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文地理学高端智库报告选题与撰写思路探析
1
作者 方创琳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意义]通过对从事人文地理学领域及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具体实践的总结,提炼高端智库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高端智库建设提供支持。[方法/过程]采用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的典型智库报告的深入解剖分析方法,总结出高端智库报告的基... [目的/意义]通过对从事人文地理学领域及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具体实践的总结,提炼高端智库报告撰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为高端智库建设提供支持。[方法/过程]采用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的典型智库报告的深入解剖分析方法,总结出高端智库报告的基本特点、选题思路和撰写方法,进而提出高端智库报告撰写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结果/结论]人文地理学是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的交叉应用学科。面向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文地理学高端智库报告具有真实性、时效性、超前性、对口性、可操作性、简洁性、科普性和中立性特点。智库报告选题包括平常时期的选题和非常时期的选题两种:平常时期的选题结合研究成果抓“热点”,下“毛毛雨”,以警示性为主,突出长效性和“稳而新”;非常时期的选题主要是结合应急任务抓“冷点”,下“及时雨”,以建议性为主,突出及时性和“准而快”。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按“一事一议”原则编写高端智库报告的“三段式”方法,即导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高端智库报告 撰写思路 国家发展需求
下载PDF
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空演化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刘慧 孙思奥 +2 位作者 方创琳 周迪 鲍超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51-1461,共11页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 干旱缺水是新疆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理解用水时空演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是水资源需求管理的前提。采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方法,解析1990—2020年新疆用水量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格局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人均用水量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新疆用水总量先升后降,人均用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用水强度和产业结构变化是促使新疆用水总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较高的用水强度和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是新疆人均用水量远高于中国西北其他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4)新疆人均用水量空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用水强度、人均GDP和产业结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用水管理政策建议,为新疆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 水资源开发 空间分异 新疆
下载PDF
新时代导师培养德才兼备研究生的“六教”路径
3
作者 方创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共5页
通过20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出了培养德才兼备研究生的“六教”路径,即:尊生重教、严管督教、以奖促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和互学互教。认为导师应把研究生视为良师,视育才高于一切;坚信严师出高徒;实现科研与回报双赢;用情感化... 通过20多年培养研究生的经历,总结出了培养德才兼备研究生的“六教”路径,即:尊生重教、严管督教、以奖促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和互学互教。认为导师应把研究生视为良师,视育才高于一切;坚信严师出高徒;实现科研与回报双赢;用情感化每一个人;把研究生的潜力发挥到极致,筑牢师生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导师职责 “六教”路径
下载PDF
以科学评估为镜 照量检阅美丽中国建设进程
4
作者 方创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23年第5期87-94,共8页
美丽中国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律,通过降碳、减污、扩绿与增长等,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上,所形成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经济社会... 美丽中国是指在特定时期内,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律,通过降碳、减污、扩绿与增长等,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具有不同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上,所形成的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自然资源高效率利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可持续发展新格局,这是一种既富又美的国家发展新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既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 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环境保护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科学评估 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 美丽中国建设
下载PDF
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定量研究方法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范育鹏 方创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20-3031,共12页
城市体现了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以仅占陆地3%的面积承载了世界一多半的人口,因此城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研究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着手,聚焦于城市尺度的研究,梳理了相关理... 城市体现了集约化的发展方式,以仅占陆地3%的面积承载了世界一多半的人口,因此城市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阵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实践。研究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着手,聚焦于城市尺度的研究,梳理了相关理论和概念演变历程,着重对新型定量方法——评价指标体系法、复杂系统建模、资源环境可持续性探索等进行综述。研究发现指标体系法常用于传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大多是针对表象的分析,隔离了系统内部的组织关联,对系统机理探索不够。资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基础支撑作用,从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出发研究可持续发展诞生了一些较为创新的方法,但研究集中在描述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和影响,而对于自然对人类的反馈以及人对自然的积极改造探索不足,也很难直接表达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弹性思维和复杂系统科学近年来被多次用于解释城市运行的灰箱模型,但研究稍浅。研究提出可将弹性思维和复杂系统科学结合起来,借助数据科学和计算科学的新兴方法,分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深入探索可持续性的科学表达和深层机理,为解决复杂的城市问题提供科学指导,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理机制 多尺度 复杂性 城市 系统科学 整合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被引量:320
6
作者 方创琳 宋吉涛 +1 位作者 张蔷 李铭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7-840,共14页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是由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等级、不同行政隶属关系、不同成因和空间区位的城市群,通过各种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知识流有机耦合而成的空间聚合体和综合集群体。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综合分析,得知世界城市群结构体系正在形成,城市群间的等级职能正在参与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进行重组,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由28个大小不同、规模不等、发育程度不一的城市群组成,目前尚处总体发育雏形阶段,但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战略支撑点和增长极点,主宰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根据城市群发育程度指数模型计算结果,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一级城市群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京津冀都市圈3个城市群,二级城市群包括山东半岛城市群、成都城市群、武汉城市群等11个城市群,三级城市群包括滇中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等14个城市群。进一步分析发现,中国城市群总体发育程度低且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并呈现出发育的阶段性、总体分布的不平衡性、空间分异的规律性、内部集聚的异质性和明显的分化性等空间分异特征。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理论的多维性、规律性和阶段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形成发育的差异性、异质性和竞争性研究,加强对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国际化、全球化与动态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结构体系 构成与发育 等级划分 空间分异特征 中国 空间分异特征 结构体系 城市群 中国 组成 发育程度 总体分布 经济发展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市县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及核算模型解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方创琳 贾克敬 +1 位作者 李广东 王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198-5209,共12页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 土地同时具有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相应地具有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土地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是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是指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供容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和满足一定生活水平人口数量的社会发展能力的有机综合体,由处于支持层的生态承载力和处于表现层的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三部分组成,简称土地"三生"承载力。以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为目标,分析了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的基本构成及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以县级尺度作为测度对象,通过多方案比选,构建了由1个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测度指标体系,给出了不同层级具体指标的量化辨识方法;进一步优选出土地生态-生产-生活综合承载力核算的SD情景模型。该研究从理论上旨在为推进国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集约高效利用提供科学判据,为开展全国市县尺度的土地综合承载力监测预警提供定量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 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核算模型 量化辨识 理论辨析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分析 被引量:156
8
作者 方创琳 祁巍锋 宋吉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11-1021,共11页
城市群紧凑度是指在城市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城镇)、产业、资源、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物质实体按照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包括城市群产业紧凑度、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等类型。适度... 城市群紧凑度是指在城市群形成与发育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城市(城镇)、产业、资源、资金、交通、技术、人才等物质实体按照一定的经济技术联系在空间上的集中程度,包括城市群产业紧凑度、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城市群交通紧凑度等类型。适度的紧凑度是城市群综合效益最大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群紧凑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城市群的健康发展。从产业、空间和交通三大视角入手,通过构建城市群紧凑度的综合测度模型,对选取的23个城市群紧凑程度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国城市群紧凑度总体不高,且空间差异性大,根据这种差异,采用聚类分析法可将中国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划分为高度紧凑、紧凑、中度紧凑、低度紧凑和不紧凑(分散)5个等级。城市群综合紧凑度呈现出由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分异态势。城市群综合紧凑度与城市群发育程度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如何科学调控城市群紧凑程度,紧凑程度达到一种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最佳选择,这是本文研究中试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为我国城市群的形成与发育,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群、环境友好型城市群、生态型城市群和高效型城市群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为推动我国城市群的适度集聚和健康发展奠定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紧凑度 综合测度模型 空间分异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理学贡献与责任使命 被引量:33
9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1 位作者 黄金川 李广东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1-331,共11页
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世界城镇化的进程。近35 a来中国地理学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首次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推动城镇化上升为国家... 城镇化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决定着世界城镇化的进程。近35 a来中国地理学家对中国城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首次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推动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率先将Northam提出的城镇化发展三阶段论修正为四阶段论;提出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合理进程并被《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采用;研制了中国新型城镇化综合区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合理格局;率先研制了城镇化发展质量定量测度方法与系统,为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较早发布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通用模式和差异模式;首次提出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圈理论与技术图谱。中国地理学家在城镇化这一多学科研究的重大领域中经常扮演着组织者角色,并担当重任,主要是:综合分析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国际经验,探索城镇化发展的驱动机制与基本规律,辨析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差异模式,揭示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关系,模拟预警城镇化发展的多种情景与风险,选择城镇化发展质量提升的可持续之路。今后一段时间内,创新国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理论,优化“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格局,揭示中国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理及规律,研制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与引导政策,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理学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学术贡献 责任与使命 地理学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的修正及规律性分析 被引量:129
10
作者 方创琳 刘晓丽 蔺雪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2-523,共12页
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提出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30%~60%)、后期... 通过对建国57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的深入分析,修正了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三阶段论,提出了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城市化发展的四阶段论,即城市化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小于30%)、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30%~60%)、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60%~80%)和终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介于80%~100%)。根据四阶段论,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划分为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共两大阶段,其中起步阶段又可根据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殊性划分为顺利起步、超速发展、倒退发展、停滞发展、迅速发展和低速发展共6个亚阶段。完成我国城市化起步阶段,整整化了46年的时间,相当干半个世纪,目前处在快速成长阶段,进而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性的空间分异规律。与世界平均水平比,中国城市化水平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4%,中国城市化速度比世界平均水平快2.14%,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则估计再用25年时间可完成城市化中期阶段,进入城市化后期的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三阶段论 四阶段论 空间分异规律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及生态效应研究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79
11
作者 方创琳 黄金川 步伟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共7页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 ,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 ... 城市化是西北干旱区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 ,然而最大的自然障碍因素是水资源严重短缺 ,现实的城市化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与胁迫。从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的重要性出发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分析与评述 ,把水资源作为西北干旱区先决约束条件 ,提出了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的研究思路 ,包括选择水资源变化过程与城市化过程之间相互胁迫的驱动因子 ,揭示水资源变化对城市化过程的胁迫机制与规律 ;分析城市化过程引起的与水相关的生态效应 ;建立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效应预警指标体系 ,对不同强度水资源约束下城市化过程进行动态预警和情景分析 ;选择最节水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和建设节水型城镇体系等。进而为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发展进程、改善干旱区生态环境、实现小康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生态环境保护 水资源 干旱区 中国西北地区
下载PDF
干旱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情势与演变情景分析 被引量:49
12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张传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915-1923,共9页
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协调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促进三大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以干旱地区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 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于协调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提高生态承载力、生产承载力和生活承载力,促进三大系统和谐高效运行。以干旱地区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为例,探讨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选取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综合测度指标,采用状态空间的理想点法求解出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理想状态值和实际指数值,综合评估了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的现状情势,进而采用多模型互补对接支持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预测未来30a塔里木河下游尉犁地区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变化的总体变化情景。结果认为,在不同生活水平下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目前均处于超载状态,干旱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着生态承载力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低下限制着生产系统承载力的提升,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低下成为制约生活承载力提高的长期因素,但未来30a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的整体超载状况将趋于缓解,自2009年起的整体承载力将处于可载状态,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小康标准,到2054年以后在可载状态下居民生活水平有望达到富裕和现代化标准,但尚须做数百年的长期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生产—生活系统承载力 变化情势 未来情景 塔里木河下游地区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不同类型地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46
13
作者 方创琳 冯仁国 黄金川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8-234,共7页
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把库区建成全方位开放、综合性开发、高水平发展、高起点安置移民的新型产业密集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必须把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 三峡库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为了把库区建成全方位开放、综合性开发、高水平发展、高起点安置移民的新型产业密集经济区和高效生态农业区,必须把高效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化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地采取最有效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为此,论文提出了5种不同类型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即沿江河谷区果→粮→菜→猪→沼→渔水陆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浅山丘陵区桔→粮→经→畜→桑→沼共生互惠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低山区林→粮→油→薯→草→畜水土保持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中高山区干果→药→茶→烟→菜→草名优土特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和庭院果→菜→花→禽→沼→渔小循环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这些模式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效果总体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农业 发展模式 产业化
下载PDF
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探讨 被引量:170
14
作者 方创琳 毛汉英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10-419,共10页
本文设计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探讨了熵技术支持下规划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的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 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建立了规划指标体系支持下区域发展... 本文设计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与内容, 探讨了熵技术支持下规划指标体系权系数赋值的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群民主决策支持下定性指标定量转化的赋权方法, 以中国西部地区为例建立了规划指标体系支持下区域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 并对区域发展总体水平进行分析讨论。该指标体系有助于掌握区域发展水平的动态变化规律与演变趋势, 进而适时适度地调整区域发展方向, 是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达到特定发展水平区域发展规划, 并制定出提高区域发展水平有效途径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规划 指标体系 权系数 中国 西部地区
下载PDF
河西走廊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67
15
作者 方创琳 孙心亮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共8页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加快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对同步加快干旱区的工业化进程和国民经济的生态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吸纳农村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农村脆弱得生态环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西北干旱区城市化进程受到水资源短缺及其用水结构不合理的双重约束。本文以西北干旱区的甘肃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水资源变化与城市化过程的交互耦合效应。研究认为,河西走廊城市水资源短缺属于结构型短缺中的相对性短缺,城市兴起的第一驱动力是资源和交通,并因水的丰缺而盛衰,城市化进程缓慢的第一制动力不是水,而是弱小的产业集聚力。多重胁迫约束下未来30年的城市化水平只能达到35%左右,只能有约87×104农民进城,城市化水平每提高1%所需城市用水量增加0 91×108m3左右,城市化水平每隔5%间隔的单位城市化水平所需城市用水量越大,取水难度和用水成本也越大。按照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不考虑政策和户籍制度变化等因素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未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可望达到4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水平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过程 农民进城 城镇化战略 剩余劳动力 产业集聚 难度 变化 未来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 被引量:110
16
作者 方创琳 刘海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49-860,共12页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区域剥夺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制手段掠夺弱势群... 伴随我国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衍生出了一系列区域剥夺行为,这种行为主要是指强势群体和强势区域基于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借助政策空洞和行政强制手段掠夺弱势群体和弱势区域的资源、资金、技术、人才、项目、政策偏好、生态、环境容量,转嫁各种污染等的一系列不公平、非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行为;这些区域剥夺行为具有强制性、垄断性、层次性、等级性和貌似合理性等基本特征;区域剥夺的内容包括对土地、水、资源、生态环境容量、资金、人才、技术、劳动力、重大建设项目甚至政策等的剥夺;政策空洞与调控失控形成的剥夺惯性,利益驱动形成的剥夺动力和弱势群体透支形成的剥夺温床是产生区域剥夺行为的主要成因;剥夺的后果表现为空间开发失调、资源配置失衡、政策调控能力受限甚至失效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延缓。最后从意识形态、政策制定、制度建设、空间扩散和和谐发展等五大方面提出了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消减区域剥夺行为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区域剥夺 弱势群体 和谐社会 调控路径:中国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发展耦合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87
17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1-790,共10页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 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依据,根据黑河流域生态系统、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式,建立了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模型;通过动态模拟和综合调试,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WEP)、水-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生态-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WEE) 3种有效方案。认为WEE方案耗水量介于WEP和WEH之间,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不是最好的方案,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对WEE方案对应的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做了分析。认为未来30年流域需水总量总体呈缓慢增加趋势,流域用水结构逐步呈合理化方向演变,流域上、中、下游需水总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趋势不尽一致,农业用地结构、粮-经-草种植结构和产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单方水产值及经济效益总体呈显著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系统动力学 水-生态-经济发展 耦合模型 综合调控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化阈值 被引量:65
18
作者 方创琳 乔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413-2422,共10页
城市化水平阈值是指在水资源硬约束下,在确保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与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基本保障、并具备足以支撑城市接纳一定数量农民进城转为非农人口的经济能力时,能达到的“农转非”人口占总人口的最大比例。以干旱区河西走廊... 城市化水平阈值是指在水资源硬约束下,在确保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速度与规模、生态环境建设得到基本保障、并具备足以支撑城市接纳一定数量农民进城转为非农人口的经济能力时,能达到的“农转非”人口占总人口的最大比例。以干旱区河西走廊为例,分析了在水资源约束下城市经济发展总量及其对应的城市化阈值。采用阈值模型计算表明,未来30a在不跨区调水的前提下,河西走廊总需水量的上限阈值为7.81×109m3,其中生态需水、生产需水和生活需水比例调整为13.2:83.5:3.3,总需水量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81×1011元,历年平均增长速度最快可达到6.91%,第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18.99:47.20:33.81。在总需水量阈值、经济总量、需水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7%、农业需水按0.61%的速度退水9.12×108m3、生态需水比例不低于13%等多重条件约束下,求得河西走廊未来30a能够达到的总人口为5.82×106人,城镇非农业人口可达到2.05×106人,城市化水平可达到35.14%,这一水平仅相当于中国2001年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在跨区调水1.31×109m3的条件下,城市化水平可望达到47.17%。进而采用总人口人均拥有的GDP、非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农业人口人均拥有的第一产业增加值3项经济指标对水资源约束下经济发展总量对城市化水平的保障程度进行了验证分析。由于各城市的缺水状况、取水条件、发展性质、发展阶段与经济发展实力与前景等各不相同,致使不同城市之间对应的总需水量、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和城市化水平等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 城市化水平阈值 保障程度 水资源约束 河西走廊
下载PDF
黑河流域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方案及用水效益 被引量:17
19
作者 方创琳 步伟娜 鲍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00-1707,共8页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 在西北干旱地区的黑河流域 ,推行流域水 -生态 -经济协调发展模式 ,是从根本上高效配置流域水资源 ,彻底化解流域上、中、下游利益冲突 ,实现利益共享 ,保护流域生态环境 ,全面实施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和提高用水效益的重要途径。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模拟调控实验 ,从众多实验方案中选择生成水 -生态保护型发展方案 (WEP)、水 -经济高效型发展方案(WEH)、水 -生态 -经济协调型发展方案 (WEE) 3种有效方案。从需水总量与用水结构、空间配水结构、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生态环境保护、投水产出效益等方面对 3种有效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 ,WEP方案耗水总量相对较少 ,利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但经济发展步伐比较缓慢 ,不利于流域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WEH方案耗水量大 ,经济发展步伐快 ,经济效益显著 ,但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黑河分水方案的实施 ,WEE方案耗水量介于 WEP和 WEH之间 ,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都比较显著 ,同时兼顾了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虽然单纯从经济发展或生态保护角度分析 ,不是最好的方案 ,但从流域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流域生态经济带的角度分析 ,却是一个最优化的方案。进而确定出 WEE方案为满足国务院黑河流域分水方案要求和提高用水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流域 水-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方案比选 用水效益分析
下载PDF
水资源约束下西北干旱区城市扩张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方创琳 鲍超 申玉铭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8-256,共9页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 论文以西北干旱区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水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短缺程度,认为绝大多数城市“缺水又费水”,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旱生性”。在水资源约束下,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城市的发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城市,也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略好于西部地区城市,但明显好于西北地区城市,城市扩张的总体特征表现为以总量扩张为主,“农转非”空间和用地拓展空间大,以高耗低效扩张为主,水土资源投入产出效益普遍低下,城市发展处在主要依靠资源开发拉动经济增长的低级阶段,扩张质量有待提高。城市发展具有明显的外部推动性。未来20a,在水资源短缺的继续约束下,经济带城市扩张步伐将比较缓慢,扩张幅度将不会有大的变化。表现为将净增城市非农业人口6.31×106人,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35.97%,20a共净增7.21%,特大城市数量将保持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3个不变;大城市从无到有,将建成宝鸡、咸阳、铜川、天水、石河子和库尔勒6个;中等城市数量将会显著增加,由2000年的10个增加到2020年的14个,在不考虑“县改市”的前提下,小城市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为了确保经济带沿线城市的有序扩张,建议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人为本,以水为生命线,以经济发展为动力,以城市规划为法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水资源约束 变动趋向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