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蚤类区系与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西藏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于2018年10-11月对小...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蚤类区系与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西藏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于2018年10-11月对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在该地蚤类区系调查中采获1批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经分类鉴定为海仑古蚤(P.helenae Lewis,1973)、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中突古蚤(P.medimina Xie et Gong,1989)和多棘古蚤(P.polyspina Xie et Gong1989)4种,其中,中突古蚤和多棘古蚤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为该地区蚤类物种新纪录。该文将这两新纪录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域、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头部和生殖腹节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我国古蚤属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地区所知古蚤属物种数已达7种,其数量约占国内该属物种总数的23%。展开更多
记述了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首次发现的蚤目栉眼蚤科(Siphonaptera:Ctenophthalmidae)厉蚤属(Xenodaeria Jordan,1932)和纤蚤属(Rhadi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2)各一新种:(1)厚永厉蚤,新种(Xenodaeria houyongi sp.nov.),...记述了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首次发现的蚤目栉眼蚤科(Siphonaptera:Ctenophthalmidae)厉蚤属(Xenodaeria Jordan,1932)和纤蚤属(Rhadi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2)各一新种:(1)厚永厉蚤,新种(Xenodaeria houyongi sp.nov.),主要特征是:额鬃由6根骨化较深的刺鬃组成;雌第7腹板后缘的凹陷较小而浅,腹叶宽大并明显长于背叶,背缘明显低于第7气门的高度;受精囊头部腹缘的凹陷位于中点,尾部末端具乳突。模式标本(仅1雌)于2019年12月采自林芝市墨脱县的农耕区(海拔约1200 m)的长尾大麝鼩体上。(2)林芝纤蚤,新种〔Rhadinopsylla(Actenophthalmus)linzhiensis sp.nov.〕,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栉刺共18根;雄抱握器可动突较直和细长,前、后缘对称;第8腹板腹缘仅具2根鬃;第9腹板后臂端部亚背缘具1列刺形鬃;阳茎钩突端部呈指状。模式标本(仅1雄)于2018年11月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镇(海拔约3000 m)未定名鼠兔体上。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对小型兽类...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对小型兽类进行调查取样并采集其体表寄生蚤,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采获的1批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中,发现有红羊新蚤(N.hongyangensis Li,Bai et Chen,1986)、特新蚤裂亚种(N.specialis schismatosa(Li,1980))和二毫新蚤(N.biseta Li et Hsieh,1964)3物种,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是当地物种新纪录。将这3个蚤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雌、雄性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各蚤种的地理分布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新蚤属共8种(亚种)。展开更多
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捕获小型兽类并...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捕获小型兽类并对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所获继新蚤属(Genoneopsylla Wu,Wu et Liu,1966)标本中,首次发现了支英继新蚤(G.zhiyini Wu,Ge et Lan,2003)的雌性标本。该文将此蚤种雌性的形态和特征进行了记述。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继新蚤属共4种。随着蚤类调查及分类研究的深入,该属的种类还会进一步增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蚤类区系与分布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西藏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于2018年10-11月对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进行分类和鉴定。结果在该地蚤类区系调查中采获1批古蚤属(Pala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经分类鉴定为海仑古蚤(P.helenae Lewis,1973)、内曲古蚤(P.incurva Jordan,1932)、中突古蚤(P.medimina Xie et Gong,1989)和多棘古蚤(P.polyspina Xie et Gong1989)4种,其中,中突古蚤和多棘古蚤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为该地区蚤类物种新纪录。该文将这两新纪录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域、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头部和生殖腹节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我国古蚤属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地区所知古蚤属物种数已达7种,其数量约占国内该属物种总数的23%。
文摘记述了在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首次发现的蚤目栉眼蚤科(Siphonaptera:Ctenophthalmidae)厉蚤属(Xenodaeria Jordan,1932)和纤蚤属(Rhadinopsylla Jordan et Rothschild,1912)各一新种:(1)厚永厉蚤,新种(Xenodaeria houyongi sp.nov.),主要特征是:额鬃由6根骨化较深的刺鬃组成;雌第7腹板后缘的凹陷较小而浅,腹叶宽大并明显长于背叶,背缘明显低于第7气门的高度;受精囊头部腹缘的凹陷位于中点,尾部末端具乳突。模式标本(仅1雌)于2019年12月采自林芝市墨脱县的农耕区(海拔约1200 m)的长尾大麝鼩体上。(2)林芝纤蚤,新种〔Rhadinopsylla(Actenophthalmus)linzhiensis sp.nov.〕,主要特征是:前胸背板栉刺共18根;雄抱握器可动突较直和细长,前、后缘对称;第8腹板腹缘仅具2根鬃;第9腹板后臂端部亚背缘具1列刺形鬃;阳茎钩突端部呈指状。模式标本(仅1雄)于2018年11月采自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镇(海拔约3000 m)未定名鼠兔体上。
文摘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对小型兽类进行调查取样并采集其体表寄生蚤,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采获的1批新蚤属(Neopsylla Wagner,1903)标本中,发现有红羊新蚤(N.hongyangensis Li,Bai et Chen,1986)、特新蚤裂亚种(N.specialis schismatosa(Li,1980))和二毫新蚤(N.biseta Li et Hsieh,1964)3物种,为西藏地区首次发现,是当地物种新纪录。将这3个蚤种的主要鉴别特征、分布区、宿主动物及以实物作为凭证标本绘制的雌、雄性尾器结构图等内容分别进行了记述和报道。此外,对各蚤种的地理分布和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分别进行了讨论。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新蚤属共8种(亚种)。
文摘目的调查和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东南部蚤类区系与分布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蚤类区系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藏东南林芝市为调查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同海拔高度农耕区的小型兽类及其寄生蚤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大号鼠夹捕获小型兽类并对其体表寄生蚤进行调查取样,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分类和鉴定。结果在所获继新蚤属(Genoneopsylla Wu,Wu et Liu,1966)标本中,首次发现了支英继新蚤(G.zhiyini Wu,Ge et Lan,2003)的雌性标本。该文将此蚤种雌性的形态和特征进行了记述。结论迄今,西藏已知分布的继新蚤属共4种。随着蚤类调查及分类研究的深入,该属的种类还会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