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晚奥陶世五峰期扬子板块沉积模式 |
方一亭
边立曾
俞剑华
冯洪真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27
|
|
2
|
江西玉山县王家坝晚奥陶世三衢山组点礁发育特征及其群落研究 |
方一亭
边立曾
施贵军
余金龙
陈敏娟
俞剑华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3 |
9
|
|
3
|
安徽省宁国县胡乐司中奥陶世胡乐组的笔石 |
方一亭
冯洪真
俞剑华
|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89 |
9
|
|
4
|
安徽胡乐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
方一亭
沈渭洲
倪琦生
刘燕
林雨萍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1995 |
3
|
|
5
|
皖南、赣北奥陶纪笔石立体标本形成环境的初步研究 |
方一亭
边立曾
冯洪真
俞剑华
王海峰
|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6
|
安徽宿县夹沟寒武-奥陶系界线附近生物群演变及地球化学特征 |
方一亭
沈渭洲
|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3
|
|
7
|
从奥陶系顶底界线研究新进展谈岩石地层单位的跨时性 |
方一亭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0 |
0 |
|
8
|
对《中国地层指南》的几点修改意见和建议 |
方一亭
边立曾
|
《江苏地质》
|
1990 |
0 |
|
9
|
中国东部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
沈渭洲
方一亭
倪琦生
刘燕
林雨萍
|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22
|
|
10
|
Ce_(anom)对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相对变化的另一种可能解释 |
冯洪真
俞剑华
方一亭
曹奇原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
1997 |
8
|
|
11
|
探讨笔石反射率对奥陶系、志留系烃源岩成熟度的指示作用 |
曹长群
尚庆华
方一亭
|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16
|
|
12
|
江西修水流域上奥陶统五峰组的笔石分带 |
曹奇原
冯洪真
方一亭
王海峰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1998 |
5
|
|
13
|
河北唐山—卢龙地区寒武-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牙形刺及其重要属种的演化 |
王志浩
方一亭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1996 |
7
|
|
14
|
运用数值分支学方法对皖南胡乐组双头笔石演化的研究 |
冯洪真
俞剑华
方一亭
|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1 |
3
|
|
15
|
四川汉源五峰期地层中烷烃的某些分布特征 |
冯洪真
王海峰
方一亭
俞剑华
毛曼君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
1994 |
1
|
|
16
|
21世纪的地学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 |
王德滋
史运良
蒋维楣
方一亭
陆根法
窦贻俭
翟建平
|
《中国大学教学》
|
1995 |
2
|
|
17
|
河北唐山赵各庄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地层地球化学特征 |
沈渭洲
方一亭
倪琦生
林雨萍2刘燕
|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
1996 |
1
|
|
18
|
区调与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一些体会 |
赵明
方一亭
彭亚鸣
|
《中国地质教育》
|
1996 |
0 |
|
19
|
安徽宿县夹沟寒武系-奥陶系界线地层的碳氧同位素研究 |
方一亭
沈渭洲
刘燕
黄耀生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1
|
|
20
|
皖南赣北宁国组和胡乐组沉积环境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王海峰
俞剑华
方一亭
|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