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SS分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分析
1
作者 严银天 施雪英 +3 位作者 唐雄伟 方平 曹莉 方国真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亚型AIS患者应用的不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情况,为AIS患者提供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应用CISS分型方法进行亚型分析,对比不同亚型AIS患者应用的不同血管内治疗的预后情况,为AIS患者提供临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比较患者入院时、治疗后30d、90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与入院时相比,两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亚型桥接治疗组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及mRS评分均显著低于直接取栓组,ADL评分均显著高于直接取栓组(P<0.01);CS亚型两组患者治疗后30d、90d的NHISS评分、mRS评分及ADL评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AA亚型AIS患者桥接治疗预后优于直接取栓治疗,CS亚型AIS患者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预后未见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ISS分型 直接取栓 桥接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桥接血管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晓翠 施雪英 +4 位作者 严银天 方平 吴鹏超 方国真 王雷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桥接治疗(BT)血管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70例接受BT血管再通后的AIS患者资料,根据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END)与非恶化组(NEND),收集临床资...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桥接治疗(BT)血管再通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70例接受BT血管再通后的AIS患者资料,根据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END)与非恶化组(NEND),收集临床资料,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END组心房颤动、低密度脂蛋白(LDL)、发病至股动脉穿刺时间(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Alberta早期CT评分(ASPECTS)评分与NEN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这5个因素纳入回归分析,得出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心房颤动是BT后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颤动、LDL、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ASPECTS评分与END相关;心房颤动、OPT≥5 h、侧支循环分级≤2级与END呈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桥接治疗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轻度认知损害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国真 孙中武 袁良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伴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伴MCI的SI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交替连线测验A和B(TMT-A、TMT-B)、语言...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伴轻度认知损害(MCI)的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1例伴MCI的SI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交替连线测验A和B(TMT-A、TMT-B)、语言流畅性试验(VF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评分,以及P300波幅和潜伏期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TMT-A、TMT-B、VFT、AVLT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较治疗前的TMT-A、TMT-B、VFT、AVLT认知量表评分有显著改善(P=0.040;P=0.041;P=0.034;P=0.010),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9;P=0.009;P=0.044;P=0.04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45),且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缩短(P=0.025),治疗组治疗前后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和波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伴MCI的SIVD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损害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雄 唐向阳 +4 位作者 曹莉 方国真 方平 温晶 施雪英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2期1473-1477,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及正常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激酶治疗,低剂量组采取低剂量...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替普酶与尿激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对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8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均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及正常剂量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尿激酶治疗,低剂量组采取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正常剂量组采取正常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收集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治疗后5 d、1周及2周时的临床有效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结果低剂量组和正常剂量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5 d、2周时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时,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时,低剂量组与正常剂量组NSE、S-100β、GF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狭窄时间窗内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尿激酶,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患者的神经组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不同剂量阿替普酶 尿激酶 效果 神经损伤标志物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关系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陶飞 方国真 +1 位作者 施雪英 袁良津 《安徽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511-1514,共4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头颅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比...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107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完成头颅CTA及常规生化检查,根据颅内大血管近端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中重度狭窄组,分别比较三组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尿酸、Cys C水平和高尿酸、高Cys C的发生率。结果三组分别在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及中重度狭窄组的血清尿酸、Cys C水平和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高Cys 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狭窄组(P<0.05),且中重度狭窄组血清尿酸、Cys C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Cys C均是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0,P=0.035,95%CI:1.088~9.414;OR=3.446,P=0.030,95%CI:1.250~9.498)。结论高尿酸、高Cys C是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狭窄程度可能与血清尿酸、Cys C水平相关,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胱抑素C 颅内动脉狭窄 脑梗死
下载PDF
产后女性前瞻性记忆损害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奎 袁良津 +2 位作者 唐向阳 谢丹丹 方国真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846-849,共4页
目的:研究产后女性前瞻性记忆(PM)成分(EBPM、TBPM)改变的情况,探讨妊娠对PM的影响。方法:建立PM检测的神经心理学方法和相关背景测试方法,对教育程度、年龄等相匹配的30例健康未生育女性和30例自然分娩后1周内初产妇进行PM、回顾性记忆... 目的:研究产后女性前瞻性记忆(PM)成分(EBPM、TBPM)改变的情况,探讨妊娠对PM的影响。方法:建立PM检测的神经心理学方法和相关背景测试方法,对教育程度、年龄等相匹配的30例健康未生育女性和30例自然分娩后1周内初产妇进行PM、回顾性记忆(RM)测试和总体认知评估。结果:对照组EBPM和TBPM得分(7.60±0.67、5.93±0.25)与产妇组得分(6.00±0.83、5.33±0.7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9、4.11,P<0.01)。与对照组RM1和RM2得分(5.83±1.53、5.63±0.56)比较,产妇组得分(5.80±1.63、5.53± 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0.69,P>0.05)。产妇组TBPM损伤指数0.00(-0.17,0.00)与EBPM损伤指数-0.25(-0.38,-0.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8,P<0.05)。结论:产后女性存在PM为主的记忆损害,且EBPM损害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妊娠 前瞻性记忆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方平 施雪英 +3 位作者 曹莉 袁良津 钱保进 方国真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同时探索其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予以除取栓及溶栓以外的脑梗死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8例患... 目的:评估远隔缺血后处理(RIPostC)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及短期疗效,同时探索其反应的潜在机制。方法:选择5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予以除取栓及溶栓以外的脑梗死标准化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除该标准化治疗以外,同时予以缺血处理,患者接受7天的缺血处理,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的NIHSS评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PV、Fg、DD、hs-CRP、NSE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PostC是一种简单、无创、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法,针对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炎症反应及抗血小板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远隔缺血后处理 内源性神经保护作用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血管解剖路径与实现首次成功再通的影响
8
作者 方国真 吴鹏超 +3 位作者 陶飞 王雷 章礼勇 施雪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组,比较两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侧支循环分级评分、血栓负荷指数(CBS)、血管内治疗方式、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相关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对FPE的影响。结果与MPE组相比,FPE组侧支循环评分、血管解剖路径评分、血管内治疗方式(直接抽吸)、CBS、术后90 d-mR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解剖路径评分(OR=3.770,95%CI:1.091~13.039,P=0.036)、CBS(OR=0.664,95%CI:0.473~0.972,P=0.025)是FP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3)及较小的血栓负荷量有利于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实现成功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成功再通 血管内治疗 血管负荷指数 血管解剖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