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EEG、脐血pH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陈健萍 谭葵欢 +2 位作者 袁海超 方劭桦 陈志凤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脐血pH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50例足月低Apgar评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aEEG异常分度新生儿的Apgar评...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脐血pH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50例足月低Apgar评分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aEEG异常分度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不同Apgar评分新生儿aEEG的异常率和不同aEEG异常程度新生儿的脐动脉血气PH和剩余碱的差异。结果轻度窒息新生儿的aEEG状况明显优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正常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10 min Apgar评分明显高于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且轻度异常组明显高于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的aEEG异常率明显低于5 min和10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的aEEG异常率,且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的aEEG异常率明显低于10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的aEEG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正常组新生儿的pH值明显高于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且轻度异常组又明显高于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EEG正常组新生儿的剩余碱浓度明显高于轻度异常组和重度异常组,且轻度异常组又明显高于重度异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EG、脐血pH及新生儿Apgar评分对新生儿窒息结局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窒息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幅整合脑电图 脐血pH APGAR评分 新生儿结局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不同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在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劭桦 《海峡药学》 2019年第9期149-150,共2页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在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3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枸橼酸咖啡因首剂20mg·kg^-1,24h后予以10mg/(kg·d),18例)... 目的 探讨不同维持量枸橼酸咖啡因在原发性呼吸暂停(AOP)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36例,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枸橼酸咖啡因首剂20mg·kg^-1,24h后予以10mg/(kg·d),18例)和对照组(枸橼酸咖啡因首剂20mg·kg^-1,24h后予以5mg/(kg·d),18例),疗程至呼吸暂停消失后1周;比较两组患儿疗效、3d内呼吸暂停发作频次、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时间、呼吸机使用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3d内呼吸暂停发作频次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症状消失时间、用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枸橼酸咖啡因原发性呼吸暂停早产儿,较大维持量可能疗效更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维持量 枸橼酸咖啡因 AOP早产儿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静脉血栓栓塞症高危因素和临床表现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区满春 曾敏怡 +4 位作者 石任任 陈靖 方劭桦 谢玮 冯莹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查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查阅199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有关VTE的文献,对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 目的: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查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库,查阅1999年至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电子期刊中有关VTE的文献,对确诊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高危因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2篇,其中DVT相关80篇,PTE相关62篇;共计纳入患者9 049例,其中DVT患者6 296例,PTE患者2 753例。DVT患者的症状主要为患肢肿胀(68.23%)、疼痛(61.68%)、浅静脉曲张(16.95%)、下肢活动障碍(12.96%);PT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61.00%)、胸痛(47.55%)、咳嗽(27.43%)、心率>100次/分(25.33%)等。DVT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0岁(92.72%)、手术(27.51%)、吸烟(18.56%)、心脏疾病(12.76%)、高血压(11.29%)、肿瘤(10.42%)等;PTE的危险因素则包括年龄>40岁(93.25%)、DVT史(33.97%)、心脏疾病(16.95%)、卧床(10.22%)、高血压(9.84%)。结论:通过了解VTE致病的危险因素,细致掌握具有一定特点的临床表现,可提高VTE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漏诊,并可及早开展干预治疗,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血栓栓塞症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