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运行1年故障原因和频率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邓永锦 肖振华 +5 位作者 王成涛 任玉峰 欧阳斌 钟嘉健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6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运行1年的故障发生原因和频率,以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台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使用1年内,机械和软件上的故障次数及故障致功能停用或停机时... 目的分析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运行1年的故障发生原因和频率,以更好地了解设备性能。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台Elekta Synergy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临床使用1年内,机械和软件上的故障次数及故障致功能停用或停机时间进行统计,并对其原因和频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研究显示X射线容积成像影像系统故障最常见(11次,23.40%),机械运动故障次之(9次,19.15%);电路一类故障虽发生率不高,但致功能停用或停机时间较长。结论通过该研究可更好地了解Elekta Synergy医用加速器的故障规律和机械性能,为日后设备的保养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放射治疗 机械故障 软件故障 设备保养
下载PDF
CT扫描及重建参数对放疗图像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欧阳斌 丘敏敏 +3 位作者 钟嘉健 肖振华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扫描协议中各项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确定精确放疗定位图像的扫描协议参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ilips16排大孔径螺旋CT模拟定位机扫描Catphan600模体和Philips图像校准模体,改变扫描及重建参数获取不同的图像序... 目的探讨CT模拟定位扫描协议中各项参数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为确定精确放疗定位图像的扫描协议参数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ilips16排大孔径螺旋CT模拟定位机扫描Catphan600模体和Philips图像校准模体,改变扫描及重建参数获取不同的图像序列,分析其对图像噪声、均匀度、不同物质的CT值、高对比度分辨力及低对比度分辨力等的影响。结果管电压、扫描部位及滤过器影响物质的CT值;管电压、管电流、重建层厚、滤过器及滤过器增强则影响图像的噪声;扫描部位影响图像的均匀度。图像高对比度分辨力与滤过器、滤过器增强相关,而低对比度分辨力则与噪声相关。结论通过全面系统的模体测试可充分了解CT扫描协议中各项参数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有利于确定精确放疗CT模拟定位扫描协议参数和设定CT值-电子密度曲线以确保精准放射治疗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扫描协议 图像质量 参数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硬件系统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肖振华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19-21,24,共4页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INAC)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设备。近年来关于提高肿瘤治疗精度的多叶准直器、图像引导、六维床技术以及加快治疗速度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无均整技术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上述技术...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LINAC)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设备。近年来关于提高肿瘤治疗精度的多叶准直器、图像引导、六维床技术以及加快治疗速度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无均整技术的研究取得一系列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上述技术发展的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展望LINAC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多叶准直器 图像引导技术 六维床技术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无均整技术
下载PDF
DNA双链断裂与同源重组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董隽 张天 文碧秀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期143-146,共4页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最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 DNA双链断裂(DSB)是细胞受到电离辐射后最严重的DNA损伤,导致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以及DNA损伤修复。DNA损伤发生后,激活细胞内DNA损伤应答,启动DSB修复通路同源重组(HR)和非同源重组末端连接(NHEJ)。HR修复分为联会前期、联会期和联会后期,以姐妹染色单体为模板,进行无错误修复,是保护基因组完整性的主要机制。对IR导致的DSB HR和NHEJ具有互补关系,G2和S期HR是主要修复方式。HR是肿瘤发病风险、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合成致死是HR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对DSB修复过程中所涉及HR修复通路中的分子机制、合成致死概念及其与NHEJ修复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其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双链断裂 同源重组 非同源末端连接 合成致死 转化医学研究
下载PDF
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文斌 丘敏敏 文碧秀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714-721,共8页
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主流技术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体位固定技术、图像引导技术及治疗中患者直肠和膀胱的充盈情况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直肠癌放射治疗的精准... 精准放射治疗技术在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的主流技术为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体位固定技术、图像引导技术及治疗中患者直肠和膀胱的充盈情况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直肠癌放射治疗的精准度和治疗效果.直肠癌放疗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大影响,正确合理地选择放射治疗技术有助于提高直肠癌放射治疗实施的精准性,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提高直肠癌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本文就直肠癌精准放疗技术在临床中的运用和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精准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图像引导 膀胱充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不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在颅内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欧阳斌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8期161-165,共5页
γ刀和X刀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两者的治疗精度相同,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一致、均匀性X刀优于γ刀,对于复杂靶区X刀治疗效率更高。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技术在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垂体腺瘤和三叉神... γ刀和X刀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两者的治疗精度相同,剂量分布的适形性一致、均匀性X刀优于γ刀,对于复杂靶区X刀治疗效率更高。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技术在听神经瘤、脑膜瘤、脑转移瘤、脑动静脉畸形、垂体腺瘤和三叉神经痛等病变中的治疗效果,表明两种技术在病变控制率、正常组织损伤率等方面无差别;γ刀治疗的临床应用经验更丰富,X刀的治疗方式则更多样化,适用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ν刀 X刀 颅内病变
下载PDF
乏氧诱导因子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天 董隽 文碧秀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5年第17期2546-2549,共4页
乏氧诱导因子(HIFs)是机体器官组织中氧分压改变后发生一系列自适应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乏氧可显著增加肿瘤侵袭性和对放化疗的抗拒性,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深入... 乏氧诱导因子(HIFs)是机体器官组织中氧分压改变后发生一系列自适应反应的重要调节因子,在血管异常增生以及肿瘤发生发展的各种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乏氧可显著增加肿瘤侵袭性和对放化疗的抗拒性,是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深入开展肿瘤乏氧分子影像、乏氧相关基因表达谱的转化医学研究,指导肿瘤个体化治疗的计划制定和预后评价是肿瘤治疗发展的方向。本文拟对上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探讨其进一步成为转化医学研究和潜在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氧诱导因子 微环境 乏氧相关基因表达 乏氧分子影像 转化医学研究
下载PDF
基于kV级图像引导放疗在胸部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丘敏敏 任玉峰 +5 位作者 钟嘉健 林泽煌 赵文斌 邓永锦 王振宇 文碧秀 《中国当代医药》 2017年第15期69-72,75,共5页
目的分析k V级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研究k V级图像引导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例胸部肿瘤患者每日行放疗前图像扫描... 目的分析k V级图像引导下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研究k V级图像引导对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准性的影响。方法采用Varian Novalis T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我院2016年3~10月收治的10例胸部肿瘤患者每日行放疗前图像扫描,若需移床则行移床后图像扫描及放疗后图像扫描,将该扫描图像经系统自动重建后与治疗计划的CT图像进行配准,获取并统计分析患者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共获取688套图像,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放疗前误差分别为(-0.03±2.06)、(0.16±2.69)、(0.18±2.28)mm,移床后误差分别为(0.65±0.92)、(0.65±0.93)、(0.61±0.80)mm,放疗后误差分别为(-0.08±1.12)、(0.32±1.13)、(0.16±1.08)mm。结论每日k V级图像引导放疗可显著减少胸部肿瘤放疗分次间的摆位误差,对提高胸部肿瘤调强放疗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调强放疗 kV级图像引导 摆位误差
下载PDF
肿瘤乏氧研究的现状
9
作者 文碧秀 《中国健康月刊》 2007年第4期38-38,共1页
肿瘤乏氧,亦即肿瘤供氧不足,在实体瘤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肿瘤乏氧细胞在新陈代谢、分子遗传学及病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肿瘤的演化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放化疗抗拒导致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 肿瘤乏氧,亦即肿瘤供氧不足,在实体瘤中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肿瘤乏氧细胞在新陈代谢、分子遗传学及病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在肿瘤的演化进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放化疗抗拒导致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预后不良。因此,对肿瘤细胞乏氧的研究仍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课题。在2006年ASTRO/放射研究学会(RRS)联合会议中,有大量的报告涉及肿瘤乏氧的生物学研究、分子影像诊断以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分别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乏氧细胞 分子遗传学 肿瘤局部复发 新陈代谢 生理方面 预后不良 远处转移 肿瘤细胞
下载PDF
肿瘤乏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文碧秀 王振宇 Fuqiu He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4-527,共4页
大量临床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乏氧见于90%以上的实体肿瘤,其生物等效致死剂量是富氧细胞的2-3倍;肿瘤治疗的总体疗效取决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所占比例,因为乏氧细胞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和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分子... 大量临床和实验动物研究表明乏氧见于90%以上的实体肿瘤,其生物等效致死剂量是富氧细胞的2-3倍;肿瘤治疗的总体疗效取决于肿瘤内乏氧细胞所占比例,因为乏氧细胞的存在明显增加了肿瘤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和肿瘤自身的侵袭性,分子生物学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其作用机制[1-4]。而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改善肿瘤内乏氧状态的手段,虽能提高某些肿瘤的疗效,但总体治疗效果无显著提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更新与完善,为肿瘤治疗的计划制定及预后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乏氧 乏氧细胞 治疗效果 分子影像技术 总体疗效 分子生物学 实体肿瘤 实验动物
原文传递
40例儿童何杰金氏病预后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文碧秀 顾大中 +5 位作者 黄一蓉 余子豪 钱图南 刘新帆 雷英衡 王绿化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何杰金氏病 预后因素 局部复发 中国医学科学院 单纯放疗 治疗失败 肿瘤医院 儿童 淋巴结核 5年生存率
原文传递
癌基因、抑癌基因与鼻咽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碧秀 殷蔚伯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3期57-59,共3页
对人类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已经在肿瘤的分类、发病机理、恶性程度、监测、转移和预后等方面与肿瘤临床结合起来。作者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鼻咽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981年Weinberg等[1]首先报道人癌基因... 对人类肿瘤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已经在肿瘤的分类、发病机理、恶性程度、监测、转移和预后等方面与肿瘤临床结合起来。作者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鼻咽癌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1981年Weinberg等[1]首先报道人癌基因分离成功,肿瘤研究开始进入了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基因变化 细胞周期 鼻咽癌 肿瘤进展 细胞编程死亡 细胞株 原癌基因 染色体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红斑狼疮对恶性肿瘤发病和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文碧秀 胡郁华 +1 位作者 徐国镇 张洵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3期33-33,共1页
红狼疮(LE)是一种免疫失调疾病。许多文献认为LE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有关系。我院自1958年至今,共收治LE合并恶性肿瘤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39岁。1967年因关节炎、面颈部多发性红斑并具有光敏性,诊断为系统... 红狼疮(LE)是一种免疫失调疾病。许多文献认为LE与各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有关系。我院自1958年至今,共收治LE合并恶性肿瘤患者4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病例1 男,39岁。1967年因关节炎、面颈部多发性红斑并具有光敏性,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长期服用激素能缓解。7年后因头痛、鼻衄,检查发现左上颈一1cm×2cm肿大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并恶性肿瘤 肿大淋巴结 面颈部 面部蝶形红斑 光敏性 面部红斑 狼疮细胞 结节状肿物 泡状核 间接鼻咽镜
原文传递
隐性乳腺癌7例分析
14
作者 文碧秀 黄一容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1993年第1期61-61,共1页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其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女性患者原发于乳腺较常见。但期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亦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我院自1958年~1991年共收治乳腺癌6106... 腋窝淋巴结转移癌而原发灶不明,其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女性患者原发于乳腺较常见。但期他部位的恶性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肺癌、甲状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亦可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我院自1958年~1991年共收治乳腺癌6106例,其中隐性乳腺癌7例,占1.1595。现报告如下。 方法与材料:全部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6~53岁。皆主诉腋窝肿物,病程3~14个月。疗前除非手术组4例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外,其他均行腋窝肿物切除,病理证实为转移癌。实施了手术和(或)放疗,2例配合化疗。放疗剂量范围40Gy~60Gy,多为50Gy,个别多达80Gy。结果详见表1,2。均随诊5年以上。 讨论:隐性乳腺癌由Halstad1907年首次报道后才引起人们注意的,发病率小于1%,本院为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转移 恶性黑色素瘤 肠道肿瘤 放疗剂量 雌孕激素受体 锁骨上淋巴结 左腋窝 原发灶不明 腋淋巴结清扫 同侧腋窝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1~4N0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14
15
作者 游凯云 彭海花 +8 位作者 高远红 陈利 周冠群 常晖 杜晓京 肖林 曾智帆 文碧秀 刘孟忠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08-713,共6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1—4N0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ypT1—4N0期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104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73例,术后...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1—4N0期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经术前同期放化疗及根治性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ypT1—4N0期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104例,其中术后辅助化疗73例,术后未化疗31例;ypT1~2期39例,ypT3~4期65例。对全组患者和亚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全组104例ypT1~4N0期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4%和85.3%,其中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5%和88.6%;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8.6%和77.2%。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06和0.108)。术后辅助化疗组患者的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1%(3/73)和5.5%(4/73);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3年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2%(1/31)和16.1%(5/31)。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6),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在ypT1~2N0期患者中,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96和0.939),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76和0.414)。在ypT3~4N0期患者中,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曲线和无复发生存曲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和0.025)。术后辅助化疗组与术后未化疗组患者的局部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8),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术后辅助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后ypT3~4N0期患者的远处转移率,从而改善其预后,但并不能使ypT1~2N0期患者的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肿瘤分期 新辅助放化疗 术后辅助化疗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20
16
作者 彭海花 游凯云 +7 位作者 高远红 陈利 杜乐辉 陈磊 周冠群 曾智帆 文碧秀 刘孟忠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疗效。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 3年者 22例。全组 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2%、90%和95%,术后有与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90% 与100%(χ2=0.05,P=0.818)、92%与80%(χ2=1.00,P=0.316)、94%和100%(χ2=0.31,P=0.581)。全组 3年复发率为8%,术后有、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8%、9%(χ2=1.00,P=0.316)。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获pCR患者累计复发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疗效,因随诊期短、病例数不多,其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甄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同期放化疗法 同期放化疗 术前 新辅助化疗 术后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前TPF诱导化疗I和Ⅱ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群 何妨 +3 位作者 康德华 王振宇 文碧秀 罗伟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前多西泰索加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中顺铂最大耐受剂量(MTD)及方案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3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通过剂量递增试验确立顺铂MTD并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多西...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调强放疗同期化疗前多西泰索加顺铂加氟尿嘧啶方案诱导化疗中顺铂最大耐受剂量(MTD)及方案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33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通过剂量递增试验确立顺铂MTD并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多西泰索60mg/m2第1天、氟尿嘧啶550mg/m2第1~5天剂量下顺铂MTD为65mg/m2第1天,每3周重复下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中性粒细胞降低67%,粒细胞缺乏性发热9%,腹泻21%,口腔黏膜炎6%。除剂量限制性毒性患者外,其余均完成了治疗。诱导化疗后有效率为97%,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1%。结论鼻咽癌流行地区每3周重复用多西泰索60mg/m2第1天、顺铂65mg/m2第1天、氟尿嘧啶550mg/m2第1~5天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化学疗法 化学疗法 新辅助 不良反应 剂量递增试验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彭海花 游凯云 +7 位作者 王成涛 黄蓉 常晖 周冠群 曾智帆 刘孟忠 文碧秀 高远红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RCT)根治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21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neo-RCT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o-RCT术后ypT0~2N(-)、ypT3 ~4N(-)、ypT0~4N(+)期患者分...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neo-RCT)根治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0年收治的210例局部晚期直肠癌neo-RCT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Neo-RCT术后ypT0~2N(-)、ypT3 ~4N(-)、ypT0~4N(+)期患者分别为91、69、50例.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影响无复发生存因素,Cox法多因素分析影响无复发生存因素.结果 随访率99%,随访时间满5年者64例.Neo-RCT术后ypT0~2N(-)、ypT3 ~4N(-)、ypT0~4N(+)期患者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8%、75%、65% (P =0.018)、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78%、60% (P =0.005)、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1%、81%、64% (P =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病理N分期是影响无复发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neo-RCT术后病理分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据病理分期进行个体化术后辅助治疗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法 临床分期 病理分期 预后
原文传递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达pCR者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彭海花 王成涛 +7 位作者 余昕 游凯云 任玉峰 曾智帆 刘孟忠 周同冲 高远红 文碧秀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79-1082,共4页
目的: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 目的:分析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化疗后达pCR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搜集2005—2012年间经活检证实并neo-CRT (放疗采用3DCRT、VMAT)及根治性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局部晚期直肠癌2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血清CEA水平、疗前血红蛋白、cT 分期、cN 分期与 pCR 是否相关。结果全组疗后达 pCR 者78例(26.7%),T1—T3期者达42例(34.4%),T4期者达37例(21.1%)。疗前CEA≤5.33 ng/ml疗后达pCR者55例(36.4%),CEA>5.33 ng/ml仅24例(16.4%)。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肿瘤距肛门距离、疗前是否贫血和cN分期与pCR无关。多因素分析cT1—T3期、疗前CEA≤5.33 ng/ml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 P=0.031、0.000)。结论临床分期、疗前血清CEA水平是影响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影响因素;疗前血清CEA水平可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neo-CRT后是否达pCR的筛选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肿瘤/新辅助同期放化疗法 癌胚抗原 TN分期 病理完全缓解
原文传递
早期原发鼻腔 NK/T 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IMRT 前瞻性Ⅱ期研究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7
20
作者 牛绍清 张玉晶 +4 位作者 温戈 李贻阳 冯玲玲 王汉渝 文碧秀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鼻腔 NK/ T 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 IMRT 靶区勾画方案的适用性。方法对2011—2013年间21例ⅠE—ⅡE期鼻腔 NK/ T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短疗程化疗联合放疗,其中化疗主要为 Gelox 方案,放疗均采用局部扩大野 IMRT ... 目的:探讨早期原发鼻腔 NK/ T 细胞淋巴瘤局部扩大野 IMRT 靶区勾画方案的适用性。方法对2011—2013年间21例ⅠE—ⅡE期鼻腔 NK/ T 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短疗程化疗联合放疗,其中化疗主要为 Gelox 方案,放疗均采用局部扩大野 IMRT 及统一放疗剂量(GTV54.6 Gy 分26次,高危 CTV50.7 Gy 分26次,低危 CTV45.5 Gy 分26次)。分析其剂量分布、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年样本数12例。随访率100%。2年LRC 率为100%、OS 为90.5%、PFS 为90.5%。 PTV54.6 Gy、PTV50.7 Gy 和 PTV45.5 Gy 中90%处方剂量覆盖靶区体积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99.8%、99.6%和99.7%,患者均未出现3、4级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靶区勾画和剂量设置方案不仅可取得很好靶区覆盖,且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使早期 NC.NKTL 患者获得理想的2年L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 NK/ T 细胞淋巴瘤 鼻型/ 调强放射疗法 局部扩大野 近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