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生物群的时代——兼评化石再沉积假说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宗杰 王玉净 +2 位作者 石光荣 周志澄 肖荫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67-278,共12页
首次系统描述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类化石 ,详细讨论丁家寨组所产类和腕足类动物群及孢粉植物群的时代和性质 ,提出丁家寨组的时代应与华南早二叠世的紫松阶相当 ,即相当于国际上的Asselian阶至Sakmari an阶。确认丁家寨组不存在不同... 首次系统描述保山地区丁家寨组的类化石 ,详细讨论丁家寨组所产类和腕足类动物群及孢粉植物群的时代和性质 ,提出丁家寨组的时代应与华南早二叠世的紫松阶相当 ,即相当于国际上的Asselian阶至Sakmari an阶。确认丁家寨组不存在不同时代化石的再沉积混杂或大量化石时代倒置的异常现象。丁家寨组出现特提斯型Eoparafusulina动物群 ;腕足类组合属介于西澳区和泰马区之间的过渡动物群 ,西澳区的色彩较浓 ;孢粉组合则属具有一定北方色彩的亲澳大利亚孢粉植物群。这些不同来源的生物群共同出现在丁家寨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再沉积 丁家寨组 早二叠世 保山地区
下载PDF
表型单元、形态种和生物种——关于化石种判别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16
2
作者 方宗杰 戎嘉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537-555,共19页
目前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有关物种判别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与居群概念的贫乏和传统的林奈式类型-形态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分不开的。广泛存在于物种间的形态间断为识别物种带来了方便,但它与生殖隔离并不完全吻合。若只考... 目前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有关物种判别的问题。在相当程度上这是与居群概念的贫乏和传统的林奈式类型-形态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分不开的。广泛存在于物种间的形态间断为识别物种带来了方便,但它与生殖隔离并不完全吻合。若只考虑形态特征,所判定的化石种大多只相当于表型单元。本文探讨如何将形态标准与居群、群落-生态和时空等项标准相结合来区分物种与表型单元。以上这些标准分别反映了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的不同方面,而生殖一遗传标准是将它们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共同基础。古生物学必须站在理性的高度上俯瞰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物种,从现代生物学的知识库中汲取养料。化石种研究现状的改观尚有待于我们付出艰巨的努力。通过这种努力将使古生物学进入一个新的、更严格的科学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型单元 形态种 生物种 化石种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二叠纪双壳类化石 被引量:4
3
作者 方宗杰 宗海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22-330,共9页
系统描述西藏阿里地区早二叠世双壳类化石4属4种(包括1新种),其中Atomodesma动物群在我国尚属首次正式描述,它的发现证实了本区应属狭义的边缘冈瓦纳生物地理区。Guizhoupecten广见于二叠纪时的温带—热... 系统描述西藏阿里地区早二叠世双壳类化石4属4种(包括1新种),其中Atomodesma动物群在我国尚属首次正式描述,它的发现证实了本区应属狭义的边缘冈瓦纳生物地理区。Guizhoupecten广见于二叠纪时的温带—热带海域,应属广温型分子。大量事实证明,海扇类在晚古生代冷-凉或温水型动物群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分异度的变化与温度(纬度)之间不存在特别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类 化石 二叠纪 西藏
下载PDF
滇缅马生物区系及其在古特提斯中的位置 被引量:18
4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511-532,共22页
本文从古生物地理学的角度,全面搜集并系统总结了滇缅马地块晚古生代的有关古生物资料,证明该地块石炭—二叠纪时既非冈瓦纳生物大区的组成部分,也非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而应作为1个独立的区系归入特提斯生物大区。滇缅马地块在古... 本文从古生物地理学的角度,全面搜集并系统总结了滇缅马地块晚古生代的有关古生物资料,证明该地块石炭—二叠纪时既非冈瓦纳生物大区的组成部分,也非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而应作为1个独立的区系归入特提斯生物大区。滇缅马地块在古生代的大部分时间是1个游离于其它陆块之间的相对独立的微大陆,有着与古特提斯中其它地块不尽相同的演化历史。晚古生代的古特提斯可能不象某些作者想象的那么宽阔,但也并非仅由浅海区组成,这是1个由一系列宽窄不一,发育历史各有差异的较小洋盆及陆间海组成的横贯东西的海域,属于洋岛相间的岛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特提斯 滇缅马地块 生物区系
下载PDF
海南岛东方早二叠世双壳类动物群及其古生物地理学研究──兼评南龙杂砾岩的冰川成因说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宗杰 殷德伟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01-315,共15页
在海南岛东方县江边地区下二叠统南龙组中发现双壳类9属10种,其中2新种。除新种外,这些双壳类常见于华南和日本的茅口期晚期地层,其它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本区无疑是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海南岛的琼中地体... 在海南岛东方县江边地区下二叠统南龙组中发现双壳类9属10种,其中2新种。除新种外,这些双壳类常见于华南和日本的茅口期晚期地层,其它动、植物化石的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结论,本区无疑是华夏生物区系的组成部分。海南岛的琼中地体不大可能在石炭一二叠纪仍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或其附近,南龙杂砾岩应属裂谷成因,与冰川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早二叠世 双壳类 古生物地理学 动物群
下载PDF
评“论湖南海扇”——兼评大隆相地层的深水成因论 被引量:9
6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11-723,823,共13页
湖南海扇(Hunanopecten)常见于我国南方晚二叠世“大隆相”地层(张仁杰等,1977;方宗杰,1985,1987;丁保良等,1982;丁伟明,1982;殷鸿福,1982,1985)。1977年,张仁杰创立了这一属名,并定义:“壳小至中等,卵圆形,不斜或略前斜,近等壳,左壳较... 湖南海扇(Hunanopecten)常见于我国南方晚二叠世“大隆相”地层(张仁杰等,1977;方宗杰,1985,1987;丁保良等,1982;丁伟明,1982;殷鸿福,1982,1985)。1977年,张仁杰创立了这一属名,并定义:“壳小至中等,卵圆形,不斜或略前斜,近等壳,左壳较右壳膨凸,右壳足丝凹口深;左右两壳及两耳均具同心线。每壳壳顶前后各具两枚片状齿,近背缘的一枚与铰缘平行,其下的一枚与铰缘略斜交,壳顶下具一个三角形弹体窝,肌痕不详。”这一描述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对铰部特征的描述过于简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海扇 海扇科 大隆相地层
下载PDF
论晚二叠世的“克氏蛤” 被引量:6
7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53-661,793,共9页
系统评述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晚二叠世克氏蛤类标本,并描述采自贵州、云南、藏东的有关化石1属3种,其中1新属1新种.右壳足丝凹口特征在克氏蛤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晚二叠世的Claraioides gen.nov.以足丝凹口内端明显向腹方或后腹方扩... 系统评述了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晚二叠世克氏蛤类标本,并描述采自贵州、云南、藏东的有关化石1属3种,其中1新属1新种.右壳足丝凹口特征在克氏蛤类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晚二叠世的Claraioides gen.nov.以足丝凹口内端明显向腹方或后腹方扩展膨大成足丝凹湾而不同于早三叠世的Claraia.后者似由前者演化而来,它们在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发生替代,可能与古生代末的绝灭事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足丝凹湾 克氏蛤类 化石
下载PDF
中国寒武纪双壳类研究之评述 被引量:2
8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48-457,共10页
长期以来 ,双壳类研究者虽未将扬子蛤 (YangtzedontaYu)纳入到双壳类早期系统演化的研究范畴 ,却又难以予以完全否定。最近 ,钱逸的工作终于解决了这一悬案 ,这是寒武纪带壳软体动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然而 ,钱逸对双壳类早期演化的... 长期以来 ,双壳类研究者虽未将扬子蛤 (YangtzedontaYu)纳入到双壳类早期系统演化的研究范畴 ,却又难以予以完全否定。最近 ,钱逸的工作终于解决了这一悬案 ,这是寒武纪带壳软体动物研究的一项重要进展。然而 ,钱逸对双壳类早期演化的理解仍存在着误解 ,例如 ,将XianfengoconchaZhang当作是“最古老的双壳类” ,为此有必要对近二十年来我国寒武纪双壳类的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Xianfengoconcha发育有两侧对称排列的所谓“片状齿” ,实属腕足类小圆货贝型铰合构造。化石证据表明 ,真正的片状齿是由古栉齿型铰齿演化而来 ,因此 ,古异齿型不是双壳类最古老的铰齿类型。目前 ,我国没有争议的寒武纪双壳类只有PojetaiaJell一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寒武纪 双壳类 小壳化石 扬子蛤 小圆货贝类
下载PDF
二叠纪末安加拉分子南侵塔里木和全球气候变凉事件 被引量:1
9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67-78,共12页
从分析塔里木西南缘杜瓦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入手,确认二叠纪末期塔里木曾广泛发生安加拉温湿型生物群分子的南侵事件,华北同期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气候带曾突然向赤道方向移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料进一步证实... 从分析塔里木西南缘杜瓦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入手,确认二叠纪末期塔里木曾广泛发生安加拉温湿型生物群分子的南侵事件,华北同期也曾发生类似事件,表明当时北半球的气候带曾突然向赤道方向移动。来自澳大利亚和印度的资料进一步证实这是一次短暂的全球性气候变凉事件。二叠纪末期,西伯利亚爆发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溢流玄武岩事件,与此同时,在赤道区的华南及南半球,也都发生了强烈的火山活动。二叠纪末全球气候变凉事件即为火山冬天效应的具体表现。特提斯海区二叠系顶部礁生态系的突然消亡很可能是火山冬天效应的直接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加拉生物群 全球气候变凉事件 塔里木 二叠纪末 泛大陆动物群 火山冬天
下载PDF
Yangtzedonta是双壳类吗?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对Yangtzedonta pri mitivaYu模式标本(标本登记号:84430)的化石保存类型进行讨论,确认这应当是一枚单壳瓣实体标本,而非内模标本,由此判断,余汶(1985;Yu,2005)所描述的肌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片状齿突"(余汶,1985)或&... 对Yangtzedonta pri mitivaYu模式标本(标本登记号:84430)的化石保存类型进行讨论,确认这应当是一枚单壳瓣实体标本,而非内模标本,由此判断,余汶(1985;Yu,2005)所描述的肌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片状齿突"(余汶,1985)或"片状脊"(Yu,2005)很可能是外来的附加物,并非壳体的组成部分。无论如何,84430标本现有的形态证据尚不足于将它与双壳类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gtzedonta 双壳类 内模 实体化石 肌痕
下载PDF
关于晚二叠世克氏蛤类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3-619,共7页
对当前二叠 三叠纪克氏蛤类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杨逢清等 (2 0 0 2 )提出的关于属一级划分的原则提出质疑。通过对Claraiatumida(Patte)的再研究 ,确认早三叠世的克氏蛤不存在足丝凹口内端呈明显扩大的类型。经过详细... 对当前二叠 三叠纪克氏蛤类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并对杨逢清等 (2 0 0 2 )提出的关于属一级划分的原则提出质疑。通过对Claraiatumida(Patte)的再研究 ,确认早三叠世的克氏蛤不存在足丝凹口内端呈明显扩大的类型。经过详细的讨论和比较 ,无论是从形态上 ,或是生态上 ,还是从生物地理学的角度 ,克氏蛤和类克氏蛤在晚二叠世都应被视为两个平行发展的属。类克氏蛤在二叠纪末全部灭绝 ,未留下任何后裔 ,它与克氏蛤之间并不存在演化关系。克氏蛤的地质历程是晚二叠世早期至早三叠世晚期 ,发现于俄罗斯北极区新地岛晚二叠世早期的ClaraianovosemelicaLobanova是克氏蛤的最早代表 ,它应当位于克氏蛤演化的基干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二叠世 克氏蛤类 双壳类 华南 类克氏蛤
下载PDF
新建广西褶珠蚌(新名)(Guangxiplicatounio nom.nov.)替代晚出名Guangxiconcha Yao and Yu,1986(非Guangxiconcha Zhang,1977)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67-268,共2页
关键词 广西褶珠蚌 新名 广西 新亚属
下载PDF
南丹相泥盆系中的翼口蛤类 被引量:1
13
作者 方宗杰 丁伟明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2,129,共12页
系统描述了湖南泥盆系的翼口蛤类标本,共5种(或亚种),其中1新种.并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材料作了系统整理和厘订,指出耳部特征在此类标本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据此提出新的分类方案,建立1新亚科 Pterochaeniinae(subfam. nov.)和1新亚属 Pteroc... 系统描述了湖南泥盆系的翼口蛤类标本,共5种(或亚种),其中1新种.并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材料作了系统整理和厘订,指出耳部特征在此类标本研究中的重要意义.据此提出新的分类方案,建立1新亚科 Pterochaeniinae(subfam. nov.)和1新亚属 Pterochaenia (Clarkea)(subgen. nov.).为便于鉴定,还编制了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丹相 翼口蛤类 泥盆纪
下载PDF
生物复苏——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 被引量:18
14
作者 戎嘉余 方宗杰 +6 位作者 陈旭 陈金华 廖卫华 孙东立 詹仁斌 沈建伟 童金南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9-271,共13页
生命史是一部生物界短期、快速剧变与长期、慢速稳定相互交替的历史。大绝灭(即集群绝灭)事件反映了全球环境的大突变,点断了地质历史中的生命记录及其发展历程,预示着生物界的演化出现了最有意义的飞跃。近年来尝试研究大绝灭后全... 生命史是一部生物界短期、快速剧变与长期、慢速稳定相互交替的历史。大绝灭(即集群绝灭)事件反映了全球环境的大突变,点断了地质历史中的生命记录及其发展历程,预示着生物界的演化出现了最有意义的飞跃。近年来尝试研究大绝灭后全球生物界的残存-复苏及其基本型式,并探索复苏的控制因素,标志着地质科学中一个重心的转移(即从大绝灭转向其后的生物残存与复苏的研究)。生物复苏揭示了大绝灭后生物演化历史的第一幕,其研究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这一热门的前沿领域需要进行高分辨率的年代地层学和科学的系统分类学研究,并从分析各种级别的分类单元入手,在深入研究居群生物学、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3个层次的基础上,阐明大绝灭后新生态系建立的背景、过程与特点。笔者强调以显生宙各大绝灭后复苏研究为依据,纵向对比历次大绝灭后生物残存与复苏的时限、型式、环境及其控制因素,是复苏研究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以古生代3次大绝灭为例,初步探讨其后生物残存-复苏-辐射的基本特征。华南是全球古生代3次大绝灭后复苏研究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深入研讨华南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绝灭 生物复苏 生物演化 古生物学
下载PDF
云南西部中-晚泥盆世硅质岩相地层及其放射虫动物群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玉净 方宗杰 +4 位作者 杨群 周志澄 程延年 段彦学 肖荫文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5-254,共20页
本文论述的中晚泥盆世放射虫产于滇西阿里、回库、南雅、里拉、太尔布、晒经坡和长育村等地的硅质岩中 ,包括 1 5属 1 8种 1 0相似种 8未定种 ,其中有 3新种。共发现 3个泥盆纪放射虫动物群 ,它们是 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 ( D2... 本文论述的中晚泥盆世放射虫产于滇西阿里、回库、南雅、里拉、太尔布、晒经坡和长育村等地的硅质岩中 ,包括 1 5属 1 8种 1 0相似种 8未定种 ,其中有 3新种。共发现 3个泥盆纪放射虫动物群 ,它们是 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 ( D2 ) ;H elenifore laticlavium动物群 ( D13) ;H oloeciscusforemanae动物群 ( D23)。文章讨论了 3个问题 :1 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的时代 ;2 H e-lenifore laticlavium的两个形态种 ;3 H oloeciscus foremanae动物群的丰度和分异度。我们认为Eoalbaillella lilaensis动物群的时代置于中泥盆世比早泥盆世更为合宜。H elenifore laticlavium的典型种是 1 983年 Nazarov和 Ormiston建立的 ,标本产自澳大利亚西部卡宁盆地 Gogo组 ,其特点是具有宽而薄的圆形板状环。另一类 H elenifore laticlavium是 1 988年 Ishiga采自澳大利亚东部新英格兰造山带 Hastings地块凝灰质粉砂岩中 ,具有窄而厚的椭圆形板状环。这两个形态种是明显不同的 ,前者称为 m. ( morphotype ) ,后者称为 m. ( morphotype ) ,后者可能是一个新种。在晚弗拉斯期和法门期间 ,在世界各地发生生物群的群体绝灭 ,这就是著名的F- F事件。这一事件造成了许多无脊椎动物 ,例如层孔虫、牙形类、菊石、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动物群 F-F事件 中-晚泥盆世 云南西部
下载PDF
新疆柯坪志留系塔塔埃尔塔格组微体化石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军 朱怀诚 方宗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38-145,共8页
新疆柯坪大湾沟剖面塔塔埃尔塔格组(兰多维列统)产出以Dactylofusacaboti为优势分子的疑源类组合及虫牙、隐孢子、植物角质层等微体化石。结合其它地层古生物资料,讨论这些微体化石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关键词 微体化石 兰多维列统 新疆
下载PDF
云南保山地区丁家寨组沉积环境及下部含砾层成因的再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志澄 方宗杰 +1 位作者 王玉净 肖荫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12期691-698,共8页
丁家寨组的沉积特征表明,自二叠纪初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都含砾层可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屑流成因的上部角砾状灰岩层。文章就了家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 丁家寨组的沉积特征表明,自二叠纪初阿赛尔期至萨克马尔期在云南保山地区为一持续的海进过程,其下都含砾层可分成两种成因类型:滨海相成因的下部砾岩层和碎屑流成因的上部角砾状灰岩层。文章就了家寨组在横向上的展布特点和纵向上岩相变化规律以及其中所含的海相化石等,对含砾层的各种冰川成因说提出了质疑,并用翔实的资料对区内冰川成因说的重要证据(条痕石、落石、三重序列、冰绿海生物群)提出否定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家寨组 含砾层 滨海相 沉积环境 沉积岩
下载PDF
理论古生物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戎嘉余 方宗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4期74-76,共3页
理论古生物学旨在探求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圈发展的规律,在研究生物进化型式及其控制因素的同时,从理论上探讨生物界重大变革的根本原因。近二十年来,国际上理论古生物学领域的日趋活跃和化古生物学(Palaeobiology)的蓬勃兴起,是当今古生... 理论古生物学旨在探求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圈发展的规律,在研究生物进化型式及其控制因素的同时,从理论上探讨生物界重大变革的根本原因。近二十年来,国际上理论古生物学领域的日趋活跃和化古生物学(Palaeobiology)的蓬勃兴起,是当今古生物学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 古生物学几乎是和地质学同步发展起来的。在“描述古生物学”(Palaeontography)方面,一百多年来,各国古生物学者识别和描述了难以数计的化石分类单元,建立了地史时期大部分生物门类的分类系统,使人们对生物界的演变历史有较深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古生物学 化石生物学
下载PDF
赣东北铅山县二叠纪雾霖山组底部含Shouchangoceras的海相动物群的发现
19
作者 周祖仁 李富玉 +1 位作者 方宗杰 刘陆军 《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0-55,共6页
赣东北雾霖山组长期被视为吴家坪期的陆相沉积,在其近底部发现含Shouchangoceras的海相化石群,表明该岩组并非纯陆相沉积,其底部的地层时代亦不排除茅口期晚期的可能。
关键词 海相动物群 雾霖山组 赣东北 二叠纪
下载PDF
直流微网蓄电池-SMES混合储能系统容量配置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乔力晖 李明澈 +1 位作者 张睿 方宗杰 《综合智慧能源》 CAS 2023年第9期59-64,共6页
配置混合储能系统(HESS)可以有效减轻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性对直流微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超导磁储能(SMES)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以无损储存电能等优点,基于与蓄电池组合而成的HESS的互补特... 配置混合储能系统(HESS)可以有效减轻光伏发电输出功率波动性对直流微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利用超导磁储能(SMES)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以无损储存电能等优点,基于与蓄电池组合而成的HESS的互补特性提出了以提高HESS经济性为目标的能量管理策略。对蓄电池-SMES HESS建立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LCC)模型及其约束条件。对HESS进行容量优化配置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在满足系统功率要求的前提下,将最小LCC作为目标函数,通过引入加速因子的粒子群算法对系统容量进行配置,并结合算例建立微网模型,验证所提容量配置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直流微网 混合储能系统 超导磁储能 容量配置 蓄电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