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延9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雨轩 王海红 +3 位作者 冯诗旸 方开银 何为 杨清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18,共6页
演武地区延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的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综合运用沉积学、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泥岩颜色、岩石学特... 演武地区延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一直以来对其沉积相的研究程度较低。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综合运用沉积学、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泥岩颜色、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特征、古生物标志以及测井相标志的详细研究认为,演武地区延9油层组属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天然堤、沼泽等4个主要沉积微相类型。根据延9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并结合区域沉积和构造背景,建立了其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平原亚相 沉积模式 延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长3油组沉积微相特征与油气分布
2
作者 方开银 罗顺社 +2 位作者 冯诗旸 游威 张逸豪 《辽宁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24-27,共4页
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和粒度分析实验对研究区长3油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古生物等相标志为依据,确定了该区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 以沉积学、储层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为基础,综合运用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和粒度分析实验对研究区长3油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以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粒度特征和古生物等相标志为依据,确定了该区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两个亚相,主要沉积微相有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沼泽、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和分流间湾。详细阐述沉积微相的砂体展布规律和物性特征,得出了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之间的关系,表明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砂坝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武地区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地区延安组延10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诗旸 孙雨轩 +1 位作者 方开银 朱晓燕 《中国锰业》 2017年第1期15-18,共4页
演武地区延10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对其沉积相的相关研究较为贫乏。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演武地区延10段的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沉积岩石学、层序地... 演武地区延10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重要油层组之一,但对其沉积相的相关研究较为贫乏。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通过对演武地区延10段的岩石学特征、泥岩颜色、沉积构造等特征的综合研究,并结合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学、岩相古地理等地质理论,认为演武地区延10油层组属于河流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相,并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河道砂坝、泛滥平原等两个沉积微相。根据延10段沉积微相的展布及演化规律,并结合其区域沉积和构造背景,建立了研究区延10油层组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10油层组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有爱无碍”,淳安县推进无障碍建设的实践探索
4
作者 方开银 《杭州》 2021年第21期56-57,共2页
无障碍建设是一件惠及百姓、造福社会的工程,是创造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020年以来,淳安县以“携手迎亚运共建文明城”为抓手,秉持“无障碍发展是全社会‘最大公约数’”... 无障碍建设是一件惠及百姓、造福社会的工程,是创造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也是提高城市能级和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020年以来,淳安县以“携手迎亚运共建文明城”为抓手,秉持“无障碍发展是全社会‘最大公约数’”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城市环境大整治、城市面貌大提升”长效管理,聚焦城区及乡村交通道路、酒店、居家设施等无障碍环境改造,致力为老弱病残孕幼及其他行动障碍社会成员打造“有爱无碍”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能级 无障碍环境 最大公约数 交通道路 实践探索 长效管理 无障碍建设 淳安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