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与风范 被引量:18
1
作者 方大定 《北京中医药》 2009年第7期508-510,共3页
在纪念赵炳南老师诞辰110周年的日子里,回忆过去随赵老师学习的岁月,一直难以忘怀。赵老作为一代名医,不仅其学术思想应载入中医史册,其为人与风范也应长留于人们的心中。
关键词 京城名医 赵炳南 中医皮外科 风湿疡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梅毒中西医结合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大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69-71,共3页
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的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 早期梅毒中医药治疗应重视透邪解毒,防止内陷导致日后严重病变。"菌、毒、炎并治"对吉海氏反应的防治具有针对性。晚期梅毒"治疗矛盾",应重视中医药恢复组织损伤及功能障碍的作用,将驱梅与保护患者并重作为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治疗理念。由胡传揆教授发出邀请,以秦伯未为首的多名一流中医专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协作,用地黄饮子治疗,解决了脊髓痨患者闪电痛、共济失调的痛苦,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谱写了梅毒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一页华章。中医防梅毒内陷,属于"治未病"的"已病防变"范畴,提出可以目前受到关注的发生血清固定和发展为神经梅毒及其他严重病变作为防范的重点目标。神经梅毒的防范主张借鉴地黄饮子治疗脊髓痨的经验。既往用土茯苓等方剂治疗中可看出一些改善血清反应和血清固定的蛛丝马迹,可作为研究参考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邪解毒 防内陷 菌毒炎并治 治疗矛盾 脊髓痨 地黄饮子 固护冲任 已病防变 土茯苓方剂
下载PDF
从“风湿疡”看赵炳南学术思想特色和创新见解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大定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7-269,共3页
赵炳南提出"风湿疡"一词,作为皮肤病的统称,并对"风湿疡"三字的含义做过精辟讲解,从中体现出他具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见解。鉴于这些内容迄今人们还缺乏了解,文章特对此进行介绍和分析、解读,以利于"风湿疡... 赵炳南提出"风湿疡"一词,作为皮肤病的统称,并对"风湿疡"三字的含义做过精辟讲解,从中体现出他具有特色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见解。鉴于这些内容迄今人们还缺乏了解,文章特对此进行介绍和分析、解读,以利于"风湿疡"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扬,保持赵炳南学术思想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疡 风与湿热相搏 不洁之风 六淫 湿热蕴藏定位
下载PDF
赵炳南顽湿学说的探讨与思考 被引量:5
4
作者 方大定 《北京中医药》 2019年第8期740-742,共3页
赵炳南老师将湿疡分为湿热性和湿气性两类,其中少数患者在随后病情进展中不断顽固化,转化为顽湿疡,顽湿形成伴随湿热状态而改变,余热余湿已不能激化暴发,转为躁动窜动状态,使患者整日不得安宁。顽湿流窜入络增加隐蔽性、深在性。顽湿既... 赵炳南老师将湿疡分为湿热性和湿气性两类,其中少数患者在随后病情进展中不断顽固化,转化为顽湿疡,顽湿形成伴随湿热状态而改变,余热余湿已不能激化暴发,转为躁动窜动状态,使患者整日不得安宁。顽湿流窜入络增加隐蔽性、深在性。顽湿既病在皮,亦病在络,影响络中气血津液相互转换,出现肌肤失养性皮损,肌肤生态环境受损,病变深入。顽湿难治,应已病防变,湿疹防顽。全虫方治顽湿疡,方中皂刺、猪牙皂角涤除络中痰湿,全虫搜剔络中湿毒。有效者确可见皮损化整为零,移深就浅,由深痒变浅痒的良好改变,但赵老认为,本方有效却还不普遍满意,希望新生一代在攻克皮肤病顽证方面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炳南 顽湿学说 顽湿疡 顽湿 全虫方
下载PDF
绿脓杆菌趾间感染:附7例报告
5
作者 方大定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绿脓杆菌 趾间 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