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汉赘婿谪戍制度刍议 被引量:4
1
作者 方心棣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4-37,共4页
战国时期赘婿有秦国分异下的赘婿、齐国的巫儿婿、魏律中的赘婿——流民三种类型。秦国赘婿谪戍制度的形成正是借鉴了魏国法律对不务农桑、无有定业,而又“入人孤寡,徼人妇女”的赘婿——流民的惩处,以企用重刑使人畏惧慑服,稳定社会,... 战国时期赘婿有秦国分异下的赘婿、齐国的巫儿婿、魏律中的赘婿——流民三种类型。秦国赘婿谪戍制度的形成正是借鉴了魏国法律对不务农桑、无有定业,而又“入人孤寡,徼人妇女”的赘婿——流民的惩处,以企用重刑使人畏惧慑服,稳定社会,巩固统治。汉承秦制,西汉仍袭用了秦将赘婿流放戍边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赘婿 谪戍制度 秦墓竹简 流民
下载PDF
刘禹锡民歌体诗艺术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方心棣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50-55,共6页
刘禹锡是中唐重要诗人,管世铭说他“无体不备,蔚为大家”(《读雪山房唐诗抄》),但成就最高、最能表现出创新精神的,当推他的民歌体诗。这是七绝诗体由“民间上升到文人手中数百年之后,再开始主动向民歌学习”而获得的硕果。刘禹锡在朗... 刘禹锡是中唐重要诗人,管世铭说他“无体不备,蔚为大家”(《读雪山房唐诗抄》),但成就最高、最能表现出创新精神的,当推他的民歌体诗。这是七绝诗体由“民间上升到文人手中数百年之后,再开始主动向民歌学习”而获得的硕果。刘禹锡在朗、连、夔、和等州都有诗文提到当地的民歌:“月上彩霞收,渔歌远相续”(《步出武陵东亭临江寓望》),“樵音绕故垒,汲路明寒沙”(《晚岁登武陵城顾望水陆,怅然有感》),“齐唱田中歌,嘤咛如竹枝”(《扦田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禹锡 民歌体诗 竹枝词 创新精神 浪淘沙 文人诗 白居易 唐绝句 艺术 生活气息
下载PDF
古汉语“自”字用法浅谈 被引量:2
3
作者 方心棣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4年第1X期83-85,共3页
《马氏文通》中提出的“自”为“重指代字”、“‘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乎宾之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古汉语的语言事实,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动词前的“自”不是主语,而是状语;二、动词前的“自”... 《马氏文通》中提出的“自”为“重指代字”、“‘自’字可主可宾,而其居宾次者,必先乎宾之者”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根据古汉语的语言事实,着重讨论了三方面的问题:一、动词前的“自”不是主语,而是状语;二、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而是副词:三、动词前的“自”不是代词做宾语前置。总之从分析古汉语材料入手,归纳动词前“自”的用法为:副词,做状语,修饰限制动词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汉语 “自”字 现代汉语 《世说新语》 主语 《马氏文通》 宾语前置 用法 动词谓语 代词
下载PDF
《史记》三家注通假琐议
4
作者 方心棣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60-63,共4页
《史记》三家注通假琐议方心棣先秦两汉古籍中通假是普遍现象。钱玄同曾云:“周秦诸于、史记、汉书、汉碑等,触目都是假借字。”(《汉字革命》)清代学者俞松也说:“读古人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三者之中通假借... 《史记》三家注通假琐议方心棣先秦两汉古籍中通假是普遍现象。钱玄同曾云:“周秦诸于、史记、汉书、汉碑等,触目都是假借字。”(《汉字革命》)清代学者俞松也说:“读古人书,不外乎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而三者之中通假借尤要。”(《俞曲园书札、上曾涤生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三家注 通假字 《说文》 《说文解字注》 说文通训定声 索隐 古今字 段玉裁 假借字 王念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