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方传鑫印款
1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5年第1期50-53,78,共5页
《方传鑫印款》序韩天衡古来文艺,艳称晋书、唐诗、宋词、元曲,皆一代为尊,空前绝后。虽后之不乏劲健辈殚精竭虑、呼啸精进,终心志不付,功亏一篑,不足以攀其峰、登其巅、成气候。而诸文艺中,唯一能前无古人而后有来者之艺术当数印艺。...
《方传鑫印款》序韩天衡古来文艺,艳称晋书、唐诗、宋词、元曲,皆一代为尊,空前绝后。虽后之不乏劲健辈殚精竭虑、呼啸精进,终心志不付,功亏一篑,不足以攀其峰、登其巅、成气候。而诸文艺中,唯一能前无古人而后有来者之艺术当数印艺。周秦两汉的玺印艺术及印起八代之衰的明清至今的流派印章艺术,堪称是称雄争胜、双峰并峙的一门双杰,是其他文艺品类中未曾出现、亦不可能产生的奇特景观此中原由,笔者尝考证之,确是天造地设、事出有因,特殊又特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传鑫
印款
文艺
艺术
双杰
原文传递
方传鑫印选
2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12年第6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印选
方传鑫
原文传递
方传鑫印选
3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7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方传鑫
印选
原文传递
方传鑫作品
4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1995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方传鑫
作品
原文传递
书法展厅——方传鑫书法作品
5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12年第6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原文传递
忆来楚生先生二三事
被引量:
1
6
作者
方传鑫
《书法赏评》
2007年第5期5-6,共2页
来楚生先生秉性耿直,淡泊名利,毕生献身于书法、篆刻艺术。其书用笔凝重老辣,有纵横之势,富于金石味;其画削繁就简,神形兼备,虽花、草、鱼、鸟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印苍茫纯厚,布局奇险,运刀如笔,左右逢源。世称书、画...
来楚生先生秉性耿直,淡泊名利,毕生献身于书法、篆刻艺术。其书用笔凝重老辣,有纵横之势,富于金石味;其画削繁就简,神形兼备,虽花、草、鱼、鸟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印苍茫纯厚,布局奇险,运刀如笔,左右逢源。世称书、画、印三绝,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此是1995年《来楚生自用印存》出版说明中语)先生在世时,仅出版《然犀室肖形印存》,先生谢世后,其书法、绘画、篆刻等专集出版有二十几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说明
篆刻艺术
神形兼备
艺术大师
书法
用笔
绘画
原文传递
边款刀法探索
被引量:
1
7
作者
方传鑫
《书法赏评》
2007年第5期4-4,共1页
边款作为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刀法和笔法不断融合,致使边款艺术逐渐游离于篆刻,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本文仅对边款的技法——刀法的发展作一初步探索。
关键词
边款
刀法
篆刻艺术
艺术门类
相对独立
笔法
技法
原文传递
三次蜕变——读《吴建贤书法集》有感
8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1,共2页
《吴天建贤书法集》问世了,这本集子是由建贤生前好友陆玉柱精心策划,广泛征集,不计工本,认真编纂而成,为当今书坛做了件大好事。开卷拜读,往事历历在目,看建贤作书,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如激流漩涡,险象环生;
关键词
书法
蜕变
精心策划
高山流水
原文传递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9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17年第11期80-83,104,共4页
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乙瑛碑
书法作品
认识过程
结体
杨淮表记
蚌珠
石门颂
封龙山颂
五言
白石神
原文传递
朵云书翰
10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6年第12期48-49,共2页
行草录王禹偁点绛唇词王中焰(江苏):此书用笔精致,作者确实在书写上化了一番工夫,结体宽博而不松散,流露出既潇洒豪放又彬彬有礼的气度;既有大丈夫气概,又具有女性的细腻之处,此书风格出于才子佳人辈出,帝王盘踞的古都金陵,也是一种地...
行草录王禹偁点绛唇词王中焰(江苏):此书用笔精致,作者确实在书写上化了一番工夫,结体宽博而不松散,流露出既潇洒豪放又彬彬有礼的气度;既有大丈夫气概,又具有女性的细腻之处,此书风格出于才子佳人辈出,帝王盘踞的古都金陵,也是一种地域书风吧。此书受孙晓云书家风格影响较大,有似曾相识之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书
宽博而
中焰
录王
孙晓云书家
原文传递
名家课堂——《曹全碑》临写要点
11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5年第5期60-61,共2页
《曹全碑》,全名《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
《曹全碑》,全名《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全碑
圆笔
碑阴
头雁
柔中有刚
原文传递
名家课堂——从来楚生临《乙瑛碑》册所受的启发
12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5年第9期42-43,共2页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石制。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略扁,中宫疏朗,笔画粗细对...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石制。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略扁,中宫疏朗,笔画粗细对比,字形长短错落,碑中“司”、“大”、“书”、“史”等相同字的细微变化,如不细察难见其妙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瑛
孔庙
波磔
头雁
史碑
原文传递
隶书的临摹与创作
13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拟之贵似——隶书的临摹学习中国书法,离不开临和摹两种方法,摹的方法就是取一张薄的透明纸,覆盖在所选择的范本上,按字迹原样摹写。流传下来最早的摹本是唐代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达到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地步,已成为后人研究王...
拟之贵似——隶书的临摹学习中国书法,离不开临和摹两种方法,摹的方法就是取一张薄的透明纸,覆盖在所选择的范本上,按字迹原样摹写。流传下来最早的摹本是唐代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达到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地步,已成为后人研究王字的重要字帖。摹字易得字势造型而难获笔法。临的方法就是把范本放在帖架上,按字帖的用笔、点画、结构、墨色浓淡依样书写,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临本是唐代虞世南、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临帖易得笔法而难得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序
字帖
易得
范本
临摹
原文传递
边款刀法探索
14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0年第3期42-42,共1页
边款作为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刀法和笔法不断融合,至使边款艺术逐渐游离于篆刻,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本文仅对边款的技法——刀法的发展作一初步探索。
关键词
边款
篆刻
刀法
艺术
探索
原文传递
后记
15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1995年第6期5-6,共2页
当我们展读这册作品集后,可以发觉个老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是非常丰富的。综现个老艺术生涯,毕生以‘重、拙、大’为其艺术追求,孜孜不倦,贯穿始终。个老认为‘重指用笔厚重,是对轻灵而言,没有轻就没有重;拙是不着意修饰,求自然含蓄之...
当我们展读这册作品集后,可以发觉个老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是非常丰富的。综现个老艺术生涯,毕生以‘重、拙、大’为其艺术追求,孜孜不倦,贯穿始终。个老认为‘重指用笔厚重,是对轻灵而言,没有轻就没有重;拙是不着意修饰,求自然含蓄之趣,是与巧相言,没有巧就没有拙大是指大气磅礴,是对小而言,没有小就没有大,要处理好局部细节和整体气势的关系’(《王个簃随想录》一四四页)。领会了上面这段话,对于我们欣赏、学习、研究个老书法艺术可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口。个老在书法领域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篆、隶、正、行、草无不精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没有
展读
随想录
四页
原文传递
驱山走海
16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0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驱山
走海
原文传递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17
作者
方传鑫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怍。选帖。以隶书为例,可选择比较规范的《乙瑛碑》为范本,因《乙瑛碑》的用笔方圆兼...
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怍。选帖。以隶书为例,可选择比较规范的《乙瑛碑》为范本,因《乙瑛碑》的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兼扁,线条横平竖直,蚕头罹尾的隶书特征明显。基本上包含了隶书的用笔、结体诸要素,且习气较少(如选择《华山》、《史晨》、《白石神君》等陴也可)。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马公愚作品展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
1
18
作者
戴小京
韩天街
+13 位作者
周志高
高式熊
叶子圣
张淳
方传鑫
张伟生
张宪荣
戴家妙
陈胜武
金辉
张索
苏春生
马亦钊
马一东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共6页
马公愚(一八九四一九六九),名范,字公愚,斋名阱石耢,晚号冷翁,出生于温州百里坊以『书画传家三百年』著称的马氏家族,著名书画篆刻家。马公愚幼承家学,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经过系统的现代新式教育。
关键词
作品展
纪要
传统文化素养
马氏家族
新式教育
篆刻家
书画
原文传递
卢乐群赴京书展作品赏析
19
作者
刘小晴
王冬龄
+1 位作者
方传鑫
陈振濂
《书法》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其根基十分扎实,用笔精到细腻,点画沉劲入骨,而其结字平中寓奇,饶有姿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王字风范。但从其创作的行草作品来看,却又大胆地吸取了明人草书尚气势、重笔力的巨幛大幅章法,追求沉着与痛快的完美结合,读其作品确能给人...
其根基十分扎实,用笔精到细腻,点画沉劲入骨,而其结字平中寓奇,饶有姿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王字风范。但从其创作的行草作品来看,却又大胆地吸取了明人草书尚气势、重笔力的巨幛大幅章法,追求沉着与痛快的完美结合,读其作品确能给人以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赏析
卢乐群
结字
沉劲
原文传递
梦
20
作者
方传鑫
《书法》
2006年第12期51-51,共1页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传鑫印款
1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5年第1期50-53,78,共5页
文摘
《方传鑫印款》序韩天衡古来文艺,艳称晋书、唐诗、宋词、元曲,皆一代为尊,空前绝后。虽后之不乏劲健辈殚精竭虑、呼啸精进,终心志不付,功亏一篑,不足以攀其峰、登其巅、成气候。而诸文艺中,唯一能前无古人而后有来者之艺术当数印艺。周秦两汉的玺印艺术及印起八代之衰的明清至今的流派印章艺术,堪称是称雄争胜、双峰并峙的一门双杰,是其他文艺品类中未曾出现、亦不可能产生的奇特景观此中原由,笔者尝考证之,确是天造地设、事出有因,特殊又特殊的。
关键词
方传鑫
印款
文艺
艺术
双杰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传鑫印选
2
作者
方传鑫
出处
《书法》
2012年第6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印选
方传鑫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传鑫印选
3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7年第5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方传鑫
印选
分类号
J292.47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方传鑫作品
4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上海市书协主席团
出处
《书法》
1995年第2期49-49,共1页
关键词
方传鑫
作品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书法展厅——方传鑫书法作品
5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
西泠印社
出处
《书法》
2012年第6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书法作品
分类号
J292.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忆来楚生先生二三事
被引量:
1
6
作者
方传鑫
出处
《书法赏评》
2007年第5期5-6,共2页
文摘
来楚生先生秉性耿直,淡泊名利,毕生献身于书法、篆刻艺术。其书用笔凝重老辣,有纵横之势,富于金石味;其画削繁就简,神形兼备,虽花、草、鱼、鸟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其印苍茫纯厚,布局奇险,运刀如笔,左右逢源。世称书、画、印三绝,为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此是1995年《来楚生自用印存》出版说明中语)先生在世时,仅出版《然犀室肖形印存》,先生谢世后,其书法、绘画、篆刻等专集出版有二十几种,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关键词
出版说明
篆刻艺术
神形兼备
艺术大师
书法
用笔
绘画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G232 [文化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边款刀法探索
被引量:
1
7
作者
方传鑫
出处
《书法赏评》
2007年第5期4-4,共1页
文摘
边款作为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刀法和笔法不断融合,致使边款艺术逐渐游离于篆刻,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本文仅对边款的技法——刀法的发展作一初步探索。
关键词
边款
刀法
篆刻艺术
艺术门类
相对独立
笔法
技法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三次蜕变——读《吴建贤书法集》有感
8
作者
方传鑫
出处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0-31,共2页
文摘
《吴天建贤书法集》问世了,这本集子是由建贤生前好友陆玉柱精心策划,广泛征集,不计工本,认真编纂而成,为当今书坛做了件大好事。开卷拜读,往事历历在目,看建贤作书,如高山流水,一泻千里;如激流漩涡,险象环生;
关键词
书法
蜕变
精心策划
高山流水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原文传递
题名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9
作者
方传鑫
出处
《书法》
2017年第11期80-83,104,共4页
文摘
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
关键词
乙瑛碑
书法作品
认识过程
结体
杨淮表记
蚌珠
石门颂
封龙山颂
五言
白石神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朵云书翰
10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6年第12期48-49,共2页
文摘
行草录王禹偁点绛唇词王中焰(江苏):此书用笔精致,作者确实在书写上化了一番工夫,结体宽博而不松散,流露出既潇洒豪放又彬彬有礼的气度;既有大丈夫气概,又具有女性的细腻之处,此书风格出于才子佳人辈出,帝王盘踞的古都金陵,也是一种地域书风吧。此书受孙晓云书家风格影响较大,有似曾相识之感。
关键词
此书
宽博而
中焰
录王
孙晓云书家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名家课堂——《曹全碑》临写要点
11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5年第5期60-61,共2页
文摘
《曹全碑》,全名《郃阳令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一八五)立,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尚完好,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用笔平稳,体势开张而秀丽多姿,方圆兼备而以圆笔为主,精气内含,柔中有刚,蚕头雁尾尤其突出,其波磔之法与《石门颂》有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
曹全碑
圆笔
碑阴
头雁
柔中有刚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名家课堂——从来楚生临《乙瑛碑》册所受的启发
12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5年第9期42-43,共2页
文摘
《乙瑛碑》,全名《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史碑》,东汉永兴元年(一五三)立,隶书十八行,行四十字,现存山东曲阜孔庙,与《史晨碑》、《礼器碑》合称庙堂三巨石制。此碑用笔方圆兼备,蚕头雁尾,波磔分明,结体方正略扁,中宫疏朗,笔画粗细对比,字形长短错落,碑中“司”、“大”、“书”、“史”等相同字的细微变化,如不细察难见其妙处。
关键词
乙瑛
孔庙
波磔
头雁
史碑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隶书的临摹与创作
13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4年第4期54-58,共5页
文摘
拟之贵似——隶书的临摹学习中国书法,离不开临和摹两种方法,摹的方法就是取一张薄的透明纸,覆盖在所选择的范本上,按字迹原样摹写。流传下来最早的摹本是唐代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达到惟妙惟肖,几可乱真的地步,已成为后人研究王字的重要字帖。摹字易得字势造型而难获笔法。临的方法就是把范本放在帖架上,按字帖的用笔、点画、结构、墨色浓淡依样书写,目前能见到的最早临本是唐代虞世南、褚遂良临王羲之《兰亭序》,临帖易得笔法而难得结字。
关键词
兰亭序
字帖
易得
范本
临摹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边款刀法探索
14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0年第3期42-42,共1页
文摘
边款作为篆刻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随着篆刻艺术的发展,刀法和笔法不断融合,至使边款艺术逐渐游离于篆刻,形成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本文仅对边款的技法——刀法的发展作一初步探索。
关键词
边款
篆刻
刀法
艺术
探索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后记
15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1995年第6期5-6,共2页
文摘
当我们展读这册作品集后,可以发觉个老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是非常丰富的。综现个老艺术生涯,毕生以‘重、拙、大’为其艺术追求,孜孜不倦,贯穿始终。个老认为‘重指用笔厚重,是对轻灵而言,没有轻就没有重;拙是不着意修饰,求自然含蓄之趣,是与巧相言,没有巧就没有拙大是指大气磅礴,是对小而言,没有小就没有大,要处理好局部细节和整体气势的关系’(《王个簃随想录》一四四页)。领会了上面这段话,对于我们欣赏、学习、研究个老书法艺术可找到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口。个老在书法领域内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篆、隶、正、行、草无不精妙。
关键词
书法艺术
没有
展读
随想录
四页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驱山走海
16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0年第2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驱山
走海
分类号
J292.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17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
西泠印社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文摘
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仅就书法本体而言,需要经过选帖、临摹、读帖、思考、创作等过程。其中创作是结果,前几项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怍。选帖。以隶书为例,可选择比较规范的《乙瑛碑》为范本,因《乙瑛碑》的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方中兼扁,线条横平竖直,蚕头罹尾的隶书特征明显。基本上包含了隶书的用笔、结体诸要素,且习气较少(如选择《华山》、《史晨》、《白石神君》等陴也可)。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公愚作品展研讨会纪要
被引量:
1
18
作者
戴小京
韩天街
周志高
高式熊
叶子圣
张淳
方传鑫
张伟生
张宪荣
戴家妙
陈胜武
金辉
张索
苏春生
马亦钊
马一东
出处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共6页
文摘
马公愚(一八九四一九六九),名范,字公愚,斋名阱石耢,晚号冷翁,出生于温州百里坊以『书画传家三百年』著称的马氏家族,著名书画篆刻家。马公愚幼承家学,既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又经过系统的现代新式教育。
关键词
作品展
纪要
传统文化素养
马氏家族
新式教育
篆刻家
书画
分类号
J292.1-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卢乐群赴京书展作品赏析
19
作者
刘小晴
王冬龄
方传鑫
陈振濂
机构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书法家协会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
出处
《书法》
2001年第2期8-11,共4页
文摘
其根基十分扎实,用笔精到细腻,点画沉劲入骨,而其结字平中寓奇,饶有姿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王字风范。但从其创作的行草作品来看,却又大胆地吸取了明人草书尚气势、重笔力的巨幛大幅章法,追求沉着与痛快的完美结合,读其作品确能给人以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受。
关键词
作品
赏析
卢乐群
结字
沉劲
分类号
J292.1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梦
20
作者
方传鑫
机构
不详
出处
《书法》
2006年第12期51-51,共1页
分类号
J292.47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方传鑫印款
方传鑫
《书法》
2005
0
原文传递
2
方传鑫印选
方传鑫
《书法》
2012
0
原文传递
3
方传鑫印选
方传鑫
《书法》
2007
0
原文传递
4
方传鑫作品
方传鑫
《书法》
1995
0
原文传递
5
书法展厅——方传鑫书法作品
方传鑫
《书法》
2012
0
原文传递
6
忆来楚生先生二三事
方传鑫
《书法赏评》
2007
1
原文传递
7
边款刀法探索
方传鑫
《书法赏评》
2007
1
原文传递
8
三次蜕变——读《吴建贤书法集》有感
方传鑫
《书法》
北大核心
2009
0
原文传递
9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方传鑫
《书法》
2017
0
原文传递
10
朵云书翰
方传鑫
《书法》
2006
0
原文传递
11
名家课堂——《曹全碑》临写要点
方传鑫
《书法》
2005
0
原文传递
12
名家课堂——从来楚生临《乙瑛碑》册所受的启发
方传鑫
《书法》
2005
0
原文传递
13
隶书的临摹与创作
方传鑫
《书法》
2004
0
原文传递
14
边款刀法探索
方传鑫
《书法》
2000
0
原文传递
15
后记
方传鑫
《书法》
1995
0
原文传递
16
驱山走海
方传鑫
《书法》
2000
0
原文传递
17
我的学书认识过程
方传鑫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8
马公愚作品展研讨会纪要
戴小京
韩天街
周志高
高式熊
叶子圣
张淳
方传鑫
张伟生
张宪荣
戴家妙
陈胜武
金辉
张索
苏春生
马亦钊
马一东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
原文传递
19
卢乐群赴京书展作品赏析
刘小晴
王冬龄
方传鑫
陈振濂
《书法》
2001
0
原文传递
20
梦
方传鑫
《书法》
2006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