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洪寿海 丁沙沙 +1 位作者 方哲科 陈静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790-797,共8页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4例...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平行分为3组,即60次/min、120次/min和180次/min提插手法组。每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8周)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中国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胃促生长素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结束后8周针刺治疗效果依然显著(P<0.05)。同时2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120次/min、180次/min提插手法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调节效应总体优于60次/min提插手法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在固定选穴的基础上,相比于低频刺激手法(60次/min提插手法),中高频刺激手法(120、180次/min提插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上腹痛综合征 针刺手法 提插频率 临床疗效观察 胃运动相关激素
下载PDF
粗针神道穴平刺对缺血型面神经损伤大鼠急性期神经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方哲科 虞彬艳 宣丽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64-1766,共3页
目的:研究粗针神道穴平刺对缺血型面神经损伤大鼠急性期神经水肿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粗针平刺组和局部针刺组,除假手术组外均灼闭岩动脉建立缺血型面神经损伤模型。粗针平刺组行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局部... 目的:研究粗针神道穴平刺对缺血型面神经损伤大鼠急性期神经水肿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粗针平刺组和局部针刺组,除假手术组外均灼闭岩动脉建立缺血型面神经损伤模型。粗针平刺组行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局部针刺组行面部局部针刺治疗。造模后记录大鼠面神经功能及触须垫血流情况,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骨管内段面神经肿胀情况。结果:面神经功能方面,从第7到第14天,粗针平刺组评分较模型组和局部针刺组高(P<0.05);触须垫血流方面,第1、7、14天,粗针平刺组血流量较模型组和局部针刺组高(P<0.05)。面神经肿胀方面,第1、3、5、7天,粗针平刺组肿胀程度低于模型组和局部针刺组(P<0.05)。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可能通过调节头面部血流,促进骨管内面神经水肿消退并加速其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面神经 水肿 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