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录调节因子Ets-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开锋 冯贤松 吴河水 《消化外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3-346,共4页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 4 0例 ,同时取 5... 目的 研究转录调节因子Ets 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与特点 ,探讨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侵犯、转移等肿瘤进展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取我院从 2 0 0 1年 9月至 2 0 0 2年 11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 4 0例 ,同时取 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和 3例结直肠息肉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S P法 ) ,检测转录调节因子Ets 1和CD34在它们中的表达特性 ,并结合临床病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几乎不表达Ets 1,结直肠癌细胞高表达Ets 1;4 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 ,Ets 1阳性表达及MVD均值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和结直肠息肉 ,P <0 .0 1;Ets 1阳性表达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 ,P <0 .0 5 ;Ets 1、CD34在淋巴结转移组、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C期和D期的表达分别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无肝转移组、Dukes分期的A期和B期 ,P <0 .0 1。结论  (1)Ets 1促进结直肠癌血管生成 ,并参与肿瘤浸润和淋巴道转移 ,与肝转移有关 ,可作为监测结直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2 )检测Ets 1的表达 ,可作为判定结直肠癌血管形成、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调节因子 ETS-1 结直肠肿瘤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十二指肠残端瘘诊治体会 被引量:11
2
作者 方开锋 冯贤松 《腹部外科》 2003年第5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 1 7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引流 3例 ,余 1 4例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十二指肠残端插管引流 1例死亡 ,余 1 6例痊愈出院。结论 ...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残端瘘的临床诊断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收治 1 7例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引流 3例 ,余 1 4例均采用非手术疗法。十二指肠残端插管引流 1例死亡 ,余 1 6例痊愈出院。结论 以保持引流通畅、抗感染、加强营养为主的非手术疗法是十二指肠残端瘘治疗的较好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残端瘘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脾自发性破裂的诊断与治疗16例报道 被引量:3
3
作者 方开锋 冯贤松 《腹部外科》 2003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 总结脾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7月间收治的 16例脾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16例患者中 ,脾囊肿 2例 ,脾血管瘤 4例 ,脾恶性肿瘤 10例。其中 14例行... 目的 总结脾自发性破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2年 7月间收治的 16例脾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 16例患者中 ,脾囊肿 2例 ,脾血管瘤 4例 ,脾恶性肿瘤 10例。其中 14例行急诊剖腹探查 +全脾切除术 ,2例假性脾破裂行限期全脾切除术。脾恶性肿瘤的术后预后差 ,本组生存期 2个月~ 4年半 ,1例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Ⅰ期患者现已生存 4年半。结论 脾自发性破裂的病因复杂 ,术前病因诊断困难 ,且恶性肿瘤居多 ,临床上大多急诊行剖腹探查 +脾切除术。脾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自发性破裂 诊断 治疗 回顾性分析 临床资料
下载PDF
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陈庆永 王春友 +3 位作者 蒋春舫 郑海 王琳芳 方开锋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11期692-693,共2页
目的探讨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期间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双盲法应用超过2 d的施他宁治疗,随机分为施他宁+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施他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5月期间6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双盲法应用超过2 d的施他宁治疗,随机分为施他宁+常规治疗组(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临床症状、胃肠减压量、腹部平片、明确肠梗阻后的平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对结果分别进行对比。结果施他宁组较常规治疗组腹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腹部平片显示液平面明显减少、变小。施他宁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525.7±292.5)ml/d较常规治疗组(895.6±351.4)ml/d明显减少,且平均住院时间(13.3±8.5)d较常规治疗组(20.6±1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施他宁能抑制消化道内液分泌、缓解扩张、促进肠蠕动,对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生长抑素 治疗
下载PDF
胆囊息肉样病变28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冯贤松 李时望 +1 位作者 方开锋 李承龙 《腹部外科》 2004年第6期332-333,共2页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若干问题 ,分析其诊疗方法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 2 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1例中 ,男性176例 ,女性 10 5例。其中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CPs) 2 5 ...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若干问题 ,分析其诊疗方法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PLG) 2 8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81例中 ,男性176例 ,女性 10 5例。其中 ,胆囊胆固醇性息肉 (CPs) 2 5 1例 (89.3% ) ,男性 16 4例 ,女性 87例 ,其症状以腹痛最常见 (79.3% )。结论 PLG中CPs占绝大多数 ;PLG及CPs均为男性多于女性 ;年度手术统计表显示手术例数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改变 ,反映了外科医生对CPs认识的改变 ;因PLG行胆囊切除术应有正确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样病变 CP 男性 改变 女性 常见 诊疗方法 外科医生 指征 腹痛
下载PDF
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庆永 王春友 +3 位作者 蒋春舫 陈阳龙 方开锋 郑海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51-252,共2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在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中主动采用损伤控制手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手术在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病例资料,总结在4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中主动采用损伤控制手术的具体应用方法及效果。结果4例多发伤情较重且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均>16,并处于生理极限状态,应用损伤控制手术首先进行止血和制止肠内容物的外溢、行消化道未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及胆管外引流、临时关腹等简化手术,随后送到外科ICU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在监护48h后再次行彻底性手术,均痊愈。结论运用损伤控制手术并分阶段重建消化道,对严重多发伤合并胰十二指肠损伤并处于生命极限的患者是有益的,并可显著地降低胰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胰十二指肠损伤 损伤控制手术
下载PDF
外伤性小肠破裂的诊治 被引量:9
7
作者 郑海 陈明 +4 位作者 陈庆永 方开锋 张进祥 彭万勇 蒋春舫 《腹部外科》 2009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腹膜炎表现者209例(72.6%);腹腔穿刺198例,阳性175例(88.4%);腹腔灌洗28例,阳性22例(78.6%);B型超声检查214例,阳性177... 目的探讨外伤性小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腹膜炎表现者209例(72.6%);腹腔穿刺198例,阳性175例(88.4%);腹腔灌洗28例,阳性22例(78.6%);B型超声检查214例,阳性177例(82.7%);288例KUB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143例(49.7%);CT检查65例,阳性43例(66.2%)。治愈280例(97.2%),死亡8例。结论重视外伤性小肠破裂常见症状和体征,积极应用各种腹腔穿刺技术,并结合血常规、X线、B型超声、CT等辅助检查,早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尽早手术探查,选择合理术式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及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损伤 小肠 剖腹术 诊断
下载PDF
偏瘫病人腹部外科手术的探讨
8
作者 冯贤松 方开锋 +1 位作者 陈俊华 帅晓明 《腹部外科》 2005年第5期274-275,共2页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问题。方法我科7年内对17例此类病人施行手术。17例手术的偏瘫病人中消化道肿瘤占1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果无1例死亡,术后偏瘫肢体肌力及语言障碍明显恢复。结论由此我们认为:偏瘫病人...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此类患者的外科处理问题。方法我科7年内对17例此类病人施行手术。17例手术的偏瘫病人中消化道肿瘤占12例;肺部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结果无1例死亡,术后偏瘫肢体肌力及语言障碍明显恢复。结论由此我们认为:偏瘫病人发生腹部外科疾病时应该施行手术;无论病变位于偏瘫侧还是健侧,手术切口均应选择在健侧腹部切口;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手术同时,应加强对偏瘫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外科手术 腹部外科手术 偏瘫病人 消化道肿瘤 泌尿系感染 外科处理 肺部感染 语言障碍 肢体肌力 腹部切口
下载PDF
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附36例报告)
9
作者 冯贤松 杨明 方开锋 《腹部外科》 2003年第4期230-232,共3页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间收治的 36例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6 .7%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中晚期病例有 31例 (占 86 .1% ) ,合并肝功能异常者 17例 (4 7.2 ... 目的 探讨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 1998年~ 2 0 0 2年间收治的 36例胆囊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6 .7%的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 ;中晚期病例有 31例 (占 86 .1% ) ,合并肝功能异常者 17例 (4 7.2 % ) ;手术切除率为 6 6 .7% ,其中行根治性切除 10例 ,根治率为 2 9.4 %。根治性手术的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4 0 %、10 % ;姑息性手术的 1、3年生存率分别为 16 .7%、0。结论 胆囊癌的发病率上升且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 ;早期诊断与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术前MRI/MRCP对手术方式具有指导意义 ;对中晚期病人行根治性手术能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诊断 治疗 临床特点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229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庄光雄 肖传大 方开锋 《腹部外科》 2003年第5期307-308,共2页
目的 探讨本地人群消化性溃疡 (PU)近 2 0年内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变迁。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上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收治的 2 2 91例PU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 91例PU病人的发病年龄仍集中于 2 0~ 6 0岁 ,但 2 0岁以下及 6 0岁以上... 目的 探讨本地人群消化性溃疡 (PU)近 2 0年内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的变迁。方法 对比分析我院上世纪 80年代和 90年代收治的 2 2 91例PU的临床资料。结果  2 2 91例PU病人的发病年龄仍集中于 2 0~ 6 0岁 ,但 2 0岁以下及 6 0岁以上发病人数有所增加 ,PU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增加 ,其中并发出血最多 ,其次为穿孔 ,并发幽门梗阻病例减少 ,恶变病人无明显变化 ,择期手术病人数减少。结论 近 2 0年PU在发病特点和治疗方式上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发病特点 并发症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成像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关保 俞秋雨 方开锋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1187-1190,共4页
目的测定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评分(ES)和弹性系数(SR),并分析其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甲状腺肿瘤患者106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56)和甲状腺腺瘤组(n=50);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测定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评分(ES)和弹性系数(SR),并分析其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甲状腺肿瘤患者106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n=56)和甲状腺腺瘤组(n=50);另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50)。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3组ES和SR;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 Ab);采用全自动型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测定血清半乳糖血凝素-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结果正常对照组、甲状腺腺瘤组及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ES、SR,血清Gal-3、VEGF、Cyfra21.1水平均依次增高(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组血清TSH、Tg Ab、Tpo Ab高于甲状腺腺瘤组、正常对照组(P<0.05),但后2组间3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超声ES、SR与血清TSH、Tg Ab、Tpo Ab、Gal-3、VEGF、Cyfra21.1呈正相关(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ES、SR升高,且与相关血清学指标存在相关,可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声弹性成像 弹性评分 弹性系数 血清指标
下载PDF
钝性胰腺损伤合并主胰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附35例报告 被引量:18
12
作者 陈庆永 王春友 +3 位作者 蒋春舫 王琳芳 方开锋 陈阳龙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钝性胰腺损伤合并主胰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35例胰腺钝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早期诊断和损伤严重度的分级根据术前动态的淀粉酶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动态螺旋CT和MRCP... 目的探讨钝性胰腺损伤合并主胰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4月至2005年4月间35例胰腺钝性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早期诊断和损伤严重度的分级根据术前动态的淀粉酶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动态螺旋CT和MRCP扫描)和早期外科手术的术中发现,就胰腺钝性伤的早期诊断方法、不同的手术处理方式及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22例Ⅲ级胰腺损伤病人中,14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6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保留脾脏手术,2例行单纯胰周引流术。8例Ⅳ级胰腺损伤病人中,2例行远端胰腺切除术和脾切除术,2例行胰尾切除术,4例行胰腺空肠Roux-en-Y吻合术。5例Ⅴ级胰腺损伤病人中,4例由于复合伤情较重且合并十二指肠损伤,根据伤害严重度(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评分,首先应用损伤控制手术先进行止血和制止肠内容物的外溢、胰腺外引流等简化手术,于急诊ICU监护待血液动力学稳定后,于受伤后48-72h再次行彻底性手术,1例胰头严重毁损伤行Whipple手术,平均住院时间是40d(2~147d),总死亡率是14.3%(35例中5例),其余均治愈。结论对胰腺损伤病人,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外科手术治疗是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损伤 诊断 损伤控制 治疗
原文传递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平 刘苏南 +7 位作者 方开锋 陈阳龙 汪洋 方志 陈庆永 彭万勇 魏锋 郑海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6-348,351,共4页
目的:评价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7.5%氯化钠和6%右旋糖酐)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36例,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 目的:评价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7.5%氯化钠和6%右旋糖酐)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36例,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试验组采用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治疗。观察给药前,给药后30min以及给药后24h的收缩压、休克指数、HCT改变,升压药物使用;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Glu、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变化。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收缩压-时间曲线下面积支持非劣的假设检验;两组间次要评价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试验组药物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复苏疗效不比对照组药物差,两组受试者均安全可耐受,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70注射液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渗氯化钠右旋糖酐 失血性休克 复苏
原文传递
肠系膜根部钝击伤致迟发型回肠坏死1例诊治分析
14
作者 窦东伟 程平 +1 位作者 方开锋 陈立波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558-560,共3页
肠系膜血管破裂可造成供区肠段缺血坏死,临床较为常见。一般认为,当系膜损伤长度在5.5cm以上〔1〕时即导致小肠穿孔或坏死。但是肠系膜损伤导致的迟发型小肠坏死则较为少见,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引起漏诊、误诊,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关键词 迟发型回肠坏死 肠系膜损伤 腹部钝击伤
原文传递
胆囊结肠瘘致间断血便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立强 汪理 +3 位作者 方开锋 方志 郑海 陈立波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234-235,共2页
患者,男,54岁。因"间断血便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柏油样稀便伴心慌、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消化道出血",行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反复,曾出现解黑便后血压下降80/50mmHg(1mmHg=0.133kPa),头晕,出... 患者,男,54岁。因"间断血便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柏油样稀便伴心慌、上腹不适,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消化道出血",行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反复,曾出现解黑便后血压下降80/50mmHg(1mmHg=0.133kPa),头晕,出冷汗等休克表现,行紧急输液扩容等抗休克治疗。经治疗患者症状好转,急送至我院就诊。既往有左肾结石病史,余无特殊。入院体检:精神略差,眼睑轻度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肠瘘 间歇性血便 下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