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朱元璋的道教政策及其因由与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斯洪桥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9-207,287,共9页
明代是道教经历唐宋元的兴盛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虽然有其内部自身的原因,比如道教内部没有高道为其理论作出新的建树和新的诠释,特别是在教义、教理方面没有更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即受到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 明代是道教经历唐宋元的兴盛之后逐渐走向衰弱的时期。虽然有其内部自身的原因,比如道教内部没有高道为其理论作出新的建树和新的诠释,特别是在教义、教理方面没有更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有外部的原因,即受到明初朱元璋的相关道教政策的影响。朱元璋一方面尊宠道教,一方面又对其进行管理和限制,引导道教为大明王朝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朱元璋的一系列道教政策,不仅对大明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影响,也对道教在明以后的发展影响巨大,特别是对道教逐渐世俗化、民间化的过程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道教政策 道教世俗化 道教民间化
下载PDF
《淮南子》的天人观及其生态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斯洪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8-121,共4页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反映,特别是受到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骨干之一的道家文化,提倡人应该过人应然的生活,这种应然的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道家集大成者的《淮南子》在生态智慧方面...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文化的反映,特别是受到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骨干之一的道家文化,提倡人应该过人应然的生活,这种应然的生活具有丰富的生态智慧。道家集大成者的《淮南子》在生态智慧方面有着典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宇宙观、思维模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通过研究道家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智慧,可为我们当今的环境问题提供文化资源和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宇宙观 思维模式 生活方式 生态智慧
下载PDF
析《淮南子》天人同构的内涵及其理论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斯洪桥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3-17,共5页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论题,其内涵丰富,历代思想家都有着大量的论述。作为汉代道家集大成者的《淮南子》也不例外,对天人关系有着丰富的探讨。天人同构作为天人关系的基础性内容之一,直接关涉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方面。《淮...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论题,其内涵丰富,历代思想家都有着大量的论述。作为汉代道家集大成者的《淮南子》也不例外,对天人关系有着丰富的探讨。天人同构作为天人关系的基础性内容之一,直接关涉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方面。《淮南子》天人同构以气为同构的始基,形成了天人同律、相参的思想。通过分析《淮南子》天人同构的理论来源及其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代天人观的丰富理论及其为中国古代医学、养生等提供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天人同构 价值
下载PDF
试论佛教“自度度他”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斯洪桥 金锋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0期102-105,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意义的虚无使得人们陷入了深层次的痛苦与烦恼之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使得当代人不知怎样去拯救自我。面对这样的境况,可借鉴佛教"自度度他"之说。佛教"自度度他"思想...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意义的虚无使得人们陷入了深层次的痛苦与烦恼之中,精神家园的失落使得当代人不知怎样去拯救自我。面对这样的境况,可借鉴佛教"自度度他"之说。佛教"自度度他"思想给予了我们现代人文化资源和启示,对我们的精神修养、日常生活、社会和谐都有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自度度他 精神修养 社会和谐
下载PDF
论西南少数民族的天人观及其现代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斯洪桥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天人关系不仅是汉文化系统的主要问题,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内涵之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与人有着丰富的认识,在天人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天人关系不仅是汉文化系统的主要问题,也是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思想所具有的内涵之一。西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天与人有着丰富的认识,在天人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特别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仅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内涵,而且具有宗教神学的意蕴,为西南少数民族的信仰提供了理论支撑。这种把天地人看成一个统一的宇宙图式的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天人观的主旨是相一致的。通过对西南少数民族天人观的探讨,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西南少数民族思想文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生态保护、养生理念、人生境界等方面提供了文化资源与借鉴,凸显了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天人观 天人同构 天人感应 天人合一
下载PDF
人生论视域下《淮南子》天人合一观及其价值意蕴 被引量:2
6
作者 斯洪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1,共9页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落脚点在于研究人生的意义、价值、境界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人合德合性上。《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天人本是合德合性的。天人合一彰显了担当意...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观念之一,其落脚点在于研究人生的意义、价值、境界等问题,主要体现在天人合德合性上。《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从人的本性上来讲,天人本是合德合性的。天人合一彰显了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天人合一的最终价值取向是解决人的生存价值、人的境界层次、人的安身立命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人生论 天人合一 合德合性 价值意蕴
下载PDF
自然无为:《老子》第二章的核心主旨 被引量:1
7
作者 斯洪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0,101,共6页
通常解老都认为《老子》第二章是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并且认为辩证法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若我们跳开传统固定思维模式的路子,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圣人观等方面来仔细深入地剖析《老子》第二章的具体内容,以及联系《老子》全书整体的思想... 通常解老都认为《老子》第二章是辩证法的集中体现,并且认为辩证法是老子的核心思想。若我们跳开传统固定思维模式的路子,从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圣人观等方面来仔细深入地剖析《老子》第二章的具体内容,以及联系《老子》全书整体的思想,也许会有新的获识。即《老子》第二章的核心主旨未必是辩证法,或许解读为"自然无为"更契合老子之原义。辩证法只是老子论证"自然无为"的核心主旨所运用的方法而已,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第二章 老子 自然无为 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圣人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斯洪桥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77,共3页
从目前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多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中国化,文化哲学层面的中国化还不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思想在本体论、辩证法、批判精神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会通,这些方面的会通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更为... 从目前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多的是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中国化,文化哲学层面的中国化还不够。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道家思想在本体论、辩证法、批判精神等方面都可以进行会通,这些方面的会通能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化心理层面上更为中国社会民众所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道家 境界 批判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道家科技观及其对生态文明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斯洪桥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47-250,共4页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因而后代现代思想家开始理性地反思现代科技,同时也把眼光转向了东方文化,以期获得新的解决方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道家,其哲学思想不仅有着典型的特征,... 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另一方面也给人类带来了痛苦。因而后代现代思想家开始理性地反思现代科技,同时也把眼光转向了东方文化,以期获得新的解决方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道家,其哲学思想不仅有着典型的特征,而且对科技也有着独特的认知。道家科技观具有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的思维方式,以追求真性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以道驭技的理想境界等方面的内涵。道家科技思想对现代生态文明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科技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
下载PDF
无我与超越——论佛教对自我的形而上学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斯洪桥 金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65-69,共5页
佛教认为人的存在就是痛苦的存在。痛苦来源于人的世俗之见,即"我见""我执"等方面。世俗之人正是由于执着"我见"等思想,从而产生各种痛苦,不能得到解脱,生命价值无从体现。佛教认为生命的价值就是不断地... 佛教认为人的存在就是痛苦的存在。痛苦来源于人的世俗之见,即"我见""我执"等方面。世俗之人正是由于执着"我见"等思想,从而产生各种痛苦,不能得到解脱,生命价值无从体现。佛教认为生命的价值就是不断地超越痛苦而获得解脱。那么如何超越痛苦,了脱生死呢?佛教认为要获得人生的根本解脱,首先要认识自我,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再超越于自我,破除自我,破除"我执",进而达到生命存在的至高境界,获得人生的终极解脱。只有最终认识到"法无我""人无我"的"无我"的境界,生命才进入澄明之境,众生才能得到解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自我 我见 无我 超越
下载PDF
生命与道——论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11
作者 斯洪桥 《甘肃理论学刊》 2010年第2期87-89,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 本文通过分析老庄"道"本体论及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阐述了"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生命伦理观 本体论
下载PDF
试析布伦塔诺在意识领域区分心理现象与物理现象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斯洪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4-16,共3页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 人的主体性是人文学术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但对人的主体性的理解仍然停留在直观、简单、笼统的表面层次上。布伦塔诺丰富了历史上的"意向性"这一概念,进一步明确了"意向性"的内在性,并进而把人的意识活动区分为具有意向性指引的"心理现象"和无意向性指引的"物理现象",心理现象是由内知觉产生的,内知觉是一种当下的不假借于外物的意识,它具有直接自明的特性,内知觉才是心理现象真正唯一的知觉。意向性是心理现象的重要特性,只有具有意向性的意识活动才能作为心理活动或心理现象。布伦塔诺的这一思想,是在意识研究领域具有弗洛伊德式的科学发现,它消解了西方思想史长期以来的主客二分的思维定势;揭示了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内在于人的内心,也为建立真正主体性的思想而牢固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伦塔诺 心理现象 物理现象 意向性 意识
下载PDF
早期道教生命伦理的现代启示 被引量:2
13
作者 斯洪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40-41,共2页
阐述了早期道教的重人贵生、生命神圣性和道德养生等生命伦理思想。指出这些生命伦理思想为解决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生命价值失落等问题提供了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代启示意义。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生命伦理 现代启示
下载PDF
生命与道——论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被引量:2
14
作者 斯洪桥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5-17,共3页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生命伦理观 本体论
下载PDF
论王阳明“良知”的哲学内涵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斯洪桥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0-33,共4页
王阳明的学说是其自身人生体验的结晶和升华,他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良知"学说中。因而,要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要从他的人生体验入手分析"良知"思想的内核。通过对"良知"学说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其哲... 王阳明的学说是其自身人生体验的结晶和升华,他的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良知"学说中。因而,要理解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要从他的人生体验入手分析"良知"思想的内核。通过对"良知"学说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对其哲学意义进行阐释,体现了王阳明哲学中本体与功夫的结合。王阳明立足于人的现实来感悟生命,以此来根除人性的现实冲动所产生的不良因素,从而彰现人性的伟大与崇高,对人的发展有着更多的自由与许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知 意念 天理 本体
下载PDF
理性审视全球化下的生命伦理学
16
作者 斯洪桥 王国桢 《医学教育探索》 2005年第5期317-319,共3页
通过对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学进行分析,阐述文化对生命伦理学的重要影响,进而分析了在目前全球化下应该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生命伦理学的论争,从而在全球化下作出合理的选择。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 生命伦理学
下载PDF
论孟子天人观及其境界意蕴
17
作者 斯洪桥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22,共4页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中国历代思想家都有丰富的论述和讨论,如北宋思想家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可见,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都把天人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其一生学问研究生...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讨论的重要问题。中国历代思想家都有丰富的论述和讨论,如北宋思想家邵雍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可见,自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都把天人关系作为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其一生学问研究生的根本和人生宗旨。在众多的天人关系学说中,孟子最早开创了"尽心---知性---知天"的思维认知模式。孟子这种"天人观"思想影响了后来宋明理学,特别是对心学影响之巨。孟子的天人关系思想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思想上,也即是"天人合德"的思想。通过剖析孟子的天人观,可以了解孟子的天人思想并不是现代理解的所谓生态思想,而是一种人生道德的境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天人观 天人合德 天道
下载PDF
论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内涵及其现代价值
18
作者 斯洪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28,共4页
随着现代文化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生命伦理不仅仅是探讨医疗技术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而且深入到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之中,特别是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直接构成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于生命与伦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的道教伦理思想中,有着颇... 随着现代文化生命伦理学的发展,生命伦理不仅仅是探讨医疗技术中所产生的伦理问题,而且深入到文化与生命的关系之中,特别是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思想,直接构成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于生命与伦理的关系,在中国传统的道教伦理思想中,有着颇为丰富的思想和深邃的思考,并且渗透在了早期道教的生命伦理观之中。因此对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理论内涵深入剖析,能够为我们现代生命伦理学提供文化资源及现代价值。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生命存在的贵生化、生命意识的主体化和生命过程的道德化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道教 生命伦理观 贵生化 主体化 道德化
下载PDF
论《淮南子》天道观的自然意蕴
19
作者 斯洪桥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1-4,共4页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 在中国传统哲学的天道观中,道家天道观具有重要的地位。《淮南子》作为汉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淮南子》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的天道观,形成了丰富的天道自然论思想,成为汉代道家的典型特征。道家天道观所具有的自然意蕴对汉代神学目的论的冲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淮南子》的天道自然论的理论渊源及其丰富内涵,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家天道观在汉初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天道观 自然 神学目的论
下载PDF
试析汉初儒士的主体自觉
20
作者 斯洪桥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54-55,共2页
由于秦朝的统治严重影响了儒士,所以汉初之时,儒士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用儒家学说来积极推进汉初的统治,从而使儒士能在汉朝的统治中彰显出自身的人格境界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 汉初 儒士 主体自觉 道德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