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方叶青 张松荣 +2 位作者 红城 谢陪益 苏又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4-818,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集落数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与内皮祖细胞数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的不同范围和程度,患者内皮祖细胞数量和成集落数量的区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23.1±1.8比56.7±2.4)和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随着冠状动脉狭窄范围的扩大和狭窄程度的加重,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下降。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和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内皮祖细胞tPA和PAI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2 位作者 谢陪益 苏又苏 红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及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表达。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提取内皮祖细胞进行数量和细胞集落的比较。利用ELISA法和底物发光法检测EPC...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的变化及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的表达。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提取内皮祖细胞进行数量和细胞集落的比较。利用ELISA法和底物发光法检测EPC分泌tPA和PAI的浓度和活性;用RT-PCR法检测EPC的tPA和PAI mRNA表达。结果冠心病患者EPC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3.1±1.8比56.7±2.4,P<0.05),形成细胞集落数(14.7±2.5比24.2±1.7,P<0.05)、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EPC的tPA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AI表达增强。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EPC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下载PDF
EPC的变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叶青 张松荣 +3 位作者 红城 谢陪益 谢秀梅 苏又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成集落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EPC的数量变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数量、成集落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的区别。并研究冠心病患者EPC的数量变化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对照组30例,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后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分析冠心病患者各种危险因素与EPC细胞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的相关分析。结果①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和细胞集落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②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EPC的数量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年龄、吸烟、高血压及LDL升高与EPC的数量明显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成集落的数量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被引量:8
4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1 位作者 何晋 陈晓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活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形态和活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57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并分析细胞形态和形成集落的数量,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分析和计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23.1±1.8个/200倍比56.7±2.4个/200倍,P<0.05),形成细胞集落数(14.7±2.5个/40倍比24.2±1.7个/40倍,P<0.05)、细胞增殖能力和生长曲线也明显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细胞数量 集落 增殖
下载PDF
血脂比值和单项血脂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叶青 杨天伦 +2 位作者 陈小彬 何晋 谢秀梅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4期7-8,11,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单项血脂和比值并与其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单项血脂及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关系。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单项血脂和比值并与其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HDL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在血脂比值中,CHO/HDL和TG/HDL值均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CHO/HDL和TG/HDL比值比单项血脂反映CAD的敏感度更高。结论对于CAD患者,血脂比值较单项血脂反映冠脉狭窄程度更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脉狭窄程度 单项血脂 CHO/HDL
下载PDF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离和培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1 位作者 何晋 陈晓彬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7年第8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研究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成集落数量,细胞数量和活性。【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用加入生长因子VEG... 【目的】研究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内皮祖细胞的细胞形态、成集落数量,细胞数量和活性。【方法】选择正常健康人20例,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包被培养板,用加入生长因子VEGF165和bFGF的1640培基培养细胞,7d后贴壁细胞进行细胞分析。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分析细胞形态和成集落的数量。【结果】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活性明显增强。【结论】成人外周血中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培养成为内皮祖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学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tPA和PAI的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2 位作者 何晋 陈晓彬 陈双秀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冠心病患者在PCI(包括PTCA和冠脉支架植入)手术前、手术后即刻和手术后4 d测定血浆中tPA和PAI的活性,并将冠心病患者的tPA、PAI浓度和tPA/PAI比值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tPA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AI活性明显增高,在PAI手术后即刻tPA活性较手术前明显降低,但术后4 d回升,较正常对照组仍然明显降低,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冠心病患者PAI活性在PCI手术后明显升高,与手术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但术后4 d下降,,较PCI手术前无明显差异,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存在着内皮损伤,导致手术后出现纤溶功能降低,而纤溶功能的低下会影响PCI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血脂比值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
8
作者 方叶青 谢秀梅 +1 位作者 余萍 陈双秀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值和单项血脂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各项血脂及其比值进行检测,并与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LP...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比值和单项血脂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阳性病人(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50%)的各项血脂及其比值进行检测,并与其冠脉狭窄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在单项血脂中,TG、CHO、LDL、LP(a)均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而HDL和apoA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②在血脂比值中,CHO/HDL、apoB/apoA TG/apoA、CHO/apoA LDL/apoA值均随冠脉狭窄程度加重而增加,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血脂比值比单项血脂反映CAD的敏感度更高。结论:对于CAD患者,血脂比值反映冠脉狭窄的严重程度较单项血脂更敏感更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项血脂 血脂比值 冠心病 冠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双源CT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少源 苏又苏 +3 位作者 谢培益 徐素玲 方叶青 黄岸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5-2127,共3页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 目的通过双源CT对冠脉检查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探讨DSCT对冠脉病变诊断的意义。方法 55例同期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分析比较DSCTCA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度。结果 (1)DSCT冠状动脉造影按病例计算,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7.7%、72.6%、93.5%、88.9%和92.7%;按病变血管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4.9%、95.8%、92.5%、97.1%、95.5%;按可评价节段计算,检测节段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8.2%、96.9%、90.5%、96.1%、94.7%。(2)DSCT造影与选择性冠脉造影比较对冠心病的诊断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诊断各支血管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源CT对冠心病的诊断准确度接近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的筛查方面,DSCTA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C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下载PDF
双源64层CT与血管内超声定性和定量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红城 陈路 +6 位作者 方叶青 陈少源 陈菲 高德宏 王磊 苏又苏 谢培益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904-2906,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SCT)和血管内超声(IVUS)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P)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8例,CAG前1周内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后行IVUS检查。与IVUS比较,评价DSCT诊断冠状动脉VP的敏感性、特异... 目的探讨双源64层CT(DSCT)和血管内超声(IVUS)识别冠状动脉易损斑块(VP)的价值。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58例,CAG前1周内行D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后行IVUS检查。与IVUS比较,评价DSCT诊断冠状动脉VP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同时评价两种方法测量最大斑块面积的相关性。结果与IVUS比较,DSCT识别VP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96.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4%、97.6%。DSCT和IVUS测定的斑块平均面积分别为(9.21±4.35)mm2和(9.41±3.96)mm2。两种方法对斑块面积的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87,P>0.05)。结论 DSCT与IVUS相似,对识别冠状动脉VP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易损斑块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介入性
下载PDF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秀丽 谢秀梅 +2 位作者 陈晓彬 何晋 方叶青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10及20mg/L)干预48h。MTT法检测氧化... 目的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人脐静脉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并加入不同浓度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5、10及20mg/L)干预48h。MTT法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逆转录聚台酶链反应检测bcl-2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呈浓度依赖性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能抑制其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内皮祖细胞凋亡、抑制内皮祖细胞增殖,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内皮祖细胞 细胞凋亡 BCL-2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晓彬 何晋 +2 位作者 谢秀梅 方叶青 李秀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 mg/L、2.5 mg/L和5.0 mg/L)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1 mg/L、2.5 mg/L和5.0 mg/L)作用不同时间(24 h、48 h和72 h),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的方法评价C反应蛋白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趋化试验评价不同浓度的C反应蛋白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的内皮祖细胞趋化能力的影响;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强度变化。结果C反应蛋白减少内皮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及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能力;随着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内皮祖细胞的趋化能力受到抑制;同样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减弱。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和趋化能力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C反应蛋白 内皮祖细胞 增殖 趋化 内源性一氧化氮合酶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诱导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L-精氨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晋 谢秀梅 +2 位作者 陈晓彬 方叶青 李秀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ADMA组,ADMA+L-精氨酸组,ADMA+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组...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氧化应激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内皮祖细胞,细胞随机分5组:对照组,ADMA组,ADMA+L-精氨酸组,ADMA+PDTC(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组,L-精氨酸组。运用荧光染料检测细胞活性氧的产生。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亚基及细胞内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变化。结果:①ADMA显著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生成;L-精氨酸和抗氧化剂(PDTC)能抑制ADMA刺激后的细胞内活性氧产生。②ADMA诱导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p22phox亚基、gp91phox亚基mRNA的表达明显上调,L-精氨酸和抗氧化剂(PDTC)能阻断这些基因的上调。但ADMA对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mRNA表达没有影响。结论:ADMA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抑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影响内膜的再生化,而给与外源性L-精氨酸能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L-精氨酸 活性氧 还原型辅酶Ⅱ氧化酶
下载PDF
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模型的建立及其血管内超声特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红城 苏又苏 +6 位作者 吴京兰 陈路 方叶青 谢培益 陈菲 高得宏 李明华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81-1783,共3页
目的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VP)模型并探讨其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学特征。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经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8周后行IVUS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5只兔子成功建立VP模型,病理切片发现斑块54层,其中37层(68... 目的建立兔腹主动脉易损斑块(VP)模型并探讨其血管内超声(IVUS)影像学特征。方法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经球囊扩张损伤腹主动脉,高脂喂养8周后行IVUS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5只兔子成功建立VP模型,病理切片发现斑块54层,其中37层(68.5%)为VP。经IVUS检查,VP处斑块面积、管腔狭窄率、偏心指数均明显高于纤维性斑块(P<0.05)。VP正性重构的比例显著高于纤维性斑块(71.8%vs 16.7%,P<0.01)。与病理组织学比较,IVUS识别VP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和88.7%。结论球囊扩张+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兔腹主动脉VP模型,IVUS对识别VP有较好的价值,VP的IVUS特征为偏心狭窄和正性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斑块 血管内超声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两种类型内皮祖细胞的体外分化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晋 谢秀梅 +2 位作者 姜德建 方叶青 陈晓彬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8-145,共8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中两种类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体外分化特征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 目的:研究人脐带血中两种类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的体外分化特征及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乙基淀粉沉降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联合分离脐带血中单个核细胞,在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通过形态学、免疫荧光、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流式细胞分析细胞的生长特点和生物学特征。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ADMA(1,5和1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的方法评价ADMA对EPC增殖的影响。结果:贴壁细胞分为早期内皮祖细胞和晚期内皮祖细胞两种类型细胞。早期内皮祖细胞的形态从小的圆形细胞变成以集落为中心,周围呈发芽式向外生长的细胞群,晚期内皮祖细胞形成典型的"铺路石样"。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和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I(FITC-UEA-I)双染色阳性细胞初步鉴定为内皮祖细胞。RT-PCR提示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内皮特异性基因表达变化逐渐增强,流式细胞分析提示早期EPC有AC133,CD34和KDR表达;晚期EPCAC133不表达,CD34表达弱,KDR表达增强。MTT法提示早期EPC增殖能力弱,而晚期EPC增殖能力强;同时ADMA呈量效和时效减少EPC的数目和抑制它的增殖能力。结论:在人的脐带血中获得两种类型EPC,加入ADMA能抑制EPC的增殖,这为进一步研究ADMA对EPC的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血 内皮祖细胞 分化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增殖
下载PDF
冠心病危险因素聚集与冠脉病变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天伦 方叶青 +2 位作者 李传昶 谢勇 黄生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7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聚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 5 0 %的病人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并与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评分与冠脉病变的综合评分呈... 目的 :探讨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聚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已行冠状动脉造影最少有一支血管狭窄≥ 5 0 %的病人进行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并与冠脉造影所得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冠心病危险因素评分与冠脉病变的综合评分呈正相关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数量与冠脉病变综合评分呈正相关 ;单个危险因素危险程度依次为血压、吸烟、血糖、活动量、脾气性格、血脂、家族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尿酸、胆红素和职业 ;危险因素的量和程度的聚集可致冠脉病变程度和范围加重。结论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在个体的聚集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冠心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危险因素 冠脉病变 聚集
下载PDF
L-精氨酸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何晋 谢秀梅 +1 位作者 方叶青 陈晓彬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51-754,共4页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5和10μmol/L)作用... 目的研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人脐带血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观测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脐带血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7天,在贴壁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1、5和10μmol/L)作用不同时间(24、48和72h),用MTT比色法和细胞克隆计数法评价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加入L-精氨酸后采用MTT比色法和高倍荧光显微镜下DiI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染色细胞计数法分析L-精氨酸对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作用内皮祖细胞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一氧化氮含量,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培养基上清液总一氧化氮合酶活力。结果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呈量效和时效性地减少内皮祖细胞数目和增殖能力;随着L-精氨酸浓度的增加,L-精氨酸能有效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对内皮祖细胞的作用。结论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内皮祖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功能不全的发展,而外源性L-精氨酸能抑制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L-精氨酸 内皮祖细胞 细胞增殖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晓彬 蒲晓群 +3 位作者 谢秀梅 方叶青 何晋 李秀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PCI手术前、...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PCI手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4 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相差显微镜下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EPCs数目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4 d开始下降;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明显增强,术后4 d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PCI术前术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无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可刺激EPCs数量的增加,在术后4 d逐渐回到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 细胞数量 集落形成单位
下载PDF
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血清IL-37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少源 红城 +3 位作者 金键 谢培益 方叶青 苏又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IL-37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1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钙... 目的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IL-37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11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阿托伐他汀钙20 mg/晚);强化治疗A组40例(阿托伐他汀40 mg/晚,4周后改为20 mg/晚)、强化治疗B组40例(阿托伐他汀负荷量80 mg顿服1次,随后40 mg/晚,4周后改为20 mg/晚)。ELISA法测定其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清IL-37水平。结果 1ACS患者血清IL-37在治疗4周过程中呈逐步上升趋势(P<0.05);2治疗4周时血清IL-37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A组、强化治疗B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左室功能和校正TIMI计帧数(CTFC)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A组、强化治疗B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时强化治疗A组与强化治疗B组在IL-37水平和临床结果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别;5三组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和药物不良反应在4周时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IL-37可作为监测和评估ACS患者的指标;强化他汀治疗可提高抗炎因子IL-37的水平,改善患者CTFC及左室功能;不良反应无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7 强化他汀 急性冠脉综合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美乐托宁对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秀丽 谢秀梅 +2 位作者 陈晓彬 何晋 方叶青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2-867,共6页
目的:探讨美乐托宁(melatonin,Me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 目的:探讨美乐托宁(melatonin,Me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 EPC)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贴壁细胞分成7组:对照组以RPMI1640培养液培养;ox-LD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用含5,10,2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Mel各浓度组(共3组)分别先用含0.5,1.0,2.0 mmol /L 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然后移去含Mel的RPMI 1640培养液,加入含10 mg/L ox-LDL的RPMI 1640培养液孵育。采用MTT法检测EPC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技术检测Bcl-2 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增殖,诱导EPC凋亡;在加ox-LDL(10 mg/L)前加Mel干预,EPC增殖能力较ox-LDL组明显增强,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ox-LDL组EPC的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Mel组明显高于ox-LDL组(P<0.01 )。结论: ox-LDL呈浓度依赖性诱导EPC凋亡、抑制EPC增殖,Mel能抑制ox-LDL的上述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美乐托宁 内皮祖细胞 Bcl-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