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麻醉诱导期BIS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方仲蓉 赵晓琴 +1 位作者 王古岩 王伟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麻醉诱导期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11日~7月30日30例择期CABG(年... 目的观察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麻醉诱导期患者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2010年6月11日~7月30日30例择期CABG(年龄50~70岁,ASAⅠ~Ⅱ级,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双盲分为2组:Dex组(n=15),右美托咪定1μg.kg-1,稀释30 ml静脉泵注(15 min),继以0.5μg.kg-1.h-1维持输注;对照组(n=15),生理盐水30 ml,方法同Dex组。监测BIS值,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以给药前(T0)、给药后3 min(T1)、6 min(T2)、9 min(T3)、12 min(T4)、15 min(T5)、插管前(T6)、插管结束后1 min(T7)、插管结束后3 min(T8)作为观察记录点。结果麻醉前2组BIS值分别为94.8±2.8和96.3±2.9,无统计学差异(t=-1.441,P=0.161);与给药前比较,Dex组给药后BIS值逐渐下降,9 min后(T3)下降至84.8±9.7(P=0.034),15 min后(T5)下降至71.4±13.6(P=0.000);对照组给药后15 min(T5)BIS值为90.9±4.1,与给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但显著高于Dex组(t=-5.317,P=0.000)。Dex组给药后15 min后(T5)HR明显减慢,由给药前(T0)(64.7±16.4)次/min减至(57.0±11.9)次/min(P=0.024),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MAP由(101.2±15.1)mm Hg到(100.8±18.8)mm Hg,无明显变化(P=0.927)。麻醉诱导期间,对照组插管后SBP、DBP、MAP、HR值较插管前均有升高,插管后1 min(T7)上述各指标分别为(136.1±36.6)mm Hg(P=0.130),(75.3±15.5)mm Hg(P=0.000),(94.4±20.0)mm Hg(P=0.000),(66.2±13.7)次/min(P=0.009),插管后3 min(T8)上述各指标分别为(143.5±30.5)mm Hg(P=0.003),(71.4±12.1)mm Hg(P=0.002),(92.4±14.8)mm Hg(P=0.002),(60.1±13.0)次/min(P=0.387);但Dex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以负荷剂量1.0μg.kg-1继以0.5μg.kg-1.h-1维持输注对CABG患者产生明显镇静效应,能使BIS值降低,同时降低心率,能维持麻醉诱导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双频谱指数 血流动力学 麻醉诱导
下载PDF
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被引量:4
2
作者 方仲蓉 王伟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4期31-36,共6页
丙泊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其药理特性为起效快、半衰期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苏醒完全,不引起噩梦、幻觉等精神症状,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或拮抗氧化效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 丙泊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其药理特性为起效快、半衰期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苏醒完全,不引起噩梦、幻觉等精神症状,能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或拮抗氧化效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和保护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麻醉诱导和维持、术中及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镇静等诸多方面,但应用不当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一些病例报告提示:在大剂量、长时间输注后可能引起代谢性酸中毒、高脂血症、肝脏脂肪浸润和肌肉损伤、难治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即所谓的“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propofol infusion syn-drome,PRIS)。笔者对该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定义及诊断依据、发病机制、防治措施进行综述,以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输注 静脉内
下载PDF
归附痛经颗粒的抗痛经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曹蕾 赵铭 +3 位作者 方仲蓉 孙红 刘静 曹永孝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8,共2页
目的:研究归附痛经颗粒的抗痛经作用。方法: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观察归附痛经颗粒对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用肌动描记技术记录子宫环的收缩曲线,研究归附痛经颗粒对离体大、小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结果:归附痛经颗粒能明显... 目的:研究归附痛经颗粒的抗痛经作用。方法:用己烯雌酚和缩宫素制造小鼠痛经模型,观察归附痛经颗粒对小鼠痛经模型的影响;用肌动描记技术记录子宫环的收缩曲线,研究归附痛经颗粒对离体大、小鼠子宫收缩的影响。结果:归附痛经颗粒能明显减少雌激素和缩宫素诱发的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次数;抑制离体大鼠和小鼠子宫自发性收缩,抑制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大鼠子宫的强直收缩。结论:归附痛经颗粒有明显的抗痛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附痛经颗粒 痛经
下载PDF
Cantrell综合征患儿行双向Glenn术、胸腹横膈疝及脐疝修补术麻醉管理一例
4
作者 宋金蕊 李星寰 +1 位作者 戴峥 方仲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5-1336,共2页
患儿,男,10岁,128 cm, 21.5 kg, ASA Ⅳ级,因“口唇发绀9年余”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平素易感冒,与同龄人相比体格发育落后,平卧位自觉不适,夜间半卧位睡眠。查体:消瘦,腹壁薄,脐消失,腹正中见异常包块膨突,范围约5.5 cm×4.5 cm, ... 患儿,男,10岁,128 cm, 21.5 kg, ASA Ⅳ级,因“口唇发绀9年余”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平素易感冒,与同龄人相比体格发育落后,平卧位自觉不适,夜间半卧位睡眠。查体:消瘦,腹壁薄,脐消失,腹正中见异常包块膨突,范围约5.5 cm×4.5 cm, 咳嗽时加重;口唇发绀,杵状指,吸空气SpO2 65%~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唇发绀 麻醉管理 杵状指 横膈疝 异常包块 体格发育 半卧位 平卧位
下载PDF
术前氯吡格雷停药时间对氨甲环酸血液保护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瑾 袁素 +4 位作者 张昱 陈东 方仲蓉 赵婉 石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0-1303,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氯吡格雷停药时间对氨甲环酸血液保护效应的影响。 方法择期首次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80例,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体重45~85 kg,根据术前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分为3组(n=60):A组口服氯吡格雷75... 目的评价术前氯吡格雷停药时间对氨甲环酸血液保护效应的影响。 方法择期首次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冠心病患者180例,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体重45~85 kg,根据术前氯吡格雷使用情况分为3组(n=60):A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术前停药时间〈7 d;B组口服氯吡格雷75 mg/d,术前停药时间≥7 d;C组术前未服用氯吡格雷。麻醉诱导后经20 min静脉输注负荷量氨甲环酸10 mg/kg,随后以10 mg·kg-1·h-1的速率持续泵注至术毕。记录术后拔除引流管前的失血量和异体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使用情况、肝素和鱼精蛋白剂量;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3组肝素和鱼精蛋白用量及中和比例、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大出血发生率、红细胞、血浆和血小板输注量和使用率升高(P〈0.05),B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情况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氯吡格雷术前停药时间不影响氨甲环酸的血液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氨甲环酸 输血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炎性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王古岩 王东 +5 位作者 史静 张昱 石佳 方仲蓉 陈芳 李立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1-783,共3页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60例,年龄45—64岁,体重指数16—22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评价氨甲环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60例,年龄45—64岁,体重指数16—22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Ⅲ级,NYHA心功能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麻醉诱导后T组经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g,然后以400mg/h的速率持续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毕和术后24h时取中心静脉血样,测定Hb、Pl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浆D-二聚体、IL-6的浓度。于术后6和24h时记录胸管引流量。记录术后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情况。记录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毕和术后24h时D-二聚体和IL-6的浓度降低,术后胸管引流量、异体红细胞和血浆的使用率降低(P〈0.05或0.01)。两组各时点Hb、Plt、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期间未见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氨甲环酸可减轻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炎症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影响
7
作者 李军 杨丽静 +6 位作者 王春蓉 石晟 张丛雅 方仲蓉 雷桂玉 王古岩 王越夫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807-2810,共4页
目的探索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及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522... 目的探索术中输注右美托咪定对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术后重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及早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522例,根据术中是否连续输注右美托咪定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exmedetomidine Group, D)和非右美托咪定组(Non-dexmedetomidine Group, Non-D),其中约474 (90.80%)例患者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出现重度SIRS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Non-D组发展为重度SIRS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D组,[50%(24/48) vs 29.54%(140/474),P=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未使用右美托咪啶是术后重度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48,95%CI=1.360-4.773,P=0.003)。D组术后需血液滤过支持治疗的患者比例明显少于Non-D组,10.76%(51/472) vs 20.83%(10/48),P=0.038。D组术后死亡率为2.32%(11/472),Non-D组死亡率为2.08%(1/48),P=1.000。D组与Non-D组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20.0h vs24.5h,P=0.112)、平均ICU停留时间(3.0d vs3.0d,P=0.837)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0d vs 11d,P=0.518)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右美托咪定的抗炎作用可以降低全主动脉弓置换术后重症SIR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临床结局
原文传递
46例全身麻醉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术中知晓原因分析
8
作者 方仲蓉 王古岩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1773-1775,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发生术中知晓的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术中知晓可能的原因和时间点,以便指导今舌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6月到9月2135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通过Brice量表访视确诊出46例患者为术中知晓...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发生术中知晓的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术中知晓可能的原因和时间点,以便指导今舌的麻醉管理。方法选择阜外医院2012年6月到9月2135例成人心血管手术患者,通过Brice量表访视确诊出46例患者为术中知晓。羊细分析这46例术中知晓患者的知晓内容和麻醉单,对心血管手术术中知晓的原因和时间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心血管手术麻醉患者术中存在多个术中知晓高危阶段,如:劲内静脉穿刺、切皮锯胸骨、体外循环中(放置TEE,除颤复跳等)、关胸时间过长等。结论心血管手术麻醉的术中知晓率明显高于一般手术,在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中及体外循环后等都存在多个术中知晓的高危阶段。关键词】术中知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知晓 心血管手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手术特殊抗凝方案对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珊 方仲蓉 +3 位作者 陈雷 龚俊松 王古岩 王伟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手术(Hybrid手术)特殊抗凝方案对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方法Hybrid手术患者141例(Hybrid组),年龄35~82岁,体重45~105kg,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在本院电子手术数据... 目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杂交手术(Hybrid手术)特殊抗凝方案对患者术后出血的影响及其临床转归。方法Hybrid手术患者141例(Hybrid组),年龄35~82岁,体重45~105kg,ASA分级Ⅱ或Ⅲ级,性别不限。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在本院电子手术数据库中选取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141例(OPCAB组)作为对照,年龄43~80岁,体重47~110kg,性别不限,ASAⅡ或Ⅲ级。Hybrid组游离左乳内动脉后静脉注射肝素100~120U/kg,必要时补充肝素,维持ACT250~300s。乳内动脉至前降支血管吻合后静脉注射鱼精蛋白1mg/kg拮抗肝素,支架植入前再次前经中心静脉注射肝素6000—8000U,并经胃管给予氯吡格雷300mg,维持ACT200~250s直至术毕。术后服用氯吡格雷75mg/d,至少12个月。记录术后胸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再次气管插管、心肌损伤、急性肾损伤、肺不张、胸腔积液和支架内血栓栓塞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未发生支架内血栓栓塞。与OPCAB组比较,Hybrid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及住院期间输血率降低(P〈0.05),2组再次气管插管、心肌损伤和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ybrjd手术特殊抗凝方案未增加患者术后出血量,早期临床转归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重建术 血液凝固 手术后出血 预后
原文传递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心脏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丽静 王吉岩 +5 位作者 郑哲 宋云虎 周荟 石晟 方仲蓉 李军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8-921,共4页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心脏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34例,年龄25~64岁,体重40~90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7例.... 目的 评价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心脏移植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拟行原位心脏移植术患者34例,年龄25~64岁,体重40~90 kg,ASA分级Ⅲ或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7例.R组在麻醉诱导后、主动脉开放后分别实施远隔缺血处理:在患者右上肢放置袖带,5 min缺血(袖带充气至200 mmHg)及5 min再灌注(袖带放气)为1个循环,共4个循环.C组患者右上肢放置袖带,但不进行充放气操作.分别在术前、主动脉开放后3、6、12、24、48和72 h时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清cTnI浓度,记录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R组主动脉开放后3和6h时血清cTnI浓度明显降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远隔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可减轻心脏移植术患者的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 缺血后处理 心脏移植 心肌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ALCAPA患者行矫治术后低心排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11
作者 方仲蓉 王春蓉 +1 位作者 王越夫 晏馥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649-4652,共4页
目的评价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矫治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ALCAPA患儿共87例,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判断术后出现L... 目的评价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ALCAPA)患儿矫治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LCOS)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ALCAPA患儿共87例,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发生LCOS,将其分为LCOS组和非LCOS组。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方法判断术后出现LCOS的高危人群。结果31例患儿术后发生LCOS,发生率为35.6%。CART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32.5%且年龄≤6.5月龄的患儿最易发生LCOS,其次为LVEF≤32.5%且年龄>6.5月龄患儿。LCOS风险最低为LVEF>32.5%患儿群体。上述3组患儿发生LCOS分别为16例、8例和7例,发生率分别为100%、53.3%和12.5%。与无LCOS患儿相比,LCOS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显著延长,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和院内死亡率均显著增高。结论术前患儿LVEF降低和年龄偏小是术后发生LCOS的危险因素,其中LVEF≤32.5%和年龄≤6月龄发生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低心排综合征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