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大气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1
作者 方利江 虞丹君 +2 位作者 余朝毅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 精确的区域氨排放清单编制对于制定有效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至关重要.以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等9省份为研究区域,基于10种不同氨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泛珠三角区域2008−2020年的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软件对2020年研究区的氨排放量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①2008−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量为2685.40×10^(3)~2839.35×10^(3) t,总体较为稳定,年变化率在−1.42%~1.88%之间,农业源占氨排放总量的92.23%~93.79%,非农业源贡献率为6.21%~7.77%.②2020年,四川省氨排放量最大,为689.07×10^(3) t,占研究区氨排放总量的24.53%;其次为云南省和湖南省,贡献率分别为14.70%和13.90%.蛋鸡、肉牛和生猪是畜禽养殖氨排放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分别为661.75×10^(3)、339.88×10^(3)和310.97×10^(3) t.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7.17%.③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氨排放呈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省中部地区,排放强度高达481.03 t/km^(2);低值区主要位于四川省西部和云南省西北部区域.④在95%置信区间上,2020年研究区氨排放量的不确定度范围为−18.08%~20.97%,其中畜禽养殖和燃料燃烧的不确定度较低,分别为−7.43%~8.15%和−9.50%~10.32%.研究显示,泛珠三角区域历年氨排放趋势总体变化较小,以畜禽养殖排放源为主,加强畜牧业氨减排技术的积极推广和普遍实施将是显著削减氨排放的实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 不确定性分析 泛珠三角区域
下载PDF
舟山本岛大气污染输送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方利江 傅贤康 +2 位作者 谢立峰 廖维敏 于姜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87-1094,共8页
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2012年GDAS(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结合NO2、PM2.5、PM10和SO2等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数据,对舟山本岛2012年4月、7月、10月和12月的大气污染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 利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式和NCEP(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的2012年GDAS(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结合NO2、PM2.5、PM10和SO2等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数据,对舟山本岛2012年4月、7月、10月和12月的大气污染输送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包括PSCF(潜在源贡献)和CWT(浓度权重轨迹)计算〕,确定大气污染传输路径及影响源区.结果表明:舟山本岛气流后向轨迹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4月主要受来自黄海海面气流轨迹的影响,其占总轨迹数的36.7%,ρ(PM10)为(53.24±24.33)μgm3;7月以途经琉球群岛和东海气流轨迹为主,占总轨迹数的48.4%,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4.63±6.33)、(28.60±4.83)、(52.89±18.76)和(8.67±3.11)μgm3;10月气流轨迹主要来自于东海海面,占总轨迹数的49.2%;12月气流则主要来自辽宁南部和黄海,占总轨迹数的66.1%,对ρ(NO2)、ρ(PM2.5)、ρ(PM10)和ρ(SO2)贡献分别为(28.48±15.14)、(58.71±14.10)、(69.83±38.94)和(20.83±13.28)μgm3.舟山本岛PM2.5的潜在源主要为毗邻城市间局地污染,集中于浙江沿海城市及杭州湾、上海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输送 HYSPLIT-4模式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PSCF(潜在源贡献) CWT(浓度权重轨迹) 舟山本岛
下载PDF
南京地区DDTs跨界面迁移与归趋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利江 柳敏 +1 位作者 李向阳 高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7-315,共9页
以DDTs(p,p’-DDT,o,p’-DDT,p,p’-DDD)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南京地区DDTs的四级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DDTs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及相问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以p,p’-DDT为例,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相中... 以DDTs(p,p’-DDT,o,p’-DDT,p,p’-DDD)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南京地区DDTs的四级逸度模型,模拟计算了DDTs研究区域环境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及相问迁移通量,结果表明,以p,p’-DDT为例,在水、土壤、沉积物、植物相中的模拟输出浓度分别为9.72x109,9.87x105,4.61×106,8.28×106mol/m3,与当地对应环境相中的DDTs实测浓度2.69×109,2.41×109,8.15×106,2.43×105mol/m3在数量级上吻合较好,验证了模型在南京地区的适用性,并预测了2000-2050年间DDTs在各相中浓度的动态变化情况.比较了各城市间多介质环境迁移特征,结果娃示,南京地区的DDTs相间迁移过程与杭州地区近似,主要迁移过程依次为:气-土沉降,水-沉积物相沉降,气-水沉降,土-水流失(土壤侵蚀),水-气扩散,但不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以气-土沉降,气-水沉降或水-气扩散为主.南京地区早期的农药施用是DDTs的主要来源,占总输入黾的97.69%,大气和土壤中的降解则是DDTs的主要消失途径,占总降解量的95.44%-95.96%,其余4.04%~4.56%通过水、沉积物、植物降解和气/水平流输出而消失.今后几十年中,土壤和沉积物成为DDTs的主要储库,占总量的99.28%左右,并且植物相中的浓度已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介质四级逸度模型 DDTS 相浓度 迁移通量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200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清单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方利江 宋文婷 +1 位作者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09,共10页
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生成铵根离子,成为PM_(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长时间序列的氨排放清单是研究PM_(2.5)污染历史成因的重要基础.为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来源和排放特征,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 氨可以在大气中转化生成铵根离子,成为PM_(2.5)中重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长时间序列的氨排放清单是研究PM_(2.5)污染历史成因的重要基础.为探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人为源氨排放来源和排放特征,根据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各类氨排放活动水平,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清单.结果表明:(1)2008—2020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氨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从3170.21×10^(3)t降至2767.59×10^(3)t.农业源是主要贡献源,其氨排放量(2551.94×10^(3)~3061.26×10^(3)t)占氨排放总量的92.21%~93.38%;非农业源氨排放量介于209.85×10^(3)~232.38×10^(3)t之间.(2)2020年,河南省的氨排放量最大,为908.57×10^(3)t,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氨排放总量的32.83%,其次为山东省、河北省和山西省,占比分别为31.96%、24.39%和8.50%.(3)2020年,畜禽养殖氨排放量占氨排放总量的68.67%,蛋鸡、羊、肉牛和肉羊是主要氨排放源,分别占畜禽养殖氨排放总量的30.61%、13.92%、12.35%和12.14%.氮肥施用氨排放量占氨排放总量的20.68%,其中尿素占氮肥施用氨排放量的98.75%.(4)北京市、天津市以及石家庄市、太原市、济南市、郑州市等省会城市的氨排放强度较高,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南部和中部氨排放强度相对较小.研究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氨排放以畜禽养殖源为主,氮肥施用源次之,氨减排措施的制定应以削减农业源的氨排放量为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特征 不确定性分析
下载PDF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柳敏 吴有方 +4 位作者 方利江 丁中原 张干 李军 高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8-344,共7页
应用Agilent7890-5975C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ng·g-1,平均值为8.5... 应用Agilent7890-5975C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ng·g-1,平均值为8.58ng·g-1;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ng·g-1,平均值为1.32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 兰州地区 土壤 有机氯农药
下载PDF
广州地区PBDEs长距离迁移潜力和总持久性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有方 方利江 +4 位作者 丁中原 柳敏 马子龙 张干 高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32,共7页
运用TaPL3.0模型对7种PBDEs同系物在广州地区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显示,PBDEs排放至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为296-811km,均值为557km;Pov... 运用TaPL3.0模型对7种PBDEs同系物在广州地区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通过灵敏度分析得到了模型的关键参数.研究结果显示,PBDEs排放至大气中,特征迁移距离(CTD)为296-811km,均值为557km;Pov为19-279d,均值为184d;PBDEs平均约有73.8%分布在土壤中,16.9%分布在沉积物中,9.3%分布在其他三相中.PBDEs排放到水体时,CTD为3090-4291km,均值为3731km;Pov范围为228-854d,均值为731d;平均约92.1%分布在沉积物中,6.8%分布在水相中,1.1%在大气、土壤和植被相中.BDE47迁移潜力最大,BDE209易残留于源区形成点源性污染.PBDEs各同系物主要分布在沉积物和土壤中.随着溴代程度升高,CTD逐渐降低,Pov逐渐升高,与国外研究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地区 PBDES 长距离迁移潜力 总持久性 TaPL3.0模型
下载PDF
兰州地区PCBs的长距离传输潜力及其总持久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子龙 高宏 +4 位作者 方利江 丁中原 吴有方 柳敏 吴军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0-66,共7页
运用TaPL3(version3.00)模型计算了7种PCBs同系物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和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及其总持久性(Po)v,讨论了其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和Pov之间的关系,并以PCB28为例,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 运用TaPL3(version3.00)模型计算了7种PCBs同系物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和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及其总持久性(Po)v,讨论了其长距离传输潜力(LRTP)和Pov之间的关系,并以PCB28为例,应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模型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兰州地区PCB28、PCB52、PCB77、PCB101、PCB138、PCB153和PCB180通过大气的CTDair在250~2500km之间,Pov在500~33000d之间,PCB138、PCB153和PCB180对源区影响较大;通过水体的CTDwater在6500~61000km之间,Pov在850~36000d之间,PCB28、PCB52、PCB77和PCB101对源区影响较大。7种PCBs的同系物LRTP和Pov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就排放到大气中的PCBs而言,对Pov和CTD影响最大的参数都是理化参数;就排放到水体中的PCBs而言,Pov比CTD更依赖于PCBs的理化性质,而CTD比Pov更依赖于环境条件。同国外的研究相比,兰州地区PCB28通过大气的CTDair偏低,通过水体的CTDwater偏高,PCB28通过大气和水体的Pov都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S TaPL3 持久性有机物 长距离传输潜力 总持久性
下载PDF
浅谈云南广播电视台新台址电视传媒系统规划与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利江 《现代电视技术》 2017年第4期50-53,共4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广播电视台抓住呈贡新台址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云架构技术打造的七彩媒体云平台。七彩云将媒体融合业务科学、高效地组织部署于云计算体系中,为传统媒体提供一个集融合媒体内容聚合、融合媒体内容共享管理、融合媒体内容... 本文介绍了云南广播电视台抓住呈贡新台址建设的契机,充分利用云架构技术打造的七彩媒体云平台。七彩云将媒体融合业务科学、高效地组织部署于云计算体系中,为传统媒体提供一个集融合媒体内容聚合、融合媒体内容共享管理、融合媒体内容加工、多渠道内容分发的云化、智能化的融合生产业务平台,使业务生产向碎片化、类型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向小屏、移动屏"多屏"融合生产转变,向多维度应用、多终端服务转变,形成融合媒体业务运作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媒体混合云 生产工具化 三重媒体 新闻服务社区
下载PDF
全媒体融合下的电视中心工艺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宇 王珏 方利江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6年第10期30-35,共6页
在广电中心全媒体融合的发展建设中,传统媒体行业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工作。本文从工艺设计角度,明确了全媒体融合的含义,提出了全媒体融合的建设思路。结合媒体融合的发展,在工艺设计中针对数据中心、新闻中心、制作中心三类工艺... 在广电中心全媒体融合的发展建设中,传统媒体行业内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工作。本文从工艺设计角度,明确了全媒体融合的含义,提出了全媒体融合的建设思路。结合媒体融合的发展,在工艺设计中针对数据中心、新闻中心、制作中心三类工艺用房的设计提出了新功能和新布局的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融合 云计算 工艺设计
下载PDF
浅谈工具化在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建设中的设计与实现
10
作者 方利江 《影视制作》 2017年第7期71-76,共6页
着力推进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是当前广电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融合平台的建设要从理念、技术、内容、形式、体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应对未来融合媒体发展的新形态。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需要采用弹性的基础架构,支撑... 着力推进媒体融合的深度发展,是当前广电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机遇和挑战,融合平台的建设要从理念、技术、内容、形式、体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应对未来融合媒体发展的新形态。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的不断变化,需要采用弹性的基础架构,支撑业务多样性以及需求不断变化的要求,因此采用平台+工具的模式作为实现媒体融合业务发展的技术架构支撑是必然选择。云南广播电视台七彩云平台在建设之初就提出了这种架构模式,无论是平台还是工具都可以实现水平的横向扩展,本文重点阐述了这种架构的设计方法和实现手段以及在七彩云中为使用人员带来了哪些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生产工具化 云非编 免开发接入 协同工作
下载PDF
云南电视台审片室系统构建
11
作者 方利江 李娜 《现代电视技术》 2011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电视台全媒体数字审片室系统的搭建经验,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及安装调试等方面详细说明了整个系统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 审片室系统 系统设计 声学设计 设备选型 个人低音震动系统
下载PDF
发挥“七彩云”优势 打造区域媒体新生态加快推进云南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12
作者 方利江 杨跃麟 《产业科技创新》 2019年第6期23-26,共4页
2016年云南电视台面对新大楼的搬迁契机,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踏上媒体融合的头班车,着力打造了一个面向媒体融合的七彩媒体云平台(以下简称"七彩云"),平台从理念、内容、形式、生态、手段、流程... 2016年云南电视台面对新大楼的搬迁契机,在云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适应互联网+的新形势,踏上媒体融合的头班车,着力打造了一个面向媒体融合的七彩媒体云平台(以下简称"七彩云"),平台从理念、内容、形式、生态、手段、流程、体制、机制、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再造和创新,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移动优先、区域共享,为云南全省提速媒体融合夯实技术基础。云南广播电视台作为党和国家宣传媒体的排头兵,深知自己对于云南地区各地市州县起到的先锋带头作用,深知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因此"七彩云"除满足云南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发展业务的需求外,还向全省各地市县进行了推广,以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以"新闻+N"的方式,带动云南区域媒体融合的发展。2016年9月,云南广播电视台与全省16个州市广电机构签署共建"七彩云"融合媒体平台备忘录,"融媒体航母"正式起航。目前,"七彩云"云新闻通联业务和信息资讯共享服务已经覆盖全省各地市州县,"七彩云"平台已成为云南广播电视台和16个州市台统一上传视频新闻和开展融合媒体业务的唯一数据共享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一核心+两翼 新闻+ 媒体新生态
下载PDF
从系统建设到服务运营——云南台七彩云运营实践
13
作者 方利江 《现代电视技术》 2017年第7期60-62,132,共4页
本文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服务的运营,指出运营的对象包括内容、用户和技术资源。要实现服务运营,在业务层面需要在融合媒体云平台建立全媒体内容库、用户服务平台和融合运营服务平台,在技术层面要支持资源的虚拟化、微服务化... 本文探讨了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做好服务的运营,指出运营的对象包括内容、用户和技术资源。要实现服务运营,在业务层面需要在融合媒体云平台建立全媒体内容库、用户服务平台和融合运营服务平台,在技术层面要支持资源的虚拟化、微服务化、多租户、计量计费和自动化运维;介绍了七彩云上已经提供的服务,包括互联网汇聚、云报道、移动传播矩阵、云直播和内容云等;分享了云南台七彩云的几个实际运行的服务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服务运营 云平台
下载PDF
共享存储的新闻制播网网络应急分析
14
作者 方利江 李云龙 徐炜 《现代电视技术》 2011年第3期128-129,共2页
云南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的核心存储设备是Avid公司的共享ISIS存储系统,网络核心主要以CISCO交换机为主,主干网络用光纤组建,精编、粗编站点用千兆以太网接核心交换机,文稿系统没有接入主干网络。本文对此种主干网依赖性较强的新闻制播网... 云南电视台新闻制播网的核心存储设备是Avid公司的共享ISIS存储系统,网络核心主要以CISCO交换机为主,主干网络用光纤组建,精编、粗编站点用千兆以太网接核心交换机,文稿系统没有接入主干网络。本文对此种主干网依赖性较强的新闻制播网进行网络应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播网 网络应急 网络安全
下载PDF
浅谈NV8500系列矩阵在云南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分控系统中的应用
15
作者 李娜 方利江 金晶 《现代电视技术》 2017年第10期146-148,15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云南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分控系统的构建,对信号传输系统、信号调度系统及信号监测系统进行了说明,并结合NV8500系列矩阵的配置情况介绍了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 NV8500矩阵 节目制作分控系统
下载PDF
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8
16
作者 方利江 葛春盈 +3 位作者 蒋红 叶观琼 唐韵捷 谢立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9-775,共7页
以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研究区33个采样站位中Zn、Cu、Cd、Pb、Hg、As、Cr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评价了其污染分布、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总体呈西高东低、... 以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研究区33个采样站位中Zn、Cu、Cd、Pb、Hg、As、Cr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评价了其污染分布、来源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舟山海域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其分布总体呈西高东低、近岸海域高于远岸海域、局部存在高值区的特征。Zn、Cu、Pb、Hg、As、Cr主要受钱塘江、甬江沿岸工农业生产及入海排污口的影响;Cd可能受到海洋沉积环境对重金属在不同环境相转换机制的影响。Cd和Hg是研究区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高值区主要位于杭州湾口外、中街山列岛及长白岛-秀山岛等附近海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重金属 污染分布 来源 潜在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南京地区典型有机污染物长距离输送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方利江 吴有方 +3 位作者 丁中原 马子龙 柳敏 高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330-2334,共5页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南京地区的长距离输送潜力,以p,p'-DDT、γ-HCH、BaP和HCB为研究对象,运用TaPL3模型计算了其在研究区大气及水体中的长距离输送潜力.结果表明,BaP和p,p'-DDT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较小,分别为198 k... 为研究典型有机污染物在南京地区的长距离输送潜力,以p,p'-DDT、γ-HCH、BaP和HCB为研究对象,运用TaPL3模型计算了其在研究区大气及水体中的长距离输送潜力.结果表明,BaP和p,p'-DDT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较小,分别为198 km和255 km,表现为大气污染长距离输送能力较小,污染较难扩散;而γ-HCH和HCB则更倾向于通过水体或大气进行长距离输送,其水体CTD分别为91 558 km和19 056 km,大气CTD分别为1 858 km和21 104 km,有利于其在研究区的扩散;水对γ-HCH和HCB的黏着度为负值,分别为-2.1和-54.86,表明γ-HCH和HCB更倾向于滞留在大气环境中,其通过大气并达到稳态后在大气中的质量分数为0.551%和2.2%;通过水体且达到稳态后在大气中的质量分数为0.149%和1.05%,高于p,p'-DDT和B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地区 典型有机污染物 长距离输送潜力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分析
原文传递
兰州地区16种多环芳烃的长距离迁移潜力和总持久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丁中原 方利江 +4 位作者 吴有方 马子龙 柳敏 吴军年 高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6-924,共9页
使用TaPL3模型对兰州地区16种PAHs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BaP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 使用TaPL3模型对兰州地区16种PAHs通过大气和水体的长距离迁移潜力(LRTP)和总持久性(Pov)进行了模拟研究,比较了不同环数多环芳烃(PAHs)的特征迁移距离(CTD)和Pov的大小,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以BaP为例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6种PAHs在兰州地区通过大气的特征迁移距离(CTDAir)在18.9km(BghiP)和734.9km(PYR)之间,总持久性(PovAir)在0.41d(ACE)和1304.76d(BaP)之间;通过水体的特征迁移距离(CTDWater)在511.1km(NAP)和34472.6km(BghiP)之间,PovWater在5.35d(NAP)和4156.59d(BghiP)之间.16种PAHs中,芘在空气中的LRTP最大,苯并[ghi]芘在水中的LRTP最大.中、高环数PAHs的PovAir和PovWater要比低环数PAHs高.此外,CTD和Pov没有表现出直接的关系.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BaP在兰州地区的CTDAir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长距离迁移潜力 总持久性 TaPL3模型 兰州地区
原文传递
半干旱地区典型POPs硫丹环境多介质迁移归趋模拟研究——以兰州河谷盆地为例 被引量:6
19
作者 田慧 郭强 +5 位作者 方利江 毛潇萱 黄韬 吴军年 马建民 高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0-1117,共8页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 以硫丹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对硫丹在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大气、水体、土壤、沉积物和植物相中的浓度分布进行模拟研究;对硫丹在研究区环境多介质间的迁移通量进行分析,确定其在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过程;并结合实际监测数据,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此外,还对除常数之外的20个模型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较高的模型灵敏度影响因素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植物和沉积物相是硫丹在兰州河谷盆地环境污染的主要储库;大气平流输入和农药施用是研究区硫丹的主要输入源,沉积物降解和大气平流输出为研究区的主要消耗和输出途径;亨利常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等化合物理化性质参数,以及沉积物、土壤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参数对模型的灵敏度影响比较显著;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相差在一个数量级之内,吻合较好,表明建立的三级多介质逸度模型适用于半干旱的兰州河谷盆地α-硫丹和β-硫丹的环境多介质迁移及归趋行为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兰州地区 河谷盆地 硫丹 多介质逸度模型 跨界面迁移 灵敏度分析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浙江省2008~2018年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方利江 杨一群 叶观琼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380-4391,共12页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11个地级市各类氨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08~2018年浙江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2008~2018年浙江省人为源氨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11个地级市各类氨排放的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08~2018年浙江省人为源氨排放清单,并利用ArcGIS进行1 km×1 km空间网格分配.结果表明,2008~2018年浙江省人为源氨排放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约3.97%;2018年浙江省氨排放量为108.52 kt,其中农业源为90.02 kt,非农业源为18.50 kt,排放强度为1.03 t·km^(-2);杭州市、嘉兴市和温州市的氨排放量高于其他城市,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4.72%、 11.86%和11.80%;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氨排放主要分布在浙江省北部区域,呈现出“北高南低”的排放趋势;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氨排放量模拟平均值为108.37 kt,在95%置信区间的不确定度范围为-5.40%~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人为源 氨排放清单 年际变化 空间分布特征 不确定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