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大腿和上腹部巨大脂肪肉瘤伴肝转移1例
1
作者 方伟坤 罗羽宏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3694-3694,共1页
患者,女,54岁,闪发现腹部、右大腿肿物7年,左大腿、左腰部肿物5个月于2011年12月2日人院。患街曾于2009年9月前往当地医院求治,予诊察后,以腹馕、右大腿黏液性脂肪肉瘤并肝转移收入院,
关键词 巨大脂肪肉瘤 上腹部 右大腿 肝转移 黏液性脂肪肉瘤 2009年 左大腿 左腰部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疗效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方伟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2期30-32,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和甲状腺次全切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5例。实验1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手... 目的比较甲状腺全切和甲状腺次全切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按照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各35例。实验1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2组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全切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甲状腺结节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并发症生率为11.43%,实验2组并发症生率为31.43%;实验1组并发症生率低于实验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甲状腺结节复发率为5.71%(2/35),实验2组甲状腺结节复发率为22.86%(8/35);实验1组甲状腺结节复发率低于实验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5)。结论采用甲状腺次全切手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其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甲状腺结节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 桥本甲状腺 甲状腺次全切 甲状腺全切
下载PDF
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方伟坤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0期212-215,共4页
目的对胃间质瘤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 目的对胃间质瘤应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与胃镜手术联合方法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为2.70%,对照组为16.22%,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间质瘤患者采用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手术方法治疗,可促使患者术后尽快康复,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胃镜 腹腔镜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胰腺体部海绵状血管瘤1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方伟坤 罗羽宏 +2 位作者 李接兴 曹明溶 李震东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07-1608,共2页
患者男,49岁。因"腰背部、右下腹疼痛半天"入院。后以"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为诊断收住我院泌尿外科。行腹部CT发现胰颈部占位病变,怀疑胰腺肿瘤,经泌尿外科解决泌尿系梗阻后转我科治疗。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明显... 患者男,49岁。因"腰背部、右下腹疼痛半天"入院。后以"右输尿管结石并右肾积水"为诊断收住我院泌尿外科。行腹部CT发现胰颈部占位病变,怀疑胰腺肿瘤,经泌尿外科解决泌尿系梗阻后转我科治疗。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未及明显包块或压痛。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未见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胰腺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微创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方伟坤 张伟斌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865-86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组(n=52)。A组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 目的探讨微创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8)与B组(n=52)。A组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B组患者行微创胃癌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为92.3%(48/52),高于A组75.0%(36/4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且B组患者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IL-10水平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3%(27/48)、36.5%(1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具有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根治术 早期胃癌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