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性 初步探讨 育秧方法 生育阶段 塑料薄膜育秧 保温剂 成秧率 早稻育秧 增产作用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农田立体种植优化模式研究——II、优化模式的增值效益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缨 雷慰慈 +3 位作者 夏昌锐 文知谦 王荣堂 欧阳德超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在1986—88年水、旱种植优化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和对比示范所获产量的基础上,以当地三年平均价格计算产值,研究各优化模式的增值效能,结果表明,各优化模式的亩产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传统模式,采用这些优化模式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本文在1986—88年水、旱种植优化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和对比示范所获产量的基础上,以当地三年平均价格计算产值,研究各优化模式的增值效能,结果表明,各优化模式的亩产值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传统模式,采用这些优化模式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走向小康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种植 优化模式 增值效益
下载PDF
农田立体种植优化模式研究Ⅲ优化模式的生态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缨 雷慰慈 +3 位作者 夏昌锐 文知谦 王荣堂 欧阳德超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8,共8页
在水、旱田优化模式试验田里测定土壤蒸发量、含水率、地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的结果表明,各优化模式不仅能增产、增值,而且能改善农田生态条件。
关键词 立体种植 优化模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农田立体种植优化模式研究 Ⅰ、优化模式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缨 雷慰慈 +3 位作者 夏昌锐 文知谦 王荣堂 欧阳德超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总结了1986—88年水、旱田种植优化模式随机区组试验及对比示范的,有关增产方面的一系列试验资料。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各优化模式产量均高于传统模式,这些优化模式被认为是恢复和发展我国生态农业的方向,是农业后劲的所在。
关键词 立体种植 优化模式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作为农业后劲的生态立体农业 被引量:1
5
作者 黄菊树 文知谦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53-59,共7页
本文陈述了几种水、旱田的优化种养模式,并对各模式的增产、增值和生态改良效应作了讨论。凡本文所推荐的各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均被认为是我国农业后劲之所在。
关键词 生态立体农业 优化种养模式 农业后劲
下载PDF
荆州地区粮食增产途径的探讨
6
作者 刘大圣 黄菊树 +1 位作者 唐运龙 文知谦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1期59-64,69,共7页
作者回顾了荆州地区粮食生产的历程,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战略和措施,涉及到作物种植、家畜饲养、家畜渔业、庭院经济及它们的很多模式。
关键词 粮食 增产途径 发展战略 措施 荆州地区
下载PDF
麦—瓜—稻栽培模式综合效益的研究
7
作者 董尚荣 黄菊树 +1 位作者 唐运龙 文知谦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29-31,共3页
本文以5种传统模式,肥—稻、肥—稻—稻、油—稻、油—稻—稻和麦—稻作对照,研究了麦—瓜—稻模式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麦—瓜—稻比肥—稻—稻、肥—稻和油—稻相应增产-15.8%,14.05%和18.15%,而经济收入提高1.05~2... 本文以5种传统模式,肥—稻、肥—稻—稻、油—稻、油—稻—稻和麦—稻作对照,研究了麦—瓜—稻模式在产量和经济效益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麦—瓜—稻比肥—稻—稻、肥—稻和油—稻相应增产-15.8%,14.05%和18.15%,而经济收入提高1.05~2.21倍,土壤有机质、N、P_2O_5、K_2O含量也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瓜—稻模式 综合效益 传统种植模式 产量
下载PDF
对当前棉田流行立体种植模式的探讨
8
作者 黄菊树 文知谦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49-54,共6页
本文评论了几种新近在棉田发展起来的立体种植模式及其优、缺点,所论及的新模式为“小麦(或大麦)—西瓜(或甜瓜)—棉花”、“小麦(或大麦)—蔬菜—棉花”、“小麦(或大麦)—玉米—西瓜(或甜瓜)—棉花”、小麦(或大麦)—甘薯—棉花”、... 本文评论了几种新近在棉田发展起来的立体种植模式及其优、缺点,所论及的新模式为“小麦(或大麦)—西瓜(或甜瓜)—棉花”、“小麦(或大麦)—蔬菜—棉花”、“小麦(或大麦)—玉米—西瓜(或甜瓜)—棉花”、小麦(或大麦)—甘薯—棉花”、“小麦(或大麦)—棉花—食用菌”或“小麦(或大麦)—豆类—棉花”等,而以传统模式“小麦(或大麦)棉花”为对照。结论认为,有些新模式不仅能增产、增值,而且还能改善棉田生态条件,并不使棉花明显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立体种植 增产 增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